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大小和卓之乱(三十)兵进帕米尔(西域系列之六十八)
送交者: Michaelliu888[♂☆★★铁面钟馗★★☆♂] 于 2020-02-06 8:34 已读 1519 次 10 赞  

Michaelliu888的个人频道

原创  半路一把刀 6park.com

惠大军的前锋部队由明瑞率领,于闰六月初三,前进到距喀什噶尔城只有40公里左右的伊克斯哈喇时,从喀什喀尔方向来了六骑回人,表示前来投诚,同时还带来了投诚的文书,专门呈现给兆惠,说波罗尼都已经率领着自己的亲信及掳掠的大量人口,弃城而逃。

兆惠此时应该还在乌什,听到明瑞报告波罗尼都弃城逃跑的消息,兆惠也一时难以确定真假。按照兆惠以前的推断,大小和卓无论是在库车之围还是在黑水营时,都表现的很顽强啊,怎么现在还没打呢,说跑就跑了呢?

六个来降的回人被带到兆惠军前,兆惠当下一面叫手下翻译来人的投诚文书,一面逐一细细询问这六个人。

前来的这六个回人,为首的是一个阿訇,名叫和济默尔,其他则是几个伯克,分别叫和沙勒、沙咱木、沙扎巴尔、呢雅斯,都是喀什噶尔人,另外还有一个霍集斯的族弟,也叫额敏。

这位额敏对兆惠说,自己是上一年被霍集占胁迫,带到了喀什噶尔,“久欲归诚,今波罗泥都同霍集占逃去,我等同喀什噶尔旧伯克奉书来迎”。

兆惠再细看翻译过来的文书,上面说:波罗尼都将喀什噶尔城中的老百姓全都强行驱逐出城,裹胁逃跑,而我等“仰慕大皇帝仁化”前来投诚,恳请天朝大军速往拦截大小和卓,救下被裹胁的百姓等等。也没有多少有价值的信息。

于是兆惠详细询问和济默尔等六人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才算大概搞清了基本的状况。

波罗尼都去年在呼尔璊之战时,虽然肋下中枪,但因为身着重甲,并没什么大碍。但经此一战,波罗尼都是切实的感受到,以自己兄弟的力量实在是难以与清军对抗,因此打算向清军投降。为此,波罗尼都专门从喀什噶尔派人,去叶尔羌与霍集占商议,但是被霍集占坚定否决。

我们知道,霍集占的性格是那种一条道走到黑的,而波罗尼都虽然是兄长,但一直都是霍集占说了算。因此霍集占不同意投降,波罗尼都也只得作罢。

虽然不降清军,但打不过清军这事儿,兄弟俩都心知肚明,因此二人退而求次,开始考虑退路。兄弟二人的第一个考虑与和什克所分析的一样,是逃往霍罕,投奔额尔德尼。因此派人去霍罕,与额尔德尼联系。至于额尔德尼那边有没有回音,如果回音了,额尔德尼的态度又是怎样的?除了大小和卓和几个心腹干将之外,其他的人都不清楚,所以这一点和济默尔等六人也不知道。

 

不过虽然不知道大小和卓要逃到哪儿,和济默尔等人倒是知道,到了四月,霍集占便已经将自己的家眷、行李都移到了叶尔羌西面,羌呼勒的赫色勒塔克,“若大兵复来,则逃往巴达克山”,而波罗尼都则全力搜刮城中的粮马。搜刮所得,于六月初十日以前,都陆续运到了塔勒巴楚克河,只是和自己的一些心腹,留守在喀什噶尔城中。

小和卓霍集占将家眷、行李移到的这个赫色勒塔克,位置在今天阿克陶县、塔什库尔干县和莎车县的三县交界之处,位于叶尔羌的西南。而大和卓波罗尼都将搜刮所得运往的塔勒巴楚克河,则位于喀什噶尔的西南。


