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深度好文!开卷有益,做些小小补录缺漏:
送交者: 州官放火[♂☆★★★樯橹灰飞烟灭★★★☆♂] 于 2018-08-10 8:40 已读 422 次 2 赞  

州官放火的个人频道

回答: 中共军队各“山头”形成、演化的来龙去脉 由 苦难与荣耀 于 2018-08-09 13:20

一、黎玉领导创建的八路军山东纵队。 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军一路沿津浦路南犯山东。由于韩复榘率部南逃, 12月25日占领济南。日军第五师团沿胶济铁路东犯1938年1月19日占领青岛。2月3日侵占烟台,山东沦为日军占领区。 1937年10月,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从延安回到山东,在济南召开会议,决定组织抗日游击队,发展抗日救国民众团体,制定了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的十大纲领。 在山东各地党组织的领导下,各地抗日武装发动了冀鲁边抗日武装起义(司令邢仁甫任,政治部长周砚波)、鲁西北抗日武装起义(山东省委组织部长张霖之发动,国民党保安司令范筑先任司令)、胶东天福山起义(于得水任大队长,宋澄任政委)、威海起义成立第三军(理琪兼任司令,林一山任政治部主任)、掖县起义(高锦纯任司令员,宋澄任政委)、蓬莱起义(李希孔任指挥,陈迈千任政委,仲曦东任政治处主任)、黑铁山起义(廖容标任司令员,姚仲明任政委)、徂徕山起义(洪涛任支队司令,赵杰任副司令,黎玉任政治委员,林浩任政治部主任)、鲁东南起义(刘涌任司令员,景晓村兼任政委)、湖西起义(李贞乾任总队长,王文彬任政委)及泰西、莒南、沂水等地抗日武装起义。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里,从胶东半岛到鲁西平原、从冀鲁边区到苏鲁豫皖边区,大大小小数十起,遍及全省。这些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人民抗日武装,到1938年已发展到数万之众。 1938年春,中央派陕甘宁边区党委书记郭洪涛率50名干部到山东工作,重组山东省委,对山东各地人民抗日起义武装进行整编。经中央批准,山东抗日武装恢复使用八路军游击支队支队番号,先后整编成五个支队、2个义勇总队和1个自卫团,共3万余人。 1938年8月,中央陆续抽调张经武、江华、吴克华等干部到山东工作,并临时命名为八路军鲁东游击纵队指挥部,张经武、黎玉分别任指挥和政委,江华任政治处主任。 12月边区省委改为中共中央山东分局。27日,山东分局正式公布成立八路军山东纵队,以统一指挥山东各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张经武任指挥,黎玉任政治委员,江华任政治部主任,王彬任参谋长。所属部队整编为10个支队又3个团,共25个团,2.45万人,所属地方武装1万余人。山东纵队在当时与八路军师是同一级别的队伍。 二、115师进入山东后的矛盾。 关于八路军115师进入山东有一种说法是先斩后奏,因为八路军115师属于二战区,到山东进入了于学忠的苏鲁战区。主流说法是1938年4月,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到延安汇报工作,请求中央派干部和一个主力团到山东加强抗日力量。毛泽东表示“看来还要多派一些。”。 1938年7月,以115师343旅685团第2营为基础组成的永兴支队(支队长曾国华)挺进山东省德州附近,成为最早进入山东的八路军主力部队。1938年9月115师343旅政委萧华率东进纵队入鲁,12月彭明治、吴法宪率685团入鲁。紧跟687、688团入鲁。1939年3月杨得志率344旅到达鲁西郓城地区,115师师部带686团在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的率领下以东进支队的名义经河南河北交界处进入山东。