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第六章 稀里糊涂的战争:天上掉下坨乌鸦粪
送交者: 北冥巨鲲[☆★★士大夫你快滚★★☆] 于 2018-04-12 16:08 已读 389 次  

北冥巨鲲的个人频道

回答: 那一次,我们挨打了 by 端木赐香 由 北冥巨鲲 于 2018-04-12 15:44

定海失陷时,伊里布为两江总督。天朝封疆大吏的第二把交椅就是两江总督了。看来老伊这人有才!

  伊里布(1772—1843),字莘农,爱新觉罗氏,镶黄旗红戴子(努尔哈赤之父塔克世的直系子孙,系黄戴子,塔克世的旁系子孙,统统系红戴子),满进士出身,算是满人中最优秀的人才了吧。不过,人生七十古来稀,老头已经68岁了,再优秀,也应该是想当年的事了。

  定海失陷后,伊里布得到了浙江战报,感觉形势严峻,遂以两江总督身份,在自己的任区内作了一系列军备工作。8月12日,接到道光谕旨:着伊里布为钦差大臣(按任命时间,他是鸦片战争中的第二任钦差了,林则徐排第一),赴浙江总理浙江军务。具体任务是:渡江作战,收复定海。得,天上掉下坨乌鸦粪,掉到伊里布头上了。我们这些事后诸葛亮知道,这活儿谁也干不好,可惜老伊不知道,即日起身,前往浙江去了。同时,福建提督余步云也被调浙江,着会同伊里布相机剿办。

  8月28日,伊里布发出了入浙后的第一份奏折。伊里布要求道光调广东水师、福建水师各2000人友情赞助浙江。问题是,英军沿海游弋,广东、福建的水师应付自家地盘都嫌吃紧,又如何援派外省?闽浙总督邓廷桢婉言拒绝了道光要求他派水师援浙的命令。道光一听,是这个理,马上转谕伊里布,闽广也是战略要地,调兵调将过来,那是顾此失彼啊。伊里布闻听,直夸皇上英明。事后向道光汇报说,既然闽、广无法援浙,那俺们自招水勇吧。道光同意,后来也给他一道两难选择题:“上不失国体,下不开边衅。”(《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第一册,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515页)

  正在伊里布发愁咋收复定海的时候,英方给了伊里布一线不必浪费一兵一弹即可收复定海的希望。原因是英方的海军司令伯麦向浙江当局抗议:清方煽动民众,拒绝给养;清方虐待战俘安突德等人,要求清方立即释放他们,否则必将报复。

  伊里布从英方对战俘的重视看出了希望。他发现,自己有讨价还价的资本了。

  1840年9月24日,伊里布以浙江巡抚乌尔恭额的名义告知英方,清方可以释放战俘,但是清方的条件是:英军撤兵,献出定海县城。与此同时,伊里布向道光上奏,自己是如何密为部署收复定海一事的,但是目前的情形,似可不费一兵一饷即可收回。道光一看,大大地表扬了他一番。问题是英方态度非常强硬,只提释放战俘,绝不答应撤兵定海。

  1840年10月2日,义律和翻译小马礼逊(JohnRobertMorrison,另译“马儒翰”,林则徐手下的翻译班子把人家译作“秧马礼逊”,也就是小马礼逊,以别于其父——前来中国的第一位新教传教士、跟随律劳卑劳累致死的RobertMorrison。小马礼逊也算是子承父业吧,鸦片战争期间,一直给英军做翻译,1843年因疟疾死在香港,年仅29岁)赴镇海,与伊里布、余步云等面谈。面谈时英方要求释俘,中方要求归地。伊里布的家人张喜在自己的《探夷说帖》里记载了几个饶有深意的细节:

  第一节:伊里布三番五次地向夷人诉说大清帝国对夷人的恩德:“大皇帝格外施恩,准尔通商,尔等将何以报答。”小马礼逊回曰:“通商是两国皆好,不是专为英国。”说第一遍,小马礼逊还反驳。说第二遍,据张喜说,“彼俱语塞”。(看来,让天朝人等明白,通商乃双赢之事,还是个很遥远的事情。天朝习惯感恩,脑里被灌进了吃水不忘挖井人的猪油。他们把自己供养的皇家当作了挖井人,从来不知道,他们自己才是挖井人)

  第二节:英方三番五次地要求释放安突德。伊里布的回复是:你们撤出定海,回广州,我就放。英方的回答是:我们无意占定海,不释放安突德,我们不回广州。最后双方说定,安突德由中方拘押,但中方要好生看待。(余步云可能受这次谈判影响,才与伊里布的继任者、严待俘虏的裕谦搞不好关系的)

