《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上映10天票房已破9.46亿,豆瓣7.7分,迎来口碑逆袭,且热度不减。
这几天网上出现大量“自来水”,纷纷帮推荐,这证明好电影不会被埋没,用心拍电影总能得到回报。
但随着第一轮上映的口碑发酵,网上也出现了针对电影的争议点。
有人说黄渤演的姜子牙太搞笑,不像八十拜相的老太公;有人质疑纣王的作战能力是否有电影里那么强;有人评论雷震子、龙须虎、九尾狐等神兽形象太“西化”……
其实,对电影的改编有所质疑很正常,“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即使高分的经典作品,也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
况且并不是所有网友都看过原著,那些对我国古代文化了解不全面的人,对于电影的改编是否忠于原著,服化道的设计是否靠谱,未必能做出公正的判断。
因为这些讨论的声音,成了网上热议的话题,我们就针对这些争议点来详细说说。
一、姜子牙、纣王、苏妲己这些人物,和原著相比差别在哪?
自从《封神》公布选角以来,网友们对于由黄渤饰演姜子牙的争议就从来没有消停过。
大家的印象中,姜太公作为先后辅佐过周朝文王、武王、成王、康王等四代君王,“武能安邦、文能治国”的贤者,应该显得庄严而稳重、高贵而和蔼可亲才对。
1990年电视剧《封神榜》中由蓝天野饰演的姜子牙,被认为是历来最佳。即使这版剧集服化道的“古罗马化”堪称灾难,蓝天野的姜子牙形象依然深入人心,并由此让人产生慈祥、内敛、睿智、英武的长者印象,又因为先入为主,都认为姜子牙就应该长这样。
黄渤是喜剧演员出身,虽然早已证明过自己的演技,但网友们对他印象最深的,还是在喜剧电影里扮演的那些小人物。
而《封神》上映之后,片中满身笑点的姜子牙形象,令一些观众觉得黄渤演姜子牙不靠谱。
其实电影中的姜子牙形象,的确是走搞笑路线的,按照导演乌尔善的说法,他理想中的姜子牙,就是一个“自带幽默感和搞笑气质”的导师形象。
作为电影中的重要角色,姜子牙就是在电影冰冷残酷的主线故事之外,添加喜剧元素的载体。
因此之所以找黄渤来饰演姜子牙,目的也是要将其塑造成一个喜剧形象,那这种形象塑造能否在《封神演义》原著中找到根据?
其实在小说里,“拜相”之前的姜子牙,的确是被当成一个“喜感形象”来塑造。原著中姜子牙下山时,他的师父元始天尊曾言:“你生来命薄,仙道难成,只可受人间之福。”这句话说得客气,其中的意思就是说他没慧根,成了不了仙,还不如下山干一番事业。
而姜子牙下山之后,先是娶了“六十八岁黄花女”马氏为妻,又卖过笊篱、面粉、牛、马、猪、羊,都血本无归,最后在朝歌城开了命馆。这些原著中第15回《昆仑山子牙下山》的情节,不仅将姜子牙塑造成一个自带喜感的老人,其身上也带着浓重的烟火气。
其后姜子牙因火烧琵琶精受到纣王赏识,官拜下大夫,但却得罪了苏妲己。苏妲己命他起造鹿台,想要借机害他性命,姜子牙识破苏妲己的诡计,竟“抽身往楼下飞跑”。
电影中姜子牙见到纣王后,为保住封神榜逃跑的场景,其实就是还原原著的这一情节。
书中对当时纣王的反应,还有这样的描写:纣王一见,且怒且笑:“御妻,你看这老匹夫,听见‘拿’之一字就跑了。礼节法度全然不知,那有一个跑了的?”其场面之搞笑,比电影里的场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且电影里的姜子牙身边还有哪吒、杨戬两人助力;小说中的姜子牙只是孤身一人,被纣王身边的承奉官赶着跑过了龙德殿、九间殿,来到九龙桥上,又“按着九龙桥栏杆,往下一撺,把水打了一个窟笼”,最后“借水遁去了”。
拿原著的姜子牙,来和电影中黄渤饰演的姜子牙来做对比,我们就会发现黄渤的塑造其实非常贴合原著中的描写。
虽然这个形象没有蓝天野版那么威严,却更显亲和力,相信看过电影的观众,会觉得黄渤的塑造还是很成功的。
片中的文王姬昌是由李雪健饰演的,现年69岁的李雪健,与原著中姬昌的年龄相仿,他以自身精湛的演技,演绎出一个智慧、朴素、慈爱的父亲形象。
片中“姬昌食子”一段戏,便展现出李雪健的优秀演技,这也是还原原著中的经典情节。
姬昌被纣王囚禁于羑里城七年,其长子伯邑考又被纣王杀害,为了测试姬昌“能演先天数”的特殊技能,纣王将伯邑考的肉做成肉饼,拿到牢中给他吃。电影中姬昌原不知吃的是自己儿子的肉,直到纣王点破之后,情绪一度崩溃。
李雪健用愤怒的眼神和一把嘶哑的声音,将姬昌的绝望演绎得淋漓尽致,是片中情感的宣泄最为饱满的一段,由此也能看出他的演技已趋化境。
