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史丨西藏叛乱,胡适断言解放军输定了,结果呵呵
中国是个多山国家,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山地占国土面积的1/6,分布在西南和西北的西藏、青海、新疆等省区。人上了高原要发生高原反应,即高原不适应症。随着海拔的升高,在反应程度上,高原世居人群(如藏族、塔吉克族同胞)较轻,平原人群较强烈,海拔越低的人群反应越明显。中印边境线长达3800公里,海拔普遍在4000-5000米,边防的极端艰苦自不待言。 6park.com历史上,清朝在西藏的驻军主要在拉萨等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清朝对边疆实行羁縻政策,平时驻军人数不多。高原反应主要发生在更高海拔的雪山上和进藏途中,康熙朝曾有“云南官兵三百,在山上宿营一夜尽死”的记载;乾隆年间廓尔喀侵扰后藏,在翻越大雪山时也有士兵倒毙;福康安平廓尔喀, 曾言及“并有川岚瘴气,早晚行走,每致头晕气喘”,古时不知道高原反应,认为是瘴气,与廓尔喀交战时,登上大雪山的8000多清军只剩下5000多人,其中很多是病亡。1904年前,英军两次侵入西藏,高山缺氧让英国人记忆深刻。 6park.com 6park.com1959年,西藏平叛部队与藏民联欢 6park.com民国在西藏无驻军,西藏实际处于半独立状态,英国得以在西藏上下其手,留下一条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新中国刚成立就严正声明,西藏问题是中国的内政,解放军必须进入西藏,任何外来势力不得干涉。1950年,18军开始了艰苦的进军。西藏地广人稀,经济极为落后,这是我们自己的国土,解放百万农奴是根本,18军必须严格执行“大军进藏,不吃地方”的政策,在社会发展差异巨大、民族隔阂很深的西藏立住脚、扎下根,才能肃清英美的影响和西藏分裂势力,完成和平解放的重任。所以18军进藏后,要进驻各地要点,而且是永久驻防,内地部队在世界屋脊上大规模驻军,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6park.com从低海拔地区上到世界屋脊,18军历尽艰辛。那时对高原反应还没有清晰的认识,谈不上什么习服过程和高原病防治。部队一边进军还要一边修康藏公路,修甘孜机场,而且经常断粮。部队急进高原后应该有一定的适应期,而且初上高原,高原反应会降低人的工作效率,到了海拔4000米以上,不及平原的60%,作战时会严重影响部队的战斗力。这些经验,都是各部队在进军、驻防和平叛作战中探索出来的。 6park.com 6park.com胡适 6park.com1959年西藏叛乱发生时,驻藏的原18军部队只有6个团兵力,美国报纸曾有专栏文章分析,按照反游击战3:1的兵力对比来测算,解放军要想平息叛乱,至少需要20万军队,但以川藏和青藏两条砂土公路的运输能力,最多只能供应10万人,由此判断叛乱20年也平定不了。 6park.com为了呼应美国人,“民国大师”胡适在台湾也赶紧说话了,他说西藏那么多大山,大陆想肃清“革命军”是不可能的,解放军输定了。胡适对西藏叛匪的这个叫法,代表的正是台湾的立场,当时台湾把叛乱分子看作对抗新中国的“起义者”,准备对叛乱武装直接进行援助。美国却没让台湾插手。美国可不是良心发现,而是更毒,他们要的不是叛乱武装的“起义”色彩,而是打出独立的旗号。美国还多次怂恿几个拉美小国在联合国提出有关西藏问题的提案,想把水搅浑,只是没有得逞罢了。 6park.com美国人犯的错误是再次小看了解放军的战斗力,他们总是过于相信客观的原因,比如装备、后勤、地理、环境,而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当年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能打败美军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把人的主观发挥到极致。而胡适完全是信口开河,他的理由就是山多,所以解放军打不赢。毛主席当时就说了,胡适的这句话方法论有问题,只有“大胆假设”,并不“小心求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是胡适的名言。毛主席这样说,是在用胡适自己的名言反过来打他的脸,嘲笑胡适因为立场问题,违背自己的原则,丢掉一个学者的基本准则,不惜满嘴胡说,毫无廉耻。 6park.com 6park.com1959年国庆阅兵,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 6park.com拉萨叛乱爆发后,在西藏主持军区工作的谭冠三政委手里只有13个连,仅两天时间就平息了市区的叛乱。