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共内战中,我军长期处于劣势。在作战方式上,强调在运动中消灭敌人,而围点打援就是运动战的一种典型样式。
围点打援的发明者是徐向前元帅。 6park.com
徐向前元帅 6park.com
徐帅曾经就读于黄埔军校,黄埔军校的校长我们都知道一直是蒋介石。
老蒋有个习惯,每招一批新生,他就要同每一个学生单独谈话。一方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另一方面,这也是他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
可是徐帅却不被老蒋看好,二者谈话后,老蒋认为徐帅不堪大用,就弃之如敝履。
老蒋绝对没想到,后来他的绝大多数部队,就是败于徐帅发明的经典战术之下。
围点打援说起来很简单,开始先用绝对优势兵力去包围一个点(城市),然后再用更多的机动部队快速移动,消灭敌人援军;最后再一起吃掉被包围的那个点。
就这么简单的战法,不断运用于国共战争之中,直到国民党丢了整个大陆,对围点打援这一招依然束手无策。 6park.com
围点打援的经典战例——清风店战役 6park.com
大致来说,围点打援的结果有以下四种:
1、点和援全部被我军吃掉(全胜)
2、吃掉援,没打掉点(半胜)
3、打掉点,没吃掉援(半胜)
4、点和援全部没有吃掉(不胜)
换句话说,我军有75%的胜算,而敌军只有25%的胜算。结合我军拥有丰富的突围经验,就算是发生了第4种情况,我军也大概率能全身而退。如此算来,我军的胜算还要再多点。
围点打援的优势在于,无论敌人如何应对,我军都有绝对的主动权。
现在敌人一座城市被我军包围,那他救还是不救?
救?
那我就打掉他的援军。
不救?
那我就把这些城市围到弹尽粮绝,再一个个啃掉。
我就告诉你我要怎么打,但你就是干着急没办法,最厉害的阳谋也不过如此。
围点打援最成功的战例,当属淮海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围点打援被解放军打出了艺术的水平。国民党兵团一个赛一个赶着往我军口袋里钻,最终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
先是解放军围住了黄百韬,国民党派黄维来救;没想到黄维又被包了饺子,那就派杜聿明带着三个兵团来救;最后为了救杜聿明,又把李延年、刘汝明两个军团打残。
至此,国民党大势已去,再无招架之力。
那么,围点打援真的没有破解办法吗?
破解办法也有,只可惜国民党用不上。
“围点打援”的关键在于“围点”,在点的选择上,一定要挑选敌人的要害地区,这就是“攻敌所必救”。唯有如此,才能调动敌人的援军。
破解的办法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围魏救赵。
核心还是在“攻敌所必救”上。
他围你的要害,你也围他的要害。逼着对方赶回来救援,以此解己方之围。
可关键在于我方没有要害之处。
这并不奇怪,双方的战略态势早就决定了这一点。
我方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主要控制区也是农村;对方正好相反,他的控制区域在城市。
宏观上看,城市如同一个个孤立的点分散于全国,而农村则像面一样连成一片。
就如同下图所示。 6park.com
点代表城市 空白代表农村 城市处于孤立状态 6park.com
要从这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势必要经过广大的农村地区,而农村恰好是我方的控制地带。
所以,敌人的救援部队,一旦出城,就处在我方直接打击之下。
许多部队还在路上,就被我军歼灭;即使千辛万苦到达了目的地,也已经无力再战了。
这就是我军打援的底气。
况且农村不比城市,不需要重兵防守,丢了也不心疼,那何来要害可言?
就连延安,也是说放弃就可以放弃的。
反观国民党,龟缩在大城市里,一个都丢不起,处处都是要害。
我可以放弃延安,你能放弃南京吗?
胜负早在战略态势上就决定了。
说白了,不是围点打援无破招,而是国民党从战略上就已经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