5月下旬,一一五师司令部参谋处长王秉璋、师政治部副主任黄励率领司政机关、直属队和陈士渠部进入鲁南。 由于115师进入山东后,与山东纵队及地方武装发生了一些矛盾。为了统一指挥山东省和苏北地区的八路军部队, 1939年6月,中央决定成立八路军第一纵队。由徐向前率一批党政干部到达沂蒙山区与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纵队指挥部会合,组建八路军山东纵队司政机关。8月,八路军第一纵队正式在鲁中山区成立。同月,建立山东军政委员会,朱瑞为书记。10月中旬,八路军第一纵队机关与山东纵队机关合并,徐向前、朱瑞以第一纵队名义直接指挥山东纵队所属部队,山东纵队领导机关的番号仍然存在,所属部队仍称山东纵队。1940年6月,恢复使用八路军山东纵队的名义指挥所属部队。 在1940年2月到8月,八路军第三期整军结束,山东纵队所属部队编成4个旅、4个支队和两个直属的特务团,共22个团,5.4万余人。到1941年11月第五期整军,山东向新四军和八路军115师输送了4万多兵员。 1941年8月,中央军委决定将山东纵队归八路军115师指挥。 1942年1月,军委又指示“将山东纵队司政机关改为山东军区司政机关”,“115师统一指挥山东军区所属部队”。3月,山东纵队司令部与115师司令部合署办公。8月1日,山东纵队正式改用山东军区名义。黎玉任政治委员(司令员空缺)、王建安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江华任政治部主任。当时与115师互不隶属,但作战方面受115师指挥。 1943年3月,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成立新的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罗荣桓,副政委黎玉,参谋长陈士榘,政治部主任肖华。辖鲁中(王建安)、鲁南(张光中)、胶东(许世友)、清河(杨国夫)、冀鲁边(刑仁甫)、滨海(陈士渠)6个军区。撤销第115师和原山东军区所属各旅、各支队番号,部队统一整编为13个主力团,全区部队共10万余人。自此以后,山东纵队结束。 1945年8月11日,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将所属部队主力及基干部队编成野战兵团,计8个师、12个警备旅、4个独立旅和1个海军支队,共21万余人。 在八路军进入山东以后,115师内部以及与山东地方部队发生了许多矛盾。 客观上当时115师和作为地方武装的山东纵队是两支平行的党的武装,都受党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的领导。刚到山东的115师包括代师长陈光和政委罗荣桓以及一些干部存在着不尊重当地干部,滥杀俘虏的问题,受到山东分局负责人的指责。正因为此,中央才派徐向前和朱瑞成立八路军第一纵队统一指挥山东抗日根据地。并于1939年8月9日成立山东军政委员会,以朱瑞为书记,统一山东地区党政军民工作的领导。徐向前曾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改编为八路军时为129师副师长,资历和职务都高于罗荣桓等人。让徐向前来主持山东根据地大局,至少在资历上没有问题。 1939年10月下旬,朱瑞接替调回延安的郭洪涛担任山东分局书记,这种矛盾仍未结决。 1940年7月,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致电毛泽东,建议山东暂由陈光、罗荣桓统一指挥,将来林彪去山东作为领导核心。中央复电表示同意,指示陈光和罗荣桓负责军事,由朱瑞负责山东分局。 1940年9月、10月间,,陈光和罗荣桓主持115师会议。山东分局领导出席。虽然罗荣桓作了检查,但仍受到山东分局书记朱瑞以115师部分干部枪杀俘虏的南大顶事件为例的严厉指责。