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朝廷一旦下令“诛九族”,意味着一场无路可逃的灾难正席卷而来。九族之内,不论血缘的远近,亲属们都将被视为罪人,一同遭受惩罚。亲人们即便知道大祸临头,却往往没有选择逃亡。为什么呢?难道他们甘愿等待死亡的到来吗?其实,那些试图逃跑的亲属才是真正无路可走的。 6park.com
6park.com
“九族”含义与夷三族法
“诛九族”的起源可追溯至秦国变法后的“夷三族法”,在后世逐渐演变成针对亲属的大规模株连刑法。这种刑罚包括了罪犯的九族亲属,所谓“九族”并非简单地指父母、兄弟等近亲,而是一个从高祖到玄孙的九代血脉链条。九族范围自上而下分别是:高祖、曾祖、祖、父、罪犯本人、子、孙、曾孙、玄孙。
古代对于“九族”的划分有不同的解释,一种说法是分为“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这其中的“父族四”包括父系亲属中的四个重要分支:首先是姑母及其子女,通常为罪犯的姑表兄弟姊妹;其次是罪犯的姐妹及其子女,即甥女甥男;再有是女儿及其子女,包括罪犯的孙女和孙男;最后是己之同族,例如母亲的父亲、兄弟和儿子,皆属于父族四中可株连之人。 6park.com
6park.com
至于“母族三”,则主要涉及母系的三方亲属。首先是母亲的父族,即外祖父一家;其次是母亲的母族,即外祖母娘家,包括外祖母的亲兄弟姐妹、甥侄等;第三是母系的从母和其子女,通常为母亲的姐妹及其子女,即从母兄弟姊妹。母系的亲属网络在家庭生活中同样紧密,他们往往和罪犯的家族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连坐时也在株连范围之内。
“妻族二”则指罪犯的岳家亲属,具体是岳父的家族以及岳母的娘家。在这类亲属中,岳父一家是主要的株连对象,意味着岳父、岳母及其直系亲属一旦得知罪犯有谋反、叛逆等行为,也无法幸免。此外,岳母的家族同样可能遭殃,连带着与岳母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也会被牵连入狱。即使这些人本无任何参与谋逆的行为,也会因姻亲关系而受到牵连。 6park.com
6park.com
逃无可逃的“九族”
在古代社会中,一旦“株连九族”的命令下达,罪犯的亲属往往没有时间和机会选择逃跑。命令一出,官兵便会立即出动,迅速展开搜捕,毫不拖延,追捕罪犯及其亲属。官兵的行动十分果断,亲属们根本来不及反应,更别提什么逃亡计划了。即便是那些反应快、打算逃跑的人,也难以躲过这种迅速而严密的追捕。
假设某些亲属侥幸成功逃脱,他们在逃亡过程中还会面临重重险阻。官府会发出通缉令,张贴告示悬赏捉拿,通常“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不少人为赏金而告密或帮助捕捉。因此,逃亡之路上,逃犯不仅要时刻避开官兵的追踪,还要防备周围人的眼线,一旦被人发现便会有人报信。尤其是在物资匮乏、信息传播有限的古代社会,逃犯往往难以保持长时间的隐蔽,总有暴露的那一天。 6park.com
6park.com
即便幸运地逃过了追捕,也无法摆脱各地的户籍制度。古代户籍制度非常严格,每个人的身份、籍贯、住址等信息都清晰记录在册。各地政府也会严格控制外来人口,确保所有人都在籍登记。因此,逃犯想隐姓埋名重新开始生活极为困难。即使有同情之人想要接济或庇护逃犯,在户籍的层层约束下,他们也难以做到长期收留。
此外,古代各地推行的“一家犯错,邻居同罪”制度让逃犯更加难以藏身。这项措施鼓励邻里间相互监督,并以此减少逃犯的收容可能。周围邻居为避免牵连,通常会选择举报,防止官府将处罚扩展至社区,株连无辜。因此,家族亲属即使不惜风险逃跑,最终往往还是逃不过官府的天罗地网。 6park.com
6park.com
“哀莫大于心死”:失去希望的族人
对于那些家族遭遇株连的幸存者来说,当朝廷下达了“诛九族”的命令,家族上下全数被捕甚至被处决后,生活中的支柱几乎消失殆尽。亲属被株连之际,家庭成员不分老幼,全部沦为罪人。在一场浩劫中,所有曾一起生活的亲人,一夜之间不是被抓走便是被流放,甚至不少人面临严酷的刑罚。对于逃亡的家族成员而言,失去了亲人支持,只剩下一个人孤身四处流亡,徒步穿越城镇,身无分文,在灾难中显得无比渺小而无助。
