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李富春同志,他和毛主席一样都是来自湖南,青少年时期的李富春面对旧中国的落后面貌,他少小离家前往法国留学,准确的说李富春和很多留学法国的领导人一样,都是属于勤工俭学。
李富春很早就开始希望从法国工人运动的经验中,探索出一条适用于中国的道路,很快又发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他在1922年正式加入了中国旅欧少年共产党,在回国之后又前往苏联留学。
纵观李富春早年的经历,他是我党内部少数受过系统高等教育的领导人。另外,回国之后,李富春还先后在军队、地下组织等领域开展工作,他在红军时期展现出了自己突出的政工经验。解放战争中后期,李富春又被调往东北,主抓经济财政工作。
这样的干部在建国之后,自然要受到更多的重用,毕竟据目前留下的很多资料来看,李富春同志本身在经济建设方面很有自己的建树。 6park.com
也正因为如此,为他之后的遭遇埋下了伏笔,在1966年结束后不久,李富春就被彻底边缘化,此后多次沉浮,一直在努力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发挥自己的才能,到1975年时李富春因病逝世。
当初,小平同志曾经将李富春称为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之一,在建国之后,李富春和周总理包括小平同志,都有过非常默契的配合,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挥了自己的关键作用。
第二位去世的大人物董必武,是当年南湖红船12人之一,属于是我党的元老级人物,他出生于晚清时期一个教书先生家中,年仅17岁就考中了秀才。
董必武没有像其他酸腐文人一般继续为清王朝效命,他对清王朝的腐朽堕落有着深刻的理解,在董必武眼中,当时的清王朝“
触于眼帘,即市井萧条,民气沮丧,沉郁惨淡,人以幸生苟免为心。
”
在这种情况下,董必武很早就萌生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当轰动全国的武昌起义爆发,董必武毅然投身革命浪潮。
他所参与的辛亥革命最终因自身的局限性而失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董必武再度参悟,中国革命必须要走列宁道路。
相比其他开国元勋,董必武的身份颇为特殊,他不仅是前清的秀才,还是是国民党元老人物,更是是我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走上马克思列宁主义道路之前,他已经拥有了很高的社会地位。堪称功成名就。
但是为了革命,他甘愿放弃了自己的一切荣华富贵,在历次革命运动期间,董必武同志都发挥出了关键作用,在新中国成立之际,董必武已经是63岁高龄,在开国大典期间,他就站在毛主席身边,由此可见其地位和对革命贡献。
后世对于董必武同志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他是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及共产党人的典范,从不以革命功臣自居,从来不摆老资格,从来不为子女谋福利,
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献身理想的一生
。
第三位去世的大人物蒋介石,这个人和前两位不同,必然是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蒋介石人生的前中期,曾经追随中山先生投身革命,也曾丧心病狂迫害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对他的评价不同的人,有着迥异的看法。
1875年4月5日时任国民党总裁,蒋家王朝的第一任统治者,蒋介石在台湾去世,蒋介石离世的消息传到北京,当身边的工作人员兴高采烈向毛主席报喜之时,毛主席的沉默之后给出了三个字的回复:“知到了”。
对于这个消息,毛主席显然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欣喜,蒋介石的离世,意味着台湾的统一出现了更多的变数。
很多人不知道。在蒋介石临死之前的数年间,曾与大陆进行过坦诚密切的协商,目的是实现国共第三次合作,促成台湾的回归。
当时。毛主席向蒋介石承诺,台湾回归之后,蒋介石不仅可以在中央担任副国级以上的职务,还能继续主政台湾省,甚至还能继续保持军队,条件仅仅是让出外交权而已。
另外,蒋介石在内战期间曾多次下令破坏毛氏祖屋,而毛主席却在回信中大度向他表示:“
奉化之墓庐依然,溪口之花草无恙
”。
纵观这封书信,从当时的角度来看,毛主席和中央对蒋介石开出的一系列条件无疑极具诚意,蒋介石本人也十分心动。在接到毛主席的回信后,蒋介石一封信足足看了半个小时。最后更是找来了儿子蒋经国商讨此事。
只可惜。蒋家父子有心创造历史,却阴差阳错无力回天。随着国民党在台湾的影响力开始走下坡路,一旦蒋介石宣告台湾回归,他担心会引发更大的反噬,不仅是美国方面不容于他,就连岛内的很多政治势力也会借机反扑。
面对复杂的形势,蒋介石终究没有勇气迈出关键的一步。1975年蒋介石死后,他的灵柩一直停放在台湾慈湖,至今没有下葬。他生前没有能促成台湾回归,死后也想要等到台湾回归后落葬大陆,只是不知道,他的遗愿何时能够实现。
这三位历史人物都已经逝世将近半个世纪,关于这些大人物的功过是非,历史都将会给出更加客观的评价。
正如毛主席评价蒋介石:蒋介石是个坏人,但他却是中国人。在过去的不同历史时期内,他们都为中国的统一和发展,做出过属于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