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张作霖去世80年后,孙子回来为他扫墓,警告日本:中国人民不可欺
送交者: 我在枫林中哭泣[♀☆★★★女中豪杰★★★☆♀] 于 2024-09-19 12:33 已读 654 次  

我在枫林中哭泣的个人频道

6park.com

张学良的软禁生涯

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后的生活,由蒋介石掌握着所有的行动自由,开始了他长达五十三年的软禁生涯。从贵州的一座幽静别墅开始,张学良的生活被严格监控,他的住所周围常有守卫巡逻,来访者也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才能获准见面。贵州的岁月里,他被限制在园林深处,虽然风景秀丽,但对于一个习惯了军旅和政治斗争的人来说,这样的静谧反而是另一种折磨。

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了更方便地控制和管理,蒋介石将张学良转移到了重庆。在这里,他被安置在一处更加隐蔽且戒备森严的住所,每日的活动被限制在几个指定的区域内。房间里布满了中式古典家具,墙上挂着中国山水画,尽管环境精致,但无法掩盖其作为囚笼的本质。重庆时期,张学良偶尔能听到外面世界的消息,但这些消息往往经过层层过滤,只剩下对他无害的信息。 6park.com

6park.com

蒋介石去世后,张学良的处境并未因此有所改变。他被迁移到了台湾的台北,生活在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中,有自己的住宅,周围种满了热带植物,环境比重庆和贵州要好得多。然而,他依然是在监控之下,出入依旧受到限制。台北的住所内,张学良有了更多接触外界的机会,偶尔能够接触到访客,尤其是那些老朋友和历史学者,他们或许能在谈话中无意中透露些外面的消息。

在这段长达半个世纪的软禁生活中,张学良的日常由几个固定的元素组成:阅读、写作、接受访客以及沉思。他的书房里堆满了各种书籍,从历史到哲学,他用阅读来消磨时间,也试图通过书写回忆录来保存自己的记忆和见解。尽管身体逐渐老去,但他的思想依旧敏锐。 6park.com

6park.com

张学良的身体状况在长时间的软禁中逐渐走向衰老。由于缺乏足够的运动,他的健康状况开始下降。直到1989年,随着台湾政治环境的变化,张学良终于被正式宣布恢复自由身。当解除软禁的消息传来时,他已是一位年迈的老人。

张家后代的流离与归乡

张家的后人因家族的命运而分散在世界各地。张作霖的第六个孩子张学浚在香港居住多年。1967年,随着香港局势的变动和个人健康的考虑,张学浚决定与家人搬迁至台湾。

台湾的家中,张学浚试图再现一些东北的家居风格,家具多为沉重的木制品,布置简洁而典雅。在台湾生活中,张学浚虽然远离了故乡,但他尽力保持与东北联系。他通过书信和电话与在东北的亲友保持联系,尽管通讯不如现代这般便捷,每当收到东北来的信件时,家中总是洋溢着一股激动的气氛。 6park.com

6park.com

对于祖父张作霖的迁坟事宜,张学浚始终未能放下。他曾多次尝试通过各种渠道联系相关部门,希望能得到许可,将父亲的遗骸迁回元帅林墓园。这一举动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充满了难度,每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这让他深感无奈。

即便在晚年,张学浚仍旧没有放弃。他经常在家中的书房里,翻阅着与父亲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家族的旧照片,希望能找到一线希望。

这种对故土和家族责任的深刻眷恋,也深深影响了张学浚的子女。他们从小就在家族氛围中长大,对张家的历史和传统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自豪感。尽管生活在异国他乡,但张家的下一代仍旧保持着对家族和故土的深情和尊重,这种感情成为他们身份认同的一部分。 6park.com

6park.com

#张作霖的遗体与元帅林墓园

1928年的皇姑屯事变后,张作霖的遗体最初被运回沈阳,并安置在当时的大帅府内。遗体的安置地点选择这里,旨在暂时为其提供一个威严而庄重的安息之所。遗体被放置在一间布置简朴的大厅中,四周悬挂着张作霖生前的照片和他生平的荣誉勋章,象征着他一生的功绩和地位。

张学良在父亲遭遇不幸后,深感需要为其建立一个更加永久和尊贵的纪念地。于是,他开始筹划在沈阳郊外建立一个名为“元帅林”的大型墓园,意在为张作霖以及将来的家族成员提供一个集纪念与荣耀于一体的安息之地。这个墓园的设计十分宏伟,计划包括广阔的绿地、整齐的石径以及雕刻精美的石碑,每一处都体现出对张作霖的敬仰和对历史的尊重。

