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左权女儿考哈军工,政审却不过关,陈赓看后:你多填了个社会关系
送交者: hgao[♂☆★★★★声望勋衔19★★★★☆♂] 于 2024-09-13 15:53 已读 2390 次  

hgao的个人频道



1960年夏天,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院长陈赓正在北京养病,听说有个叫左太北的女孩子来访。

陈赓听到这个名字,立刻从病榻上坐起,让秘书把左太北请了进来,原来这左太北正是革命烈士左权的女儿。

还没等左太北开口,陈赓就先打开了话匣子,回忆起与老战友左权在一起的点点滴滴,然后话题转移到左太北身上。


陈赓说:“在延安的时候,你还很小呢,没想到都高中毕业了。你毕业后准备报考哪个学校啊?”

左太北终于说明来意:“我报考了哈军工,可是政审不合格。”陈赓听完满脸诧异,这样一位根正苗红的烈士遗孤,怎么会政审不合格呢?

陈赓一通电话调来了左太北的政审资料,他仔细看了一遍,就弄清楚了原委,抬起头对左太北说:“傻孩子,你多填了一个社会关系!”

6park.com

她的父亲是左权

左权早年参加国民大革命,成为黄埔军校的第1期学员,与陈赓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25年入党时,陈赓就是他的介绍人,此后由中央推荐,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27年9月,左权转入苏联伏龙芝军校深造,期间错过了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但他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刻苦学习,成长为我军早期的高级参谋人才之一。

从伏龙芝军校毕业后,他在上海临时中央的安排下,进入中央苏区工作。他从红军学校教育长做起,历任军长、军团参谋长和八路军副总参谋长等职,一直戎马倥偬,无暇顾及个人问题。


1939年的时候,左权已经34岁了,朱老总作为老大哥,十分关心他的婚事,与夫人康克清商量着要给他物色一位革命伴侣。一天,在太行山的八路军指挥部里,朱德接待了来自延安的巡视团,见到一位叫刘志兰的女干部。

刘志兰那年只有22岁,青春靓丽,和彭德怀的夫人浦安修是同窗好友,全面抗战爆发后,她满怀抗日救国的热忱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工作。

所以无论是人品、学识和外表,刘志兰都无可挑剔,朱德和康克清很满意,想把她介绍给左权。

于是朱德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询问刘志兰有没有对象,刘志兰说没有,朱德就开诚布公,问她觉得左权怎么样?


刘志兰有些矜持,没有马上回答,朱德爽朗地说:“我看这件事就定下来吧,你们两个都不会有意见的。”

左权是八路军副参谋长,自然是大名鼎鼎,可是刘志兰只见过一面,还是在一次报告会上,当时刘志兰对他的印象并不深,只觉得在场的人都很崇敬他。

刘志兰并没有做好结婚的思想准备,但是延安的爱情大都是出于革命需要,再加上又是朱老总亲自做媒,她没有过多推辞就接受了。

1939年4月16日,山西八路军总部热闹非凡,左权和刘志兰举行了婚礼,因为刘志兰的组织关系在北方局,大批八路军和北方局的首长们前来捧场,祝福这对新人。


结婚后,刘志兰感受到了左权的温柔细致,两人的感情迅速升温,比结婚前还要甜蜜。刘志兰平时住在北方局机关驻地,与八路军总部隔着几里路,每天下班人们都可以看到左权骑着马去找刘志兰,堪称一对模范夫妻。

不久,他们就有了爱情的结晶,可惜左权忙于军务,没能陪在分娩的妻子身边,几天后他才快马加鞭赶了回来。他看到白白净净的女儿,心里乐开了花,特意把这个喜讯告诉了彭德怀,并请彭德怀给女儿起个名字。

彭德怀想了想说:“刘伯承的儿子叫刘太行,现在咱们在太北区抗日,这姑娘就叫左太北吧!”