这也就是说,大小和卓已经做好了跑路的准备,随时准备开溜,而且肯定是往西南面逃。

也就在波罗尼都准备逃跑工作的时候,六月十五日,一百多名布鲁特人又突然出现在喀什噶尔城西北面的阿喇古,进行劫掠。

阿喇古这个地方今天具体在哪儿,清代史料中记载互相矛盾,《平定准噶尔方略》说是在喀什噶尔城的西北,而《西域图志》又说是在今天阿图什市市区的东边。我们看地图就会知道,阿图什市在喀什噶尔的东北,是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首府。如果按照《西域图志》的说法,那么阿喇古就应该是阿图什的格达良乡一带,那就更在喀什噶尔的东北了。

而如果按照《平定准噶尔方略》的说法,阿喇古在喀什噶尔城的西北,那就应该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乌恰县境内。

但如果按照读音来说,今天在阿图什一带,读音与阿喇古最接近的,应该是阿湖乡。但是这个阿湖乡也不在喀什噶尔城的西北,而是在喀什噶尔城正北略偏东的位置。


反正不管这个阿喇古是今天的哪里吧,总之是与喀什噶尔城近在咫尺。因此波罗尼都是派出手下伯克鄂斯璊、优驽斯等人前去迎敌,结果被布鲁特人打的落花流水,大败而归,鄂斯璊等人是负伤逃回。

按照和济默尔等六人所说,自此以后,波罗尼都的军队是“每日作为出兵之状,向我等凑集赀装”。

什么意思呢?就是每天都嚷嚷着要去抵御布鲁特人,做出一副出兵的模样,然后借此大肆向各个阿訇、伯克等索要物资、银两。这自然让喀什噶尔的回众是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和济默尔等六人说,到了二十七日,波罗尼都派遣手下,“突将我等兵器夺去,将男妇带至提斯衮,复夺其衣服而去”。

就是连兵器都强行夺走了,这还不算,紧接着波罗尼都下令将喀什噶尔的部分老百姓带到了提斯衮这个地方,也就是今天疏附县的塔孜洪乡,位于喀什噶尔城西南十五公里左右。


在这里,波罗尼都的手下甚至把老百姓的衣服都抢了去——这实在也是图穷匕见,完全不顾一切的样子,吃相已经完全没法看了。

 

询问完和济默尔这六个人,兆惠最为关心的,还是霍集占到底是往哪里跑了。而且也有点担心,这是不是又是小和卓霍集占的诡计,“诱我大兵轻装前进”?而且按照所说,既然波罗尼都仓皇出逃,民怨沸腾,你们为何又不合力擒献波罗尼都呢?

和济默尔等人回答:首先我们是真不知道大小和卓要往哪儿跑,其次要抓住波罗尼都又谈何容易,“我等实无力擒拿”。

兆惠接下来又问第二个关心的问题:叶尔羌、喀什噶尔被大小和卓带走了多少人,现在还剩余多少人?各个村庄的粮食耕种了吗?

和济默尔等人回答:叶尔羌逃走了多少人我们不知道,喀什噶尔这边,“波罗泥都带去一百五十户,又亲信之乌沙克等男丁千余口”,我们的属下也有被裹胁走的,但是陆续逃回来了一些。而喀什噶尔所属的各个城,像汗额里吉衣、雅普尔古、乌什哈喇等城,拒绝跟随波罗尼都出逃,“俱各自保守”。更有牌租阿巴特城,千余户人干脆是和波罗尼都对峙。

和济默尔所说的这几个地名,汗额里吉衣应该是今天疏勒县的罕南力克镇,雅普尔古应该是今天的岳普湖县,而牌租阿巴特,则是今天的伽师县。

 

至于粮食的耕种情况,和济默尔等人汇报:“大麦已熟,小麦尚未收割”。这意思叫我来看应该是说都成熟了啊。同时和济默尔还汇报,波罗尼都走之前,下令对喀什噶尔城内的街道进行焚毁,城门也被毁坏,现在有个叫托喀的伯克,正在带着一些人在修城门。

