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
“去金色大厅演出,我确实开了一个坏头!”两周前,宋祖英在今年“两会”上的这番表态,让许多不明真相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金色大厅不是一个高大上的“音乐圣殿”吗?怎么会“开了坏头”?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人民日报》用数据告诉我们,2013年前8个月,有至少133个中国团体“唱响金色大厅”,其中有无锡新区太湖花园第二社区老年笛子团这样的民间团体,也有温州房地产女老板包下金色大厅举办个人独唱,表演歌剧《江姐》……继专业乐团和歌手之后,由学生、中老年人组成的业余团和农民工、企业家组成的自high团,也纷纷登上了金色大厅的舞台。一时间,传说中“高上大”的金色大厅似乎变成了“金色卡拉OK厅”。
本期《贵圈》, 腾讯娱乐特别连线维也纳当地华侨、导游,采访众多知情人士,为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维也纳金色大厅。
金色大厅真的牛吗?交3万欧 谁想上台唱都行
1987年,央视第一次转播“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金碧辉煌的大厅加上“高大上”的交响乐团演奏,让当时还没怎么见过世面的国人瞬间记住了“金色大厅”这个名字。潜移默化中,这个大厅就成了音乐圣殿的代名词。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没有人指路,很难找得到
金色大厅是国人熟悉的茜茜公主的老公、奥地利皇帝约瑟夫?弗兰茨一世于1863年特意划地所建,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但在古建筑成群结队的维也纳,它其实并不起眼,也并不是国人意想中的一个独立的建筑,而只是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大楼里众多音乐厅中的一个。
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大楼一共有6个音乐厅,分别是勃拉姆斯厅、木厅、玻璃厅、金属厅、石厅以及金色大厅。在该协会工作人员的眼中,这6个厅其实并没区别。不过,从1960年代起,随着电视台的介入,金色大厅每年邀请维也纳爱乐乐团在这里举办的新年音乐会,开始向全世界播出。于是,这里也慢慢有了名气。到了 1987年,央视第一次转播“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金色大厅也瞬间在中国大陆地区家喻户晓,甚至成为不少业内人士心中的音乐圣殿。
【 1 】
1987年,央视转播“维也纳音乐会”,国人第一次认识了金色大厅。
但是在维也纳当地人心中,金色大厅真的只是这个城市里众多可以欣赏音乐的演出场所之一,就好像北京的中山音乐堂,除了座位多少和地点的不同,并没有本质区别。甚至,在维也纳众多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群中,如果没有人指引,还很难找到这里。据当地华人介绍,“金色大厅藏在一条小街里面,从外面看,根本看不出里面还有个剧院,而且在奥地利,很少看到拿金色大厅作为宣传标志的广告牌。”
谁能上金色大厅唱歌?有钱就行!
在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的官方网页,可以浏览到由这个协会管辖的音乐厅举办的各种演出信息,还可以直接购票。但是腾讯娱乐记者检索后发现,这些演出信息中基本没有来自中国的演出者或演出团体。一年有100多场中国团体的演出,为什么在官网上完全检索不到呢?
【 2 】
在音乐厅的官网上,记者并没有找到中国演出团体的相关信息。
据记者了解,金色大厅的经营方式大致分三种:第一种是被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邀请在金色大厅演出的团体,剧院方会支付演出费,这代表着对演出团体水准的肯定,每年的新年音乐会就属于这种方式;第二种是根据合同进行驻院演出的团体,双方共同经营,按照协议分配收入;第三种是在前二者没有演出安排的期间,自费租用音乐厅进行自娱自乐式演出的团体。据了解,至2013年底,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并没有邀请过任何一个中国艺术家和艺术团体到金色大厅演出。也就是说,中国团体在金色大厅的演出,基本都是自付场租。更直白地说,只要你付得起场租,“唱响金色大厅”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那么,“唱响”一次金色大厅,需要多少钱呢?