随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的拉锯战日趋激烈,特别是百团大战期间,枪林弹雨,根本无法保证家属们的安全,于是左权让刘志兰带上女儿,和其他同志一起回到延安。

分别那天,他们一家三口拍了一张全家福,没想到世事无常,这竟是第一张,也是最后一张左太北与父亲的合影。

1942年5月25日,日寇出动重兵袭击了八路军总部,事出突然,总部机关组织突围,可是北方局和新华社的大批文职人员面临着巨大的危险。左权主动请缨为大家殿后,掩护文职人员撤离。

就在这时,敌人的观察哨发现了站在高处指挥的左权,虽然看不到军衔,但显然是一个重要人物。敌人的迫击炮集中火力向他轰击,左权不幸被弹片击中,当场壮烈牺牲。


更可恨地是,同志们将他草草掩埋后,日寇又把遗体挖出,拍下照片刊登在日伪报纸上,以炫耀他们的“战功”,引起了根据地军民的强烈愤慨。

初为人母的刘志兰听到这个晴天霹雳,顿时晕厥过去,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她都精神恍惚,常常以泪洗面。小太北刚刚两岁,还不懂死亡意味着什么,只是奇怪妈妈为什么总是在哭,爸爸为什么从来没有出现过。

等稍微长大了一些,小太北看见别人都有爸爸,就哭着问刘志兰:“爸爸是不是不爱我?”刘志兰知道瞒不住了,告诉她父亲牺牲的真相,母女俩抱在一起大哭了一场。


政审竟然出了问题

对于左权的牺牲,同志们表现出极大的惋惜和同情,尤其是作为老上级、老战友的彭德怀。

彭总一向脾气火爆,却对左太北百依百顺,有时候她无理取闹,也只好把她关在房间里,等哭闹够了再放出来。

左太北后来回忆说,彭德怀就像自己的第二个爸爸,但彭德怀是其养父的说法并不准确,除彭德怀以外,朱德、刘伯承、邓小平夫妇都很关心自己。如果一定要问养父是谁,那就是共产党。

左太北在延安保育院长大,建国后在著名的八一小学读书,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无微不至的关爱。


1952年儿童节,她还作为小学生代表见到了毛主席,毛主席一开始不认识她,询问她的家庭情况。

当知道眼前这个小女孩就是左权的遗孤时,毛主席渐渐收起笑容,充满感伤地拉着她的手,关切地问道:“你妈妈现在还好吗?你平时在哪里生活?”为了表达内心的情义,毛主席和左太北还一起合影留念。

左太北就读于北师大附中的时候,母亲刘志兰调到外地去了,她就又住进彭德怀家里。彭德怀对她视若己出,亲自抚养,并且经常向她提起左权生前的事迹。


有一次,彭德怀忍不住回忆左权牺牲时的情景,他说:“当时日军正在开炮,第一颗炮弹飞过来后,你爸爸作为一名军人,肯定知道会有第二颗炮弹,如果躲避一下还是没问题的。但他不可能丢下人员和物资不管,他是死在了自己的岗位上,死于对革命的无限忠诚!”

这番话让左太北对父亲有了更深的理解,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继承父亲的遗志,为中国的国防事业做出贡献。

因此,左太北报考了中国军工人才的摇篮——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哈军工是由毛主席亲自批准,苏联派遣大批专家援建的重大国防建设项目之一,目的在于为解放军的现代化构建起完整的技术人才体系,有很多革命家庭子女都报考了这一名校。

左太北满怀希望等待录取的消息,最后却被哈军工刷了下来,说她政审不合格。

这完全出乎意料,她带着一肚子的疑问找北师大附中校长了解情况,校长也不明所以,建议她直接去找哈军工的校长陈赓。

陈赓为了哈军工的建设殚精竭虑,积劳成疾,此时正在北京养病,这对左太北来说是一个便利条件,于是她登门拜访。


陈赓本不想见客,一听是左太北来了,便强撑病体接见了她。谈到学业时,左太北有些委屈地告诉陈赓,自己报考哈军工政审不合格。

陈赓的第一反应是绝对不可能,烈士子女怎么可能政审不合格?但左太北言之凿凿,不由得他不信,于是他打了一通电话,调来左太北的政审资料,才弄清楚了其中的原因。

原来在社会关系一栏里,左太北填了自己二伯父的名字,这个二伯父叫左棠。左棠虽然是左权的亲哥哥,但是在国共分裂后已经分道扬镳,做了国民党军的团长。

这个素未谋面的二伯父与左太北毫无交集,但哈军工的政审是非常严格的,容不得一点瑕疵。


陈赓又好气又好笑,对左太北说:“傻孩子,你多填了一个社会关系!你都没见过这个二伯父,哪里有这个社会关系嘛。”

