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娱乐八卦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比利·林恩》上映12天才过1.4亿,一次令人赞叹的失败?
送交者: 狂心中[♂★★★★如狂★★★★♂] 于 2016-11-23 6:42 已读 1192 次 3 赞  

狂心中的个人频道

转载

11月11日,李安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以下简称《比利.林恩》)带着“主宰11月电影票房”的王者气势全球同步上映,冯小刚更是戏言,要和李安把11月这个电影最冷档期“一起烧热”。然而万众瞩目下,《比利.林恩》票房遭遇滑铁卢——上映首日,中国票房仅为2760万元,远不如此前一周上映的《奇异博士》(3771万元),至截稿日期,电影上映12天,累计票房约1.4亿元。

更让人意外的是,《比利.林恩》北美首周末票房仅收93万美元,烂番茄新鲜度仅为43%。

对比《哈利.波特》衍生系列电影《神奇动物在哪里》北美首周末票房为7500万美元,烂番茄新鲜度高达85%,之前上映的漫威电影《奇异博士》首周末票房为8500万美元,烂番茄新鲜度被夸张热捧到90%。而《比利·林恩》的投资约为4800万美元,如果要收回成本,其票房必须达到投资的3倍左右,换算成人民币接近10亿元,这种局势下,若想依靠北美票房收回成本,显然是无力回天。

电影未上映之前,李安在清华大学电影对谈会上曾经有些忐忑的表示:“我也不知道我是打开了一个电影新世界还是捅了一个大篓子!”那么现在就商业价值来看,李安以3D立体、4K高解析、每秒120格的高规则技术创造的这场实验意义大于电影本身技术革命——已经是“扑街”了。

但是“打开电影新世界”革新上的失败所带来的意义远比“捅了一个大篓子”这个结果来得重要,这部极可能载入史册的现象级电影,代表着电影超高规格的技术未来的电影,为什么会在商业上失败?

重“120帧”轻内容,宣发策略摇摆

复盘《比利.林恩》的票房失利,除了全国电影大盘持续低迷的大背景,更主要的原因似乎来自于电影本身。

在技术层面上,这部电影采用的是4K/3D/120帧超水准高科技拍摄方式,把迄今为止电影史上的每秒24帧拍摄常态一下子刷新到了120帧,这无疑是全世界第一部如此高辨析、高帧速的电影,它所具备的意义是一次电影制作发展上的一次实验,更是一次电影技术的革新,而它将会具备怎么样的商业价值也是让业界瞩目,换句话说,《比利.林恩》是目前院线所能见到的最高技术规格的影片,除却电影故事内容的吸引力,它本身所承载的技术试验意义就具有巨大的IP效应。

这也意味着,它的技术吸引力要有相对应的更高规格的放映平台承接,对放映平台的播放要求随之更高——全球只有纽约、洛杉矶、北京、上海、台北5个城市中的5家影院能够满足120帧拷贝的播放要求,在国内唯一可以看到120帧/4K/3D版本原画的影院,只有它的出品方博纳影业下的博纳影院北京朝阳门悠唐店。而其他地区放映的版本则是3D、2D、4K、2K、每秒24帧的,每秒60帧的,每秒120帧的多个混搭版本。

这种高科技带来了有限服务区域,自然在售票上产生了供不应求的状态,同时供不应求伴随着的也是高票价——《比利.林恩》北京零点场首映预售200张,并提前两三天预售120帧票价288元/张,会员220元/张,每人限购2张,且票价分为几档,晚间黄金场次最高320元,最早、最晚场次票价最低180元。比起其他的普通电影,《比利.林恩》的票价高出了4倍以上。

这种放映平台的局限,消费价格上的高昂,电影根本无法进入二三线城市,显然是首先拒绝了全国大部分观众,甚至北京的观众也很难观看到原版电影的最佳效果,这就造成了发行上的缺失。规格下降的2D版本又缺乏了此前重点宣传的“电影技术的革命”这个噱头。

再看北美,《比利.林恩》首先开放4K/3D/120帧规格的两家影院,接了下来才以2D规格大规模扩展到1176家影院,发行的两步走策略,显然是首先想以“技术”打响第一枪,但没有预料电影故事口碑滑铁卢,导致后续2D规格既失去了技术优势,也无法以内容扛起大局。票房的失利,可以预见。

Studio 8与博纳,投资的“技术实验”为何失败?

