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上映无数观众第一次知道了李白这个名字电影中的这句遗言曾感动无数观众↓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1千多公里外的西柏坡,有一名年轻的报务员,在收到李白的最后一封电报后,用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去追寻一个答案:对方是谁?他怎么了?他还活着吗?
这期节目邀请了当年这位接收李白电报的小姑娘苏采青,她讲述了跨越半个世纪苦苦找寻电波另一端战友的心路历程。
一个名字 半生追随
1948年12月30日凌晨
发给西柏坡的电报成了李白生命的绝唱当时电波的那一头
是只有16岁的报务员苏采青
△苏采青年轻时照片
当时,每个报务员都只知道对方是何处电台、多长时间联络一次、联络的频道和呼号以及如遇危险时的警示信号,其余便不能问也不能说。
尽管不知道对方是谁,甚至连性别、年龄也不知道。苏采青接手工作后,很快感受到对方是一位技术干练的老手,发报手法熟练、流畅、纯正,绝不拖泥带水。
这个人,正是李白。
1948年12月30日凌晨,李白发出了一封对四个月后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突破国民党防线起到重要作用的电报——国民党军队长江布防图。
当时,曾有领导提醒李白,由于有叛徒告密,建议他当天不要发报。但李白毫不迟疑地拒绝了,他坚定地说:“电台重于生命,有报必发!”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李白冒着生命危险按时发出了这封重要情报。
△李白曾用电键、耳机
那一晚,在西柏坡等待李白发报的苏采青也感受到了异样。信号联通后,李白并没有如往常一样请苏采青先发报,而是自己抢先发出了电文。就在苏采青抄录下第一段电文后,耳机里突然安静了下来,陷入漫长的停顿。
起初,苏采青以为李白只是像往常一样,遇到了敌人的侦查车。但这一次,事情没有这么简单。一段时间后,李白再次与苏采青取得了联络。苏采青还没来得及询问情况,发报的速度便陡然加快,十分焦急,全然不似以往。顾不得多想,苏采青只得赶忙聚精会神将电报抄录下来。
“END”(结束)
终于,苏采青从耳机里听到了这个标志结束的电码。但下一刻,她听到的不是平时工作完毕后道别的信号“GB”(英文“再见”缩略词),而是十分急促的三个“V”字电码:
嘀嘀嘀哒、嘀嘀嘀哒、嘀嘀嘀哒。
这是事先约定的警示信号,表明对方正处于危急情境!
苏采青守在电报机前,双手牢牢按住耳机,生怕漏掉一点声音。她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希望对方仅仅是有惊无险!她无比期待能再听到对方发来的讯号,哪怕只是几声呼叫,也能够让自己心安。
但她却再也没有听到,那熟悉的发报声。
5个月后,李白被敌人秘密杀害于上海浦东戚家庙,年仅39岁。
△1938年在上海的李白
之后的漫长岁月里,苏采青心里始终有一个疑问:“我的对方到底怎么了?他是谁?”
2008年,苏采青从报纸上得知,当年的中央社会部长李克农早在上海解放第三天,就专电时任上海市长陈毅,要不惜代价查明李静安同志(即李白)的下落。
至此,60年之后,苏采青终于知道了她当年联络人的名字,李白。
时隔70年的回电
两年后,在位于上海的李白烈士故居纪念馆里,苏采青注视着李白的遗像,久久不愿离去。她走上小阁楼,坐在电键前,很想给他回一封电报,因为有那么多好消息,可以告慰烈士。
△苏采青在李白烈士故居纪念馆
节目中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苏采青跨越时空
终于发出了这封发自肺腑的回电:
“李白前辈,您期盼的黎明到了”!
△用摩斯码发出该内容电报的音频
希望这嘀嘀哒哒的电波声能够跨越时空告慰所有英烈之魂是他们用血肉之躯铺就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的无所畏惧、视死如归恰似穿透暗夜的那道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