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为啥不能用手摸死者遗体?入殓师:无关恐惧,就算至亲之人也不行
送交者: 我在枫林中哭泣[♀☆★★★女中豪杰★★★☆♀] 于 2024-10-24 12:42 已读 610 次  

我在枫林中哭泣的个人频道

01

那天早上特别冷,舅舅带着我驱车近一个小时才到达指定地点。我们到的时候一楼有很多人来回穿行,每个单间里都站满了人,大厅回荡着此起彼伏的哀乐和时强时弱的哭声,气氛被沉沉的压抑笼罩,没有人交头接耳。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来这里,虽然悲痛,但并不觉得恐怖,这是每个人的终点,对生命的告别应该庄严又肃穆,就像迎接他来的那天。

遗体告别仪式在二楼举行,我们随着往日好友亲眷缓慢的走向这位被辛劳贯穿一生的友人。仪式的尾声,我们被允许在其棺椁前看最后一眼,我悄悄的望过,还好,这一面她平静安详,如同睡去。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殡葬行业的工作人员是不吉利的化身,甚至提起这个行业很多人都会投来异样的眼光,即便被传为暴利,大家也都就觉得这行是极上不得台面的,长此以往,这个行业里的从业者也会羞于向人提起自己的工作。乃至因为自卑而不参加亲友婚礼,因为怕遭到嫌弃。 6park.com

6park.com

但这次参加遗体告别仪式却让我对殡葬行业有了新的看法,尤其是负责为死者整理遗容的入殓师。

02

去世的这位朋友生前,我们常有来往,因此对她的病情比较了解。发病的那天早晨,她正准备给精神失常的儿子倒水吃药。谁承想,水还没倒完,人就栽到了沙发前,120接到急救电话赶来的路上,她就已经撒手人寰。临去,脸憋的青紫,十分骇人,与我们最后在棺椁前见到的截然不同。

除却世人对入殓师的偏见,我想若我们理性看待他们工作的意义,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若非入殓师的功劳,我这位朋友绝不能以如此体面的状态迎接她这一生最后的告别。

中国人有个很有意思的习惯,就是期待爱有来生。面对生离死别,我们总有情绪拒绝,这诚然是人之常情,但似乎也与我们缺失“死亡教育”有关。我们排斥入殓师,就好像回避与亲人的离别。可是真正的不舍,是愿意好好见最后一面。 6park.com

6park.com

参加葬礼前我看了很多禁忌事项,以免到时出错,到了现场发现随着大家就不会有问题。但有一条我印象十分深刻,那就是即使是亲人也不能触摸逝者的遗体,这无关恐惧。

既然无关恐惧,这个规定又该如何解释呢?难道是一种迷信?其实,入殓师做此规定的原因有二。

一、人离开人世后,由于身体各项机能的丧失,身体也会由柔软逐渐变得坚硬,也就是说,此时的遗体已经失去了过往所有的调节力。它不再鲜活,不再有弹性,如果这时家属因为过度悲伤而触摸亲人的遗体,那就有可能破坏它完整,导致遗体变形,加大入殓师的工作难度。

很多人会疑惑,我只是轻轻的碰一下,怎么可能破坏它的完整?这是因为人的遗体变硬后,它的脆弱超乎我们想象,这个感觉大概类似于一个模型没了支撑。

另外,家属因不舍而触摸遗体,导致破坏其完整的事,并不罕见。说是“轻轻”的触摸,可是人在巨大悲痛下。很多时候根本无法控制力度。在中国“死者为大”的传统中,不亵渎也是其含义之一。 6park.com

6park.com

二、人在离世后,身体的机能并不是在瞬间消失,它会经历一个过程。当五脏六腑都无法为身体各处传输血液时,人体残余的血就有可能顺着口鼻流出。很多人看到这里,会感到难以接受,但这就是现实,一个整洁的遗容,不可能凭空出现。

在此条件下,人的遗体就会开始滋生细菌,这也就解释了那些不为人知的野外尸体被发现时为什么会布满虫子。遗体上的细菌都是活性的,如果家属此时用手触摸,极有可能将细菌沾到手上,因感染而生病。

说到不能触摸遗容,我又想起很多年前流传的一个故事。

03

镇上有一家年长的老太太去世,在身边的四个儿女遵循当地习俗按部就班的准备后事。当时也有一个年长的街坊跟着操持,期间特意告诉各位儿女,千万不能触摸老太太的遗体,不然会发生不好的事。 6park.com

6park.com

三位哥哥姐姐虽然悲痛,但也愿意按照这位街坊的安排进行,没有触摸老人的遗体。只有小女儿因为无法接受母亲的离开,而在停灵期间趁着大家不在,触摸了老太太的遗体。本以为没有人发现就不会有事,可是接下来的一系列事件,却让所有知情人都吓破了胆。

