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鹤亭是一位个性鲜明的将领,因为性格因素,军事生涯中得罪过不少上级,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自己的后期发展。按照革命初期的职务和贡献,聂鹤亭本可以跟许多共和国名将比肩,但建国后他却只获得中将军衔,还是组织慎重考虑后单独补授的。
聂鹤亭在南昌起义后期,南下途中曾与朱老总发生争执。三河坝之战后,起义军士气大大下降,聂鹤亭执意离队去上海“寻找中央”,给朱德的工作造成了被动。其实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团结,朱德带残兵不容易。两人在中央苏区重聚后,聂鹤亭意识到了朱德的高瞻远瞩及当时背负的压力,深感愧疚连连道歉。
朱德笑着说:殊途同归嘛!没有什么,我们的方向是一致的,方法有所不同。
6park.com全面抗战初期,聂鹤亭做了一件不妥当的事。新四军建立,首任军长是聂鹤亭敬重的老上司叶挺。得知这个消息,聂鹤亭主动提出要离开延安,去前线打仗。毛主席理解他的想法,原则上表示了同意,但要求聂鹤亭临行前再去找他一次。聂鹤亭却产生了不必要的顾虑,觉得毛主席是要劝说自己留在后方,若见了面恐怕难以拒绝。
于是聂鹤亭竟选择了不辞而别,没有见毛主席便走了。因为这件事,主席心情不佳。
几十年来,聂鹤亭一直没有跟主席当面沟通过这件事,其实这在他的心里也是一个包袱。
1948年辽沈战役期间,身为辽北军区司令员的聂鹤亭,自作主张接受敌暂编53师的“起义”,引起林、罗首长的不满,并给予严肃批评。原因是东北野战军兵临城下包围沈阳,对方迫于形势才选择缴枪,于情于理只能算投诚,而非起义。其实后来解放军包围北平城,傅作义宣布起义,何尝不是“兵临城下”呢?
关键还是聂鹤亭不请示上级,就做了决定,这在军队高级干部中是很忌讳的。
1955年9月全军授衔,1000多位将官中没有聂鹤亭的名字。原来在评衔过程中,聂鹤亭希望能获得上将军衔,登门去跟老上司罗荣桓理论,被首长认为“没有觉悟”,暂时取消了评衔资格。
后来经过总干部管理部研究、聂鹤亭本人书面检讨,才在1956年补授了中将军衔。
按照革命履历,聂鹤亭评上将也是有依据的,但经过几番“折腾”,他能保住中将军衔已属不易。
1958年林帅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此前他长期养病,建国后参加的工作不太多。聂鹤亭对中央的这一人事安排颇有微词,私下议论道:
林的职务,很早之前还不如我;我俩都是排长,但我是大排长,按当时的规定,连长不在时由“大排长”指挥连队,林是小排长,他不行。
聂鹤亭将军有不俗的军神天赋和战功,但性格确实过于鲜明了。1971年3月,66岁的聂鹤亭在北京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