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6park.com董卓死时,他确实没有合适年龄段的儿子。
可是,这不是西凉军群龙无首的理由。
若不是他的几次操作失误,即便他被刺,西凉军也不会群龙无首。
董卓没有合适年龄段的儿子
董卓有儿子,而且不只1个。
他有孙女董白,自然就有儿子(董卓有一亡子,可能就是董白的父亲)。同时,董卓专权后,曾给怀中侍妾的中子“皆封侯”。(“皆封”,可见不只1个)
可是,有理由相信,董卓没有合适年龄段的儿子。
因为:儿子已长大,是当时权臣、军阀重要的战斗力!
袁绍在派人恐吓曹操时,除了说自己“兵大势盛”,还不忘加上“二子已长”。
曹爽集团在讨论司马懿时,除了忌惮司马懿势大多谋,也不忘加上“二子已长”。
因此,权臣、军阀无不重用儿子。
袁绍不必说了,重用过头,最后分裂了。
曹操呢?曹丕24岁时,就已位列副丞相。曹植、曹彰,也都有身居要职。
司马懿更是让两个儿子把持朝政。
董卓呢?他其实也很注重宗族势力。
弟弟董旻为左将军,侄子董璜为中军校尉,分掌兵权。
可是,唯独不见其子的踪影。
因此,有理由认为:在董卓死时,他没有合适年龄段的儿子可以结果凉州军的领导权。(除非他儿子的志向是“修仙”)
董卓没有合适的儿子继承,不是他死后凉州军群龙无首的理由
但是,这并不是董卓死后,凉州军群龙无首的理由。
1、类似的情况下,军阀大多能稳定的在宗族中找到继承人,实现平稳过渡。
凉州军中的张济,攻刘表时中流失而死,从子张绣接过领导权。
江东孙策,死时儿子尚幼,弟弟孙权接过领导权。
还有更厉害的。
陶谦死时,儿子不成气,徐州干脆让给了刘备。虽然肥水流了外人田,但好歹能保住家族利益。
2、西凉军有继续统一领导的诉求。
董卓死后,手下大将中:徐荣、胡轸、段煨归顺朝廷,董越、牛辅不降。
看起来,5个大将有3个归顺朝廷了。
可是,胡轸、段煨只是临时归顺,等到李傕军杀回来时,迅速回到了凉州军的怀抱。
可见:西凉军是有统一领导诉求的。
李傕、郭汜,当时都只是校尉,尚能在危机时刻团结凉州军,何况董旻、牛辅等人呢?
可是,为何凉州军还是“群龙无首”了呢?
董卓的失误:外重内轻
董卓退到关中后,将他的凉州精锐都安排在各地。
牛辅屯安邑、段煨屯华阴、董越屯渑池,其余中郎将、校尉布在诸县,以御山东。
此时,他所在的郿、天子所在的长安,应当是吕布的并州军和董旻、董璜的禁军。
这是一个致命失误。
当时的关东诸侯,已经自相残杀起来,对董卓兴趣已不大(朱隽起义兵,但威胁不大),董卓既然没有组织大举反攻的意思,何必把最忠诚可靠的凉州军部署在外围防御?(当然,也可能董卓觉得吕布最忠诚可靠吧···)
因此,当吕布等人在腹心之地行动时,董卓集团的核心成员几乎没有抵抗之力。
吕布杀董卓后,王允等人以天子名义,令皇甫嵩攻打郿,尽杀董家宗族。
禁军本非董卓嫡系,当然不会在天子要诛董的情况下继续替董家卖命!
于是,董旻等董卓宗族,悉数被杀!
牛辅
在董家宗族被杀时候,董卓集团还有一位可能接班的人物——女婿牛辅。
而牛辅不但是董卓的女婿,军力也是比较强大的。
李傕、郭汜、张济、贾诩等风云人物,当时都在牛辅军中。
不过,牛辅的才具很有问题。
1、作战能力有问题。
董卓之所以退出洛阳,并非由于十八路诸侯多么吓人,徐荣等人并不怵联军。
但河东白波贼的威胁,导致洛阳与长安间联系有被断的风险,董卓才决心退出洛阳。
而攻打白波贼的主将,正是牛辅。
在那个枪杆子为王的时代,没有军事才能,自然得不到同僚各将的认可。
2、不善团结同僚。
董卓死后,董越引军与牛辅合势。
董越,董家亲戚(远亲),按理也是牛辅亲戚。
但牛辅却杀掉了董越。
其他众将,怎么可能敢与之合呢?
3、怯懦。
杀董越后,牛辅又疑心士兵叛乱,居然抛弃部队,只带亲随逃离,结果在路上被杀。
关于牛辅的事迹,虽然有些发生在凉州军分裂之后,但其才具、性格如此,当然是不可能得到拥护的。
总的来说,董卓当时没有合适年龄段的儿子作继承人,但这并非凉州军分裂的理由。
正是董卓自己的失误,使他死后,宗族其他人物没有得到平稳继承的时间与空间,才使得凉州军群龙无首。
当然,董卓的才能,确实是玩不了“挟天子令诸侯”这种高难度游戏的,即便他不死,凉州军不分裂,他的灭亡也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