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蒋介石重金打造的德械师,为什么到南京保卫战全部破灭?
送交者: 不清不楚[♂☆★★★声望勋衔15★★★☆♂] 于 2019-10-25 2:02 已读 3658 次 1 赞  

不清不楚的个人频道

关于德械师,除了一些关注抗战史的人之外,很多人都会很陌生。其实这是民国时期,中国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最后一次尝试。当时蒋介石计划利用5年的时间,组建60个德械师。但是很不幸,历史没有给蒋介石这个机会。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中国没有时间完成这个庞大的计划。很多中国军队只能使用老式装备对抗日军,客观的说,如果中国军队能够装备数量适当的武器,日军是不可能取得那么大的战果的。


很多人对蒋介石有一个误区,认为他是全国的领袖,而不抵抗日本。其实蒋介石仅仅是一个名义上的领袖而已,1927年,他建立南京国民政府时,他的势力只有江南地区。在张作霖被炸身亡之后,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很快就发生了矛盾,这就是著名的中原大战。

最终蒋介石在张学良的帮助下取得了大战的胜利,在此之后,蒋介石才算站稳了脚跟。但是他仍是最大的诸侯,而不是绝对的领袖。作为胜利的回报,张学良获得了华北地区的控制权和全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头衔。当时的张学良成为了仅次于蒋介石的二号人物,自己拥兵38万,即是东北王又是华北王,可以说是如日中天。张学良甚至感觉自己超越了自己的父亲张作霖,他不喜欢别人称呼他少帅,他更喜欢副帅这个称呼。


1931年9月,日本一些中下级军官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张学良命令军队不准抵抗,最后区区1万多关东军占领了东北全境。当时张学良的部队在东北有18万,在华北还有20万。但是他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命令军队、机关、学校等机构全部撤入关内。而张学良关心的不是东北的人民,而是他在东北的金条。张学良亲自到南京见蒋介石,请蒋介石出面索要那些黄金,蒋介石当时十分诧异。有很多人骂蒋介石不抵抗,其实蒋介石的军队根本就过不去,张学良绝对不会让中央军进入华北。 6park.com

对于东北的失守,国民政府当然耿耿于怀。不过当时中国根本没有与日军对抗的实力,各地军阀还是盘踞一方,中央的政令根本就无法通行。蒋介石在逐步剪除地方势力的同时,也在积极备战。在30年代前期,中国与德国的关系相当好。中国计划在德国的帮助下,在中部地区建造6座军工厂。这些兵工厂全部生产德制装备,中国计划在5年之内武装60个德械师。不过由于中国当时没有钱,所以只能用农产品作为交换,这减缓了这一计划的执行速度。不过根据计算,在1941年年底或者1942年年初,中国军队将完成德械化武器的整体换装。但执行这一计划的前提时,这一段时间里,不要发生任何变故。从1933年,中国对日本方面的挑衅一退再退,正是处于这个原因。中国需要时间,自己强大之后才能报仇。


但意外发生了,1937年7月,中国的抗战就全面爆发了。在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之后,蒋介石为了扭转北方的不利战局,同时执行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战略计划。为此蒋介石集中了大量的部队在上海开辟了第二战场,当时日军叫嚣的三个月灭亡中国,但淞沪会战正是靠这些德械师为中流砥柱才硬撑了三个月,保证了物资向大后方的转移,尤其是改变了日军从北方向南推进的作战计划,从战略上破灭了所谓“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话,这才进入了毛主席和蒋委员长的“持久战”计划。剩余的德械师到南京保卫战的时候,因为唐生智先自断后路后又弃城逃跑,全部德械师几乎消耗殆尽,除了36师撤出来一部分外,其余的全部战死获被俘,自南京之后,再无德械师。


或许抗战在晚爆发两年将会有更多的中国军队接受先进的德式装备和德式战术思想训练,抗战局面至少说可以乐观很多,但是自九一八之后日军实力和士气大增,日本人也非常了解中国的军备情况,人家不会等你长大了再来打你,只能说落后就要挨打。这不到四十个德械师从淞沪会战开始到南京保卫战虽然损失殆尽,但却以激烈的战斗和惨重的损失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

喜欢不清不楚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不清不楚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