另外,和济默尔说,以前投靠大小和卓的准噶尔残部,现在好像也与大小和卓闹翻了,听说是偷走了大小和卓的牲畜,也不知道往哪儿逃了。

 

详细询问之后,兆惠虽然觉得和济默尔等人“投诚情形属实”,但还是不敢麻痹大意,所谓“现在来投人等,虽无可疑,而受降如受敌,自应倍加谨慎,不必轻骑先进”。

因此兆惠率领三千人马,赶往伊克斯哈喇,计划与明瑞的先锋部队会合后,共同进入喀什噶尔。同时分别给从和阗进兵的富德、在北疆防守的策布登扎布,以及在巴尔楚克附近的阿里衮、巴禄写信,让富德在叶尔羌那边,火速派人堵截各条道路,让策布登扎布扼守通往北疆的道路,留意堵截逃走的准噶尔残部。同时让阿里衮、巴禄立即从巴尔楚克赶往喀什噶尔。

另外考虑到喀什噶尔的麦熟未收,令额敏和卓的儿子木萨前来,“安抚城堡,查明逃贼地亩及应交粮石,接济军食。

木萨,《清实录》写作茂萨,这个名字实际上就是西方的“摩西”。木萨是额敏和卓的三子,苏赉满的弟弟。额敏和卓一共有八个儿子,长子早逝,因此是次子苏赉满为世子,接下来就是这个老三木萨了。不过后来因为苏赉满被人告发搜刮百姓,肆意摊派,强占民女等等,被乾隆革去王位,让其六弟接任郡王。木萨则一直担任伯克,身居要职。那么木萨的从政历史,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正式开始的。

 

而富德这边,也于闰六月十八日遇到了来投诚的回人,得知了大小和卓逃离的消息,同时还得知,霍集斯的哥哥阿卜都瓜卜很可能已经脱离了大小和卓。据来投诚的回人说,因为阿卜都瓜卜曾经有恩于波罗尼都,因此现在波罗尼都眼见大势已去,专门让阿卜都瓜卜逃走。

富德将这个消息告知了军中的霍集斯,霍集斯则认为,自己哥哥能逃出来的可能性不大,除非是波罗尼都也打算投诚。但不管怎么说,如果自己的哥哥来投,霍集斯愿以全家性命担保自己的哥哥“必无虚诈”。

 

那么,波罗尼都、霍集占兄弟,到底是怎样决定弃城而逃的呢?

早在六月十二日,霍集占便派遣阿卜都克勒木前往喀什噶尔,告知波罗尼都,放弃城池出逃,同时将喀什噶尔的回众全部迁移,将喀什噶尔城放火焚烧,给清军留下一片焦土。但是波罗尼都却迟迟难以下手焚城,与手下的伯克们开会商议,大家意见也不一致,有人认为说不定有一天咱们还能打回来呢,因此是坚决不同意焚城。这也就是波罗尼都虽然最后逃了,也焚烧了部分城内的房屋,还毁坏了城门,但并没有对喀什噶尔造成大规模破坏的原因。

到了六月二十日,霍集占再次派阿卜都克勒木给波罗尼都传信,让波罗尼都带着裹胁的回众,前往提斯衮,往巴达克山方向移动。于是这才有了六月二十七日,波罗尼都将部分喀什噶尔的老百姓,驱赶到了提斯衮,连衣服都抢走的这么一件事儿。

六月二十九日,波罗尼都在大肆劫掠了喀什噶尔来百姓之后,从今天疏附县西南的玉鲁克岭而逃,大小和卓约定于色勒古勒的齐里衮巴苏会和——这个地方就已经是帕米尔高原了——从这里一同往巴达克山方向出逃。


 

那么当兆惠、富德分别向喀什噶尔、叶尔羌进军的时候,不仅是兆惠、富德军中,不断有回人来投,在巴尔楚克附近的阿里衮、巴禄,在阿克苏的舒赫德,都遇到了前来投降归顺的回人,有些是不愿意跟随大小和卓出逃的,有些则是从出逃路上逃回来的等等。这些逃来的回人所汇报的情况也五花八门,有说大小和卓是要往霍罕逃的,有说是要往安集延逃的,也有说是要往痕都斯坦逃的。但不管往哪儿逃,大小和卓首先是逃往了帕米尔高原,往巴达克山的方向而去,则必定是无疑的。

