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汉初的墓葬文化有多重要?从形制、方向、陪葬品看秦楚文化的斗争
送交者: MyNarcissus[♂★★★声望勋衔13★★★♂] 于 2023-02-05 7:10 已读 799 次  

MyNarcissus的个人频道

秦朝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为中国的地理版图、传统文化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但秦朝存续的时间太短,国祚仅15年。

秦文化还没能普及到关东旧六国地区,就随着秦帝国的崩溃而一蹶不振了。

汉朝取代秦朝后在政治上极力模仿秦朝。

“汉承秦制”这一点是很明确的。

但汉初的文化取向却有些复杂,既不是纯粹的秦文化,也不是纯粹的楚文化,更像是秦楚杂糅之后的产物。 6park.com

6park.com

这种“混血”倾向在今西安、咸阳附近出土的汉初墓葬中体现得非常明显。

之所以能下这样的判断,是因为秦、楚两国的文化差异实在是太大了。

大到不可能被混淆的地步。

为什么秦楚两国的文化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这些墓葬又是如何“混血”的呢?
位卑言轻:一步一步上位的秦国

秦国先祖在历史上非常有名。

根据史记的说法,秦国祖先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天下共主颛顼。 6park.com

6park.com

但更保守的说法,一般认为秦国祖先只能被确切认定为是商朝名将恶来之后,在商朝时世代镇守西戎。

恶来是勇将,却不是个好官员。

他只会助纣为虐,惹得天下民怨沸腾。

武王伐纣时,恶来被斩杀,嬴姓部落不服气。

因此在周成王时期,他们决定联合纣王的儿子武庚发起叛乱。

上古时期非常重视家族、血缘的传承,比较流行“灭人之国,不绝人之嗣”。

也就是说,灭掉了他人的国家,但不能灭掉他们的家族,要给他们的家族一定的生活空间,让他们延续血脉。 6park.com

6park.com

因此纣王死后,纣王的儿子并没有被杀,反而继承了封地,有相当的实力,

嬴姓部族联合武庚叛乱的做法也不能说错。

但他们碰上了文武双全的周公。

周公很快就把武庚给收拾了。

战败后,嬴姓部落的地位一落千丈,丧失了独立地位,被周王室控制在手里,靠给周天子养马维持生计。

不过,嬴姓部落倒也没有沉沦。

后来,他们靠着养马养得好,居然又获得了独立的地位。 6park.com

6park.com

此后,秦非子带着他的部族又回归到了老本行,世代镇守西戎。

不过这时秦国依然不是一个诸侯国。

他们只能算周王室的附庸,类似于士大夫的地位,位卑言轻,还要经常挨西戎的打。

其日子过得很是惨淡。

后来,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把自己的国家给玩灭亡了。

嬴姓部族辅佐周平王复国,建立东周。

直到这时,秦才真正成为了一个诸侯国,并在中国西北地区不断拓展势力。 6park.com

6park.com

此后,经过秦国历代先君的奋斗,秦国最终崛起并统一了中国。

从秦国的发家史中不难看出,秦国一直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

他们是助纣为虐之人的后代,也是武庚之乱的始作俑者之一。

其地位低下、为人不齿、位卑言轻。

能在夹缝中生存下去,对他们来说已经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

因此,现实情况不允许他们享受,更不允许他们懈怠。

也是这个原因,秦文化给人的形象一般都是军人形象,突出的特点就是“粗犷”和“功利”。 6park.com

6park.com

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秦晋之风多剽急,而少舒缓之体。”

这种“剽急”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在音乐方面。

关东六国倾向于欣赏曲风华美、奢靡的音乐。

但秦国独具一格的喜欢“呜呜快耳者”,讲求一个朗朗上口,听起来活泼。

甚至在变法上,秦国也比其他六国更为“剽急”,并以严苛著称。

它极其强调等级制度,极其强调耕战。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商鞅变法的问题。 6park.com

6park.com

但这种变法能在秦国推行并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秦文化与商鞅变法内在精神的契合。

而反观楚文化,则更显自由与浪漫。
“我蛮夷也”:超然于中原的楚文化

楚国建国的时间比秦国要早三百年。

而且楚国没有秦国那样的历史包袱。

楚国先祖很早就依附了周部落,算是“早期合伙人”,对周朝的建立并没有什么不满,也没有发起过什么叛乱。

但其部落不大,在分封时只分到了南方蛮夷之地方圆百里的土地。 6park.com

6park.com

这一分封对熊氏部落的影响非常深远。

在某种意义上,直接将熊氏踢出了中原文化。

芈姓熊氏是中原古老的部落之一。

但在受封前往楚地后,中原各国都逐渐不再承认芈姓熊氏的中原文化属性,而把他们当作蛮夷。

楚国对此的反应呈现出了阶段性的回应。 6park.com

6park.com

第一个阶段是模仿,想要通过模仿北方列国的文化习俗,重回中原文化圈,得到列国的认可。

第二个阶段是弃绝,回归失败后直接“黑化”,因地制宜,开始发展自己的文化,并利用自己不被认可这一特点为自己谋实利。

早期的楚国国君深受“被鄙视”的困扰。

但来到第二阶段时,他们发现,被鄙视并不是坏事,反而是开疆拓土的好借口。

比如,楚国在吞并随国时,随国国君就曾气愤地说“我无罪”。

而楚国人则直接回怼“我蛮夷也”。 6park.com

6park.com

显然,楚国人将早期中原列国对楚国文化上的鄙视转化为实际的好处,也由此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楚文化。