10月13日,八路军总部也致电115师,对师领导提出严厉批评。   10月14日,罗荣桓致电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承认错误 “极为严重”,建议徐向前和朱瑞兼任115师的师长和政委,陈光任副师长,萧华任政治部主任,自己去学习或者到其他地区做部分工作。 1941年3月10日,中央军委批准成立以陈光为首的115师军政委员会。8月19日,中央决定:以分局会议为统一山东党政军民的领导机关,暂由朱瑞、罗荣桓、黎玉、陈光组成,朱瑞为书记;山东纵队归115师首长指挥,山东纵队及115师合组为山东军政委员会,罗荣桓、黎玉、陈光、萧华、陈士渠、罗舜初、江华为委员,罗荣桓为书记。分工山东分局书记朱瑞主持党的组织工作,罗荣桓主持军事工作,黎玉主持政府工作,陈光负责财委会工作。 1942年2月初,毛泽东就把有关材料转给了刘少奇,并电告他:山东“发生争论为时已久……你经山东时请加考查予以解决”。3月初,中共中央书记处就山东问题再次致电刘少奇,说明了山东的问题在于“特别是高级领导同志间存在互相不满与极不团结现象”。中央书记处要求刘少奇在回延安时带朱瑞一同回去。 1943年9月,中央任命罗荣桓为山东分局书记,统一领导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全面工作,取代了曾经与罗荣桓分歧较大的原山东分局书记朱瑞。 本来中央是派徐向前和朱瑞来山东协调115师与山东地方部队的矛盾,结果是八路军第一纵队与115师发生了矛盾。 这次斗争的牺牲品是朱瑞,这位红军时期就担任红一、红二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的老革命家,曾经担任山东分局书记统一指挥在山东和苏北地区的八路军部队。因为人事矛盾1943年12月入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夏,被任命为延安炮兵学校代理校长。1946年10月起任东北民主联军和东北军区炮兵司令员,1948年 10月1在战场上不幸触雷牺牲,时年43岁。 如果不是此事,当具大将资格。 还有一位是115师代师长陈光,从此走下坡路,也失去了大将资格。 到抗战结束时,山东党员人数发展到20万,主力部队发展到27万。据说毛泽东在1962年曾有过评价:“山东只换上一个罗荣桓,全局的棋就下活了。山东的棋下活了,全国的棋也就活了。山东把所有的战略点线都抢占和包围了——北占东北,南下长江。” 1959年时任总政治部主任的罗荣桓元帅在与济南军区战史编辑室人员谈话时表示“抗日战争中山东哪些人犯错误,根本不必提名,但原则问题要谈清楚,如以我为主,还是“建设共同根据地”?这就是原则问题。但我们根本不必说是不是路线问题,只写发生了一些什么问题就是了,至于犯错误的具体细节、谁说的、谁作的等等都不必写。”、“山东干部绝大多数都是好的,包括一些犯过错误的同志。一些个别的局部的缺点错误可以不写,也不要牵涉到哪些人负责,有些经验教训可以从正面去写。”、“山东人民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贡献是很大的,出兵总数在百万以上,现在山东籍的干部遍布全国,有好几个军是从山东发展起来的。山东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定地跟着党走。到抗日战争末期,山东是比较大的一块根据地,有一千几百万人口。所以对山东人民的功绩应有足够的评价。没有山东根据地,解放战争初期华中的收缩阵地,就没有立足之点;没有山东根据地,要集中那样多的兵力进军东北,以及对大江南北的作战支援也将是很困难的。” 可见当初的矛盾是很大的,不让点名是怕揭出当年的伤疤。 抗日战争中八路军115师主力进入山东七年,有五年在闹不团结。大部分时间在与顽军作战,没有控制一座城市(占领烟台是日本投降的1945年9月)。进来时不足三万人,主力向东北挺进时带走六万人。而且带走的是山东主力部队。 