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尽烽火躬亲为民
新洲,这个地方,自古出大人物。解放前,万耀煌、徐源泉等声名赫赫,连东陵盗宝的孙殿英,也不过是徐源泉手下的一介小卒。
解放后,魏文伯曾任上海市委书记,万学远任浙江省省长,王群更是另一个旗帜。 6park.com
6park.com
王群同志,生于1926年9月,在湖北新洲自小耳濡目染了乡间的风云,习惯了大局在心。
1943年3月,年少的他怀抱一腔热血,毅然投入革命洪流。
抗日战争期间,王群的脚步走过了多少地方?
他先是新四军第五师洪山公学的学员,转而又在实验中学做了会计。
后来辗转至鄂东军区、中原局财经委员会、新四军五师十四旅四十一团。 6park.com
6park.com
至解放战争时,他辗转陕西、江汉军区,中原军区。
新中国成立后,王群的革命生涯进入了新的篇章。
他的步伐迈向襄阳,成为地委常委、副书记兼襄阳县委书记,后又历任宜昌地委常委、第一书记,脚步未曾停歇。
后来他调任内蒙古,先是自治区党委书记,再兼任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 6park.com
6park.com
这些头衔与职位背后,是他曾经在烽火中摸爬滚打的岁月,是那段充满硝烟与汗水的旅程。
王群同志,凡遇大事,总是亲历亲为,绝不假手他人。
他一向不依赖二手消息,而是深入一线,攫取最鲜活的资料,然后再谋定后动。
1982年那场暴雨让汉口遍地泥泞,谁料次年夏天,老天似乎觉得不过瘾,又倾泻了一场更为凶猛的暴雨。 6park.com
6park.com
汉口的大街小巷顿时成了水乡泽国,几乎一夜之间,许多地方都成了“海市蜃楼”。
汉口的排水系统,平日里还能应付一二,这一回却彻底乱了阵脚,到处是深浅不一的渍水,仿佛江河决堤。
有人戏谑道:“汉口今日,倒是成了‘海口’了!”
居民们自然毫无准备,许多人连门都出不去,尤其那些住在一楼的,更是直接泡在水中过日子。
万松园路那儿的积水最深,足足有一米多高。
市委书记王群、市长吴官正得知后,便不顾风雨,乘上橡皮艇亲自前往灾区察看。
船到万松园路,水漫腰深,二人索性挽起裤腿,下水而行,面色如常,步履沉稳。 6park.com
6park.com
居民们本来怨声载道,听说书记和市长亲自趟水前来,便不再言语,心中那股怨气也渐渐平息,想来这水灾,似乎也没那么可怕了。
王群见此情景,心中不免沉重几分。
他明白,治城非小事,绝不能让市民如此泡在水里度日。
若长此以往,恐怕汉口的“龙须沟”便再也无法洗去这耻辱。
面对眼前困境,王群与吴官正决定立刻采取行动。
他们商定了两件大事:其一,派遣经验丰富的老市长黎智带领相关部门赶赴北京,向中央汇报汉口的渍水问题,尤其是向建设部寻求支持。 6park.com
6park.com
黎智抵京后,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汉斌、机械工业部部长周建南相继前来慰问,建设部在听取了情况汇报并观看渍水录像后,表示武汉的困境触动人心,最终拨出一笔专款。
其二,着手改造黄孝河,疏通堵塞的排水渠道,提升抽排能力,务必解决市民泡水的困扰。
不仅如此,武汉空军闻讯后,也主动请战,决意共建武汉,派出一批指战员参与黄孝河的改造工程。
河岸上,战士们铲土挖泥,挥汗如雨。 6park.com
6park.com
经过一段时间的奋战,黄孝河终于旧貌换新颜,往日的“龙须沟”重获生机,汉口的排水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在王群的亲自指挥下,化作了一次城市建设的契机,令汉口重焕生机。
踏遍草原心系牧民
1987年,王群奉命出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时,已然是年过花甲。
然而,岁月未曾使他疲倦,反倒更添几分坚韧与执着。
深入基层,踏入牧区,亲眼所见,亲耳所闻,都是他为官的准则。
调查研究、了解实情,这些对他而言,不是可有可无的任务,而是日常必修的功课。
每逢下乡调研,他总要走进几户不同生活水平的牧民家中,去看、去听、去思。
那是1987年的夏天,王群刚到内蒙古不久,便马不停蹄地赶往呼伦贝尔盟的少数民族自治旗开展调研。
高天流云,辽阔无边的草原上,牛羊漫步,一片安宁。 6park.com
6park.com
可在王群眼里,这安宁的外表下,却藏着牧民们千般生活艰难。
初到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他听闻此地不只有达斡尔族,还居住着其他十六个少数民族。
于是,他果断向当地负责人交代,要多去看看不同民族的牧民。
于是,整整一周的时间,王群的足迹遍布大山深处的牧区。
他走过鄂温克族的锡尼河巴润苏木,踏进达斡尔族的巴彦塔拉乡,又到了鄂伦春人狩猎的小村庄。
那些日子,路途遥远,草原上的夜晚凉意袭人,可他却从未喊过一声苦。
每晚回到旗政府时,夜已深沉,然而他的脚步,依然踏实坚定。
与少数民族群众交谈,常常因为语言不通而让人费解,但这语言的障碍,似乎也挡不住心与心的沟通。
草原上的人,早已习惯了风霜,却也习惯了用最纯朴的方式表达感激。
有一日,王群拜访了鄂温克族的一户老牧民。 6park.com
6park.com
老牧民拉着他的手,满脸激动,话匣子一开便合不上。
站在一旁的旗领导翻译道:“老牧民说,这里不能开垦,那片地不能放牧,那里必须种树……”
整整半个小时,老牧民讲得滔滔不绝,仿佛在诉说着自己和草原的千丝万缕。
两次,旗领导想打断,王群却抬手示意不要插话,耐心听完,并将老牧民的话一字一句记在心间。
牧民们或许看不懂他的笔记本上写了什么,但他们能感受到王群的嘘寒问暖,那沉默中包含的情意,是与他们一样热切的草原情怀。 6park.com