逃亡的路上,亲人难以寻求,旧识无法依赖。即便偶遇一位亲友,双方也只得匆匆一瞥,默默分离。谁都清楚,如果彼此走得太近,就会面临官府的通缉,反而会带来更大的风险。少数幸存者即便侥幸活了下来,也不得不将自己隐藏起来,不敢让人知晓自己的身份。有时,他们甚至会在夜晚冒险前往熟悉的老宅附近远远张望,但昔日的家宅往往已被封锁,充满冷清,甚至连家门口的一草一木都仿佛是被监视的线索,令人却步。 6park.com
6park.com
由于无人敢提供住所和帮助,幸存者们时常露宿山林,枯树下、野草间都成了栖身之地。食物短缺时,只能靠一些野果或捡拾地上的残羹冷饭度日,饥寒交迫的日子似乎永无止尽。每到天黑便只能蜷缩在寒风中,独自忍受潮湿和虫咬,甚至连病痛也无法得到医治。
长久的逃亡让人筋疲力尽,食物来源也难以保证,长此以往,许多人在饥饿和寒冷中受尽煎熬,甚至在流亡中病重去世。就算偶然有人见到,不是袖手旁观便是匆匆离去,毕竟无意间收留或帮助逃犯极可能遭来无妄之灾。 6park.com
6park.com
诛九族的历史惨案:杨玄感
在隋朝时期,杨玄感因策划造反,最终导致了整个家族的覆灭,成了“诛九族”中最著名的案例之一。杨玄感是隋朝丞相杨素的儿子,地位显赫,也具备一定的权势和影响力。然而,随着隋炀帝征高句丽的不断失败,朝廷的内部矛盾日渐激化,杨玄感的家族也受到了影响。
613年,隋炀帝第二次东征高句丽时,杨玄感趁机起兵造反,意图扭转朝政。然而,这次造反并未能获得根本性的支持,反而引来了更多朝廷的注意和追捕。尽管杨玄感在短时间内聚集了数十万大军,声势浩大,但隋炀帝的援军反应迅速,很快将杨玄感及其军队击溃。 6park.com
6park.com
在兵败后,杨玄感无路可逃,最终选择了自杀。然而,杨玄感的死并未平息隋炀帝的怒火。隋炀帝为泄愤,不仅将杨玄感的尸体分解,而且暴尸于城门外三日,示众警戒,目的就是要让那些敢于反叛的人知道其下场。紧接着,隋炀帝下令对杨玄感家族实施“诛九族”之刑,不仅将杨玄感的直系亲属悉数处死,还将他的亲属姓名尽数改为“枭姓”。这次诛杀几乎是将整个杨氏家族连根拔起。杨玄感的家族在一夜之间彻底瓦解,那些侥幸逃过追捕的人也因身份暴露而无法长期隐匿,不少人被抓回受刑。
忠臣景清与“天下奇冤”
景清是明朝初期建文帝手下的忠臣,始终对建文帝怀有忠诚之心。自靖难之役后,朱棣通过武力推翻建文帝登上皇位,改元永乐,期间多次追捕和打击前朝旧臣,尤其对建文帝的忠臣格外严厉。景清目睹建文帝被朱棣推翻,对朱棣的行径始终不满。一天,在朝议结束后,景清突然趁着朱棣稍显放松的时刻,冲上前去,手持利刃直刺朱棣,意图刺杀,以求替建文帝报仇。然而,朱棣的警觉性极高,随身侍卫也早已时刻防备,景清未能得手,随即被当场拿下,带到殿下。 6park.com
6park.com
朱棣对这次刺杀感到愤怒,认为景清不仅是叛臣,更是对他皇权的公开挑衅。为严惩景清,朱棣下令对其施以“磔刑”。所谓“磔刑”,是当时一种极为残忍的刑罚,将犯人身体肢解,分裂成数块后示众,以达到杀鸡儆猴的效果。在刑场上,景清被执行磔刑,随后被剥皮、将稻草塞满身体,以示天下,震慑众人。
朱棣并未就此罢休,而是接着下令诛杀景清的九族。景清的族人及至族中年幼之人、老人妇孺,皆因景清的刺杀行动而受牵连。各地官府接到命令后,立刻出动,迅速清查景清的亲属名单,不分地域、不分长幼,凡是符合诛九族的范围,都立即采取抓捕行动。 6park.com
6park.com
即便是那些与景清并无血缘关系的朋友、同事,也因多年来交往密切,被认为可能会怀有同样的反意,受到株连,部分人被抓入牢中,不久后被一并处决。景清的许多学生,当时年纪尚轻,有些刚刚步入仕途,也因牵连而被逐一捕入狱中,受到了残酷的对待,最年幼者甚至未满二十岁便被处死。
在这场灭族之祸中,景清家族及其关联之人被迅速清除,任何与景清沾亲带故的人都未能幸免。当时的史书记载称其“惨不忍睹”,许多家族因这次株连而几近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