第一师(梁兴初、梁必业)、第二师(罗华生 、刘兴元)去东北为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骨干(后来的38军)。第三师(王建安 、周郝萍)东北三纵(40军)、第四师(廖容标 、王一平)留山东组成华野第八纵队(26军)、第五师(吴克华 、彭嘉庆)一部、第六师(聂凤智 、李丙令)组成东北四纵(41军)、 第五师留山东的部分组成华野九纵(27军)、 第7师(杨国夫、周贯五)组成东北六纵(43军)、第8师(王麓水、何以祥)留山东组成华野三纵(22军)。 当时鲁南军区(张光中、王麓水)、滨海军区(陈士渠、唐亮)、胶东军区(许世友、林浩)渤海军区(杨国夫、景晓村)。渤海军区部队整编为山东军区第一师和第二师,胶东军区后来组建了十三纵(31军)。当时山东还有11个警备旅和三个独立旅。总兵力27万人,民兵和自卫队发展到200万。山东老区总人口为4565.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 52.6%;老区总面积为9.2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9.2%。 三、新四军进入山东后矛盾的复杂性。 1945年9-11月,山东军区机关大部和第1、第2、第3、第6、第7师,第5师一部,渤海新编师,东北挺进纵队(滨海支队等部组成),警备第3旅(2个团)及教导团等部共6万余人,地方干部4000余人,分3批开赴东北。 1945年10月,新四军军部率在淮南的第2师、在淮北的第4师主力及在皖中的第7师北移山东,与山东军区一部组成津浦前线野战军进入山东。 1946年1月,新四军军部与山东军区合并,组成新四军兼山东军区,统一领导山东和华中地区的军事斗争。陈毅任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饶漱石任新四军政治委员兼山东军区政治委员,张云逸任第一副司令员,黎玉任副政治委员,陈士榘任参谋长,舒同任政治部主任,唐亮任政治部副主任。同月,津浦前线野战军改称山东野战军。4月,罗炳辉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 1946年6月下旬开始,国民党调集58个旅约46万人的兵力,采取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逐步压缩的方针,大举进攻山东、华中解放区。 1947年1月,撤销新四军兼山东军区番号,山东军区与华中军区合并组成华东军区,山东军区所属各军区直属华东军区领导。 新四军进山东名义上是发展和巩固山东根据地,然而在1947年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大兵压境之下却组成外线兵团跳出山东,进入晋冀鲁豫地区,留在山东的是原来胶东军区的许世友谭震林内线部队。在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范汉杰十七个旅进攻胶东时,谭震林率领几个纵队留在外线,只有许世友率领他的老部队第九纵队和匆忙组建的十三纵队边抵抗边向东端撤退,差点全军覆没。结果是整个山东解放区基本被国民党占领。 新四军进入山东后不仅仅是军事上不重用原山东军区干部,而且利用“三查三整”把一大批原山东干部整肃。包括中央委员、山东根据地的创始人。山东首任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共山东分局代书记、华东局第二副书记、山东野战军政委、华东军区副政委黎玉;  山东省委副书记、胶东区党委书记兼胶东军政委员会书记,胶东军区政委、华野九纵政委林浩;胶东行署主任曹漫之。渤海区党委书记、渤海军区政委景晓村,区党委副书记、军区副政委王卓如,行署主任李人凤、公安局长李震。鲁中区党委书记兼鲁中军区政委霍士廉、鲁中行署主任马馥唐等。此时后来很多人把罪名戴在康生头上,其实罪魁祸首是铙漱石、邓子恢等新四军干部。