不过这场戏与原著的描写略有不同,有些网友表示不能接受。
原著中姬昌早已得知长子被害,但为了自保,还是强忍着悲痛吃下三块肉饼。此举令纣王对他放松了警惕,以为他能掐会算的技能并不可信,其后姬昌也顺利逃离朝歌,回到西岐。
导演乌尔善觉得原著中的描写过于残酷,不能显出姬昌作为慈父“有爱”的一面,因此对这段“姬昌食子”的戏做了改动,使人物显得更有感情,也更符合当代的价值观。
再说姬昌“能演先天数”的技能,有些网友对此竟不知情。
其实周文王姬昌是“四书五经”中《周易》的编撰者之一,相传“上古伏羲,留天地之象;中古周文王,演《易经》之道;近古孔子及弟子后学,注《易经》而成《易传》。经传合一,终成《周易》。”
在《封神演义》原著中也写到,姬昌暂居羑里七年,因闲居无事,便把伏羲八卦反复推明,变成六十四卦,中分三百六十爻象。也因为这项特殊的技能,姬昌才能在商末的乱世中一次次躲过凶险,终成大业。
记得以前看90版《封神榜》时,姜皇后被剜目烙手一段戏,看得我们心惊胆战,是多少人的童年阴影。
小说中的这段情节,在表现苏妲己的凶残之余,也多少带点猎奇成分,电影中为了降低尺度,并没有照搬,这一点也可以理解。
电影中的姜皇后是由百花影后袁泉饰演的,虽然戏份不多,但以袁泉高超的演技和高贵的气质,足可胜任这个角色。
片中安排让姜皇后为了匡扶社稷、惩恶扬善,带刀入宫意图刺杀苏妲己,在水中一番肉搏之后,终被苏妲己反杀。
原著中的姜皇后正气凛然,“有贞静贤能之德”,片中如此改动,又加强了她的刚强性格,使她的形象更加丰满。
而袁泉演绎也恰到好处,能将人物的正直、勇敢充分展现出来,给观众留下好的印象。
二、对纣王、苏妲己、姬发的故事线改编较大,但合情合理
《封神演义》小说中,纣王往女娲宫进香时,因见女娲美貌,在粉墙上题诗亵渎女娲,因此得罪了女娲。女娲于是派出三妖托身宫院,惑乱君心,使成汤六百年基业一朝断送。
在苏妲己的诓骗和教唆下,纣王用炮烙和虿盆两件脑洞大开的刑器,虐杀了身边对他忠心耿耿的贤良之士。相信看过小说的网友们,一定对苏妲己的凶残狡猾和纣王的残暴无道恨得咬牙切齿。
但小说中的描写带着明显的倾向性,就是把纣王的凶狠和没人性,归结为苏妲己的“屡进谗言”,这明显是一种“男本位”的思维,将女性定性为“红颜祸水”,也并不完全符合历史原貌。
电影的故事除了改编自《封神演义》之外,也参考了更早的宋元话本《武王伐纣平话》。
按照乌尔善的说法,纣王殷寿的人物形象,参考了荀子的《非相篇》中对纣王的形象描写:“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超劲,百人之敌也。”
而纣王的性格特点,则来自《史记》中的描述:“知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
按照我们现在的说法,就是:身材高大健硕,相貌堂堂,自信、睿智,能言善辩。这些形象特质和性格特点,都与费翔的形象和气质极为相似。
1960年出生的费翔,今年已经63岁了,但由于长期健身,身材和气质还保持在巅峰状态。
选择让费翔来饰演纣王,一是他的形象与剧本中的纣王贴合度非常高;二是他在我们内地的知名度极高;三是考虑到成本,他的片酬性价比高。
而费翔在接到剧本时,也对纣王一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为这个角色立体而有个性,能给他很大的表演空间。
《武王伐纣平话》中描写纣王是“会挽硬弓,能骑劣马”的猛人,电影开头费翔一身戎装出场,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尽显一代帝王的高大形象。
由于去掉了女娲线,电影中设定苏妲己是被封印在轩辕坟中的狐妖,而殷寿的血解开了封印,因此甘愿追随其左右。殷寿因苏妲己的暗中协助弑父杀兄,登上王位,也渐渐显露出野心,他明知苏妲己是狐妖,却又将其当作“祥瑞”,也足可见他的残酷无道。
饰演苏妲己的娜然来自俄罗斯,她经过了四次考核才得到这个角色。出演周杰伦《告白气球》MV女主时,我们只看到她的美貌,而在电影中她演绎出了九尾狐的狐媚和兽性,与之前傅艺伟、温碧霞、梁丽版比较,都是完全不同的演绎方式,也令人眼前一亮。
小说中的姬发和纣王直到牧野之战时才碰面,为了增加戏剧性,电影的改编让姬发成为“质子”。
质子制度其实最早出现于先秦时期,电影中商王帝乙统治下的四路大诸侯和八百镇小诸侯都需要送一子到朝歌为质,而这些质子都由殷寿统一管理。
