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将军,能够做到战必胜,攻必取,每遇大战都能够做到临危不乱?
转载自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6park.com徐向前同志,无疑是此中翘楚。 临危不乱:响堂铺伏击战 对于一个指挥官来说,临危不乱,绝非逞匹夫之勇,最重要的是冷静、正确判断形势,下达正确的作战指令。
1938年的响堂铺伏击战中,徐向前完美的诠释了这一点。
1938年3月,为破坏日军交通运输线,129师副师长徐向前率部设伏于响堂铺。
侦察报告:一支200人的日军正进入马家峪,同时,还发现日军骑兵正在向我军侧后运动。
陈赓认为:日军可能已发现我军企图,可能将计就计、断我后路,我军应考虑撤出伏击阵地。
徐向前分析:如果日军已发现我军企图,我们继续坚持原定计划确实很危险。但如果敌军并没有发现我军企图,我军撤出阵地、贻误战机,就是“没有打败仗的败仗”。
向前同志决心暂不向师首长报告,暂维持原定计划,并继续加强侦察。
2个小时后,侦察报告:东阳关日军并无异动,之前报告的日军骑兵,只是几头驴,由老百姓赶走了。
8点,日军进入我伏击阵地,9点,我军发起攻击,赢得了胜利。 攻必取:宝贵的城市攻坚攻坚战经验 在我军发展历程中,很长时间内,我军都以游击战、运动战见长,城市攻坚战经验不足。
徐向前同志指挥的三打运城、临汾攻坚战,为我军积累了宝贵的城市攻坚战经验。
1、运城攻坚战:我军曾2次攻运城,均因情况变化而停止。
向前同志在总结经验、教训后,提炼了“小群多路”战术、强调了“坚持最后5分钟”思想。
最终,第三次运城攻坚战中,我军在前有坚城,后面敌援逼近的情况下,虎口拔牙,攻下运城!
2、临汾攻坚战:“土行孙战法”。
地道攻城法,古已有之。徐向前同志在新形势下发展了坑道战术。
临汾战役中,面对敌军的破坏,我军以挖对挖,以听对听,以炸对炸的方法,以主坑道、支坑道、假地道配合,一举完成破城!
后来,我军将向前同志在运城、临汾作战中的验全军推广,提高我军在战略反攻阶段的城市攻坚能力。 战必胜:“致人而不致于人”,运动歼敌,6万地方部队歼灭10万敌军 晋中战役,徐向前同志以6万地方部队,歼灭阎锡山10万军队!
徐向前抓住敌军兵力收缩、地盘狭小的弱点,判断敌军必在秋收时来抢粮食,要求刚结束临汾战役,还很疲惫的我军发扬连续作战的优良传统,不怕疲劳,继续作战。
我军先进入灵石、汾阳、介休产麦区,调动敌人。
在敌被调动后,先歼敌一部,掌握主动。
随后,我军抓住阎锡山对太原安全极为敏感的心理,以一部兵力断榆次通道,迫使敌军北撤。
最终,我军在敌军北撤途中,歼灭敌军!
向前同志在运动战、攻坚战、伏击战方面均有极深的造诣。
而“坚持最后五分钟”、不打“没有打败仗的败仗”、依靠群众的“人山理论”等思想,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