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地方考古:历经两千年的湖北古黄梅城,如今只剩下了这座古塔(有音频)
送交者: 短说[☆★★声望品衔12★★☆] 于 2024-09-17 5:14 已读 2811 次 1 赞  

短说的个人频道


黄梅的名气很大,但主要是因为黄梅戏,如果专指这个地方,了解它的人就不多了。这个地方,因为一向处于“吴头楚尾”,是湖北、江西和安徽三省的结合部、三种地域文化的交汇区,在历来与邻为户封闭保守的中国,长期都得不到大力的发展,而总是作为军事上的据点。由于这个缘故,黄梅才直到今天还是那么的默默寡闻,和同时期创立的很多城镇相比,名气都上不了台面。
6park.com

黄梅的地理位置十分显要,它是长江中游和下游之间水陆要道的必经之地,其县城在武汉东南154公里处,东北到合肥234公里,南距长江重镇九江仅37公里。这里的地形比较开阔坦荡,县城往北有大别山的一线低山丘陵,山脉以南则基本都是坦荡的平原,河流湖泊众多。加上南面的长江干流,自古至今,令它都是长江下游吴越地区通向中游楚地最便利的陆路通道,也是中原北方地区前往江南的主要陆路要冲。由于这个原因,此地的发展历史在中国南方算是比较久的,早在公元前164年西汉文帝的时候,就正式地设立了县治。那会儿的名称还不叫“黄梅”,而叫做“寻阳”。当时该县管辖的区域很大,不仅含今天黄梅的全境,还包括湖北的武穴、安徽的宿松以及江西的九江之一部,面积有8600平方公里。县城治所的位置,即在今黄梅县城西南蔡山镇的聂福俊村一带,这才是现今黄梅境内最早的古县旧址。后来,在漫长的历史岁月当中,黄梅地区的行政范围,一直被比较稳定地固定在了大别山南坡和长江之间的这片山区平川,人口的聚集区也一向以山南至大江区间的这片宽阔平原为核心。因而从理论上说,这个地区设县的历史开端,确实可以从西汉初年的“寻阳”县算起,至今,已是遥遥2188年了,可称得上中国古代长江沿岸建制最早的县份之一。
6park.com

黄梅最早的县治—寻阳的地理位置 6park.com

黄梅这个地方,它的县城在历史上变动的频率比较高,城池的位置很不稳定。根据现有的历史考查材料,可知境内做过县城的地方就有四五个,并且一度于全区境内,曾经分设过4个县,这种情况尤其在魏晋南北朝和隋唐年间特别的频繁。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个地方长期处在几方政治势力的交界地,战乱频繁,疆界变动的频率高,这让有的城池经常人口大量流失,遭到兵火的涂炭,这应当是黄梅城市长久都没有形成较大规模的主要因素。
黄梅地区,在秦汉年代,其地理、人文状况和南边的九江、东边的宿松,是基本合为一体的。在宋代,著名的宋江题反诗,发生在九江的浔阳江边,这浔阳江的由来,就起源自西汉的寻阳。只不过它的县治,随着战乱和人民的迁徙,在东晋年间,又让朝廷从江北迁到了九江。然而,该县所辖的区域并没有变,依然含括长江北岸的今黄梅、武穴地区。所以,尽管有一条宽阔的长江相隔,但实际上两岸地区在历史、人文风俗等各方面都是近乎一致的。不论是南岸的九江,还是北岸的黄梅,从古至今它们都是一对老亲戚、老同胞,
2000年,我去过一次江西的九江。那时在九江长江大桥上,江西、湖北两地的群众彼此过桥,简直就像走自家城市的马路一样。从北岸属于黄梅的小池镇,以及从南岸九江市里过来的人,他们的长相、方言、穿着模样,基本都分辨不出来。在长江上坐船,北岸湖北小池镇的人们,就到对岸的江西九江客运港上船,要不是有一条大江为界,你是意识不到自己此刻是置身于一处两省交界之地的。这种情景,也是黄梅、九江两地古往今来历史渊源深厚的一个有力佐证。
6park.com