同时,调54军的130、134两师和兰州军区的11师进藏,加上驻藏部队不过五万人,用了三年时间,彻底平息了西藏叛乱。西藏平叛不是单纯打军事仗,是和争取群众、民主改革紧密结合的,后期主要是昌都等个别地区在进行清剿。 6park.com其实美国情报部门对解放军驻藏兵力和保障限度的测算还是靠谱的,直到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我们投入的兵力也基本是这个数,只是把134师换成了55师。驻藏部队和地方工作人员的所有物资给养,都要靠两条土路从2000公里以外运上去,后勤保障极其艰难,供应能力是有极限的。 6park.com而54军和11师,进藏后经受了高原转战的严酷磨炼,继久驻高原的原18军部队之后,也锤炼成为适应高海拔作战的高原劲旅,为平叛斗争的胜利和民主改革的实现立下了功勋,使百万农奴迎来了彻底的解放。西藏的社会和平,特别是大量翻身农奴在边境作战中全力以赴,踊跃支前,又成为部队顺利进行反击作战的重要保障。也再次证明,政策和策略的正确与否是决定性的,早在平叛前,毛主席就有两条指示,一是必须争取群众,二是把我们的部队练得特别能打。18军部队转战万里雪域建功,54军是四野劲旅,而且刚从朝鲜战场下来,11师是兰州军区头等主力师,长期剿匪平叛,都是战功赫赫的部队,战斗力本不存在问题。但主席说的能打,是在高原特殊环境下的能打。两条指示寥寥数言,可谓深谋远虑,抓纲携领,一下就抓住了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6park.com在世界屋脊上作战,高原适应性是一个重要前提。对印反击战用哪些部队,承担什么任务,参战顺序和作战区域如何划分,从参战部队的使用上就能看出来:老高原是主力,海拔高的是主力,有过高原经历的当预备队。参加反击战的部队,全部参加过三年平叛,也就是说,上来的还是这些老部队。 6park.com 6park.com印军被俘的军官,从左到右为:辛格中校,阿里瓦利亚中校,达尔维准将,里克中校,泰瓦利中校 6park.com首战克节朗河谷,藏字419部队三个团都是原18军的主力团,已经进藏多年,这一仗当然是“老西藏”来打,以确保首战必胜。克节朗地区海拔在4000米以上,步兵提前潜伏在印军前沿,支援火炮用人力抬运上来,进攻发起后迅速歼灭了印军第七旅,老高原给参战部队开了个好头。 6park.com第二阶段,战役规模扩大,我方用三个师及山南军区四个连,对西山口至德让宗的印军进行多路迂回分割包围,即刘伯承元帅说的“打头、击背、剖腹、切尾”,力争消灭对方主力,打痛印军。 6park.com最艰苦的深远距离迂回包抄,挑大梁的是11师。11师从1959年进藏就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藏北高原转战,而且进藏前在甘南剿匪、平叛多年,高海拔行军和作战能力经受过严格检验。11师不负重托,横跨重重雪山冰河一路疾行,按时截断公路“切尾”成功。七天五夜强行军下来,即使是行军能力超强的11师,战士也累的“恨不得把扣子都摘下来扔掉”。飞兵贝利小道,把这支“走遍新西兰”的一野老部队能打善走、英勇顽强的作战风格体现的淋漓尽致。 6park.com 6park.com照片中的右2是火力排排长贝尔少尉,也成了解放军的俘虏 6park.com担任浅近纵深迂回的全是长驻高原的18军老部队,西有藏字419,东有山南军分区郭指分队(原18军159团),从两翼钳击印军的战术指挥中心。藏字419 部队虽然进行过战前侦察,但迂回路线毕竟位于印控区,用的又是非常不准确的”神仙图”(神仙图指英国探险者盗绘的地图,许多位置是凭估测瞎标的),以致在迂回过程中还是走错了方向,电台也与联指长时间失去联系,只能以枪声为目标攀崖溜索寻路而行,喜马拉雅山南坡的森林峡谷不是一般的复杂难行,不可预料的情况,“老西藏”也无法完全避免。赶到德让宗后,在向南猛追扩大战果时,创下了两小时急行军35公里的纪录。154团一直打到传统习惯线的吉莫山口,途中击毙印军旅长辛格准将,加上在克节朗战役俘虏的达尔维,印军损失的两个旅长都是该团的战果。 6park.com从正面攻击西山口的是从青海调来参战的55师,该师长期在青南高海拔地区平叛,这次经2000公里远距离公路输送紧急进藏,十分疲劳。比较西藏而言,算是从“低海拔”上来的部队,所以担负“打头”任务。55师就是战斗英雄庞国兴所在部队,战时没有换装56式新枪,而来青海接防的21军61师已经换装。如果从武器装备考虑,似乎应该让61师直接开上去。61师是三野老部队,从朝鲜回国后接着参加了甘青南平叛,但55师已经在青海驻守了十年,在高原适应性上显然更有优势,61师就被用作了预备队,如果战事扩大再需要增兵,就轮到61师上阵,当年能上高原打的这些部队,都做了梯次配置。