殷寿以“个人魅力”感染了包括姬发在内的诸侯质子,让他们听命于殷寿,且认殷寿为义父。但殷寿是个典型的两面派,成为纣王之后,他的野心空前膨胀,邪恶本性也慢慢显露出来。
姬发在殷寿的伟岸光环下一度迷失自我,但后来他也认清了殷寿的真面目,最终选择弃暗投明。姬发反出朝歌,且与纣王一场大战,这些情节都改编自原著中的“黄飞虎归周”,电影中删去了黄飞虎这个人物,将其故事安在姬发的身上,使姬发和纣王产生了联系。
电影不同于小说和电视剧,由于时长的关系,需要在有限的时长中,尽量略去次要角色,增强主要角色的戏剧冲突。
因此这种改编虽然很大胆,却符合情理,能够以“弑父”这个大命题,将姬发与纣王的“相爱相杀”关系完美地呈现出来。
三、雷震子、九尾狐、饕餮等神兽,都是参考古画创造出的艺术形象
有句俗话说:“看《三国》难辨人名,看《封神》难辨坐骑。”
《封神演义》原著的迷人之处,就是描绘了大量千奇百怪的神兽。能否用CG特效,将小说中描绘的这些神兽完美呈现出来,这关系到《封神》三部曲的成败,因此剧组下了很大的功夫。
网上发布概念海报时,雷震子青面獠牙的形象令人大吃一惊,有人说他看起来像绿巨人浩克;也有人觉得设计得丑了。
很多看过电视剧的网友先入为主,觉得雷震子应该像TVB版《封神榜》那种憨憨的傻小子形象,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小说中对于雷震子的描写是这样的:“面如蓝靛”,这是描绘他的肤色;“发似朱砂”,显然头发是赤色的:“巨口獠牙、眼似铜铃”也与电影相符;他的身长是“二丈”,长着一对大翅膀,跟电影里的形象简直一模一样。
为姜子牙带来封神榜的龙须虎,网上有很多人以为那是一条龙。其实原著中的龙须虎就是以“古怪跷蹊”著称的,他“头大颈长,独足擅跳”,历来的小说插图都将他画成龙头独足的将军形象。
以此为对比,电影中的龙须虎设计参考了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的夔龙纹形象,已经是“美颜”了。而且龙须虎出现时身上带着祥光,如游龙一般穿梭于天际,给人阳光、美好的印象,形象也甚是可爱。
苏妲己的原形九尾狐,则是邪恶与丑陋的化身。小说中苏妲己命宫人与宦官扑跌,得胜者赏酒;不胜者“用金瓜击顶,放于糟内”。而她“或二、三更,现出原形,要吃糟内宫人,以血食养他妖气”。
电影中虽删去了“造炮烙”、“造虿盆”的情节,却保留了“吃糟内宫人”的情节,是全片最惊悚的部分。
但电影里九尾狐的形象只出现了几秒钟,假如你没留意还看不到,并不会给观众带来不适。
饕餮是《山海经》中记载的神兽,也是网上知名度极高的神兽之一。但由于对它的形象描绘并不统一,影视作品中的造形差别很大,比如张艺谋的《长城》中就将它设计成一头极其丑陋的怪物。
电影中的饕餮是两头石兽,受到申公豹的法术驱使而动了起来。设计师为了使其形象更符合我们的审美,从商周青铜器中提取出兽面纹路放在饕餮的身上,也让它成为电影中最好看的神兽形象。
墨麒麟在片尾的彩蛋中出现,其实是闻太师的坐骑,虽只是惊鸿一瞥,却令人印象极深。
闻太师带着魔家四将和邓婵玉,都是小说中截教门下的重要角色,他们的集体亮相也预告了《封神第二部:魔道争锋》将会是一场空前绝后的神魔大战。
四、随着《封神第一部》的票房回暖,《封神第二部》也备受期待。
今年暑期档的竞争十分激烈,好莱坞大片《碟中谍7》、《变形金刚7》、《芭比》与国产大片《消失的她》、《八角笼中》、《长安三万里》打得不可开交。《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顶着压力在7月20日上映,面临的风险可想而知。
好在电影的服化道十分精良,故事又讲得充实而亮点十足,演员表演与人物塑造俱佳,特效与动作场面炸裂。
这些优点都让电影逐渐得到观众的肯定,这几天票房回暖,很多人预测最后应该会有不错的票房表现。
导演乌尔善放话,《封神》三部曲是套拍的,目前拍摄阶段早已杀青,但第二部和第三部的后期还没有做。
如果第一部的票房成绩理想,第二部的CG特效才能投入制作;因此第一部的票房成绩,就直接关系到我们还能不能看到第二部。
相信多数网友都跟茄哥一样,希望看到第二部的上映。《封神》三部曲和《流浪地球》系列一样,代表着现今中国电影的商业化制作的最高水平,希望这种良心好片不要被辜负。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热血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