 

闰六月十四日,兆惠终于率军赶到了喀什噶尔城。按照兆惠的奏报,在前往喀什噶尔的途中,喀什噶尔城内留下的大小伯克,以及以前被霍集占强行从阿克苏、库车等地带到喀什噶尔的回众“于百里外来迎”。

而且一路之上,经过大小村庄,“回人皆献牛、酒、果、饵,情词恭顺”。到了喀什噶尔城后,“回众复献牛羊果饵”,载歌载舞的欢迎清军,兆惠当即命明瑞、爱隆阿、温布等人,率领二千名兵丁,每人配备两匹马,于闰六月十五日,也就是第二天出发,追袭大小和卓。其余的兵马,则在喀什噶尔原地休息。同时命正在赶来的阿里衮、巴禄,到达后也立即率队追剿。

兆惠在喀什噶尔查看了城内被焚毁破坏的情况,并不严重,所以兆惠一看也明白了,波罗尼都和他的心腹们,是“意尚观望复回”,就是还是抱着观望的心态,打算有一天能够返回喀什噶尔。


当下兆惠一面安抚喀什噶尔城内的回众,査核户口田赋,安排驻兵防守,计划“各事宜办理稍有端绪”之后,也率军去追击大小和卓,一面派遣人员,前往布鲁特和通往霍罕的道路,传檄布鲁特人,一旦发现大小和卓,立即擒拿。同时派遣侍卫纳克布,瑚图礼,以及色提巴尔迪等人,前往富德军中,命富德也带部分兵马,加入前往巴达克山追剿的队伍。

 

而富德这边,则是闰六月的十二日向叶尔羌出发,情况也和兆惠差不多,驻守在固璊的阿卜都克勒木也早就跟着霍集占跑了,所以是一路诚畅通无阻,“沿途村庄回人,俱扶老携幼,道左跪迎”。

十八日黎明,富德率军抵达叶尔羌城下。而城中的回众代表前来迎接,表示霍集占逃走之后,大家得知清军进军叶尔羌,“合城老幼,无不踊跃,鸣金击鼓三昼夜,共相庆贺”。就是说已经欢庆了三天了。


富德下令,全军整理军容,打好旗帜,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渡过叶尔羌河,自叶尔羌城的南门入城。

富德在奏报中说,清军进城之后,城内“观者塞道,争献果饵,备述前受霍集占扰害,从此永安生业。臣等加以抚慰,回众同声欢呼叩首”。



进驻叶尔羌城之后,富德专门围着叶尔羌城走了一圈,一看这叶尔羌城不愧为南疆的大城,密密麻麻地分布着土坯房,比南疆的其他城都密,而且村庄也多。查询了一下叶尔羌的户口,是“二万三千有奇,现存仍二万户”。

如果这个数字属实的话,这也就是说叶尔羌少了一万三千多户人,按照一户五口人来算的话,就是减少了六万五千多人。这个数字是比较惊人的,这些减少的人口应该一部分是被霍集占所裹胁,一部分应该是死亡或流散于战乱。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大小和卓出逃,兆惠、富德进军喀什噶尔、叶尔羌的前后,下面简单梳理一下这段过程。


 

进军喀什噶尔、叶尔羌时间表

 

