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为什么说张居正是不世出的政治天才?看他为李太后做的3件事便知
送交者: wwwyu[♂★★★★声望勋衔17★★★★♂] 于 2024-09-19 23:50 已读 778 次  

wwwyu的个人频道

清代笔记《广阳杂记》中有这样一种说法:“明只一帝,太祖高皇帝是也;明只一相,张居正是也。”意思是大明朝只有一位真正的皇帝,那就是太祖高皇帝;大明也只有一位真正的宰相,那就是张居正。

对于这句话的前半句,笔者并不是很认可,因为大明至少还有另外一位功绩足以媲美太祖高皇帝的千古一帝:成祖文皇帝朱棣;但是对于后半句,笔者是十分的赞同,因为纵观大明276年历史,在大明所有的文臣里面,论声望、论权力、论地位、论功绩、论影响力,没有人可以与张居正媲美。很多人将明朝的内阁首辅与前朝的宰相相提并论,实际上,论权力与地位,明朝的内阁首辅跟宰相相比相去甚远,如果说明朝有一位内阁首辅有资格跟前朝的宰相相比,那这个人只能是张居正。 6park.com

位于湖北荆州的张居正雕像 6park.com

所有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张居正自然也不例外,张居正的天才之处并不在于他少年成名,也不在于它23岁即高中进士,而在于他高超的政治智慧。他之所以能够开启他伟大的十年改革之路,正是基于他天才的政治才能,内阁是他的地盘,皇帝是他的学生,李太后是他的后盾,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是他的盟友,这些都是他能够开启改革的必要条件。

那么张居正究竟有多天才呢?今天我们就通过他上位后为李太后做的三件事来见识一下。
两宫并尊

这个李太后,正史中不载姓名,民间传说闺名叫李彩凤,是明穆宗朱载垕的妃子。穆宗的正妻是陈皇后,这个陈皇后性格文静,体弱多病,而且还生不出来儿子,所以穆宗并不喜欢她,显然陈皇后在后宫中没啥影响力,史书中对她的记载也十分简略。

而李贵妃则不同,李贵妃不仅性格强势,有主见,而且为穆宗生下了皇三子朱翊钧。虽然只是皇三子,但是由于老大和老二都早夭,所以老三朱翊钧就幸运的成为了穆宗的长子,虽然只是庶长子,但是由于皇后无子,所以庶长子朱翊钧就成为了穆宗的法定继承人。

隆庆六年(1572年),仅在位6年的明穆宗朱载垕驾崩,年仅10岁的皇太子朱翊钧即位,改元万历,是为明神宗万历皇帝。新皇即位,除了要给大行皇帝穆宗上谥号以外,另外还有一件大事就是要给新皇的母亲上尊号。但是问题来了,万历皇帝的生母是李贵妃,按照祖宗的礼法制度,万历皇帝的母后则是陈皇后,那么两人的尊号要怎么上呢? 6park.com

《大明王朝1566》中的裕王朱载垕形象 6park.com

这个问题说来也不复杂,明宪宗成化年间就有先例。明宪宗朱见深的生母是父亲明英宗朱祁镇的妃子周贵妃,母后则是英宗的正妻钱皇后,朱见深即位后,两宫都被尊为皇太后。虽然都是皇太后,但是两宫的尊号有很大区别,作为英宗的皇后,钱氏被尊为“慈懿皇太后”,而周氏则只能被称为皇太后,不能加徽号,以示皇后地位之尊贵。

所以小万历皇帝即位以后,按例也要尊自己的生母李贵妃和母后陈皇后为皇太后,但是在皇太后的尊号上,张居正动了心思。要知道,万历皇帝此时才10岁,自然无法亲政,而陈皇后体弱多病,也无心政事,李贵妃毫无疑问就是整个紫禁城乃至大明王朝的的主人,此时甚至有大臣上书讨好李贵妃,以皇帝年幼为由请李贵妃垂帘听政。但是李贵妃可不傻,她很有自知之明,大明朝开国之初,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就定下祖制,严禁后宫干政,即便马皇后过问外廷政事也要被斥责,因此之前英宗即位时虽然也只有9岁,但是英宗生母孙太后也不敢垂帘听政,此时的李贵妃显然也不想违背祖宗法度,留下千古骂名。 6park.com