一次3万欧,想怎么唱就怎么唱
腾讯娱乐记者联系到了一位曾经在金色大厅工作过的华人刘先生,据他介绍,每年的9月到第二年的6月是演出季。在这期间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会出面邀请很多有水准的团体在金色大厅或者其他音乐厅演出,维也纳爱乐乐团、柏林爱乐乐团、德雷斯顿国立交响乐团等世界顶级乐团经常会收到邀请。在演出季期间,入驻金色大厅手续很繁琐,不仅需要邀请函,有时演出场次火爆,还需要提前3年进行排档。当然,在演出季的一些空闲档期,金色大厅也会对外出租。
【 3 】
在演出季,维也纳爱乐乐团等知名乐团,是金色大厅的常客。
但是,到了这段时间之外的非演出季,金色大厅就变成了一个最普通的、可随意租赁的演出场地,“租赁费用在3万欧(约25万人民币)左右,以前是奥地利先令,更便宜。付了场租,只要你不把楼拆了,在里面干啥都行。有时候,甚至还有舞龙舞狮队来这表演。”
中介一次能安排10个团演出 唱完还带你游欧洲
据统计,金色大厅每年可以承接800多场演出,但是这个数字并不能代表金色大厅的地位,只能说明租到它并不困难。一次3万欧的费用,在富裕起来的中国人看来,也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天文数字。而专门的演出中介公司,还想出了租一次10个团轮流进场、大家都可以“唱响”金色大厅的手段。
先唱歌再旅游 人均千元就能登上金色大厅
“很多所谓的‘艺术团’来了以后,在金色大厅扯两嗓子,拍拍照片,证明到‘此一游’,走个程序就算演完了。10天的行程除了唱那半会儿,剩下的时间全是旅游,八国游、十国游都有。”在维也纳工作多年的资深导游段先生,曾经接待过很多到金色大厅演出的团体。在他看来,与其说这些团体是来金色大厅“演出”,不如说他们是来这拍照,基本上和‘到此一游’没什么差别,区别只是唱了几嗓子,有点艺术气息。
【 4 】
每人交2.5万元团费,不管什么样的团体,都能来金色大厅里走一遭,还能顺便游欧洲。
“先跟金色大厅方面敲定场地、时间,然后签合同,交租金,最后拿个旅游签证,就可以过来唱了,唱完就可以开始旅游项目。”段先生告诉腾讯娱乐记者,每年冬天跟夏天,都有很多团从国内过来,“按照金色大厅3万欧的租金,租一次能安排10个团演出,1个团人数平均30人算,每人花个千元钱就能在金色大厅开唱了。这样一个欧洲多国游的10天团,费用大概在2.5万元左右,上下浮动不超过3千元。签证、机票、住宿、演出……旅行社提供一条龙服务,稍微有点经济实力的都能接受。”
学生团、中老年团最热衷“到此一游”
据段先生介绍,每年来金色大厅“特色旅游”的团体中,以中老年人和学生团体居多。其中,学生团多是家长本着寓教于乐的心态让孩子出去“长长见识”。而夕阳红老年团,则多为充实生活。此外,好攀比也是老年团多的一大原因。张大妈都去金色大厅唱过了,《牛家屯报》还登了几个版面,王大爷要不去的话,这见了面还怎么唠嗑啊?“比起唱歌,他们更看重有没有在这里拍照片,回去后有没有媒体采访过他们,还会比谁接受的媒体采访更多。”
【 5 】
唱完歌,这些团体当然不会忘了拍张“到此一游”的合影。
正是瞅准了国人这样的“面子市场”,有一批所谓的中间人就担当起了掮客,不断忽悠国内团体来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从一线城市慢慢拓展业务到二三线城市,自己则从中收取10%-20%的中介费。浙江一家中学的合唱团就曾接到过北京一家文化交流公司的邀请,到维也纳去参加了一个“国际XX合唱节”,腾讯娱乐记者以一家中学合唱团负责老师的身份联系了这家文化交流公司,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会在维也纳举办一个音乐节,分为比赛和展演两种方式,参加比赛的团体需要之前获过奖,展演的话只要审核一下团体的资质和人数就可以了。行程12天,除去其他交流环节,在金色大厅有一个闭幕式表演,剩下5、6天是维也纳音乐之旅,一个人2万人民币即可。”
赠票多得“吓坏”中餐馆厨师 想要老外捧场得靠手段
在维也纳这个音乐之都,欣赏音乐确实是当地人的一种生活习惯,但是他们的最爱依然是歌剧、交响乐这类传统的西方音乐。来自中国的演出团体,十几年前还会让他们感到新奇,但现如今金色大厅变成了国人的旅游景点,已经很难让老外主动进场了。
赠票满天飞,多到连中餐馆厨师都“怕了”
“我妈妈在当地一个华人组织——妇女会,那里经常会有各种演出的赠票”,在奥地利出生的华人小胡这样对腾讯娱乐记者说。据了解,按照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的经营规定,非演出季的演出,所有售票“由承租方承担”。除了老年团、学生团这些自娱自乐的团体外,剩下的来自中国的正规团体,在金色大厅演出的基本票价都在十几欧(约90-150元人民币),比如廖昌永、王宏伟、郎朗 (微博)(微信号:langlangtime)的演出。相比演出季那些动辄上百欧的门票,中国团体的演出票虽然便宜,但仍面临无人问津的窘境,只能靠免费赠送。赠票途径有很多,大使馆、中餐厅、旅行社......
