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ZT:周朝是否白人的一些新证
送交者: 囊加歹[☆品衔R3☆] 于 2019-12-29 8:07 已读 4093 次  

囊加歹的个人频道

周朝是否白人的一些新证希望重构中华历史。我提倡:“中华文明是有多起源的,而最重要的因素是黄帝部落。清末民初,中华文明西来说流行,但随着民族主义的演进,我国最终采用多起源说,但不可否认,中华文明中西方成分的主导开创作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能不能大胆假设黄帝就是自西而来的呢?这种假设早已被当初文明西来说的倡导者胡适、章太炎等人推崇,他们认为黄帝是两河流域的一位苏美尔酋长。 1894年,英国伦敦大学教授、法国人拉克佩里(T.de Lacouperie)发表《中国上古文明西源论》一书,认为奈洪特(Nakhunte)在公元前2282年率巴克族(Bak)东迁,这个东迁的酋长,以中国古市证之,即黄帝;而神农则为萨尔贡王(Sargon);但克(Dunhit,迦勒底语Dungi)据传说旗人能造鸟兽形文字,所以被认为是仓颉。两地一年分十二个月和四季的方法,定闰月的方法,金木水火土五日累积法等有关立法的事项极为类似。 
1899年日本人白河次郎、国府种德合著《支那文明史》,列举巴比伦与古代中国在学术、文字、政治、宗教、神话等方面相似者达七十条之多,支持巴比伦起源论。牛津大学教授鲍尔(C.J. Ball)1913年出版《中国人与苏美尔人》一书,随后还发表了一些其他著作,详细论证古代中国文字与苏美尔会意字的相似之处。 
巴比伦说问世以后,竟然大受中国学者的欢迎。丁谦之《中国人种从来考》、蒋智由《中国人种考》、章太炎《种姓编》、刘师培《国土原始论》、《华夏篇》、《思故国篇》、黄节《立国篇》、《种原篇》等,皆赞成或推扬拉克佩里的学说。郭沫若之1952、1962、1982年重版之《甲骨文字研究》一书,曾提到:“似此,则商民族之来源实可成为问题,意者其商民族本自西北远来,来时即挟有由巴比伦所传授之星历智识,入中土后而沿用之耶?”
中国最确凿的考古证据只有商朝甲骨文(公元前1300年商代中期才有成熟甲骨文)。更远时代虽无考古证据,但我相信从古籍、人类学、分子生物学、考古旁证等综合手段是能推出中华文明起源的。 
而我提出这样一种假设,即:在黄帝统一天下之前,东亚大陆已有文明萌生因素  ,但却未能进入文明时代,这些因素是土生土长的中华文明的母本,犹如体积巨大的卵子。而黄帝是自苏美尔来的文明父本,犹如体积极小的精子。两者缺一不可,共同孕育出伟大的华夏文明。 
 
那么黄帝部落是什么人种?我想不是苏美尔的缔造者原始苏美尔人或阿卡德人,而是灭亡阿卡德王朝的伊朗西部扎加罗什山区的游牧民——古蒂人,他们在公元前2230年灭亡阿卡德,建立古蒂王朝,到公元前2116年被当地人推翻。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古蒂皇族黄帝带领族人东迁,一方面古蒂人经过苏美尔文明的洗礼,文化已发展到相当的程度,另一方面尚武精神也受到削弱,于是被当地人推翻,此时的祖居地扎加罗什山区也被新的蛮族占据,于是他们越过伊朗—阿富汗高原,进入中亚--新疆一带,一部分留居下来,另一部穿过河西走廊进入关中,与土著炎帝部落结盟,打败了东夷蚩尤部族,接着与炎帝争统治权,最终成功的建立黄帝王朝。 
 
 

证据:新疆在20世纪陆续发现了吐火罗文文献与白种人的干尸,推断在新疆一带长期居住着白种人,他们说一种印欧语系西枝的语言(与地理上更远的西欧语关系更近,而与地理上更近的印度伊朗语关系更远),唐朝时被整个突厥化了。我想这些吐火罗人就是黄帝的近亲。而古蒂人的孑遗--库尔德人仍居住在土耳其伊朗伊拉克交界处的山区,但他们的语言已混杂了许多伊朗语因素。 
元明清对应夏商周,黄帝——成吉思汗 周文王——怒而哈次 周武王——皇太几 周公但——朵儿滚 周成王——顺治 周穆王——乾容 不过元清都是说阿尔泰语系的东胡,夏周都是说印欧语系的西戎(古蒂) 
如果周人是黄种人,那么《穆天子传》怎么记载了周穆王西巡到离长安2万余里的中亚一带呢?若和那一带的民族没有共同的文化背景,相通的语言,他能受到沿途民族的欢迎吗?没有共同的语言,他怎么能勾引到西王母呢? 
黄帝与成吉思汗都是征服者,他们都没有国号,但其直系后裔采用了夏、元的国号, 
而且在有国号前,皇位继承顺序是混乱的 
不同的是黄帝肇始了中华文明,而成吉思汗摧残了中华文明 
 