就在小女儿触摸遗体的第二天,大家发现家里昨天还活蹦乱跳的猫,毫无征兆的死在了灵堂外。此突发事件让前来的人心里升起一股不安。但规定的七天守灵未满,大家只好先进去。

“啊啊啊”此时,后面跟着的人突然看见,老太太的小叔子从灵堂里冲了出来,嘴里还一直不停的啊。第二个踏进灵堂的人直接晕了过去。

四个孩子进去后,居然看到她们的妈妈坐了起来,现场的人全部瞪大了眼睛,不相信这一幕。

04

老太太自从坐起来便没再说过一句话,只会指着好吃的要,并且不吃主食只喝粥。除此之外,大女儿发现母亲的面向有些怪异,慢慢的老太太的脸上开始长毛,偶尔还会发出几声猫叫,家里人因为太恐惧,决定请个道士来解决这个问题。 6park.com

6park.com

很快道士给出了方案,需要三个儿女每人贴一张符在老太太的脸上,如果见效就能入土为安,如果没有效果就要再想办法。至于贴符的为什么没有小女儿呢?大概只有她自己清楚了。

儿女们按照老道安排依次贴符之后,果然奏了效。只是这次下葬没有人再敢靠近棺椁了。

这事的发生地是一个矿区,大家在一起工作,彼此之间都很熟悉,所以这件事的知情人不少,很多人都留下了阴影。

不论从科学还是迷信的角度看,我们都应该听从入殓师的安排,稳妥的送亲人最后一程,不要有侥幸心理。

很多从业多年的入殓师都背负着周围人的不解和审视,但他们始终以赤诚的心对待自己的职业,用认真不苟的态度给每一位离世的人最后一丝体面。

入殓师的工作内容并不轻松,看了知名入殓师吴津娜的工作经历,我对这些不常出现在人群中的“守护者”肃然起敬。 6park.com

6park.com

我们身边去世的人,多数都是因病离开,或是因为年纪太大而寿终正寝。也许我们听到的非正常死亡只出现在社会新闻里。可入殓师不同,他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无法自主选择下一刻他们要服务的“客户”。

在吴津娜多年工作中,让她印象最深的是替一个因严重车祸而去世的女孩。

小姑娘生前是家里的独生女,父母捧在手心的掌上明珠,谁知一场突如其来的车去了年轻的生命。车祸发生时,她整个人被大卡车卷入车底,由于卡车体积太大,小女孩较小的身躯瞬间被车轮碾的血肉模糊,就连叫救护车都来不及。

遗体被送到吴津娜面前时,她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下一惊。

05

按说15岁便从事入殓师这个职业,并在日本留学9年的她,绝对算得上经验丰富了,服务过的“客户”没有一万也有八千。可女孩的死状太过惨烈,连她也忍不住心疼。

眼下小女孩的状况若想体面的下葬显然是个大工程,首先吴津娜需要对遗体表面进行消毒,然后再对伤口进行缝合,最后还要将大面积的断骨接上。 6park.com

6park.com

其他都属于常规操作,按部就班便好。可拼骨这一项却是个难题。处理遗体时,女孩的父母与吴津娜只有几步之遥,仅用薄帘相隔,拼骨过程中势必会发出“咔咔”的声响,他们听到声音心里难免不能承受。

体察家属心意也是入殓师的工作内容之一,吴津娜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她想了个非常巧妙的办法,在进行拼骨前,吴津娜放了一首小女孩生前最喜欢的音乐,与此同时,她也放轻了拼骨的力度,这样一来传出的声音就会比预期小很多,又有歌曲的掩护,薄帘背后的人并没有听到声音。他们只等到一切完毕,顺利见到了女儿的另一番面貌。

女孩的母亲眼见被仔细擦拭整理过的女儿放声大哭,她心里有对女儿的万般不舍,也有对入殓师的真心感谢。斯人已去,因吴津娜的工作而不必破败的离开,对她的父母来说也是一种慰藉。

吴津娜之所以能在这个行业里坚持这么久,也是源于她幼时的一桩遗憾。

她记得那时家乡并没有很完善的殡葬服务,一位至亲离世后,因为没有及时整理遗容而出现尸斑。她当时年纪还小,父母怕吓到她,就没有带她去葬礼做最后的告别。

之后的很多年,她都在想,如果当时自己已经从事这个行业,那她一定不会让那位至亲不体面的离开。

在我们的文化里,好像提到“死”这个字,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恐惧和不详,连带着入殓师也得不到人们的尊重。“思念如马,自别离,未停蹄。”我们对亲人的感情似乎总被包裹在中式的含蓄内敛里,入殓师的存在,让此生未尽的爱变得明朗完整。有些职业,不为光辉,在于成全。

喜欢我在枫林中哭泣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我在枫林中哭泣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