四月,霍集占将家眷、行李移往叶尔羌西面羌呼勒的赫色勒塔克。

六月初十日前,波罗尼都将在喀什噶尔的搜刮所得,运到塔勒巴楚克河

六月十二日,霍集占派遣阿卜都克勒木,告知波罗泥都将喀什噶尔回众迁移带走,同时提议焚烧城池。但波罗泥都与手下未彻底执行焚城命令。

六月十五日,一百多名布鲁特人劫掠喀什噶尔城西北面的阿喇古。

六月二十日,霍集占再次令阿卜都克勒木传信,将各城回人移往巴达克山。

六月二十七日,波罗尼都抢掠喀什噶尔回众,裹胁喀什噶尔回人千余户,由玉鲁克岭潜逃。

六月二十八日,阿里衮、巴禄兵至巴尔楚克附近的阳阿里克。

闰六月初一日,富德从和阗起兵。

闰六月初二日,霍集占由伯克和罗木渡口向羌呼勒逃去。

闰六月初三日,兆惠的先锋部队由明瑞率领,抵达伊克斯哈喇,遇和济默尔等六人投诚。

闰六月十八日,富德遇投诚回人,得知了大小和卓逃离,同时得知霍集斯的哥哥阿卜都瓜卜很可能已经脱离了大小和卓。

闰六月十四日,兆惠抵达喀什噶尔城。

闰六月十五日,兆惠令明瑞、爱隆阿、温布等领兵二千名,每人给马二匹,全力追袭大小和卓。

闰六月十八日,富德抵达叶尔羌城。


 

清军兵不血刃,得到了叶尔羌、喀什噶尔这两座大小和卓最后的堡垒,也是南疆西部最为重要的两座城池,至此,整个南疆被清军完全收入手。然而消息到了紫禁城,乾隆却并不满意,对乾隆来说,只有抓获大小和卓,尤其是小和卓霍集占,这事儿才能算完,回部之乱才能彻底解决。

兆惠也很清楚这一点,因此在给乾隆的奏报中,对未能早日出兵,堵截道路,防止大小和卓窜逃,表示自咎。不过乾隆倒也没有为此再责怪兆惠,在谕旨中,乾隆说:“我兵未抵城下,贼已窜逸,非将军等之咎”。不是你们前线将领的错。但同时乾隆强调:“但二城即定,而逆贼兄弟未擒,难云竣事”。你们的任务还并没有完成。

为此乾隆不断下旨,指示兆惠、富德加紧对大小和卓的追剿。

乾隆下令兆惠、富德追剿大小和卓,要越快越好,因为现在事情很明显,大小和卓“伎俩已无所施”,他们没什么招了。而我军现在马力充足不说,粮草方面有了叶尔羌、喀什噶尔的供给,也不成问题。同时大小和卓带着上万的回众,男女老幼都有,肯定也走不快,而且人多了,就容易发生变乱,敌军很可能会互相猜疑,“自相擒献”。所以我军应当恩威并用,“或招抚,或离间,中途必自溃散”。

再者,巴达克山这个地方,也就是一个小地方,那里肯定不能收容他们这么多人,因此也不足为虑。

对于兆惠这边配备的马匹,乾隆是放心的,但是对于富德这边,乾隆则有点担心马匹缺少,不过好在乾隆已经派遣阿桂运送马匹,支援富德。

 

阿桂,章佳氏,字广廷,号云崖,满洲正蓝旗人。阿桂也是满清的一代名将,参与过平定金川之战,后驻守在乌里雅苏台,参与平定准噶尔之乱。现在乾隆派阿桂前往南疆,一方面运送马匹,一方面也是让他留在南疆,协助兆惠、富德平定大小和卓。


同时,乾隆下旨,额敏和卓之子木萨,奉命前往“喀什噶尔安抚回众,查勘地亩,甚属効力,着加恩赏给公品级”。就是给木萨也封了爵。对于坚守牌租阿巴特城的伯克以及两地其他拒绝跟随大小和卓的大小伯克。一律进行奖赏,具体情况让兆惠统计后,提出初步意见上报。

乾隆还特意说了一下霍集占的那个心腹干将阿卜都克勒木。说这个阿卜都克勒木,从前抵抗我军,固守库车,而且戕害了库尔勒伯克托克托等人,“实为逆党渠魁”,因此无论如何也要抓住他正法,“以抒众愤”。

 