  第三节:伊里布认为,英夷这次兴兵,还是为了通商,英方否认:“我等不为通商而来,为伤国威而来,伤我们船又伤了我们人,都是贵国大吏做的事,如何讲法?”伊里布说:“林大人办理不善,已经革职。”对方忙说:“不敢,不敢。此是贵国之事,似不与我们相干。”(看来,天朝一方真是多情了,以为英夷受了林公的欺负,搞暴力上访呢。现在人家明确表示,不跟林则徐计较,是跟天朝计较呢,可惜天朝上下全听不懂)

  第四节:天朝一方把英夷说得“彼俱语塞”时,伊里布又加了一句:“我们办事,必令你们下得去,亦必令你们回得国,复得命。你们办事须教我们下得去,教我们奏得大皇帝,教我们大皇帝下得去。”(《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第五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36页)

  老头说到这种地步,既有江湖义气在内,更有一个老头子的可怜。总之,咱互相给点台阶、给些面子可好?问题是英方不愿意给他那么大的台阶。对英军来讲,驻扎在定海的士兵由于水土不服,前已述及,从7月13日到12月31日,这支不到4000人的英军,兵员住院达到5329人次,死亡448人。但是即使这样,英军也不愿意把到口的肥肉这么轻易地吐出来,他们的胃口太大了,仅仅释放战俘,他们是不乐意的。但是其他条件,伊里布又是不敢答应的,所以双方就一直处于扯皮状态之中。

  扯皮的过程中,道光又谕伊里布:令英夷退出定海,前往广东,听候琦善查办。这个任务,伊里布办不到,因为广东谈判没有结果,英夷是不打算撤出定海的。道光的糊涂指示,让懿律也迷糊,问伊里布,是否有奉旨停战一事。伊里布老老实实地回曰,皇帝命他不得攻击。其实道光的意思是,如果英军南下,不得攻击,而不是英军盘踞定海不得攻击。但是伊里布自作主张地把皇帝的命令执行成了停战命令。于是懿律向伊里布提出3个条件:清方不得阻碍舟山与大陆的贸易;此时的舟山应视作女王属地;停止向舟山派出密探,停止煽动民众造反。

  1840年10月27日,伊里布看英方既不撤兵,又不退地,遂派其家人张喜等以牛羊鸡鸭前往定海犒师。这一行动受到了时人的非议。伊里布还算坦诚,10月30日就向道光汇报了,说,他派张喜前往,目的乃是探听夷情。同时向皇上说明,浙江悬赏捉拿夷人的赏格,不能再执行了,这样既不伤国体,又可免启衅端。另外,他把夷人硬给他送礼品的事也向道光招了,说不收怕英夷生疑心,没法,只好收下,交粮台了,以充赏需。(《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第二册,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538~539页)

  1840年11月6日,伊里布、懿律签订停战协定。协定内容见懿律向英国舰队发出的通告:“总司令现须通知远征军队:两国谈判期间,钦差大臣及本人之间业已订立停战协定,其条款大致为:‘任何一方不得逾越所划归该方之界线,不得阻止人民往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第五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29页)

  双方在定海正式开始了和平共处。

  1840年11月15日,懿律率领部分舰队离开定海,南下广东。伊里布长出了一口气,他把希望寄托到了广东的谈判上。

  问题是,道光没有耐心等到谈判结束,爱国臣民们也等不得。各路奏章纷纷上京,指责伊里布按兵不动。其中指责最力,忽悠劲儿最大的乃是伊里布的下属、以江苏巡抚暂署两江总督的裕谦,于是道光下令,让伊里布武力收复舟山。

  伊里布也有自己的拖延计。

  1840年12月31日,他上奏说,需要购备火船。

  1841年1月9日,他上奏说,需要从安徽、湖北、湖南调兵给他。

  1841年1月17日,他上奏说,作战计划已定,只需炮、兵到位了。

  1841年1月29日,他上奏说,炮、兵到位了,但是还得添造快船、雇佣渔艇、招募水勇。

  1841年2月2日,他上奏说,广东谈判未果,浙江这边不敢贸然开战,免得对广东谈判不利。

  我觉得,69岁的老头心里可能难受极了,明知清方不是英方的对手,但是这话又只能在心里憋着,始终说不得。谁敢说啊,直到如今,虽然已不是天朝臣民了,但是众多的学人还是不敢直接说出这一点啊。

  1841年1月28日,浙江巡抚刘韵珂和新任闽浙总督颜伯焘联名出奏,要求起用林则徐、邓廷桢,前往浙江会同伊里布办理攻剿事宜。

  道光听了他们的一半意见。他不愿意起用林则徐,不愿意原谅他。但他免去了伊里布钦差大臣的职责,认为他“畏葸不堪”,株守几月,迟迟不给收回定海,著交部严加议处,仍回自己的两江总督之任去。(《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第二册,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799页)同时,任命主战派里忽悠劲儿最大的江苏巡抚裕谦接任钦差大臣之职,专办攻剿事宜。

