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就是跟随尼克松访华的洛德。
洛德陪同尼克松、基辛格访华,为什么在会后惨遭“封杀”?他在“破冰之旅”中又有哪些所见所闻?
6park.com洛德先后两次陪同访华
尼克松担任美国总统后,一直试图增加本国对付苏联的筹码,而正处于“中苏交恶”状态的中国,成了他开展“均势外交”的首选目标。
直至到了70年代初期,毛主席和周总理从我国外交战略的实际需要出发,接受美国的主动示好。
1972年,尼克松访华,打破了中美两国20多年的隔绝状态,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同时,也改变了美苏对峙的“冷战”局面,推动国际外交向良性方向发展。
外界并不知道,其实这并不是中美两国首次在外交上接触。在一年前的
1971年,美国政府就曾派基辛格秘密访华。
在来访中国之前,基辛格访问了亚洲的印度、越南、泰国和巴基斯坦等国家。
为了避开各路媒体,基辛格以闭关“疗养”为由,在巴基斯坦停留了几天。实际上,在7月9号凌晨4点,基辛格一行6人就直接乘飞机前往中国。
时任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受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委托,在北京南苑机场等候基辛格一行人的到来,晚些时候,周总理在钓鱼台6号楼正式接见了他们。
作为基辛格访华的随行人员,时年34岁的洛德回忆,当时他刚做完自我介绍,周总理便主动提及洛德的妻子——著名华裔女作家包柏漪,告诉他,“我们还是半个亲戚呢”。
这种亲切的交谈方式,拉近了大家彼此之间的距离。
让洛德非常惊讶的是,时年73岁高龄的周总理记忆力好的很。
为了迎接他们的到来,周总理看了很多关于他们的资料,等见面后,他居然可以很全面地说出他们每个人的特点。
用洛德的话来说,中美双方会谈还没有开始,他们已经被周总理的魅力征服了。
从9号下午起,此次秘密访华期间,基辛格与周总理前后共进行了6次会谈。
洛德是美方三位会议记录者中的一位,据他回忆,中美双方谈论的议题是围绕着台湾问题、朝鲜半岛、中美关系以及美苏关系等展开的。
11日中午,基辛格一行结束48小时秘密访华之行,乘飞机返回巴基斯坦。
此次访华时间虽然短暂,但是收获颇丰,中美双方达成一致的《公告》里,明确了接下来尼克松访华时的有关事宜。
“我在职期间,历经美国几任总统,从来没见过总统为一次旅行做如此充分的准备。”已经八十多岁的洛德回忆往事时,发出这样的感慨。
洛德作为曾经陪同基辛格访华一员,待尼克松准备访华时,他被要求为其准备很多资料,其中仅简报就有6本。
尼克松非常重视此次访华,他不仅在每一页资料上做了标记,还向他询问了好多问题,甚至当他们乘坐的“空军一号”飞往中国的旅途中,尼克松还在不停地询问各种问题。
1972年2月21日下午,毛主席在周总理的陪同之下,在中南海会见尼克松。美方参会人员有尼克松、基辛格和洛德。
会后被“封杀”
洛德认为自己能够再次参加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谈,是一件至高无上事情,只是他没想到,会谈结束后,自己却被惨遭“封杀”。
当时,工作人员把参会人员名单以及照片,拿给领导们审阅,
美方代表尼克松和基辛格对毛主席和周总理讲,“就当洛德先生没有参加这次会议”。
既然尼克松和基辛格允许洛德参加会议了,为什么还要把他除名呢?其实,这与美国当时政坛的派系对立有关。
陪同尼克松访华的还有美国时任国务卿罗杰斯,不过,由于他与总统尼克松之间早已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罗杰斯在政治上频繁遭到排挤,常常得不到重用。
此次中美两国领导人的“破冰”会谈也是如此,身为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基辛格参加会议了,
而国务卿罗杰斯虽然人到了北京,但是在正式开会的时候,居然不被允许参加会议。
洛德后来回忆此事时,他表示自己的照片和名字虽然没有出现在媒体上,但是他够理解基辛格和尼克松的做法。
“不让罗杰斯参会,却让基辛格参会,罗杰斯已经很委屈了,身为基辛格助理的我也被允许参会了,对罗杰斯而言,是更大的屈辱”。
理解归理解,但是在洛德的心里,始终还是很遗憾,自己出席了这么重要的会议,却没能留下一张照片作为纪念。
直至到了1985年7月,洛德被美国时任总统里根任命为驻华大使,在其担任驻华大使期间,终于有机会从中方领导人那里收到当年没有把他裁掉的原始照片。
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坐在基辛格的左侧,他的左侧则是中方翻译王海容。
拿到这张照片,洛德又回忆起了一些当年关于会议的一些往事。
毛主席在接见尼克松等人的前一周,曾出现过一次休克,因此,为了他的健康考虑,当时原计划会议只进行十五分钟,而在实际交谈时,中美双方领导人有太多的问题需要交谈,导致会议延长了一个多小时。
毛主席当时的身体状况虽然不是很好,但是在整个会谈过程中,他聊得非常投入,甚至还能主导聊天内容的走向。
洛德认为毛主席是一个意志坚强且睿智的人,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毛主席可以把大家刚刚谈论的内容,简要论述总结出一个政治框架,在这个框架内,他又很明确地告诉美方,中方在这些问题上的政治立场。
至于具体细节方面的事情,毛主席则交给了周总理,由周总理负责与美方谈判协商。
据洛德回忆,周总理是一个风趣幽默的人,但在讨论大事时,常常一针见血。
当时,尼克松和基辛格奉行“真空论”。
他们认为在世界上,只要美国没有干预的地区和国家,就等于给了苏联可乘之机,就会被他们“占去”了。
周总理以戴高乐统治法国时期,从阿尔及利亚撤军为例,告诫美国在当前世界格局下,只有撤出印支,不要再干涉这些国家的政治,才有出路。