这段时间,被调回阿克苏负责后勤、协调保障的舒赫德也没闲着,首先是关于回部平定之后,官职怎么设立的问题,专门给乾隆上了一道折子。

舒赫德的意见是,以阿克苏这样的大城,阿奇木伯克的品级应该以三品为宜。清代的四品以上官员,就算是高级干部了,三品则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副省部级干部。

乾隆对舒赫德的建议表示同意,批准大城的阿奇木伯克为三品;伊沙噶伯克,也就是一城的二把手,为四品;噶杂纳齐伯克,主管财政,相当于一城的三把手,为五品,其他的小伯克则为六七品。

不过乾隆强调,阿克苏、和阗、叶尔羌、喀什噶尔、库车等这些地方的官制,不能和哈密、吐鲁番比,因为哈密的玉素富、吐鲁番的额敏和卓,那都是我的世仆,是自己人,所以这两个地方的官员,朝廷不发放俸禄——其实这是因为,哈密回王和吐鲁番郡王,可以自行任命伯克,自己发放俸禄。在清代的《钦定回疆则例》中,明确规定,哈密、吐鲁番两地的伯克任命,由哈密回王和吐鲁番郡王“于亲丁子弟内拣选保送该管大臣初覆核”。也就是说,由两地的王爷选定后,报当地的大臣审核后即可,朝廷是给予相当的自主权——而回部的其他地方,阿奇木这样的大伯克,到时候要轮班入京朝觐,俸禄也是朝廷发放,小伯克,则在当地的税收中支取。


除了关于回部官制的建议,舒赫德做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清查逃回来的大小和卓余党。大小和卓逃窜,但是当初跟随大小和卓的一些阿克苏人、乌什人,也有没跟上,潜逃回来的。因此舒赫德是严加清查和甄别。

 

不过要说起来,这段时间最忙的还是兆惠。

在派出明瑞、爱隆阿、温布等将领追击大小和卓之后,兆惠首先在喀什噶尔宣布,喀什噶尔、叶尔羌二城,只要是“弃贼来投者俱行免罪”,以稳定民心。其次,是对喀什噶尔的城乡进行详细的调查,“查出各城迁来回众二千五百余户,一万二千二百余人,俱送往阿克苏以备屯田”。这些迁来的回众,就是霍集占前面从库车、拜城、赛里木、阿克苏、乌什等等强行带过来的。

根据兆惠的摸底调查,喀什噶尔地区共有大小城池十个,村庄七个,人口“总计一万六千余户,数十万余口”。

为此兆惠还专门将喀什噶尔地区绘制成图,上报乾隆。同时给乾隆写了一份详尽的奏折。在奏折中,兆惠一是介绍了喀什噶尔的地理位置,周边接壤情况、各城、村的分布及人口数等基本情况;二是各城伯克以前设立的职数情况及现今的伯克任命建议;三是关于准噶尔时期、大小和卓时期税收的定制即今后税收的建议;四是关于废除以往的钱币及铸造新币的意见;五是驻防的安排情况。可以说是一份详细了解当时喀什噶尔社会生活的第一手资料。

按照兆惠的建议,喀什噶尔城的阿奇木伯克,暂由木萨代理。其余的大小伯克,则是从随军效力的回人以及未参与叛乱的回人中挑选出三十四人担任。

在税收方面,兆惠总的思路是废除以前各种苛捐杂税,降低准噶尔人时期的收税标准,减轻回众的负担,而跟着大小和卓逃跑的人,资产则全部充公。波罗尼都的十五处果园,其中两处是强占他人的,一律物归原主,其余也一并充公。

钱币方面,则废除以前的钱币,重新铸造,“一面铸乾隆通宝汉字,一面铸叶尔羌清文及回字”。同时附上图样上报审定。

至于喀什噶尔的驻防,则“拟派西安满兵三百名,阿拉善兵五十余名,委散秩大臣伯永庆、阿拉善公衮楚克管理。仍留绿旗兵一千五百余名,委提督闫相师,酌于城乡边界驻防”。


 