黄梅地方,由于地处军事要冲、不同地域文化区的边界,如果不在江山一统的年代,那么当地的地缘政治形势,就肯定会陷入分裂混乱的状态,当地县治城址被毁、出现变动的次数肯定也会相当的频繁。所以,长期以来,这种状况使得科考工作者对黄梅古城旧址的寻找调查,遇到的问题比中国其他很多县份都要复杂得多。另外,就是自然水害方面的原因。黄梅这个地方,南面有长江主流过境,古时候沿江平原上有许多的大湖,水网纵横交错,而北面一线山区,也有不少的河流纵贯流向长江。加上这里的气候湿热多雨,自古至今境内便经常江河泛滥,湖泊变成一片泽国,这导致当地的城镇乡村时常遭受大水灾。在古代,建筑技术尚比较落后,再坚固的城地,也不过是些土石砖木构筑,大水一来,自然要不断地被损毁,人民也要不断地搬家迁徙。故而以上这些因素,都令这个地方的确难有长久存在的干年古城。

6park.com

萧道成南齐疆域极盛时期地图 6park.com

6park.com

黄梅真正得如今这个县名,还是在南北朝对立结束以后。在南北朝的中后期,此地连续地乱了很长的一阵,先是归属萧道成建立的南朝齐政权,后来又被北朝的齐政权所控制,直到公元581年以后,隋文帝杨坚完成一统,当地地情才终于趋于稳定。为了实行有效的统一管理,消除前段时期纷乱的地方政治局面,公元598年,隋政府废掉了昔日区内几个旧的县治,建立了一个新的县。它以北面的黄梅山和一条由山中流出的主要河流黄梅水为参照,定县名为“黄梅”。
当时的县城所在地,隋政府选在了今县西考田河和袁山河汇流处的大河镇东南一带,即现在的考田河东岸之钱建楼、吴梅家、陈太山、张守信至大河镇方圆一片的乡村。这儿依山借水,风水环境很不错。考 田河在当年,即是黄梅水。根据历史地志资料,古时候这条河的河边,有个叫“白花畈”的旧地名,那就是隋唐时期古黄梅城的中心地带。“畈”在古汉语的释义中,是指连片宽阔的河畔田野意思。“白花”则是洁白的芦花。在古代,这个老城坐落在一片北望群山的宽阔田野之上,西滨碧水,南面有众多的湖泊河汊,到处芦花荡荡,是一个风景很美的地方。这些历史的描述,都和今日黄梅西部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基本相符。只是岁月悠悠,斗转星移,加上后人不知保护,这白花畈古县城的遗迹,如今已是踪迹皆无了。

黄梅古县城所在范围地图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南宋初年,岳飞后代曾长期在黄梅定居生活,至今老县城正北的聂塆村还有岳霆岳震墓,可以作为老县城遗址有力的佐证地 6park.com

6park.com

疑似古县城所在地白花畈一线的考田河沿岸 6park.com

考田河畔白花畈这个地方,长时间都作为黄梅的县治,一直到元朝的中期。在元仁宗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治所才由白花畈迁到了今天的黄梅县城。到目前为止,“黄梅”这个县名,传世历史已有1426年,而新县城至今,也已确立712年之久了。
说起来,黄梅这个地方的社会经济文化,真正兴盛还是始于隋唐。大唐绵绵280多年,国家稳定,政通人和,让一向地处偏角之地的黄梅也受益良多。在盛唐时期,黄梅充分发挥出了它在水陆交通方面的优势,成为大唐江淮、中原地区人民与江南人民之间联系交流的纽带。此外,黄梅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北有翠绿群山,南面俯视着宽阔的大江和平原,风水景致一流。气候上又温和湿润、四季分明。这令许多的儒道文人、僧众方士到此隐居修行,让黄梅很快成为长江沿岸远近闻名的一个繁盛之地。
6park.com

黄梅山水钟秀,环境一流
6park.com

6park.com


洛阳白马寺一直被佛门弟子同尊为“释源”,即中国佛教的发源地。该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起的第一处古刹

三世因果歌 6park.com

在唐代,佛教已在中国迅速地传播。由于黄梅当地出众的地利条件,南方北方大批的僧侣聚集于此,在今县域北部的大别山麓建造了许多的佛林禅寺,这一点是黄梅人文历史上最可称道的地方。
6park.com

