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兰瘫痪的真相:官方媒体应当遵循职业操守
回答: ========== 中港台版 ========== 由 初吻给了烟、 于 2015-11-28 19:32
近日,新华网《桑兰摔伤真相调查,说了17年谎》报道称,桑兰受伤的原因又有铁证,文章称通过视频截屏,美国运动学专家桑兹教授得出了新的结论,“导致桑兰摔伤的直接原因是她踩错了踏板的部位,更具体一点说是她起跳的时候,双脚踩在了踏板的前沿儿部位,比通常的踩踏部位靠前了20厘米。”文章即是指桑兰之前控诉罗马尼亚教练贝鲁“撤垫子”的指控是在撒谎。随后桑兰在其微博怒斥新华社记者,“没有证据就敢下断论,写篇新闻调查就这么容易吗?”
桑兰质疑新华社记者在没有看过全程录像,没有采访过国内外有关方面其他专家的情况下,仅凭几张截屏就定义了自己的的瘫痪,违背职业精神。随后也有网友发表看法称“新华社文章内容感觉不像在做新闻的本职工作,更像是在以个人意志引导舆论”。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桑兰瘫痪真相依旧是谜,被称为可以揭露真相“桑兰当年训练的录像视频”,至今未公布于众。然而,新华社文章用“运动科学家”专家一家之言以及截屏,就断定桑兰“说了17年谎”显然不妥。
应当说,桑兰是否说谎,新华社是否报导失实,谁是谁非,现时只能拭目以待,本文无意深究。而且虽说媒体揭露问题,披露真相,的确是媒体的应有之责,但问题是,这次新华社只是用了几张片面裁图,就一口裁定桑兰是说谎,未免正如当事人所说过于草率了。且图片在不同角度来看,会有不同视效,对于追求真相的新闻媒体来讲,新华社这种推断实在容易授人以柄。
媒体为了引起公众的关注,将新闻“扩大效应“这本身可以理解。问题是,现在很多媒体为了找噱头,将个人偏见,经济目的等作为报道的前提,或将不确定的消息当做新闻事实加以报道而其混淆视听,完全忽视新闻精神也将公众的品味不断趋于低俗化和盲目化。
事实上,在人人都是自媒体,都有话语权的网络时代,一篇有标题噱头的文章都会以不及迅雷之势传播。作为媒体人,更应认识到这点,以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为根本。 否则,就会令不明真相的群众,陷入无端猜疑中,而且更对当事人造成严重的伤害。前不久被传的沸沸扬扬的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的的举报贴也一度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后经官方证实,他未“被迁单” 也无私生女。然而对于少林寺及释永信本人来讲都是一种精神“消耗”。
时至今日,围绕在桑兰身边的各种新闻仍然不断,桑兰今天在微博发文称晚上9点将讲出过去的真相,在笔者发稿前,仍未见其更新。而此事件再度引来传媒操守的关注,新华社报道有没有失实,桑兰是否说谎,孰是孰非,暂不得知,只能静待发展。但可以肯定的是,假如新华社真的为了哗众取宠或者说如桑兰所说的为了“某种目的”而误导大众,那么,“喉舌”可真得不偿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