55师接到命令时正在秋收,集结完毕上车就走,从青海到西藏进藏海拔越来越高,即使是这样的高原部队,翻越唐古拉山时仍有战士牺牲于高原反应。55师召之即来,打完就走,张国华司令员赞誉有加。 6park.com 6park.com被解放军俘虏的印军 6park.com至此,62年反击战规模最大、歼敌最多的一场战役结束,出自一野和二野的这些“老高原”担任主打,全胜而归。 6park.com瓦弄方向由54军负责,所以130师又来了。130师在1962年初才结束昌都平叛任务归建,回到四川搞生产。对印反击战打响,军委指名又要130师紧急收拢部队赶赴边境参战。丁盛军长再次挂上“丁指”的牌子,和副军长韦统泰、师长董占林带着130师再次沿熟悉的川藏线进藏,到位就打,取得了著名的瓦弄大捷。如果战事升级,参加过三年平叛的134师也做好了进藏准备。在瓦弄方向参战的,还有一个昌都军分区153团,这个团也是老西藏,由1952年从云南方向进藏的二野42军126团留在西藏的一部发展而来,长期驻防察隅。 6park.com从新疆方向进藏的一野2军先遣连及后续三个连队,西藏和平解放后编为阿里骑兵支队,也是阿里平叛、西段反击战的参战主力。至于西段新疆方向的反击战,海拔更高,打的也同样出色,参战的都是随王震49年进疆的4师等一野老部队,在高海拔地区驻防的时间更长。 6park.com 6park.com右1为威廉姆斯上尉,他驾驶的贝尔47G3直升机被我军击落,却受到了尼赫鲁的表彰。表彰没有被俘? 6park.com雪域风雪几十年,当年以18军为首的各支进藏部队,都有过急进高原的经历,具备相当强的高原山地作战能力,很多部队都是长期驻守边防。现在实行的阶梯式进驻、多兵种高原驻训和高原卫勤保障,就是来自长期的经验积累。高原病难题,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被高原军医攻克。 6park.com印军对高原反应和我军一样,都是从62年战争后开始进行相关的军事医学研究。62年印军高原肺水肿的发病率达到15.5%,高于我军。印方还报道过,62年曾有一支2000多人的印军部队,未经高原适应性训练,通过高海拔山地前来增援时,头三天因高原病失去战斗力的就有800多人,占总数的42%。此外,历次印巴战争,印军因高原病减员的数量都高于作战减员。印军在高原病救治和预防防护方面也有很丰富的经验,中印双方不仅是军事上的竞争,高原医学也在赛跑。 6park.com最后要说的是,解放军急进高原转战、戍边的历史,是一笔宝贵的国防财富,高原地区驻防、训练乃至作战,我国军队在这方面经历过长期的军事实践,有丰富的经验积累,相关装备和后勤保障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凝结着无数人的智慧和汗水,还有鲜血和生命。 6park.com现在的高原边防早已今非昔比,但由于极其特殊的地理环境,高海拔高寒地区的边防条件仍然非常艰苦,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都不可能达到平原地区的水平。网络上看到边防官兵被晒得皮肤爆裂,都在为边防军人的奉献精神而感动。可有些人无根据地说什么防晒霜都想不到给战士配,什么生产不出来之类的,这就可笑了,这样的臆断,对几十年来一直在努力进行装备研究与后勤保障的科研人员和部队官兵,缺乏基本的信任和尊重,他们是要爬雪线上边防一线的,不可能有一项实用的高原装备器材,是坐在空调房里空想出来的。防紫外线是高原卫勤的基本任务之一,部队早就下发有防晒用品。 6park.com边防一线的情况有很多报道,连海拔4000米以上的永久冻土带,都能努力创造条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种上了大棚,为的就是让边防连队吃上新鲜的绿叶蔬菜,各种制氧、吸氧器材也在不断更新,怎么可能连小小的防晒霜都不舍得给配? 6park.com有个基本概念还是先弄清楚,一代代边防军人已经在那里守防整整70年了,不是今天才上去的。高原后勤保障一直在不断攻关和改进,技术装备该有什么不是空口说的,需要符合科学,切合实际。无论什么装备条件,离开了奉献精神和坚强的意志,根本不可能驻守边防。如果不能为边防做哪怕小小的一点实用发明,最起码别这也不行、那也不是地评头论足,只要不完全对标美军的行头,就讥笑装备落后。实践出真知,可以到高海拔雪山去测试一下各种奇思异想,看看接不接地气,体验三天高原气候,能治好坐着说话不要痛的毛病,现在新藏线路况很好了。 6park.com 6park.com最了解边防的是部队官兵和军事科研工作者,做贡献、干实事的是他们。解放军是世界上第一支大规模、长期在高原地区驻防并作战的军队,因为中国的国土上,有世界屋脊。 6park.com(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