从李安背后的投资阵容来说,不可谓不强大。

《比利.林恩》由好莱坞电影公司Studio 8和索尼旗下哥伦比亚三星电影公司联合制作,并携手Lstar Capital、Film4、博纳影业和复逸文化联合出品。其中,Studio 8兼有电影《比利·林恩》的制作方和出品方双重身份,博纳影业为电影国内的发行方——而将这两家公司连接起来的是其共同股东:复星集团。

复星这两年在海外并购的布局凶猛,甚至投资圈都说 “人类已经无法阻止复星的海外收购了”。 而在文娱圈,复星其实还是个“闯入者”。

2013年复星以每股普通股10.4美元的均价购得博纳影业200万份普通股股份,拥有了博纳影业6.4%的股权,2014年,复星又从博纳总裁于冬手中购得博纳影业13.3%的股权,2015年博纳影业杀回A股市场,复星股份增持至20.8%,成为了仅次于于冬的博纳影业第二大股东。2014年6月,复星“截胡”华纳,以2亿美元成功入股Studio 8,而Studio 8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杰夫·罗宾诺夫一手扶植了克里斯托弗诺兰以及本.阿弗莱克等商业和艺术兼具的电影人,曾主导过包括诺兰的《蝙蝠侠》三部曲、《盗梦空间》、《哈利.波特》系列、《地心引力》等叫好又叫座的电影。这意味着,复星集团拥有了Studio8和博纳影业优秀的制片能力。

对复星来说,入股Studio 8将为其布局影视行业打下基础,就已发布的计划看,《比利.林恩》是Studio8为复兴集团带来的第一部大片,下一部影片极有可能也是李安的影片《马尼拉之战》,影片同样采取4K、3D、120帧的格式拍摄——技术显然将是复星侧重的一个卖点。

但问题在于,复星集团的宣传策略似乎太过注重电影技术而忽略了电影最核心的内容。Studio 8与博纳影业都不约而同以“4K/3D/120帧的格式拍摄”为噱头进行宣传,可对于普通观众,这类并不是十分了解的电影技术名词,屡屡出现在与电影相关的新闻标题中,且冗长的片名,除了“战事”透露出的信息,其它部分对于中国观众都缺乏感知能力,这使得该片少了几分“接地气”的属性。

同时,导致了“故事”为“技术”做出让步。技术达到了画面上的极致效果,却也考验着剧情的矛盾冲突是否可以承受住画面制造出来的效果,观众不被分散注意力。而《比利.林恩》中的故事,比起李安之前的很多电影,都是略显平淡与中庸,剧情完整,主题突出,却规矩得有些无聊,配合着细致斑斓的画面,有观众表示,观影中甚至被电影里桌面上的食物分散的注意力。诚然,技术与剧情的结合,技术永远是辅助剧情的,而该片中这两者却有点本末倒置的意味。

在电影产业纷纷尝试技术革新,追求以技术带给观众无与伦比的观影感受的大背景下,《比利.林恩》的票房失利或许是一杯败火的凉茶,让电影市场的资本狂潮退热,在观众日益成熟的观影审美下,回归理性。李安导演面对外界的质疑,回应:“技术是无辜的,要怪就怪我。”作为国际知名的大导演,李安的风度不得不叫人折服,虽然《比利.林恩》依然可以称得上李安又一部伟大的电影,但改变不了商业上失败的事实。

影评人徐元说《比利.林恩》是一次“令人赞叹的失败”,或许确实如此。

评分完成:已经给 狂心中 加上 50 银元!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30 银元!

喜欢狂心中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狂心中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娱乐八卦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