楚文化的特点一个是“浪漫”,另一个是“华美”。

楚人不受中原正统文化的拘束,得以自由发展他们自己的中原文化变种,

这种文化变种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无疑是《楚辞》。

《楚辞》之浪漫、华美,是中原列国的诗经无法超越的。 6park.com

6park.com

同时,在服饰方面,楚国的衣服形制多样、色彩丰富,比秦国清一色的黑衣要活泼的多。

楚、秦这两种文化在气质上非常“不搭”,本来不应产生大的交集。

但秦末汉初的楚人当权,使这两种文化“被迫”融合了起来。
秦楚杂糅:混合型的墓葬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楚人在灭秦之战中出力甚多。

陈胜吴广是楚人、项羽是楚人、刘邦也是楚人。 6park.com

6park.com

因此在秦末的混战中,基本都是楚人当权。

楚国子弟兵在征战全国的过程中,将楚文化大规模传播到秦地。

对这种传播做出最大贡献的,无疑是刘邦与他们的功臣集团。

刘邦和他们的功臣大多都是受楚文化熏陶的楚人。

他们生活在长安,却习惯于用楚地的方式生活。

因此在秦末汉初这个阶段,长安墓葬秦楚杂糅的特点非常明显。 6park.com

6park.com

首先是墓的形制。

根据目前已经发掘的7000多座楚国墓葬来看,楚人习惯于建造竖穴土坑墓。

这种墓的建造过程比较简单,基本就是竖向挖一个深坑,然后竖直将棺椁放入,最后再放入陪葬品,重新填埋。

这种墓对墓道的形制非常重视,不同的等级能够使用的墓道台阶数量有较严格的规定,不能随便逾越。

比如士大夫一般五到七级台阶,普通人不能有台阶等。 6park.com

6park.com

而秦国则完全不同。

秦人不喜欢竖穴土坑墓。

他们更习惯建造洞室墓。

这种墓竖向挖一个墓道后,在坑底横向再挖出一个凹槽墓室,把陪葬品放在凹槽里面,类似于L型。

汉初的长安墓葬则是按等级选择墓葬。

一般中大型墓更喜欢楚人的墓葬形制。

而小型墓则更喜欢秦人的墓葬形制。 6park.com

6park.com

这种按等级选墓葬的情况也许与汉初贵族集团多来自楚地、平民多为关中本地人有关。

但这个结论并不绝对,毕竟汉初也有很多大型秦文化墓葬。

最能体现秦楚文化杂糅的其实是陪葬品。

毕竟墓葬形制不可能同时为竖穴土坑墓与洞室墓。

但陪葬品可以同时有秦文化的与楚文化的。

楚文化陪葬品中最突出的就是泥币、陶币等冥币。 6park.com

6park.com

这在其他六国是很少见的。

甚至根本见不到的。

这种冥币在战国时期一般被称作“泥郢金”。

郢爰为楚国的黄金货币。

因此这种陪葬品的习惯可能和今天的烧纸钱在目的上是相同的,都是希望亡者能够有足够的钱花。

秦人的陪葬品则和他们的务实性格息息相关。

秦人墓中发现的比较多的一般都是生活器具。

比如罐子、盆子、甑等,非常接地气,很可能是希望亡者用这些在地下生活。 6park.com

6park.com

因此这些陶器、铜器一般也不会有太多装饰。

汉初墓葬则汲取了两者的优点,并融合了起来。

现在发现的汉初长安墓葬,一般都会有泥币、陶币。

比如泥半两、 泥五铢钱、陶金饼。

或许是汉初的经济不算发达,真的金币、金饼还比较少见。

秦文化务实的生活陶器、铜器也会有。

但是有些也加上了楚文化的装饰物。

比如特色鲜明的“云气纹”。 6park.com

6park.com

还有另外一个比较容易忽略的地方其实也打上了楚文化的烙印。

那就是,墓穴方向。

1400多座能够确定墓穴方向的楚国墓中,有1000多座都是南向的。

而在900多座能够确定方向的秦国墓中,则有近800座是西向的。

因此汉初的墓葬方向,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展示出秦楚文化的势力大小。

很可惜,根据考古发现来看,秦文化的西向墓确实最多,能够占35%左右。 6park.com

6park.com

但其远远没能占据绝对优势。

因为楚文化的南向墓也有25%。

也许在汉初,两种文化确实无法分出高下。
总结

秦末汉初,楚人当权,造成了旧秦国长安地区,大量出现楚文化特色墓葬的情况。

这并不是一件坏事。

这种情况的出现也并非是楚人的胜利或者秦人的失败。

相反,这代表着楚文化的回归。

从此,楚文化不再“叛逆”,重新成为了中原的主流文化之一,并和其他文化比如秦文化、齐文化等再度融合。

等到了西汉中期,早已经没有了秦文化与楚文化之分。

所有的文化,都有了同一个名字,那就是汉文化。

参考资料

《考古学报》

《史记》

《资治通鉴》

《周礼》

喜欢MyNarcissus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MyNarcissus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