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无论是看似多么温顺听话的异族,只要它们觉得自己翅膀硬了,就会露出獠牙,释放出要反咬恩主的信号。 6park.com
6park.com
如果用一种动物来形容,那么只有喂不熟的白眼狼最合适,而日本的大和民族就是其中最鲜明的代表。
在很长一段历史里,日本都是匍匐在我们面前的附属国,它们卑躬屈膝地向我们纳贡求教,以求得到天朝上国的庇护。
在它们觉得自己有点能耐后,就开始进犯我们,尤其是在元朝之后,东南沿海则成了它们屡次进犯的地方。 6park.com
6park.com
倭寇之患,令中原的统治者十分震怒,而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之后,更是对它们深恶痛绝,甚至动了想出兵灭掉日本的想法。
可是等到这一议程被提到朝堂上商议时,刘伯温却摇头劝止,他所说的话至今值得我们深思。
妄自菲薄
日本作为一个岛国,本身自然资源就极其有限,这使得它们的领土面积与野心根本不相匹配。
在学习了中原文化而增强了些许综合国力之后,便开始不听从中原王朝的使唤,它们的得意忘形,自然会惹怒中原的统治者。 6park.com
6park.com
在朱元璋之前,元朝的统治者忽必烈就曾两次出兵攻打日本,按理来说,当时的日本论综合国力而言根本无法抵挡住元朝的大军。
可是元朝制造战船的工艺实在是太差了,以至于两次出兵的大军还没有到达日本,战舰就被吹得七零八散,根本没能灭掉日本。
日本人很开心,觉得它们有神风护佑,根本不惧中原王朝的征讨,以至于觉得它们已经具备了为所欲为的资本。 6park.com
6park.com
等到朱元璋兴兵讨元时,日本人觉得有利可图,便经常组队来东南沿海抢掠,让百姓苦不堪言。
等到朱元璋问鼎皇权之后,他觉得无法忍受倭寇对臣民的骚扰,于是便派遣使者出使日本,责令它们前来朝贡,并立即平息倭寇犯边之事。
日本人接到朱元璋的手谕后,非但没有乖乖听话,反而斩杀了大明使者,然后继续侵扰边境。
兴兵灭国
使者被杀的消息传回大明,朱元璋怒不可遏,不过他还是决定再次给他们一个机会,便再一次派遣使者带着他最后一次警告出使日本。
只是结果与上次没有任何区别,使者依然在日本丢了性命。 6park.com
6park.com
朱元璋不能忍,他决定出兵灭了日本,让它们知道什么才是天朝上国。
按照明朝朝廷惯例,每次有重大的军事行动,要在朝堂上商议一番,虽然朱元璋很少采纳臣子的建议,但样子还是要做一做。
可是让朱元璋想不到的是,刘伯温却反常地跳了出来,反对这次用兵。
刘伯温上奏直言: 6park.com
6park.com
日本本是弹丸之地,出兵占领日本,根本得不到什么好处,即使占领了日本,在统治上也是鞭长莫及。
此外,大明刚刚建立,百废待兴,常年的战乱已经让百姓苦不堪言,如果征伐日本,只会让百姓再次跌入水深火热之中。
不征之地
对于刘伯温的劝谏,朱元璋自然心知肚明,所以这些话语根本劝不了朱元璋。
刘伯温察觉到了这层意思之后,立即再次上奏: 6park.com
6park.com
元人不甘心失去大都,如果趁着讨伐日本之际再度卷土重来,那么大明的统治将岌岌可危。
在朱元璋沉思之时,刘伯温说出了最后的杀手锏:
此番贸然出兵,恐有元军覆溺之患。
朱元璋最终还是被刘伯温给说服,放弃了出兵灭日本的想法,只是下令东南沿海加强海防,痛击进犯的倭寇。 6park.com
6park.com
我们仔细品味刘伯温的话,其实十分值得我们深思。
其实无论什么时代,百姓都该被放在第一位的,当百姓生活富足之后,国家才会欣欣向荣走向昌盛。
至于说对外的征讨与百姓的关系并不大,付出惨重的代价之后,往往只是满足了帝王的虚荣之心,毕竟他们最为在乎的只是眼前的一日三餐。
朱元璋虽然在刘伯温的劝说下暂时放弃了出兵日本,可是他并没有完全打消这个念头,不过在多次深思之下,他最终都没出兵日本。 6park.com
6park.com
为了不让子孙好大喜功而倾覆江山社稷,朱元璋分析了周边的国情之后,将日本列为了不征之国。
只是让朱元璋和刘伯温都想不到的是,这个在他们眼中极其不起眼的小国会在五百多年后对中华民族造成无法弥补的创伤。
如果他们能预见未来,想必会不惜一切代价出兵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