渤海之所以动静最大,因为当时的华东局住在渤海区,负责整党的是华东局副书记邓子恢。而且这项工作开展是1947年7月华东局诸城寿塔寺扩大会议,渤海土地工作会议批判景晓村等渤海区领导干部的召开时间是10月8日,而康生到渤海区的时间是1947年11月5日,怪罪到康生头上纯是无中生有。 经过这次整肃,原来创建山东根据地的山东土生土长主要领导基本被清扫了。 1955年授衔时,虽然山东被排列为第七大将军省(90名将军。全国1614名将军),细化来看,孔庆德(从安徽六安兵变加入共产党)、刘兴元(原冯玉祥部)、孙继先(冯玉祥部)等3位开国中将没有一人是在山东创建根据地的。李耀文、仲曦东、刘振华、刘涌等87位开国少将大部分都是老八路,而且主要分布在寿山(滨海地区)、荣成、牟平、文登等49个市县。黎玉、林浩这些够资格授中将以上军衔的都在土改整肃中倒台。 山东根据地带有宗派主义特色的矛盾是存在的。 八路军时期的山东根据地存在的矛盾主要有: 山东纵队与115师的矛盾。客观上山东抗日根据地是在黎玉的领导下创建的,其规模并不比115师差。罗荣桓的115师来山东后,黎玉等处于被领导地位,不服或心情不舒服是存在的。而且当时黎玉在山东威信很高,在抗战前夕张经武来山东任纵队指挥,黎玉任政治委员后,与八路军系统的罗荣桓、张经武无论是干部的任用上,还是主力部队的使用上都长期存在着分歧,徐向前、朱瑞任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与政委后,这种矛盾更加激化。 朱瑞与罗荣桓之间的矛盾。1939年6月,时任中共北方局驻太行区代表的朱瑞,奉命随徐向前自冀南入鲁,成为由徐向前任司令员的八路军第一纵队的政委。不久,朱瑞又被任命为中共山东分局书记,成为党在山东地区的最高负责人。1941年,山东根据地在日军的残酷扫荡下遭受重大损失。1942年,115师政委罗荣桓致电毛泽东,建议山东分局召开扩大会议解决党内问题,请中央派刘少奇前来参加,对领导机关内部的争论做出裁决。刘少奇认为是朱瑞的问题,批评朱瑞对党的独立自主的方针执行不力,缺乏战略眼光,“反顽”斗争瞻前顾后,失去许多“先机”。从而将朱瑞免职,以罗荣桓为山东分局书记、山东军区司令员、政委和115师政委、代师长,统一指挥115师和山东纵队。 陈光与罗荣桓之间的矛盾。林彪受伤,朱德彭德怀先于毛泽东上报蒋介石由陈光代115师师长。加之陈光原来只是115师的旅长,性格上说话随便,罗、陈之间龌鹾不断。1939年陆房突围后,罗荣桓主持大会批判陈光。罗荣桓以政委代师长后,陈光被调回延安学习,从此走下坡路。 徐向前与郭洪涛之间矛盾。郭洪涛原为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陕甘宁边区党委书记,进入山东后担任山东省委书记、山东分局书记等职,是山东党内一把手。此人曾在陕北肃反时大开杀戒,关押与杀害了刘志丹在内的一大批根据地创建人。徐向前是红四方面军的领导人,以129师副师长的身份进入山东,与郭洪涛在根据地建设方面产生了分歧。 徐向前与罗荣桓之间的矛盾。中央派徐向前和朱瑞来山东的目的是形成中心调解矛盾,然而他的第一纵队是与山东纵队指挥部合成的,而且他的任命与陈光一样,是八路军太行总部下达,并非来自于中共中央毛泽东。八路军总部给徐向前的权限是统一指挥115师、山东纵队和中共在苏北的部队,结果首先115师罗荣桓部就不听招呼,使徐向前这个总司令名存实亡。由此,徐向前在山东只呆了一年就不得不黯然离去,中央以参加七大为由免除了徐向前的职务。徐向前与罗荣桓在山东的矛盾被后来屏蔽。这样的结果是不仅八路军第一纵队番号被取消,而且山东纵队也纳入了罗荣桓的指挥下。虽然如此,以黎玉为代表的山东纵队一直不服从罗荣桓的指挥。直到后来朱瑞和陈光调离山东,山东的“一元化”领导终得以实现。 显然,罗荣桓的最终胜出,与毛泽东的信任是分不开的。 四、解放战争时期山东根据地的主要矛盾。 山东老根据地派与新四军的矛盾。八路军因为与山东老根据地领导在一起战斗了七年,双方已基本融合在一起。新四军原来主要活动在苏北一带,可以说兵不多将不广。现在进入山东这个现成的根据地,等于是来抢战胜利果实。