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6park.com自漠北决战后,汉武帝又多次对匈奴用兵,但效果不佳。
尤其是最后一战——燕然山之战,汉军遭遇了对匈战争中最大一次的失败。
尽管如此,大汉依然掌握着汉匈战争的主动权。
而大汉及时的战略调整,使他们始终将主动权牢牢抓在手中,自始至终没有再给过匈奴任何翻盘的机会!
月盈必亏
汉武帝对匈奴的反击战打得气势恢宏、硕果累累。
不过,大家确实也都打累了,漠北决战后,大家消停了好些年。
汉武帝在搞定了南越、大宛后,再次对匈奴展开大规模进攻。
可是,大汉这轮战事却打得十分郁闷。
在连续挫败大汉后,匈奴又得瑟了起来。在单于给汉武帝的信中,自称“天之骄子”,要汉武帝“岁给酒米绢”,接着“买和平”。
而大汉方面,各种社会问题在连续作战失利后变得更为严峻。被打得没了脾气得汉武帝只得下轮台罪己诏,表示要休养生息、恢复民生,暂不再主动大举进攻匈奴。
可是···“扬眉吐气”的匈奴,并没有挽回局面;“轮台罪己”的汉武帝,依然牢牢掌握着战争主动权。
大汉已把握汉匈战争主动权
匈奴已经被大汉按到了墙角。
匈奴人的墙角,就是燕然山,也就是今天的杭爱山。
燕然山以北,天寒地冻,被古人认为是“极寒”之地。
一旦在燕然山都混不下去,逐水草而居的匈奴,将在蒙古草原无草可用!
180年后,东汉的窦宪在燕然山、阿尔泰山大败匈奴,北匈奴只好被迫西迁。
而在燕然山之战中,大汉已经把战线直接推到了匈奴人的墙角!
此战,大汉兵分数路,在阿尔泰山以北、燕然山以北,都曾击败匈奴军。
所以,大汉要打匈奴,可以直接打到匈奴人的“底线”。
而匈奴要打大汉呢?
由于大汉在漠南、河西已经建立了稳固的屏障,匈奴再怎么折腾,也就只能打到大汉的北部屏障!他可以把大汉打疼,但也只是打疼而已!
你想打敌人,一出手就能把敌人逼到“生死关头”;敌人想打你,最多打出点皮外伤!
所以,大汉这几仗没打好,是有点丢人。但是,大汉仍然掌握着主动权。
大汉的及时调整
当然,掌握主动权,不等于必然胜利。如果汉武帝作死,穷兵黩武,那可能会遭到大秦一样的命运,还未必活得过人家。
所幸,大汉没有继续作死,而是及时做出了调整:休养生息+东守西攻。
1、休养生息。
连年用兵,“师旅之费不可胜计”、“天下户口减半”,再这么搞下去,大汉就危险了。
汉武帝及时下诏认错,改弦更张,休养生息,发展生产,重振马政。
武帝死后,托孤大臣霍光“因循守职,无所该作”,继续发展生产。
2、东守。
漠北方向,大汉转取积极防御+威慑的策略。
在这个方向大举进攻,要翻越大漠,又要和对手在茫茫草原躲猫猫,能耗极大,大汉暂时不想这么玩!
另一方面,匈奴的实力弱了,在边境守备后,大汉的边军不但可以御敌于国门之外,还可以组织就地反击!
事实证明,大汉这种看似被动的战法,效果颇佳,“匈奴由是恐,不能出兵”。匈奴不但在对大汉的边境作战没捞到好处,也对乌孙、乌桓的用兵也顾虑重重!
3、经营西线。
西线,大汉采取了积极的进取政策。
一方面,大汉加强了对新收复的河西走廊的开发和建设,使之成为打击匈奴、经营西域的又一重要策源地。
另一方面,通过与乌孙等国的合作,大汉在西域的影响力急剧增强。
随着大汉在西域方向逐渐占据优势,匈奴右臂被断,日子更难过了!
日益悬殊的实力对比
汉武帝后期,大汉和匈奴的日子都不大好过。
不过,大汉只不过是累了,修养一段,也就缓和过来了。
到汉宣帝时,“田野益辟”、“颇有积蓄”,缓过劲来了。
匈奴呢?日子越过越惨了。
在大汉的积极防御+威慑下,匈奴既没有办法恢复漠南,又没有办法放手对西域、辽东用兵,一直在漠北“苦寒无水草”之地耗着。
温暖的季节日子还能过,每到寒冷的冬季,就会出现大量的匈奴牛羊、人员冻死,简直是死里求生。
而随着大汉在西域的经营,匈奴人“右臂被断”,财富来源进一步枯竭,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最后,匈奴在连番大灾、严重内讧后,分裂为南北两部,进一步衰落。
此后,在漠北,匈奴已不敢与汉军一战,只能躲猫猫。
前36年,郅支单于在康居(西域国)的支持下经略西域,作最后一搏,被陈汤“虽远必诛”。
至此,西汉之世对匈奴的战争,以大汉的胜利告一段落。
汉武帝晚年的几仗没打好,确实有点丢人。
不过,由于武帝早些年的连番胜利,汉匈战争的主动权已经被大汉握在手中。
如果汉武帝犯错,继续穷兵黩武,那么,大汉与匈奴的胜负仍是未知数。
不过,大汉统治者及时调整策略,以修养生息来渡过危机,以“西攻东守”来打击匈奴,牢牢把主动权把握在手,没有给匈奴任何机会!
最终,大汉以一种相对稳妥的策略,赢得了胜利。
金戈铁马、驰骋沙场,是报国;致力经济、富裕国家,也是报国!
只要各条战线的人都努力报国,那么,任何时代的“匈奴”,都逃不过“虽远必诛”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