然而,这些计划的实施遭遇了重重困难。1931年,随着日本的侵占东北,整个地区的政治局势发生了剧变。日本人很快控制了沈阳及周边区域,这包括了未完成的元帅林墓园。张作霖的遗体由于安全和政治的考虑,被迫从大帅府迁移到锦州的一个更加隐蔽的地点。锦州的一处旧仓库被临时改造成为存放遗体的地方,这里的安保措施异常严格,日本军警24小时守卫,确保遗体的“安全”。 6park.com

6park.com

在锦州,张作霖的遗体被存放在一个密封的棺材中,周围摆放着他生前使用过的物品,如军帽和佩剑,旨在维持一种尊严的象征。然而,日本占领者并不只是为了保护遗体安全,更多的是将其作为一种政治筹码。他们清楚张学良对父亲遗体的重视,因此多次通过间接渠道向张学良传递信息,暗示如果他能就范,便可将遗体归还安葬于元帅林。

张学良在这一时期面临巨大的心理和政治压力,但他始终没有屈服于日本人的要求。尽管日本人利用遗体作为要挟,试图迫使张学良投降,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拒绝与侵略者妥协。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帅林墓园的建设计划最终因战争和政治变故而被迫搁置。张作霖的遗体在锦州的存放持续了多年,直到战后的政治格局有所变动,才有可能重新考虑其安葬问题。 6park.com

6park.com

张闾实的东北之行

张学浚儿子张闾实的东北之行,是一次深刻的历史重温与个人寻根之旅。他从台湾出发,跨过海峡,首先抵达了吉林。在吉林,他参观了多个与张家历史息息相关的地标,包括一些老宅和历史建筑。这些地方虽已历经岁月的洗礼,但仍旧保留着旧时的风貌,让张闾实仿佛能触摸到过去的岁月。

从吉林出发,张闾实接着前往哈尔滨。在这里,他走访了几处重要的历史遗址,包括一些曾经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据点。哈尔滨的历史深度为他的旅程增添了更多的情感色彩,每一处遗址都让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祖辈们在艰苦岁月中的不屈不挠。 6park.com

6park.com

最终,张闾实的脚步停在了沈阳,这个曾是张作霖及张学良政治活动的中心地带。沈阳大帅府,作为张家的象征,承载着家族的荣耀与辛酸,这里的每一块石板,每一扇窗户,似乎都在诉说着历史的故事。当张闾实站在大帅府的大门前,他暂时放慢了脚步,仔细观察着这座见证历史风云变迁的建筑。

进入大帅府后,张闾实被历史的氛围所包围。大厅内陈列着张作霖和张学良的许多私人物品,如旧式军装、书信和家庭照片。每一件展品都像是一个时间的窗口,让他能够窥见那个动荡时期的家族生活。馆长见到张闾实后,展现出了极高的尊重和热情。

张作霖墓前的祭奠

张闾实的东北之行终于到达了最后一站——辽宁盘锦市大洼区的张氏墓园。这里是张作霖及其家族成员的安息之地,园区内绿树成荫,整齐的草坪和庄严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说的肃穆。 6park.com

6park.com

当张闾实走进墓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的石门,门上镌刻着“张氏墓园”四个金色大字,门两侧立着两尊石狮,守护着这片静谧的土地。他缓缓步入,沿着被落叶铺就的小径向墓区深处走去,两旁的古松挺拔,似乎在诉说着历史的厚重。

到达张作霖的墓碑前,张闾实首先细心地清理了墓碑上积聚的落叶和灰尘。墓碑是由一整块黑色花岗岩雕刻而成,上面刻有张作霖的名号以及其生平的简要介绍,字迹深邃,凝重中透着一种不言而喻的尊崇。

站在墓碑前,张闾实沉默了片刻,然后深深地鞠了三个躬,每一次鞠躬都显得非常郑重,这是对祖先的尊敬,也是对家族历史的致敬。随后,他从口袋中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祭文,这是他精心撰写的,旨在表达对祖先的怀念以及对家族历史的纪念。 6park.com

6park.com

张闾实开始朗读祭文,声音清晰而坚定:“祖辈英名,世代铭记。今日,孙张闾实特来此,缅怀先祖张作霖的丰功伟绩。在国家民族最危难的时刻,先祖不惧强敌,誓死保家卫国。其精神,激励后人世世代代,绝不忘记。愿先祖英灵保佑,子孙后代继承遗志,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对抗日战争期间,数千万同胞遭受的苦难。张闾实写道:“于中华民族而言,这段历史不堪回首,我们决不会忘记国耻。过去是沉痛的,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高警惕,同时也要正告日本右翼:你们不要执迷不悟,伟大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欺的!” 6park.com

6park.com

随着朗读的结束,场边的工作人员和陪同的官员们都沉默地聆听,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庄严而肃穆的气氛。扫墓仪式后,张闾实与陪同的人员逐一握手,感谢他们的陪同与尊重。

喜欢我在枫林中哭泣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我在枫林中哭泣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