对于兆惠的汇报和建议,乾隆基本上都认为可行,除了批准木萨等三十四人的任命之外,还指示兆惠可以根据情况,对“奋勉出众”的回人进行奖励。对于兆惠设计的钱币,乾隆也认可,立即安排工部铸造二百文样板,送往南疆铸造。

但是对于今后南疆诸城的伯克任命,乾隆却另有考虑。首先是对原喀什噶尔阿奇木伯克和什克的安排。兆惠的意思是让和什克担任阿克苏的阿奇木伯克,但乾隆认为不妥,对这个和什克不是很放心,因此指示等战事结束,“应送京安置为妥”。

而对于叶尔羌、喀什噶尔两城的阿奇木伯克,乾隆认为木萨暂时代理没问题,但长久来看,木萨还是年轻,威望和经验都不足,“叶尔羌、喀什噶尔二城,乃回人根本,补授阿奇木伯克甚为紧要”。因此这两个城的阿奇木伯克,第一是要任用信得过的人,第二还要必须是镇得住的人。所以乾隆的意思是让额敏和卓管叶尔羌,玉素富管喀什噶尔,“有此等旧人在彼,始堪倚任”。就是有额敏和卓、玉素富这样的老人在,才能放心。

同时乾隆专门告诫兆惠,关于战后各城的阿奇木伯克任命,当前一定要保密,重点是不要让霍集斯知道,以免“霍集斯失其希冀之心,遂生懈怠。俟大功告成再为办理”。不过关于战后的任命安排,则不妨多与额敏和卓秘密商量,让额敏和卓提提建议。出出主意。

从乾隆的这个批示上,我们就能清清楚楚感受到,乾隆对玉素富的哈密回王家族、对额敏和卓家族的信任,那真不是其他人能比得了的。而事实上直到民国,哈密回王家族与吐鲁番郡王家族,也的确是一直对中央政府忠心不二,以报知遇之恩。

今天的很多人只看到哈密回王、吐鲁番郡王在新疆享尽了荣华富贵,殊不知这些荣华富贵,都是人家一代又一代人,一次次捍卫统一,为国捐躯,用流血换来的。


 

这个时候,有两个回人前来兆惠的军营,声称是大小而和卓的族人,特地前来,归降清军。

这个两个人,一个叫鄂托兰珠,一个叫玛穆特,正是额色尹的侄子。

前面说过,当初小和卓霍集占从伊犁逃回南疆,意欲与清廷分庭抗礼的时候,与霍集占同在伊犁的一个族叔额色尹,因为不愿意跟随,而选择了去布鲁特人那里躲避,随后在兆惠被围黑水营的时候,额色尹与他的子侄,还乘机攻打了喀什噶尔,让大小和卓误以为额色尹和布鲁特人,是与清军相约,共同对付自己的。

事实上,当时的额色尹与清军并无联系,其与布鲁特人攻打喀什噶尔,也仅仅是趁着喀什噶尔兵力空虚而已。

而自己的这个族叔,也算是大小和卓的一块心病,因此一直与布鲁特人交涉,让布鲁特人交出额色尹一家。当然,一直也没有结果。

到了现在,形势已经非常明朗了,而清军这边也不断的派人前往布鲁特人的各个部落进行招降,因此额色尹决定正式归顺清军,派了自己的两个侄子,前来兆惠处联系。

而且额色尹在清军进入喀什噶尔之前,也没闲着,是找着机会就袭击一下大小和卓。六月十八日的时候,额色尹就袭击了波罗尼都的一支百余人的军队,缴获了这支队伍的大纛。

对于额色尹家族的来降,兆惠自然是非常欢迎,因此立即叫鄂托兰珠、玛穆特二人给额色尹写信,让额色尹家族领兵协助。不过兆惠也心里清楚,额色尹的归降自然对清军有利,更能证明大小和卓是众叛亲离,但另一方面,额色尹一家毕竟是和卓的身份,而且又与布鲁特人关系密切,对回众来说,如果没有了大小和卓,那么额色尹很可能就会取而代之,成为回众新的宗教领袖,难免生出新的问题。因此兆惠的考虑是,等战事结束,让额色尹一家进京朝觐,或留在京城,或迁移到安西、哈密等处,总之是不能再留在新疆。