而且来后基本控制了华东局、华东军区、山东野战军,这对于山东老根据地是难以接受的。因为新四军不似八路军115师为山东根据地做出了重大贡献,而是来吃现成的。黎玉等人对此的不满是存在的,新四军系统终于借土改问题把山东根据地上层领导一锅端。 八路军留下部队与新四军的矛盾。在罗荣桓带兵离开山东以后,八路军以陈士渠(115师参谋长)、许世友(八路军九纵司令)、宋时轮(八路军第4纵队,宋时轮任司令员)、韦国清(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三支队政委)、唐亮(八路军二纵政治部副主任)、舒同(八路军秘书长)、张爱萍(八路军第5纵队第3支队司令)、王建安(八路军山东纵队副总指挥)等为代表。这些人在新四军进入山东后,只有陈士渠担任了华东野战军的参谋长和舒同担任政治部主任,其它人均在原职务不动。而新四军进入山东后,“入鲁六战,只有泰安一胜”,造成山东部队的不满。但新四军中的陈毅、铙漱石、粟裕、谭震林、张云逸、张鼎丞、罗炳辉、曾山等都进入了领导班子。这样的结果是八路军部队与新四军部队之间存在着隔阂,经常出现指挥协调方面的问题。新四军老战士、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陈辽,在《人民日报》发表《陈毅的非常之路》一书的读后感,回忆说:“解放战争初期,他们(指山东的高级军政人员,包括黎玉、王建安、许世友等人)对陈毅的指挥听而不从,并不买账。陈毅指挥不动,集中不起兵力,因此我军入鲁六战,只有泰安一胜。” 不仅如此,受陈毅战略指挥的华中方面张鼎丞、邓子恢、曾山又给毛泽东发密电,说对陈(毅)此部署决不同意,对陈这几个月在华中指挥亦深表不满。这是陈毅不会打仗说法的由来,也是后来陈毅被调华中军区的因素之一。 在后来组建第三野战军时,在四个兵团司令中,八路军出身就有三个(王建安、宋时轮、陈士渠),新四军出身的只有叶飞担任了十兵团司令。 新四军内部矛盾。1942年3月的黄花塘事件,铙漱石与陈毅的矛盾摆上了桌面。此事不仅陈毅作了检查,而且暂时离开,由张云逸代理新四军军长。 进入山东后的新四军内部主要是以铙漱石为代表的华东军区与陈毅为代表的华东野战军之间的矛盾。在新四军进入山东后,铙漱石作为华东局第一书记,在党内高于陈毅。在领导军事力量方面,两方面相差不大。(陈毅主要领导山东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铙漱石主要指挥华东军区部队)。 陈毅自1947年7月分兵以后到中原局任职(陈毅担任华中局副书记兼野战军副司令)。基本不在山东,此后直到第三野战军组建,再没有回山东指挥作战。 山东部队主要由饶漱石、黎玉统管,领导和参与指挥了胶东保卫战、周张战役、潍县战役、兖州战役,济南战役。 曾经担任几十万大军的华东野战军司令到中原军区担任十几万部队的副司令,这种安排肯定有原因,最有可能的是考虑铙漱石与陈毅的关系,因为这两个人的矛盾是人人皆知。而且种种迹象表明,新四军中的张云逸、张鼎丞、粟裕、谭震林、邓子恢与铙漱石之间没有矛盾。 正如毛泽东所言,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因素。笔者把严肃的政治斗争归结为权力或宗派斗争过于肤浅,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斗争确实是路线斗争最直接的表现形式。 在现代政治语景里,凡是矛盾往往从政治上、路线上找原因。政治路线正确了,人就是正确的。 然而毛泽东曾言:“党内有党,党外有派”,很多时候派别和人事关系决定了路线的走向。解放前山东根据地山东纵队、八路军115师、第一纵队、新四军之间错综复杂的人事矛盾和宗派主义一直贯穿着整个时期,这个问题被历史忽略了。 资料取自互联网
喜欢州官放火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州官放火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