古蒂人统治苏美尔一个多世纪,有二十多位皇帝,在《苏美尔王表》上有记载的共五位,经分析他们的名字认为有印欧语因素。语言学家亨宁认为他们是吐火罗人的祖先,他还指出“古蒂”在中国古音中与“月氏”是对应的,另外古代中亚游牧民族有一支马萨革泰人,“马萨”对应“大”,“革泰”对应“月氏”,即“大月氏”,而月氏人正是吐火罗人的一支。新疆甘肃的地名如“敦煌”、“张掖”、“武威”都是源于吐火罗语。夏朝开基祖夏禹也称戎禹,是黄帝直系,我认为是源于西戎吐火罗人的。黄帝没有建立国号,隔了颛顼、帝喾、尧、舜四代到禹再建立国号“夏”,正对应成吉思汗的征服事业传到忽必列时才建国号“元”,而颛顼、帝喾、尧、舜四代不是父子继承也与元朝开国时一致,这或许是冥冥中的轮回巧合。但不同的是黄帝是以先进的文明传播者角色促成了中华文明的诞生,而成吉思汗在某种意义上摧残了中华文明。但相同的都是武力征服过程中的血与火。可以想象,黄帝攻伐蚩尤、炎帝部落 
时不可能是和平进行的,有趣的是炎帝可对应金国,蚩尤对应南宋。史书记载炎帝与黄帝同出少典(不知其古音是否对应“古蒂”)族,是不是炎帝部落在也是古蒂一支,但早于黄帝乃至在征服苏美尔接受先进文明洗礼之前就进入东亚了呢,因此炎黄都是古蒂族的,有趣的是金元统治者也都是阿尔泰人。 
我相信随着更多的考古证据的发撅与学者的努力,上述论断会进一步得到证明。我想黄帝-夏、商、周这上三朝对应成吉思汗-元、明、清这下三朝。但“夏”、“周”是吐火罗人,而“元”、“清”是阿尔泰人,“商”、“明”则是本土人,韩国人说“商人是东夷,源于韩半岛,所以甲骨文是他们发明的,孔子因为是宋国贵族,而宋国是殷商孑遗,因此儒教也是他们发明的”真是不值一驳。我想东夷与东胡不同,韩、日、蒙元、满清都是东胡,说类阿尔泰多音节语,而东夷是土生土长的东亚大陆人,说汉藏单音节语。联系起美洲的印第安(当解释成殷地安人才好)玛雅文明与我殷商文明的联系,殷地安人说的语言更象是单音节语而与北美冰原上的爱斯基摩人说的多音节语不同(看过美国讲述殷地安苏族人历史的影片《与狼共舞》吗,听听他们的苏族语对白),他们可能就是在属于古蒂人的夏朝亲族-周人的攻伐下沿着韩半岛、日本列岛、千岛群岛、阿留伸群岛(殷地安神话传说中称为“天之浮桥岛”) 
而进入美洲的。这样韩国人的妄论就属无稽之谈了。商人不是黄帝后裔,史书也记载他们的祖先只是娶了一位黄帝族的女子。而周人则是黄帝直系后裔,他们也与夏朝的继承者自居。考古发现周朝一些青铜器物上有白种人特征的形象,而在陕西周原召陈西周宫殿遗址发掘的两个蚌雕头像明显的是白种人(我在学校图书馆里的《中华文明传真之2——神权变革一千年〈商周分卷〉》中看到过,高鼻深目薄唇长颅)。有人说周朝的金文传自甲骨文,怎么会是说印欧语的古蒂人呢?但我想说,韩日两国说类阿尔泰语,在古代不都采用汉字吗?我前面说周朝对应清朝,清朝皇帝与贵族可是以满语为国语的,不也在行政上采用了汉文吗?我想周朝的天子与同姓诸侯国的贵族之间是保留了古蒂语的,但从八旗子弟入关后基本汉化的情形看,可以推知一般的周人平民都改说东亚本土语了,有趣的是周文王恰好对应努尔哈赤,周武王对应皇太极,周公旦对应多尔衮,周成王对应顺治,周穆王对应乾隆。西晋时与古代编年史《竹书纪年》一同从古墓中出土的奇书《穆天子传》中记载了西周盛世那位好大喜功的有福天子周穆王西巡的盛况,谈到了他与西王母幽会于瑶池的故事,按照书中记载,他出巡最远之地离开京城二万余里,可说是到了中亚一带,他的西巡能如此成功并得以和平的与西方部族交流,而且还能赢得西方女酋长的芳心,若非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及相通的语言恐怕是不行的,也旁证了周人是古蒂人的假设。 