【 6 】
像郎朗这类知名的中国艺术家,在当地还是受欢迎的。
好便宜是人之天性,在赠票最开始流行的时候,当地华人、没去过金色大厅的游客,甚至周末没事干的当地人都去凑过热闹。然而赠票满天飞之后,就算是个“便宜”,也常常找不到人来占。
曾在维也纳留学的别先生告诉腾讯娱乐记者,10年前维也纳的留学生就知道,中餐馆、火锅店都会主动送演出票给去就餐的人,“基本都是去金色大厅演出的”。但是后来这种演出实在太频繁了,别说留学生了,连中餐馆厨师都“怕了”,不愿去捧场。
小胡的妈妈是奥地利华人妇女会的积极分子,当地华人妇女会是除中餐馆、旅行社之外的又一个赠票集散地。据小胡透露,妈妈手里经常会有中国演出团体发送的赠票。谈起近几年演出扎堆的状况,小胡说现在赠票太多,搞得妈妈也有点烦。“十几年前演出还比较少,当时大家会比较激动,现在基本看累了,也懒得去。”
【 7 】
像温州女企业家这样的演出,愿意捧场的人并不多。(图为《温州日报》对其的报道)
曾经在维也纳学习生活多年的音乐爱好者川君(化名)给记者讲了个笑话,“有一次朋友给了我一堆赠票,我给身边其他朋友每人发了6、7张,都还没有把票完全送出去,就来到金色大厅门口转转,准备随便送人得了。”川君说刚好在门口遇着两老外,“我正准备开口问对方要不要票呢,没想到对方见了我就把手一扬,原来他们手里也攥了几张票。”
上座不到3成,录像时招呼大家靠前坐
“中国传统音乐的表演在以前还是有人喜欢的,对于我这样在奥地利出生的华裔,没有机会接触中国文化,妈妈带着我去听一些中国民乐也成为学习的一种”,小胡这样对腾讯娱乐记者表示。但是对于奥地利当地人来说,他们有什么理由去听中国乐团的演出呢?
据小胡介绍,“一开始还是有些奥地利当地人会抱着新鲜好奇的态度去看一下中国人的演出,但也只会选一些有国际知名度的人”。但随着中国人赴维也纳演出逐渐被做成了一个泛旅游产业,水平参差不齐,当地人就更少会去看中国团体的演出了。
金色大厅有1800个座位,川君说自己去过最冷清的一次演出,只坐了不到3成观众。“因为人数少,演出团的工作人员还不断让我们往前坐,我还坐过第一排。要放在爱乐乐团的新年音乐会上,这么好的位置起码得2000欧元,而且还不一定能买到票。”而小胡告诉记者,“如果碰到有录像需求的演出团体,就会让外国人靠前坐。”
【 8 】
有的演出观众太少,演出方会让大家往前坐。
由于欧洲不流行赠票,所以一般拿了赠票到现场看了免费演出的奥地利人,在演出结束后都会象征性地鼓掌以示礼貌。“其实明显就能感觉出是礼貌,但有的演出者把礼貌当热情,别人一鼓掌就返场,返场完了再鼓掌,场面看上去简直就是‘某某海外演出大受欢迎 热烈掌声中多次返场’”。
坐不满怎么办?某民歌天后的演出“必须爆满”
对于那些“抱着梦想”来到金色大厅的演出团体和个人来说,台下的观众仅仅是华人,肯定要失望的。所以如何组织外国观众,也成了一些中介和旅行社必备的手段之一。
2003 年,某民歌天后在金色大厅的演出,不仅从国内带来40人的媒体报道团,在当地华人圈子中也引起不小轰动。可就算是民歌天后这种上了级别的人在金色大厅开唱,也免不了要靠赠票来让场子坐满。只不过赠票途径更上档次,不再是中餐厅、旅行社零星发放,而是由国内文化部跟很多大公司,甚至当地政府机关直接打招呼,不仅有“观众必须爆满”的需求,甚至连“大鼻子比例是多少”也会有个标准。
对于组织外国观众参加音乐会一事,腾讯娱乐记者多次致电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文化联络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近期金色大厅一事太过敏感,不便接受采访。
【 9 】
宋祖英、谭晶等民歌歌手都曾登上金色大厅。
金色大厅根本不适合唱歌 艺术是假镀金才是真
如果知道金色大厅在中国人心中象征着音乐界至高无上的荣誉殿堂,维也纳人一定要笑了,因为在当地人心中,金色大厅顶多算一个中等偏上的演出场所。更可笑的是,金色大厅原本的设计结构,其实并不适合用来唱歌。
金色大厅根本就不“高大上”
如果真要给金色大厅定个位,小胡表示:“(金色大厅)就是个演出场地,在维也纳最权威的演出场所应该是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它不仅是世界四大歌剧院之一,而且是享受国家财政拨款的公立场所,所以不用像金色大厅那样要考虑靠出租场地维持运转。”
【 10 】
当地人通常认为,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右)的地位和权威性要略高于金色大厅(左)。
或许因为被鱼龙混杂的演出透支了不少美誉度,维也纳政府如今也在考虑是否要对金色大厅做一个规划,只是无奈金色大厅本来就是商业用途,不自谋出路‘钱景’就会不乐观。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总经理安格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吐槽表示,金色大厅与大部分剧院一样,要自负盈亏,“我们并非国有,也不是市属,必须通过私人渠道获得资金,否则怎么维持?”