  唉,钦差大臣之职,在这个时候,已成了击鼓传霉花,谁接到手谁倒霉!中国某些学者假装对此看不懂,或者真的看不懂,所以有必要复习一下小弗雷德里克·韦克曼先生的评论:“任何一个处在林则徐地位的官员都会同样遭到失败和受到处分。在这些年间,对钦差大臣的每一次任命都体现着清帝的这样一个决心:在不损害他自己所提条件的情况下保持和平与秩序。因此,鸦片战争的历史就是这种决心受到英国人反复打击的过程。最后,清帝的这个愿望终将破灭,但是在此以前,他派的代理人员面临着一种矛盾的要求:既要讲和,又不许让步。这就是林则徐进退维谷的处境及其继任者的悲剧之所在。”(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中译本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211页)说穿了,还是道光那个上不可以失国体,下不可以致边衅的两难选择题,天朝大吏没一个能做好。天公没有给天朝降下能降服得了英夷的人才。此时没有,后来的半个世纪内也没有。不过,天公对伊里布这个老头还算体贴。撤职命令是1841年2月10日发出的,可是在2月7日,他接到了琦善由广东发出的六百里咨文,告知他英军将归还定海:“英夷已遵照缴还定海及该省之沙角,该督允为代恳天恩,准其仍前来粤通商,并请依照西洋夷人寄居澳门之例,将广东外洋之香港地方,给予泊舟之住,业已据情代奏,嘱即收回定海。”(《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第四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8页)

  伊里布一听大喜,当即向道光奏报,同时派张喜前去与英方接头。他要赶在裕谦到任之前,把舟山接收过来,否则老脸没处放啊。当时驻守定海的英军统帅是包诅,但英方翻译罗伯聃要求,中方退还的俘虏中,必须有那个之前在定海被抓的铁杆汉奸布定邦在内。最后双方讨论的条件是一面交城、一面交人。1841年2月24日,张喜没带布定邦,让定海水师提督葛云飞押着安突德与拿布夫人随后,自己先行登上了包诅之舰,英方重申交还布定邦的要求。张喜坚持不给,并且声明,英方不给定海,他就不交出安突德等人,并让葛镇台杀掉安突德。可是他没有想到,押送安突德的水师船只被夷人发现,并且把安突德等人质抢到了自己手中。这让张喜感觉很没劲。幸亏英夷此时也顾不上布定邦了,集兵出定海南门,准备第二天即启碇南下。出定海南门时,郭士立向张喜交待:“城已交还,仓内有谷,文庙内有衣服,县署内有书籍,请先生自去检点。我去后恐被匪人盗去,先生可速派人管理。”(《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第五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51页)

  看来这个伪华侨县长,还真在替定海军政民生着想呢。可惜跟随张喜进城的军官们,根本没有带兵,只好慌张着去找各自的哥们儿,拉他们出来看护城内财物。第二天,英夷南下,定海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完璧归清了。伊里布这老头也算如愿了。他向道光作了汇报,把接收经过写成了漂漂亮亮的军事进攻行动,没想到道光不但不表扬他,反而着了急:既然如此容易就收复了,为什么迟迟不动兵?既然动了兵,为什么让一股小夷全数撤退,本来可以消灭掉他们的啊。于是对老头的处分更严重了,如果说上一次严加议处是警告的话,这次就是记大过了,3月6日下谕:“伊里布着革去协办大学士,拔去双眼花翎,暂留两江总督之任,仍带革职留任处分,八年无过,方准开复,以观后效。”(《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第二册,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830页)3月28日,这个糊涂蛋皇上不知怎么搞的,想起了伊里布接英夷礼物的事儿,给新钦差裕谦下谕,着他查明“伊里布与英人有无通信馈送之事”。(《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第二册,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890页)4月21日道光接到裕谦回复,内云:伊里布差陈志刚,给英夷送信多次。到底有没有接受夷礼,还没查清楚,双方来往信件,要不要一一录呈?你叫我密查,我可不敢稍有隐瞒。(《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第二册,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964~965页)5月3日,道光再次接到裕谦的小报告,告伊里布家人张喜到夷船探视,伊里布私接英夷赠送的洋呢3匹,哔叽10匹,洋布20匹,千里镜1件,镀金钮1盒,伊里布收了,交由粮台充贮。但夷人退走的时候,这些礼品也退还给他们了。至于张喜,听说夷人送过他礼物,到底是什么,不得而知。(《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第二册,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989页)道光一听就恼了(其实这些勾当伊里布当时就给皇上汇报过,但皇上现在才恼,也叫怪事),命立即把伊里布和张喜弄往北京,听候查办。后来,着睿亲王会同刑部一块儿审讯老伊,结果洋人赠送礼品的事不算事了,但伊里布庸懦无能的事没法原谅,着即革职,发往军台效力赎罪。(《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第二册,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1098~1099页)

  唉,第二个钦差也倒下了。

  下面,我们去关注一下第三任钦差大人吧。
喜欢北冥巨鲲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北冥巨鲲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