黄梅县境内最早的一个名寺,就是四祖寺,相传始建于唐初武德年间。它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显赫,是中国佛教禅宗四祖道信大师的道场。随后,便是在中唐时期建造的五祖寺,为中国佛教禅宗五祖弘忍大师的道场,这个寺的香火更是旺盛,据说当年光聚居在此的僧众弟子就达1万多人,包括著名的禅宗六祖惠能和尚,想当年也是在此学法得道的。而后惠能浪迹广东,将佛法传遍岭南,创立了禅宗南宗,大名鼎鼎。这些史实都充分地说明了,当年在大唐江山之内,这黄梅是何等一个天下闻名的宗教胜地。

据《宋高僧传》等书的记载,惠能本俗姓卢,原籍范阳(郡治在今北京城西南),生于南海新兴(今属广东云浮)。他三岁丧父,稍长靠卖柴养母度日。因听人念《金刚经》,得知是湖北黄梅弘忍处传授,于是在唐龙朔元年(661年,一说咸亨间[670-674])时,赴黄梅参见弘忍,初作“行者”,在碓房舂米。后弘忍为选嗣法弟子。 6park.com

6park.com

惠能后来在岭南修成正果,成为中国佛教禅宗六祖

唐代黄梅地图 6park.com

黄梅在唐代,行政上隶属于淮南道辖下的蕲州。当年,蕲州的州城设在黄梅以西的湖北蕲春,管辖有今蕲春、黄梅、浠水、武穴、英山、罗田、蕲州等七县之地。蕲州的西面是黄州,即今湖北省黄冈地区;东面是舒州,州城在今安徽潜山。这三个州均属于淮南道的长江沿岸区域。在这一历史时期,今湖北东部与安徽皖西间的地界便趋于稳定了。同时,由于长年都同属于一个道的辖区,这些地方彼此之间,在人文风俗、语言习惯等各方面都有诸多的相通之处。举个例子,就是名闻天下的黄梅戏,它的发祥地是在黄梅,后来本地艺人到了安徽的安庆、潜山、桐城一带卖艺,当地人立即热烈捧场,这才令黄梅戏大放光彩,足见两地在语言、文化风俗上的雷同程度。直到今天,在汉语地方语言分区上说,这些地区还都同属于一个分区—赣语区。
6park.com

黄梅在进入唐末时期以后,又遭受了一次大的劫难,这便是王仙芝、黄巢农民军在此与唐军的大战。这次战乱,给当地的破坏非常大。那些在唐朝初中期香火旺盛的佛教道场,大量被损毁和废弃。其中,就有位于今天黄梅县城的本县仅存的历史建筑一高塔寺塔所在的原址众造寺。

宋诗人王之道的诗词,点出了东禅寺的建造年代 6park.com

6park.com

现今东禅寺旧址内保存的佛母塔,为祭祀禅宗四祖母亲的建筑物 6park.com

这个众造寺建于唐朝贞观年间,是当地一个大户唐氏族人筹募建造的。相传该寺是禅宗四祖道信大师的精舍之地,五祖弘忍大师也曾在此修禅。那会儿,黄梅县城这个地方,虽然不是县府驻地,但因地处交通要道,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发展成境内数一数二的重要城池,相当于副县级的规模。南朝著名的将军诗人鲍照,想当年就住在距离众造寺不远的今东禅寺一带。这东禅寺在古代的黄梅可谓大名鼎鼎,还在两晋时代便有了,是湖北最早的佛教古刹之一。至唐代仍然香火很旺。围绕着它,后来周边又建起了好几个寺庙,其中就包括这众造寺。


鲍照的名句:白日照窗前,玲珑绮罗中。美人掩轻扇,含思歌春风。可见其诗对后世李白、王维等盛唐诗人的深远影响 6park.com



唐风古曲 6park.com

众造寺在唐末被毁后,到了北宋初年,国泰民安,又从原址上建造了一座高塔寺,出钱筹办人还是当地的唐姓族人。这个寺院大约始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然后于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开始在众造寺内的百尺弥陀佛阁原址建造高塔。此塔历时两年,在真宗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落成,迄今为止已经有1007年的历史了。