否则,被“殖民”国家的人民纷纷起来反抗,战场虽然远离本地,但是对美国而言,也会因为这些战场而被拖累。
尼克松访华时间持续了7天,在世界上引起很大轰动。
中美两国关系迅速解冻,美苏冷战造成的两极分化的世界格局也因此被改写,后来,尼克松对自己此次访华做出的评价是“改变世界的一周”。
中国从此开启外交新突破
“改变世界的一周”,对世界格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其实,早在基辛格访问中国后,中国的外交就已经进入新的局面了。
当基辛格返回美国,尼克松在电视上发出即将访华的讯号后,世界上很多国家开始关注中国。
附庸美国的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17个联合国成员国,共同提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等问题,并将这些议题提交到第26届联合国大会商议讨论,后来被统称为“两阿提案”。
中美发出关系缓和的讯号后,毛主席等人一直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的身份。
然而,中国重返联合国之路并不顺畅。
1971年的10月20日,在距离投票决议还剩五天的时候,基辛格再次接受尼克松的委派,来到北京。
晚上十点,毛主席与周总理、叶剑英等人接见了基辛格。
双方就中国重返联合国进行了谈论。
当时,阻碍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障碍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是:美国从1961年开始,一直都把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定义为联合国的“重要问题”,需要通过三分之二的票数,才能通过决议。这项“规定”是在中国政府没有参与的情况之下,被美国联手他国,制定成了联合国制度。
第二个是:美国虽然同意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是,他们同时提出要保留蒋介石当局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从这两个障碍中,我们不难看出,美国不仅干涉中国内政,对中国采取的外交政策也是美国一直推行的霸权主义。很显然,这些是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无法接受的。
最为糟糕的是,这两个障碍也都被提交到联合国第26届大会上投票表决。
虽然美国与中国打破了外交僵局,很多国家纷纷与中国示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联合国决议有关中国问题时,中国能够轻松得到众多国家投赞成票。
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如期举行。
美国、日本等22个国家提出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要以三分之二的赞成票才能通过的提案,并就此提案进行投票。
结果以59票否决了这个提案。
这表示,美国等国家曾为了反对中国重返联合国而专门制定的这项不合理制定从此作废了。
随后,“两阿提案”被提出。
美国代表私自代表删除了“将国民党排除在联合国之外”这一条提议,遭到了很多国家代表的反对。
他们认为,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才能代表中国,位列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席位。
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派来的代表团才能代表中国政府在联合国行使话语权。
美国政府及代表团迫于舆论压力,只好恢复该条提议,最后该提议以76票赞成票通过。
次日,联合国依律举行升旗仪式,此时,秘书处才发现,事先并没有准备五星红旗,后来秘书处赶制好五星红旗,于11月1日,在没有中国代表团在场的情况下,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大厦前升起。
11月15日,乔冠华率领中国代表团,首次参加联合国大会全体会议。会上,联合国宣读第2758号决议,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在会议现场的乔冠华,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开心,仰天大笑,这个瞬间被记者抓拍下来,被命名为《乔的大笑》。
此后,中国的外交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
会上,乔冠华代表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发表了中国的政治主张,强调中国政府永远不做侵略、干涉和欺负他国的超级大国。
这项政治主张与美国等超级大国的主张完全不同,因此,得到了很多国家的支持,当年就有15个国家主动与中国建交,次年,英国、澳大利亚等18国家与中国建交。
结尾
随着中国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建交,中国的外交政策也逐渐得到了全面贯彻。
中国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从1971年至今已有五十多年,始终坚持初心,高举多边主义,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