影视剧中的朱元璋和马皇后形象 6park.com

而张居正正是在新老皇帝交接之际与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联合起来驱逐了隆庆一朝极为受宠的内阁首辅高拱,自己才当上了内阁首辅。所以为了自己的权力、地位和改革大计,张居正必须要讨好李贵妃,让李贵妃毫无保留的支持自己。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张居正再次与冯保联合起来,上演了一出“两宫并尊”的好戏,关于此事《明史》有以下记载:

隆庆元年三月封贵妃。生神宗。即位,上尊号曰慈圣皇太后。旧制:天子立,尊皇后为皇太后,若有生母称太后者,则加徽号以别之。是时,太监冯保欲媚贵妃,因以并尊风大学士张居正下廷臣议,尊皇后曰仁圣皇太后,贵妃曰慈圣皇太后,始无别矣。

也就是说冯保想要讨好李贵妃(毕竟冯保能驱逐死敌高拱就是靠李太后的口谕),因此就向内阁大学士张居正传口风,让他会同礼部等部门一同商议,给李贵妃也加上徽号,两宫皇太后并尊。

看到这里,设想一下你是张居正,面对冯保的这个谄媚之计你会怎么做?按照古代知识分子的道德标准,要“威武不能屈”,要“祖宗法度不可变”,冯保说的这种下三滥手段怎么能用呢?要知道在万历皇帝的爷爷朱厚熜当政的嘉靖一朝,因为给自己的亲生父母上尊号的“名誉”问题,嘉靖皇帝发动了持续了数十年的“大礼议”事件,甚至不惜廷杖百官,以维护自己亲生父母的地位和称号,由此可见古代对于这些所谓的“称号”、“尊号”、“徽号”等是何其的重视。 6park.com

《大明王朝1566》中的冯保形象 6park.com

但张居正就是张居正,他厉害就厉害在不会被所谓的祖宗法度和崇高的、虚无的道德标准所束缚。听到了冯保的口风之后,张居正立刻安排礼部会同各部门一起拿个方案,但这个想法毫不意外的得到了大臣们强烈的反对,尤其是礼部,礼部坚决不同意两宫并尊的方案,原因也很简单,朝廷有朝廷的制度,只给皇后上封号是祖宗的法度,怎能随便更改!

张居正也并没有因此放弃,他找到当时的礼部尚书潘晟,耐心的给他做思想工作,劝说他放下思想包袱,给李贵妃加徽号这事没那么复杂,陈皇后本来就不管事,李贵妃地位实际上本来就不比陈皇后地位低,我们何不顺水推舟,做个美事呢?祖宗虽然有制度,但是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嘛。况且新君刚立,国家百废待兴,此时更要跟各方都搞好关系,给李太后也上徽号是宫里的意思,我们何必跟宫里作对,影响朝廷稳定呢?在张居正的力劝下,最终礼部终于同意了两宫并尊的方案。

于是在冯保的建议下,在张居正的具体操作下,看似不可能的“两宫并尊”方案就得以实现了。朝廷为陈皇后上徽号“仁圣皇太后”,为李贵妃上徽号“慈圣皇太后”,这样一来,两宫皇太后的地位完全平等,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分,而大明朝近200年的祖制就此被改变,从此以后两宫皇太后没有什么区别了。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张居正是多么的天才,而李太后又应该是多么的感激张居正。毕竟李太后此时虽然名为太后,但也只是个27岁死了老公的年轻姑娘而已,她同样也需要张居正这样的权臣为自己撑腰。 6park.com

影视剧中的万历皇帝和两宫皇太后形象 6park.com

崇信佛教

张居正为李太后做得第二件事,说来也简单,就是维护李太后的个人爱好——崇佛。大家可能会问,不就是信奉佛教么,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信就信呗。可是当朝的皇太后信佛可没那么简单,因为这个爱好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费钱。

作为佛教徒,为了表示自己的虔诚,你得修建寺庙祈福吧,得为寺庙施舍钱财吧,许愿的时候也得给香火钱吧,这些都得花钱。要知道魏晋南北朝时梁武帝极度信奉佛教,曾经三次把自己舍身给寺庙,而大臣们则不得不每次都花费巨额的钱财来赎回他们的皇帝,可见信佛是一件很烧钱的事情。