6park.com
他在辽阔草原上留下的不仅是足迹,更是一颗愿意为人民屈膝倾听的心。
研究地方发展,王群从不盲目纸上谈兵,而是坚定走“脚踏实地”的路线。
开发该开发的,保护该保护的,一切都以百姓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为出发点。
他深知,只有将百姓的安康置于中心,才谈得上改革与发展。
于是,他的足迹遍布东蒙、中蒙、西蒙,草原、沙漠、山河之间,留下的是一个个亲临实地、深入群众的身影。
他不喜欢浮夸的汇报,更厌恶那些空洞的口号。 6park.com
6park.com
每次调研,他不仅听,也会反复思量,夜深人静时,独自推敲,直到把握到最真实的情况。
在无数次的深入基层、反复调研和虚心听取各方意见后,王群终于与内蒙古党委同仁们提出了三大目标。
这三项目标,既有长远的愿景,也有脚踏实地的规划,堪称当时改革发展中的一个闪光点。
其一,在全力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让全区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达到全国中等以上水平,虽说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标准,但王群心里清楚,真正的目标是百姓的幸福感能显著提升。
其二,在林、农、牧、工协调发展的前提下,力求粮食自给,这不是简单的产量增加,而是保障民众饭桌上的安稳。 6park.com
6park.com
其三,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逐步增强财政自给率,并且要有余力发展经济与文化。
三大目标,明晰如镜,每一条都扎扎实实地触及了内蒙古的脊梁。
目标既定,王群立即着手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推进改革,务求稳中求胜。
几年过去,内蒙古的发展突飞猛进,三大目标相继实现,仿佛天际的乌云散尽,露出了一片新天。
立足百姓苦,成就百姓安
王群十六七岁时,正值风华正茂之年,毅然告别故土,奔向大洪山革命根据地,加入了新四军五师。
当时年纪尚轻,组织上见他虽有一腔热血,但书本知识却未尽足,于是安排他到洪山公学读书,潜心修习。 6park.com
6park.com
两年后,王群从公学毕业,取得了高中学历。
此时的他,虽然学历在部队中已是不错的水平,可光阴荏苒,时代如潮,尤其是改革开放的浪潮涌来,这一学历便显得不够高了。
然而,王群从未因此自怨自艾,也从未因学历的“滞后”而感到焦虑。
他的学历未曾再变,可他的学识与见识却日积月累,逐渐深厚,甚至达到了让人叹服的境界。
人们常道:“论干部,不在学历高低,而在才干实否。” 6park.com
6park.com
王群正是这样一位学历不算耀眼,然才识卓绝的领导者。
他不追求外在的头衔与名分,勤于自学,书本、报刊几乎成了他的随身之物。
无论是工作间隙,还是闲暇之时,他总是手不释卷。
有人曾好奇地问他:王书记,您有什么业余爱好?
他笑了笑,答得平淡而真诚:没什么特别的爱好,唯一的乐趣便是读书罢了。 6park.com
6park.com
然而,王群不仅仅是个埋头苦读的书生,他更是一个善于融会贯通、知行合一的实干家。
空谈理论无异于纸上谈兵,唯有将中央的精神与地方的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方能在现实中开花结果。
当年,中央号召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许多地方仍在摸索时,王群已带领武汉市的一班人马,结合实际、反复思索,率先提出了“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工作方略。
这一方略不仅切合当时武汉的实际情况,更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6park.com
6park.com
当年武汉的改革开放,若论步伐之快,想必已走在全国各城市之前列。
此等成就,固然离不开全市人民的同心协力,省委、省政府的高瞻远瞩,市委、市政府的精准指挥。
王群,作为市委一把手,思维活跃,谋略深远,时时不忘革新进取,正是这座城市在变革浪潮中勇立潮头的关键之一。
在工厂里,在田地间,在牧区的草原上,王群的身影总是与普通百姓紧密相连。
他不是什么高高在上的官员,而是一个随时愿意俯下身子听取百姓心声的老友。每次调研,他都会抽出时间,走到工人、农民、牧民的身旁,拉拉家常,问问生活。
最想听的,不是那些被修饰过的汇报,而是百姓最真挚的心里话。
那些干瘦的手握着锄头,那些粗糙的嘴唇吐露着真实的困苦,他一一听在耳中,记在心里。 6park.com
6park.com
王群不仅是倾听者,更是行动者。
每次调研后,他都不愿只听问题而无所作为,总是急切地寻求解决办法,为百姓排忧解难。
百姓的疾苦,是他心中的刺,解决这些刺头上的问题,才是他真正的追求。
“办事,终究要为百姓办实事。”
这是他一生工作的写照,他不愿意虚名浮誉,只想脚踏实地为老百姓谋一条通往幸福的路。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王群最终在2017年12月12日于武汉与世长辞,享年92岁。
12月16日,他的子女将他的骨灰送回老家新洲海棠村,以树葬的方式归于自然。
领导干部的形象与口碑,并非一朝一夕所成,而是由无数细碎的日常琐事、决策大事中,一点一点积累而来。
王群的为人和处世,为他赢得了人民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