相比而言,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每年仅政府资助就有50万欧元。也正因为有资金援助,国家歌剧院全年“外卖出租”的时间仅有15天,而且只承接歌剧跟芭蕾演出,这让国家歌剧院保持了水准和权威性。
金色大厅用来开演唱会?建筑师要哭了
国人认识金色大厅,只是知道它被刷成了金色,但在内行眼中,金色大厅作为一个音乐厅,其实是有非常考究的设计——1869年,冯·汉森在修建金色大厅时对共鸣与传声进行了潜心研究,不仅在高台木制地板下挖空一个空间,还仔细计算楼上包厢的分割与墙面女神柱的排列,并在天花板和墙壁上采用了防止静电干扰的建材。虽然金色大厅长得像个鞋盒,但是在声学以及建筑学上的设计十分精心,令听众不论坐在厅内哪个位置,都能享受到同样音质的演奏。
虽然设计考究,但这样的设计是专门为交响乐演出准备的,“金色大厅里面的扬声器构造完全是为古典音乐准备的,并不适合唱歌。”对于很多国内的歌手去金色大厅开个人演唱会,川君觉得很好笑,“有一次我在里面听了场演出,居然有唱流行乐的,然后旁边是古典乐器伴奏,最后居然还上了电吉他,整个就一不伦不类。”
【 11 】
金色大厅内部结构更适合演奏古典音乐。
艺术是假镀金是真 业内建议在横店仿制一个
金色大厅根本不“高大上”,又不适合唱歌,那为什么中国团体和个人还如此热衷“唱响金色大厅”?这还要说回1998年,中国民族乐团首次登台金色大厅。回国后,立马从付不出工资的“屌丝团”变成了出场费达20万元的民族天团。看看,去一次金色大厅就像镀了金,回来能有不少好处。
一位不愿意透露名字的青年女高音歌唱家就表示上维也纳金色大厅无非是想红,“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太有名,他们就想搞个人行为,搭个顺风车。”著名女高音刘媛媛也一针见血地表示很多人去维也纳金色大厅都是冲着名气,并且“艺术水准参差不齐 ”。
如今金色大厅名气被搞臭,搞得很多国内真正上档次的乐团都不愿意去金色大厅演出,某文工团女高音歌唱家刘苏(化名)也明确表示了自己不会选择金色大厅举办个人独唱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才知道螃蟹的鲜,我作为歌手就不向往金色大厅,那里欣赏中国音乐的人少,不是我的菜。”
资深媒体人杨樾在谈起金色大厅的扎堆求“镀金”现象时调侃道,“应该在横店1:1仿造一个维也纳金色大厅,名字就叫‘维也纳金色大厅’,以后国内歌唱家也不用费劲去什么奥地利了,就去横店。横店有的是群众演员,什么国家的都有,什么肤色的都有,想租什么样的晚礼服、燕尾服都有,保证比真的去奥地利花钱请人凑数,看着更高端大气上档次。”
总结陈词:
也许因为曾落后过很多年,重回国际大家庭后,我们总希望得到外国人的肯定。似乎,收获了外国人的掌声,就获得了专业的肯定。但是经过几十年,我们终于明白,老外鼓掌是打小教育出来的礼貌,其实根本不代表什么。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还有一段漫长的路程,在一个刷成金色的大厅自HIGH卡拉OK,实在是没什么意义。更何况,这个世界最大的市场就在眼前,连“海龟”、“海带”都要回来赚钱,去国外镀一层一刮就破的金,着实没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