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11月,身患癌症晚期的开国元帅彭德怀,在北京301医院与世长辞。受“庐山会议”影响,彭老总晚年经历坎坷,尤其是1966年后多次被打压揪斗,长期情绪郁结。
彭总口中的“叛徒”,叫戚本禹。
六十年代风暴初期,此人的影响力很大,后来犯错误被审查收监,再加上形势不断恶化,没有多少人提起戚本禹了。但在一些具体的时间节点上,他令不少功勋卓著的老干部受到重击,彭总就是其中之一。很多读者都知道,1965年主席委托彭总到成都参与西南三线建设,这一度令老总感到舒畅,以为军政生涯要焕发第二春。
6park.com然而仅仅一年后,风暴来临,老总被强制带回了北京,开启晚年的艰难岁月。谁是具体操纵者呢?
指使相关人员带走彭总的,是戚本禹和关锋。尤其对于戚本禹,彭总是非常痛恨的。
1931年,戚本禹出生于山东威海,他没有什么军事经历,但在建国前夕当过地下党员。由于文笔出众思维缜密,能说能写还精于历史研究,年轻的戚本禹被选拔进中南海,承担一部分文秘工作,这也给了他接触毛主席等中央首长的宝贵机会。
戚本禹嗅觉敏锐且擅于把握机会,他主动把大量需要毛主席审阅的材料,进行整合提炼,节约伟人的办公时间,潜移默化地赢得了领导青睐。
六十年代戚本禹职务最高时,曾担任中央办公厅代主任,连中央政治局常委陈伯达都戏称戚本禹为“戚大帅”。
当时戚本禹很红,为了迎合政治风向,他连续写文章攻击彭总和少奇同志,本质上都是以笔为刀落井下石,从而给自己争取上升空间。除此之外,那些年他勾连关锋、王力等人,不断煽动闹事、诬告陷害,在错误道路上渐行渐远。
一个文人脱离了自己该专注的领域,转而投机政治,结局往往是不会好的。在“720”等严重事件后,毛主席察觉戚本禹等人有问题,下令对他们隔离审查。后来戚本禹被数罪并罚获刑18年,到1986年才释放。
彭总1974年病逝前,戚本禹已经没有什么权力了,为何老总还对此人念念不忘呢?
一方面是彭总晚年本身也没有自由,获得信息的渠道很有限,也许并不知道戚本禹的实际处境,以为他还在祸害组织和社会;另一方面彭总十分痛恨戚本禹,弥留之际元帅意识不清,只记得此人的种种恶行,希望给党提出警示。
戚本禹恢复自由后,被组织安置到上海图书馆。这倒也符合戚本禹的心意和特点,他潜心于古代史研究,出了几部书反响不错,包括《先秦人物论》、《两汉人物论》等。
他悔悟年轻时不该争权夺利,说自己“太想出人头地了,辜负毛主席的信任”;不过对于彭老总针对自己的“特务说”,戚本禹却并不承认,坚称自己没有叛变。
2008年,戚本禹再次登上北京天安门城楼,距离他上一次站在那里已过了40多年。物是人非,一个原本有着远大前途的青年干部,变成了白发苍苍的普通老人。2016年4月,85岁的戚本禹在上海辞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