左太北诚实地说:“既然是政审,我就想着实事求是,不能隐瞒组织,没有考虑这么多。”

陈赓看到了左太北身上值得敬佩的品质,当即表示:“你这么优秀,又是烈士子女,哈军工要定了。”

他嘱咐左太北重新填一份资料,社会关系只写父母,安排专人重新递交了上去。很快,左太北就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如愿以偿地进入这所高等学府。


革命传统永不忘

左太北进入哈军工以后,选择了导弹系,全身心投入到学业中去。很多人知道她是烈士子女,缺少父母关爱,就很关心她的个人问题,同在哈军工读书的好姐妹姬攸玲,要给她介绍对象。

左太北盛情难却,就在姬攸玲安排下和对方见了面,那人叫沙志强,比左太北大三岁,出身农村家庭,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清华大学,看上去就踏实稳重。

沙志强与单纯善良的左太北很相配,不久就确立了恋爱关系,左太北毕业后进入航天科研部门工作,而沙志强被调到外地。分居两地并没有让他们关系疏远,反而有一种小别胜新婚的感觉。


他们在每年为数不多的探亲假期间才能见面,有一次,左太北看见沙志强的一颗扣子开线了,就动手缝上,只是自小没做过针线活,缝得歪歪扭扭。

但沙志强理解左太北从小过着集体生活,没人手把手教她做这些,因此从来也不挑剔,即使面对暴风骤雨袭来,两个人也几十年如一日,相濡以沫。

改革开放后,左太北和沙志强回到北京,一时没有合适的住处,又是彭德怀夫人浦安修主动将一套旧房子让给他们,他们收拾收拾住下,开始了新的生活。


1982年,母亲刘志兰给左太北寄来一批重要的文件,其中有左权写给刘志兰的书信,和当年左权身边的机要秘书的笔录,记述了左权牺牲的全过程。

刘志兰在附信中动情地说,这些文件充满了左权深沉的爱,见证了他的战斗生活,是一笔最宝贵的遗产。左太北深爱着父亲,常把父亲写给母亲的最后一封信看作是留给自己的遗书,遗书里凝结着左权作为一个共产党人为革命舍生取义的精神。

在父亲的精神指引下,左太北在国家经委、国家计委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参与各个建设项目的调研立项工作。


同时,她不忘老区人民,多次深入太行山区,在父亲战斗和牺牲的地方探望当地群众。为改善群众的生活条件,夫妻俩用自己并不多的工资尽力接济,以致于工作了几十年却没有多少积蓄。

在这个过程中,她留心走访了父亲的战友和接触过的老乡,事无巨细地搜集父亲生前的资料,力图还原当年的景象,主持编写了《左权将军家书》。

左太北心里装下了太多人,却唯独没有装下自己,夫妻俩的日常生活可以用简陋来形容。一套用了二十年的沙发,人一坐下去就弹不起来,此外也仅有桌椅书架等家具,甚至连个像样的衣架都没有,衣服直接堆在床上。


作为烈士的后代,左太北从未向中央提出额外的要求,她和丈夫始终把自己看作普通人,一辈子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因为有伟大的信仰,他们才能够对如此简陋的生活条件甘之如饴,获得精神上的充实。

2000年,左太北以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综合计划司副司长的身份光荣退休,退休后,她把全部精力都用在研究、整理父亲的资料上。她时常说:“父亲左权是一位真正的民族英雄,有一身宁折不弯的铮铮铁骨。”

2019年6月25日,左太北去世,享年79岁。


喜欢hgao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hgao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