 不过古蒂人从苏美尔带来的文明只有进入了东亚适合耕作的农业区才能传承嬗变,正因为有了大两河流域(长江黄河)的母性容纳以及和小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相类似的肥沃土壤,游牧的古蒂人父本才有机会衍生出灿烂的中华文明。古蒂人的数量之于东亚当地人如九牛一毛,就体积而言正如精子之于卵子,但两者同样重要,而且父本带来的尚武精神是后辈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古蒂人除了黄帝一部进入大两河流域外,其余散居西北各地,形成了后世的西戎各族,如犬戎、北狄、月氏、乌孙、匈奴、羯、氐、羌、杂胡、粟特、九姓胡等等,由于缺乏母性因素与肥沃土壤的滋润,这些“光棍”长期成为西北边患,有的则强行入主中原建立异族政权,原有的母性苏美尔文明在缺乏农业支撑的情况下,除了在沙漠绿洲可能有遗留外都不可避免的没落消逝,而荒漠草原上的古蒂人也只有再走游牧掠夺的老路,古蒂人在征服苏美尔汲取文明素养前就游荡于伊朗西部高原上。周人在夏朝亡国后,为避免商人统治,西走戎狄之地,这些戎狄虽是古蒂远亲,可已不是文明部落,早就重返游牧抄略的老路了,周人一方面保持夏文明传统,也积极汲取商文明的精华,在与戎狄杂居的同时又恢复尚武旧俗,于是在戎狄联军的帮助下灭掉了商朝。攻伐战争是相当残酷的,传说武王伐纣致使殷地十室九空,殷都的民脂民膏也悉数掠往镐京,可以想象,战争中一定不乏类似“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之类的往事,周朝分封制其实是变相殖民,同姓或同族的诸侯领着一批周人前往建立在殷人故土上的封地建立统治,成为拱卫天子的屏藩。 
 
 
有趣的是源出东夷的商人却对本族东夷长期攻伐,商纣王正是因为对江淮一带的夷人用尽了武力,国库空虚,才遭亡国之灾,比照历史,相似的一幕又在明末重演,崇祯不也被农民起义搞的焦头烂额吗?不过西周最终也亡于同族远亲——犬戎之手。 
元清统治者采取种族隔离政策,作为对比,我想夏周统治者应当采取了一种民族融合政策,这是不是和他们因为在苏美尔因为推行强权致使统治仅百余年就被推翻了的教训有关呢?正因如此,夏周两代的国祚加起来达千余年,自身也完全融于新的民族——“汉”当中。汉族形成于秦汉,可合称为第一帝国,他们经过上三朝——夏商周的民族融合已不再有什么民族界限了,我想周平王东迁后,皇族使用的古蒂语也就失传了。正如满语在清朝灭亡后就消亡了一样。 
第一帝国后期在内部开始衰败,分裂为三国,短暂统一后旋即亡于西北古蒂光棍之手,西晋末年的刘石之乱(匈奴族屠各部的刘渊与羯族的石勒,羯族是白种人无疑,我想就是古蒂后裔,屠各部不是纯匈奴,而是西汉时附于匈奴的月氏族休屠各部落,月氏人被认为是古蒂人,况且史书记载匈奴乃“夏后之苗裔”,应当是没有与东亚本地人融合的夏朝古蒂人北上蒙古高原并掺杂其他部落而形成的)揭开五胡乱华的序幕,也宣告了第一帝国的寿终正寝。此后阿尔泰人开始登上东亚皇朝史的舞台,两次充当由古蒂蛮族所造成的分裂的“终结者”,第一次是鲜卑人,他们建立的北魏统一了北方,北周承袭于北魏,隋又承袭于北周,并统一了全国,隋唐的开国者祖先都是鲜卑人的北周朝廷中的贵族,有着深厚的鲜卑背景,鲜卑因素直到初唐以后才渐渐消除。 
于是第二帝国——隋唐开始了,在分裂期间的民族融合基础上,新汉族形成了,也就是“唐人”。第二帝国同样亡于古蒂光棍之手,安史之乱又将东亚大陆拉向了分裂,安禄山史思明都是白种的突厥杂胡,可归为古蒂人系统。安史虽被平息,但藩镇割据的情况没有改变,安史老巢——河北三镇俨然独立王国,直到唐亡一直奉安史父子四人为“四圣”。这一分裂长达五百余年,我想宋朝配不上正朔的地位,西南有大理,西北有西夏,东北有辽金。 
直到阿尔泰蒙古人第二次出手,才将东亚大陆拉向了大一统的“元明清”下三朝。古蒂人的远房亲戚,欧洲列强又将东亚大陆带入动荡的乱局,犹如春秋战国时代,只不过时间上短的多。在战乱废墟上第三帝国建立起来了,即我们所处的“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形成了继汉人唐人之后的第三民族演进阶段——中华民族时代。 

版主:苏小洋于2019_12_29 8:41:58编辑

喜欢囊加歹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囊加歹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