 

另外,这时候又有千余户的多伦回人——也就是今天的刀郎人——投降清军。这批多伦人,是在兆惠尚未进入喀什噶尔时,在巴尔楚克的阿里衮、巴禄遇到的。

这批多伦人的头领是一个叫阿尔租的伯克,告知清军,自己与所属多伦人,都是被霍集占胁迫,方与清军为敌,现在则弃暗投明云云。

对于多伦人,兆惠并不放心。前面也说过,多伦人因为自身血统和历史的缘故,一直被南疆的维吾尔人视为下等人,世代为白山派和卓的家奴。而多伦人为了与自己的血统与历史决裂,在宗教上又极为狂热,往往是各种叛乱的急先锋。对这一点,兆惠也并非一无所知。因此兆惠当下便对这些多伦人进行了训斥,说你们自称是被霍集占胁迫,但当初霍集占从库车败逃的时候,派遣阿卜都哈里克通知你们迁移到叶尔羌、喀什噶尔,你们并没什么异议,应该是立刻就跟随了,这难道算是被胁迫吗?

兆惠训完这些话,见阿尔租等人诚惶诚恐,“甚属畏惧”,便话锋一转,说:不过虽然如此,但现在你们归顺天朝,迷途知返,我天朝皇恩浩荡,只要你们安分守己,便既往不咎。只是你们不能再于阿克苏、喀什噶尔、叶尔羌这一带居住,到时候要对你们另行安排。

兆惠的考虑是,将这些多伦人安插到喀喇沙尔一带,同时任命那个库车遇害的库尔勒伯克托克托的弟弟,名叫阿卜都赉,为主管多伦人的阿奇木伯克,对这些多伦人进行管理。

而这些多伦人表示愿意听从安插,同时献与清军九百多只羊,表示绝无二心。

 

此时,已经是乾隆二十四年的七月底,而在北京城,当初被霍集斯擒获,献与清军的准噶尔最后一任大汗达瓦齐,在北京病故。

达瓦齐这个人,完全是因为机缘巧合,当上了准噶尔的最后一任大汗,论能力,实在是资质平平。其被押送到北京之后,乾隆见这个达瓦齐,其实就是老实孩子一个,没什么心机与才干,“尚属朴诚”,因此不仅封其为亲王,赐予府第,还把诚隐郡王,也就是自己三伯的一个女儿,许配给了他。

而达瓦齐呢,一直都是生活在伊犁的,在北京也住不习惯,而且达瓦齐本身就是个大胖子,体味也比较重,“体极肥,面大于盘,腰腹十围,膻气不可近”。在北京大概最主要的是怕热,因此《啸亭杂录》记载,达瓦齐“日惟向大池驱鹅鸭浴其中,以为乐而已”。就是整体泡在水池子里,与鹅啊、鸭子啊,一起嬉水。反正也不知道是因为不习惯北京的气候,还是泡水泡多了,到了北京也就三四年,便因病去世了。


乾隆为此专门降旨,对达瓦齐去世表示哀悼,同时赏银一千两用以治丧,令达瓦齐的儿子罗布扎,袭任郡王,也就是减一级袭任。因为达瓦齐这个亲王并不是世袭罔替的。

 

转眼到了乾隆二十四年的八月,这时,兆惠接到追剿大小和卓的部队发回来的战报,清军在一个名叫阿尔楚尔的地方,终于追上了逃窜的大小和卓与裹胁的回众,双方随即在阿尔楚尔进行了激战。

那么,这一战,清军到底打的如何呢?

 

敬请留意《大小和卓之乱(三十一)三战帕米尔》

喜欢Michaelliu888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Michaelliu888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