大家可能会说了,烧钱就烧钱呗,皇宫里不有的是钱么?那可未必,实际上皇宫的各项开支都有预算的,皇太后的“工资”也是很有限的,根本不可能支撑如此大的开支。况且自嘉靖以来,朝廷财政十分困难,相信看过《大明王朝1566》的朋友都深有感触,因此,宫里的开支也是十分有限的,而不是想花多少就花多少。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是张居正,你会怎么做?上书给皇上请求太后停止信佛,节省开支?还是无条件的支持李太后,把国库的银子拿出来孝敬给太后?或者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6park.com

现存李太后铸造的保明寺钟 6park.com

我们来看看天才张居正是怎么做的。他把隶属于皇室的宝和店的所有权归到了李太后名下。这个“宝和店”是什么呢?说白了就是皇家开的店铺,这些店铺在当时被称作“皇店”,属于皇帝的私人店铺,收益归皇帝个人所有,朝廷无权过问。

大家可别小看这些皇店,这个皇店往往都开在京城中最繁华、人流量最大的街道上,生意那是相当的好,毕竟晚明时期民间工商业十分发达,民间的有钱商人多的是,去皇店买点名贵的东西多有面子呀?所以这个皇店的收入可不小,虽然史书没有记载到底有多少营收,但想来应该比太后的“死工资”要多吧!

张居正把原本属于内廷管理的宝和店划归到了李太后名下,这一招可以说十分高明,一来解决了太后收入有限的问题,李太后有了这笔收入就不用再为“崇佛资金”担心了,而且这笔资金的来源合理、合法、合规,只不过是从皇帝的名下挪到了太后的名下而已,皇帝毕竟才10岁,又不花钱,给太后花岂不是两全其美;二来,这笔钱本来就属于皇家私人所有,正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给李太后增加收入的同时又没损失国库一分钱,就问你牛不牛! 6park.com

《大明王朝1566》中的李贵妃形象 6park.com

不仅如此,每次李太后做了善事,比如新建了寺庙,或者修建了桥之类的,张居正都以内阁首辅的名义给太后上表,唱赞歌,赞美我们的皇太后是多么的善良、多么的仁慈,国家能有这么好的太后真是百姓之福啊!而且每次上表都上的特别及时、特别贴心,试想一个二十出头的女子怎么能抵挡的住张居正的这般奉承?

这就是张居正的天才之处,换做别人,光为太后搞钱这一件事就难住了,且不说身为臣子的愿不愿意讨好太后,给太后搞钱让她折腾自己的兴趣爱好,就算你肯说服自己放下道德标准,放下身段去讨好太后,你有本事在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基础之上为太后搞到钱吗?就算能搞到钱,你会在每次太后做善事之后都费尽心机给太后上贺表拍马屁吗?恐怕这些正直的士大夫们都看不起这种谄媚的手段吧,但是人家张居正就能做,就敢做,为了自己的改革大计,这点事算什么?
一代帝师

张居正为李太后做的第三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担负起了教育小皇帝的“严父”的角色,兢兢业业、不辞辛苦的教育小皇帝,希望他成年后能成为君临天下的一代明君。

纵观张居正这一生,可以说只干了两件大事,第一件大事就是“改革大业”,第二件大事则是“教育大业”,改革的对象是整个大明王朝,则教育的对象则是小皇帝万历皇帝。事实上,早在隆庆时,张居正就被恩师徐阶提拔为翰林院学士,并进入裕王府担任裕王的讲师,这个安排可非同小可。虽然嘉靖帝并不喜欢自己的皇三子裕王,迟迟不肯立裕王为太子,但是地球人都知道,嘉靖帝百年之后裕王肯定是会即位当皇帝的,所以徐阶把张居正安排到裕王府当讲师,目的就是为了给张居正铺路,而张居正真是从此时开始起飞的。 6park.com

《大明王朝1566》中的徐阶形象 6park.com

后来嘉靖帝驾崩,张居正顺理成章的以裕王讲师的身份入阁,开始进入大明帝国的核心权力圈。等到隆庆帝驾崩,小万历皇帝即位后,他又联合冯保驱逐了高拱,自己则当上了文臣中的一号位内阁首辅,身为少师、太子太师、建极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兼内阁首辅,又是万历皇帝父亲隆庆皇帝的老师,张居正自然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小万历皇帝的讲师,负责起小天子的教育重任来。

