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6park.com刘邦、韩信自汉中出发,只一次,即还定三秦。
诸葛亮从汉中出发,前后5次北伐,却只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情。
一胜一败之间,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以强击弱VS以弱击强
设想一下:假如诸葛亮北伐时,曹魏仍然集中主力,一心伐吴,那么,他将多么惬意呀!
诸葛亮自然无福消受这样的“好运”,但是,刘邦、韩信却有这样的“福气”。
刘邦、韩信还定三秦时,项羽完全没搭理。
甚至在章邯死守废丘十个月的情况下,项羽也自始至终没有提供过支援。
所以,刘邦、韩信还定三秦的主要对手是章邯等人统领的三秦军队。
章邯的军事才能没得说,不过,20万关中军主力被项羽坑杀,只不过是半年多以前的事情。
即便章邯等人再牛逼,在半年多的时间里重塑强军也是不可能的。
何况:秦人恨透了章邯等人,都不愿意为之卖命,更不愿意为章邯与当初在关中“约法三章”、秋毫无犯的刘邦死拼。
因此,尽管汉在总体实力上弱于西楚,但在还定三秦作战中,汉军始终以强击弱。
诸葛亮呢?
面对关陇魏军,蜀军也拥有一些局部优势。
按诸葛亮自己的说法,在第一次北伐时,蜀军在箕谷、祁山均多于“贼”。
不过,曹睿没有项羽那么“忙”,诸葛亮北伐,他立刻从荆州、中原调集军队,迅速进入关陇地区。
第一次北伐时,张郃从洛阳到街亭,如闪电般横跨关中,直抵街亭,其效率令人瞠目结舌。
因此,无论从整体上,还是局部,诸葛亮始终面临以弱击强的窘境。
主动权:“暗度陈仓”与苦苦求战
提到韩信还定三秦,自然绕不开“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刘邦、韩信明修栈道,吸引章邯注意力,暗自从下辩、故道袭击陈仓。
章邯仓促率军迎战,立足未稳,被樊哙一冲即败。
章邯又引军东撤,并紧急请司马欣、董翳率军增援,西出壤乡一带,企图稳住战线。
韩信一面率主力与之相持,一面令樊哙等人袭其背后,三秦军大败,章邯只得死守废丘,以等待救援。
汉军只以一部围困废丘,一面横扫关中,平定三秦。
暗渡陈仓的本质,是通过出乎意料的打击,掌握战场主动权。
整场战争,在哪里打?怎么打?谁来打?全部都是汉军说了算,章邯完全应付不了。
这方面,诸葛亮的差距不小。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还算有一些突然性。赵云在箕谷示形,诸葛亮出祁山,陇右震动。
可惜,在关键环节用人不当,马谡失街亭,痛失良机。
在此后的历次北伐中,诸葛亮则基本上没有获得过主动权。
第二次北伐时,他企图偷袭陈仓,不料魏军已经加强陈仓防务,无功而返;
而在随后的北伐中,面对司马懿等人的“坚守不战”,他更是一筹莫展。
“兵法千章万句,不出乎致人而不致于人”,就用兵而言,诸葛亮与韩信确实差距不小。
分工
汉军进入关中时,张良写信给项羽。
信中,张良提到:1、刘邦只是对不能“王关中”不服,所以他只想要关中,无意再出关东;2、田荣写了“反书”来了,您看看。“齐欲与赵并灭楚”,您当心了!
于是,项羽不但没有来关中捣乱,反而率军进攻齐国。
于是,尽管章邯在废丘坚持了足够长的时间,但汉军仍然获得了充裕的时间平定、消化三秦之地。
在还定三秦作战中,萧何负责后勤,张良频出良谋,韩信战场指挥,刘邦居中协调,彼此相得益彰。
诸葛亮就忙多了。
治理内政,要诸葛亮;与东吴外交,要诸葛亮;操练军队,要诸葛亮;后勤保障,要诸葛亮···
诸葛亮一个人,把刘邦、萧何、张良、陈平的活全包了!
刘邦在取天下后,曾说:我有萧何、张良、韩信,项羽连一个范增都用不好,所以我能赢。
其实,在这一点上:诸葛亮倒是与项羽有点相似···
因此,诸葛亮治蜀得当,堪称一代贤相,但与刘邦这样的千古一帝来,还是有差距的。
就“天时”而言,由于西楚霸王战略失误,刘邦能在三秦前以强击弱。而曹魏政权的稳定性、实力,远非项羽能比,每每能迅速支援前线,诸葛亮始终面临以弱战强的困境。
就作战指挥而言,诸葛亮与韩信,差距不小。他始终不能把握战场主动权。
就“人和”而言,“汉初三杰”交相辉映,而诸葛亮只以一人之智苦苦支撑。
所以说,刘邦、韩信能一举出三秦,平天下,而诸葛亮只能“出师未捷身先死”,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