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1986年陈永贵去世后,追悼会规格引争议,邓小平一个电话解决问题
送交者: 曾经的我们[☆★★★声望勋衔15★★★☆] 于 2022-12-21 20:28 已读 1457 次  

曾经的我们的个人频道

一个从黄土地里走出来的革命工作者,一个勤勤恳恳的农民,却被毛主席钦点为国务院副总理。

他是农业专家,更是中国共产党史上领袖,却不敢在死后办一场风风光光的葬礼,直到邓小平带着党的旨意前来,才将迟迟未定的葬礼基调一锤定音。 6park.com

陈永贵 6park.com

他就是一辈子扎根在大寨村的陈永贵,为何一辈子与种地打交道的农民,斗转星移间成为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在葬礼上带来的旨意是什么?

带着种种疑问,我们开始今天的故事,走进这位农民副总理的传奇人生。

农民的儿子陈永贵

陈永贵于1914年出生在山西昔阳一个农民家庭,当了一辈子农民的他,在34岁那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是他一生中感到最光荣的事。

在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前,他居无定所、随处漂泊,从小家境贫寒的他,随父亲四处打零工讨生活。 6park.com

陈永贵 6park.com

五岁那年,父亲因为带着孩子打工不方便,就把年幼的陈永贵寄放在大寨村一户人家,从那时起,陈永贵就与大寨村结下了永久的缘分。

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陈永贵的日子并不好过,父亲因为打工压力自杀,自己更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但是尽管这样,他仍然心态乐观地苦中作乐,为了生活四处奔波,放羊、做长工等等,尝试了许多工作的陈永贵练就了一身本领和力量。

因为能力出众,刻苦勤奋,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陈永贵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带领村民们实现了粮食大丰收,也因此成为了生产模范,在大寨村名声大振。 6park.com

陈永贵 6park.com

渐渐地,陈永贵将自己的价值一点点发挥出来,从在大寨村家喻户晓演变成整个村子的带头人,1952年到1961年的九年里成为大寨村的党支部书记,带领大家一起走向新的生活。

在村子里,他没有一点领导架子,手把手教大家如何提高亩产量,把盐碱地改造成良田,在他的带动下,不毛之地变成田连阡陌,村民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生活质量节节高升。

而陈永贵对大寨村的贡献不止于此,1963年,大寨村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这一年还有两次风灾,一次霜冻,对于农民来说,这无疑是最艰难的一年。

在这样的风吹雨打下,陈永贵身兼重任,他与村民们一起去抗洪,用长满老茧的双手翻新土地,大力发展生产,积极开展灾后重建工作。 6park.com

陈永贵 6park.com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年底打赢了这场攻坚战。

在陈永贵的带领下,大寨村成为“粮食增产先进单位”,在最困难的时候既没有伸手问国家要救济,又向国家贡献了足足24万斤的商品粮,在那个时代堪称“农业奇迹”。

一整年与天灾作斗争,让陈永贵疲惫不堪,但是他收获了更多的民心与肯定。

当然,同样给予肯定还有更高层的领导们,大寨村抗击洪水,重新致富的事迹在整个山西省掀起轩然大波,陈永贵作为带头人和村委会书记被邀请到省农业劳模大会上做演讲汇报。

这一次亮相,陈永贵不但详细介绍了整个抗灾重建的过程,还让大会上的领导们对他的口才刮目相看。 6park.com

陈永贵 6park.com

陈永贵在台上不紧不慢,叙述有条不紊,言语中把他作为一个农民的朴实展现得淋漓尽致,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他的思想、他的理念早已超越了一个普通农民的范畴。

在场听报告的著名作家赵树理,对陈永贵评价颇高,他说:“陈永贵没有一处讲毛主席,却处处都是毛泽东思想,没有一处提到哲学,却处处都是辩证法,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紧接着,赞扬的声音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毛主席的耳朵里,经过多次接触和了解后,毛主席也非常看好这位踏实干实事的村委会书记,还邀请陈永贵参加自己的生日宴。

毛主席看重的,不只是他带领大寨村村民一路致富能力,更是他作为一个领导者,所具有的超出常人的思想觉悟。 6park.com

赵树理 6park.com

不仅如此,陈永贵也一直对自己高标准、高要求,一切党和领导派予的任务,他都能积极响应,并带领群众做出傲人的成绩。

从村党委书记到国务院副总理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陈永贵始终如一的从事风格,与大家同呼吸共命运,让他在民众中得到了更高的威望。

群众的拥戴以及毛主席的赏识,让陈永贵完成了从村党支部书记到国家副总理的转变,但不变的,是他始终向着党和人民的心。 6park.com

陈永贵与毛主席 6park.com

起初,陈永贵对这一突如其来的任命显得有些不自信,他不知道农民出身的自己能否胜任这一要职,终于在毛主席的坚持与劝说下,他决定不辜负这份信任,但是他也向毛主席提出了四个条件。