李太后对自己的儿子小万历皇帝的教育十分严格,《明史》记载:

太后教帝颇严。帝或不读书,即召使长跪。每御讲筵入,尝令效讲臣进讲于前。遇朝期,五更至帝寝所,呼曰“帝起”,敕左右掖帝坐,取水为盥面,挈之登辇以出。

看看李太后有多严格,小皇帝胆敢不读书,就罚他长跪。每次上完课,都要小皇帝像老师上课时讲的那样在自己面前再背诵一遍,遇到上朝的时候,五更就来到乾清宫,叫小皇帝起床。皇帝毕竟还小,迷迷糊糊起来站都站不住,太后就让太监宫女扶着小皇帝坐好,给皇帝洗脸更衣,然后拉着他登上御辇去上朝。 6park.com

万历皇帝的课程表 6park.com

既然皇帝的母亲要求都这么严格,张居正当然也能放松,对小皇帝的要求也十分严格。到底有多严呢,《明史纪事本末》记载了这么一件事,说有一次在讲经筵的时候,小万历皇帝错把《论语》中的“色勃如也”中的“bo”读成了“bei”,这个勃本来就是多音字,所以小皇帝读错也无可厚非,但是张居正是啥反应呢:

“江陵从旁厉声曰:当作勃字!上为之悚然而惊,同列相顾失色”。

张居正在旁边大声训斥道:这个字念勃!这一嗓子可不得了,小皇帝被吓的一哆嗦,就连其他参加经筵的讲官也都吓得“相顾失色”,由此可见张居正对小皇帝是多么严厉,而小皇帝对于张居正又是多么的敬畏。

当然,张居正对于小皇帝的教育并不仅仅是严厉,还有慈爱。为了让小皇帝能够通俗易懂的了解古今帝王的政治得失,张居正在处理繁忙的政务之余,还抽出时间亲自为小皇帝编纂了一本连环画形式的历史课外书,叫《帝鉴图说》,张居正亲自选了一百个古今帝王的事例,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并为每一个故事都配上插图,以便小皇帝能够轻松的理解记忆这些政治事件。不要说张居正只是皇帝的老师了,即便是亲生父亲,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个帝王会花心思为自己的孩子编这么好的历史教材呢? 6park.com

张居正亲自编纂的《帝鉴图说》 6park.com

正是基于以上三点,李太后才对张居正如此的信任,民间甚至传言张居正与李太后关系暧昧,这种传言未必可信,但至少能够说明张居正跟李太后的关系是多么的融洽,假如你是李太后,有个成熟、帅气的美男子不仅宠着你,给你钱花,充分尊重你的兴趣爱好(哪怕它很烧钱),而且把你从小就失去父亲的孩子当做自己的亲生儿子看待,请问你会怎么感谢这位“元辅张少师先生”呢?

当然了,以上三件事情都只是张居正数十年政治生涯中天才表现的一个缩影,写这篇文章说这三个事情只是想让大家通过这些小事来领略张居正的政治天才。实际上,张居正之所以能够开启他生命中最后十年的伟大改革,一手开创“万历中兴”的盛世局面,绝不仅仅是因靠他的政治天才,更是靠他那种舍生取义、那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无畏精神,这才是张居正最让人佩服的地方。

作为23岁就考中进士的高级知识分子,张居正难道不知道商鞅和王安石变法的下场么?他当然知道,不仅知道,他还十分清楚这里面的利害关系,也十分清楚自己的改革将会让自己处于多么危险的境地,但是张居正就是张居正,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不仅拥有超常的政治天赋,还有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勇气和魄力。 6park.com

《大明王朝1566》中的张居正形象 6park.com

最终年仅58岁的张居正就病死在了工作岗位上,他也成为了除开国第一谋臣李善长之外唯一一位活着受封“太师”的文臣,可以说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自己去世以后,他的好学生万历皇帝开始了对自己恩师的清算,最终搞得张居正家破人亡,长子自杀,全家上上下下饿死十几口人。“身败名裂”张居正在生前恐怕早就预料到了,但是“家破人亡”这么严重的后果恐怕张居正是无论如何也意想不到的吧?

大家怎么看待张居正这种八面玲珑的政治手段?又对他舍生取义开启十年伟大改革的行为怎么看?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喜欢wwwyu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wwwyu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