高塔寺塔局部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高塔寺塔尽管是建于宋朝初年,但其外形构造依然带有浓郁的唐代古风。它是一座砖砌的仿木结构多层楼阁式密檐塔,八角十三层,总高33.4米。塔基的平面为正八边形,底层单边长2米多。南面设有一个石门,有甬道通向中央的塔室,面积不足10平米。塔身迭砌飞檐,最上层为圆锥顶模式。二层以上逐层递收,全为实砌,不能攀登。各层均设有佛龛或直棂窗,共计88座。这座塔建筑结构上的最大特点,就是不用一寸木料、一根铁钉,全都是用石料、青砖和糯米石灰一层一层地砌上去的。一块一块地码砌,再逐层地递收,慢慢收成春笋状的外形。整座建筑十分的坚固,竣工以后历经千余年仍然基本完好,塔身不歪不倒、不散不垮,巍然屹立在黄梅县城的东街一带。

赵恒(968-1022),是宋朝的第三位皇帝(997-1022年在位),为宋太宗赵炅第三子。景德元年(1004年),他在宰相寇准的劝说下御驾亲征,挫败辽军于澶渊,最后与辽达成“澶渊之盟”,从而实现两国百年间的和平状态 6park.com

高塔寺塔建成的年代,正当大宋弘扬佛风的鼎盛期。宋真宗赵恒非常重视宗教文化建筑的发展。在他在位期间(公元997-1022年),全国一共兴起和恢复了两千多座寺院,仅新建的古塔就达600多座。最著名的如河北定州开元寺塔,就是在他执政初期的咸平四年(1001年)大兴土木的。该塔工程浩大,一直到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才建成,目前是举世闻名的“中华第一塔”,为中国和全世界最高的一座砖木结构古塔。
6park.com

河北定州开元寺塔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1939年的高塔寺塔 6park.com

6park.com

维修前的古塔 6park.com

黄梅高塔寺塔和定州塔是同一历史时期的产物。后来,黄梅又数次遭到战争的惨重破坏,高塔古寺荡然无存了,惟有这座高塔的结构大部保存完好。抗日战争初期,黄梅遭到日军的攻击,该塔塔身中上部的砖檐损毁严重,但塔基和内部的构造依旧岿然不动。上世纪八十年代,黄梅地方政府出资重新整修了古塔,使其成为这个千年古县最富历史风韵的风景线。
6park.com

6park.com

黄梅高塔寺塔目前是湖北省境内宋代砖塔中的第一高塔,有着极其重要和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因而在2019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塔的位置很好找,就在黄梅县城东街、县政府的东北方,那里紧挨着环城东路的西侧有一个老城区的街心小环岛,古塔即矗立再环岛的中央。这个古迹的具体地址是“黄梅县环城东路192号”,游客到黄梅后,可乘2路和3路公交车在“老百货”站下车,交通十分的方便。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唐朝黄梅地图,可见雷池 6park.com

黄梅这个地方,如今其自然景貌比起一千多年以前,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古时候,该县靠近长江沿岸的南乡,天然水面要比现在广阔得多。像老县城所在的大河镇一带,它南边不远的濯港镇,南北朝那会儿就临近长江北岸的大湖区。古汉语中的“濯”,意指在沧浪之水中清洗东西,说明当年这里已经濒临长江,必是一片水连天、沧浪洪波的景象,很多渔家艄公都停靠岸边清洗船只。而东南部的最大淡水湖龙感湖,那会儿也是蔚为壮观,向东一直连到安徽的望江,根据古地图显示其面积不下1500平方公里。两晋时期,这个湖曾叫做“雷池”,著名的中国古成语“不敢越雷池一步”,其故事典故就是发端于这儿。足可想象该湖的壮观浩荡气势,真可谓是当年隔绝中国南北方的一道政治天堑。但是后来,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广阔的水面都被填平当了农田,同时,森林的破坏让降雨大量减少,今天黄梅广阔的南乡,已经大半都成为了土地庄田。如果不是在河流和鱼塘的沿边,你是再也难看到那种芦花荡荡、水波荡漾的风光了。多年以前我一回去九江,就路过了黄梅南面这片田野,对此的印象十分的深刻。
6park.com

今天黄梅的南乡平原 6park.com

古塔,今朝,沧海桑田,物是人非,这世界一切的变化,与人类造就的历史,关系是多么的大啊!

评分完成:已经给 短说 加上 200 银元!

喜欢短说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短说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短说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