首先,他要将户口永远留在山西,无论什么职位,走得多远,他的根一直都在这里,这是陈永贵一辈子为之奋斗的土壤,要永远和它绑在一起。

其次,陈永贵提出不穿军装,因为他在成为副总理之前,首先是一个农民。

那是他的生活、他的工作、更是他的信仰,他清楚自己未来应该做什么,那便是用更大的力量为新中国的农业添砖加瓦,更上一层楼。 6park.com

陈永贵 6park.com

另外,在任职期间他不要任何津贴,因为在成为国务院副总理的时候,他还同时兼任着山西省委书记的职位,他觉得自己干的是为党和人民服务这一件事,绝对不能拿两份工资。

在北京当副总理的日子里,陈永贵的生活过得清苦却充实、朴素但不乏味,他两袖清风,踏实为群众干实事。

他向毛主席提出的第四个要求,是不坐办公室。

一辈子将汗水与辛劳挥洒在土地的耕作上,即便是成为国家级的领导人,他的工作还是带领更多的农民去致富和发展生产力。 6park.com

毛主席 6park.com

虽然身居高位,但是陈永贵依然不忘初心,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农民的身份,不管在哪里,他始终优先考虑农民的问题。

那个时候,无论在哪里遇到陈永贵,他都是一身朴素的农民打扮,裹着白色的头巾,穿着黑布的对襟棉袄,一双沾满泥土的布鞋,一直陪伴着他从大寨村走到北京。

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五年时间里,陈永贵为新中国的农业发展做出了众多贡献,在那个时代他把大寨村致富的经验进行推广,加以新的尝试和革新,很快在全国取得了成效。

花甲之年递交辞职书

直到1980年,他的人生又发生了转变。 6park.com

陈永贵(左四) 6park.com

陈永贵觉得自己已经无法跟上现在发展的脚步,于是让儿子代笔,向中央正式递交辞职信。

辞职后,他的好友邓小平提出为陈永贵保留之前的一切待遇,并且每个月都给他发一笔定额的生活费,另外在北京的房子依然为他保留。

然而,一生都朴素的陈永贵婉拒了好意,他认为自己已经不在副总理的职位上了,不应该享受任何职位上的待遇,于是他搬到了一所公寓继续他的退休生活。

退休后的陈永贵虽然日子清闲了许多,但是他还是想回归农田,干着他热爱的事业,随后主动给中央写信,希望余生还能够为农业出自己的一份力。 6park.com

陈永贵与村民们 6park.com

中央最后决定,安排陈永贵去北京东郊的农场,担任农业顾问,继续在他热爱的土地上发光发热。

重新回归自己领域后的陈永贵,主动帮助农场的工作人员分析数据,剖析农业生产的情况,不断推出新的方案改进生产技术问题,三年里为东郊农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陈永贵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无论在哪里任职,都会努力把农业事业发展到最好,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6park.com

正在干活的陈永贵 6park.com

猝然长逝,追悼会规格成难题

1986年,陈永贵因为肺癌住进了医院,尽管是重病缠身,病床上的他依然心系国家的发展,家人和朋友都劝他不要工作,接受治疗,然而都被陈永贵拒绝了。

陈永贵将生死看得很淡,他不愿花国家的钱治病,也同样觉得这个病付出什么努力都是徒劳,他在遗言中说道:“人总是要死的,作为一个农民,却成为了副总理,谁又能想到呢?我敢说,我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个农民,这一辈子也算是不枉活一场了。”

癌症发展之迅速是周围人都始料未及的,短短的几个月后,陈永贵就命若悬丝,最终在北京逝世。 6park.com

陈永贵 6park.com

陈永贵去世的消息一经发布,就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那些曾经受到他帮助的农民们纷至沓来,加入送别副总理的队伍,大家都为这位布衣宰相的离去感到心痛与惋惜。

追悼会要开,可是怎么开,规格是什么,这让陈永贵的家人犯了难。

陈永贵在生前就提出,自己的葬礼一切从简,这确实符合陈永贵一直以来的形象,但是如果太冷清,难免会有好事者冷嘲热讽,如果太隆重,又会被说不守规格。

就在大家左右为难的时候,邓小平闻讯打来电话,他带着中央的旨意为陈永贵的家人解决这一难题。 6park.com

邓小平 6park.com

邓小平因为此事特意向党中央作了汇报,最后他献上了特意署名的花圈,带着中央的旨意———陈永贵同志的追悼会按照副总理的规格进行。

按照陈永贵生前的遗嘱,他的追悼会非常简单,只有家人和最亲近的好友参加。

心系大寨,落叶归根

遵从陈永贵的遗愿,他的骨灰并没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而是被带回到大寨村,那个他开始新生活和艰苦奋斗的故土。

党中央知道陈永贵一生都心系大寨村,对那里有着深厚的情谊,就专门安排相关部门给他在大寨村立了一块碑,题字“功盖虎头,继铺大地”。 6park.com

陈永贵雕像 6park.com

伟人逝去,落叶归根,陈永贵跌宕起伏的一生终于落下了帷幕。

1993年他的墓地被重新翻修,在这里世世代代的村民始终铭记着这位传奇书记带给他们的财富与美好。

陈永贵的一生虽然颇受争议,但他对党和人民付出的汗水、做出的贡献不可否认,他是农民的儿子,一辈子都在为他热爱的土地奋斗着。

时至今日,虽然他已逝去多年,但他自强不息的精神永远扎根于大寨村,世世代代地被传承下去。


贴主:曾经的我们于2022_12_21 20:48:18编辑
喜欢曾经的我们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曾经的我们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