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很赞同。民国时期对大师们还是很阔绰的,从杨绛的小说《我们仨》可窥见一斑
送交者: InsideOut[☆品衔R4☆] 于 2021-12-23 10:33 已读 447 次  

InsideOut的个人频道

回答: 随笔 | 大师们众星荟萃的民国,为啥轮子都做不出来? 由 【摄影部落】 于 2021-12-22 14:07

钱钟书是公派生,在牛津读了个文学学士。期间,杨绛自费在牛津学习,和钱钟书住在一起,后来他们又搬过家,有了更好的住所。牛津有很多富家子弟,暑假到处旅行。钱钟书不爱旅行(不是没钱),一年半以后才开始旅行。他们后来又到巴黎大学学习。在牛津期间也中国同学们你请下午茶,我请饭,过得挺滋润。杨绛要生孩子了,他们住是单元病房,比很多英国人的条件都好。钱钟书还把院长找来,让院长给他推荐最好的医生。要是口袋里没钱谁有这底气啊(我不排除有钟父补贴的可能性,但杨绛未提及,只说是公派)?钱钟书后来在国内也是搞的中文方面的研究,其在国外的留学经历对以后的学术研究有用吗?肯定是有的,至少是研究方法,眼界也开阔了。所谓的学贯中西,往往就是指他们这种自身天赋很高的学者。再看看毛泽东时代,学文的可能很难再公派出国(去学俄语的除外),派出的都是大量科学技术人员。八十年代中国公派生是什么生活待遇?一个钱钟书的费用起码够五个这样的公派生。虽然中国培养的科学技术人员,不管是留过学的还是纯本土的,不是有那么大的名气(我认为像钱钟书他们那样花大笔的钱,到处游学,拓宽眼界是成为大师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大概都不能被称做大师,但都在自己的领域创造出了佳绩,让中国的工业和科技都实现了现代化。
喜欢InsideOut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InsideOut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