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6park.com关羽发起襄樊之战后,曹操以于禁为将,率军救援襄樊。
以于禁为将,可能是当时唯一的选择。
只有于禁赶得及
关羽发起襄樊之战时,襄樊一带的曹军实力非常薄弱。
曹仁守樊城、曹仁的部将吕常守襄阳,兵力不过数千。
襄樊危急,必须有人尽快领军抵达。
可是,曹操却只能选择于禁。
因为:其他人赶不及。
诸夏侯曹:夏侯渊前一年已经扑街了;夏侯惇在东线;曹洪、曹真、曹休都刚退到关中;曹仁嘛···正在樊城等人来救呢。
五子良将:乐进在前一年已经死了;张辽在合肥;张郃、徐晃都在长安、陈仓。
所以,除非于禁特别被曹操鄙视,否则,只有派于禁可以尽快领军抵达襄樊战场了。
于禁可担大任
于禁,没有被曹操特别鄙视,相反,曹操对他还特别看重。
于禁当时为左将军,假节钺。
在武职中,左将军于禁仅次于前将军夏侯惇(当然,与诸夏侯曹合作时,还是要听人家调遣的)。他是异姓将领中职务最高的,也是唯一一位假节钺的,
就过往表现来说:于禁办事,曹操是非常放心的。
于禁一路走来的丰功伟绩就不赘述了,我们只说一件事。
官渡之战前,面对袁绍十万大军,于禁仅率数千兵马在延津、广武阻击袁绍大军,为曹操官渡战场的准备争取时间。
当年,于禁数千人,在十万袁绍军面前来去自如,这是何等的将才!
如今,他领兵三万,对阵兵力差不太多的关羽,要说打不过,有可能,但要说全军覆没,估计狂傲如关羽都不敢相信。
于禁对“水淹七军”不负主要责任
于禁抵达前线后,与关羽大战。
交战之初,各有胜负,庞德还曾射中关羽。
可是,八月时,洪水猛涨,曹军全部被淹,于禁只得带军逃到高地避水。
关羽率水军来攻,曹军拥挤一处,施展不开,毫无抵抗之力。
无奈之下,于禁只得率军投降。
此次战败,曹军之败,在于扎营地被突如其来的洪水所淹。
那么,于禁应不应负“选址失误”之责呢?
不负!
选址,是曹仁选的!
《三国志.庞德传》、《资治通鉴》都记载:曹仁下令于禁、庞德驻于樊北十里处。
所以,“水淹七军”主要是天灾,如果非要追究人祸的话,主要责任人是曹仁。
后来,司马懿、蒋济说:于禁被水淹,不是战守上的失误。
夏侯渊被杀时,曹操连骂夏侯渊不知兵,是“白地将军”。但这次,曹操所感慨的,只是于禁为何临事会投降,并没有指责于禁在战术上的问题。
所以,“水淹七军”的惨败,并非于禁指挥失误,当然也就不是曹操择将失误了。
降敌,令曹公失望
于禁虽对战败不负责,但临阵投降却不能令曹魏接受。
于禁投降后,被关在江陵监狱。
东吴袭取江陵后,于禁又成了东吴的俘虏。
于禁的余生,充满耻辱。
东吴的虞翻对他多番羞辱,甚至建议孙权杀掉他,以警示大家:不要心怀二心。
于禁被放回魏国后,曹丕以春秋时期的荀林父、孟视明安慰于禁。
荀林父、孟视明,都曾战败。曹丕以此安慰于禁,看得出:于禁战败之罪曹丕能接受。
但是,曹丕令于禁前往曹操陵墓时,以于禁投降的壁画羞辱,可见:于禁投降之事,曹丕终究不能谅解。
通过行伍间奋战出人头地的于禁,应当不是贪生怕死之辈。
在军队失去抵抗力时,放下武器,或许是因为于禁有爱护士兵之心。
不过,将军投降,至少在东方文化中,无论何时,都难免被人诟病!
总的来说,曹操选择于禁,在当时是合理的抉择。
战败之罪,曹魏并未苛责于于禁。
但是,于禁作为当时级别最高的异姓将领,居然举军降敌,这一点,曹操是不可能谅解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