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第六章:宪政帝国2
送交者: 北冥巨鲲[☆★★士大夫你快滚★★☆] 于 2017-11-08 10:42 已读 569 次  

北冥巨鲲的个人频道

回答: 《走向癫疯——大日本帝国的崛起与崩溃》作者: 迟玉德 由 北冥巨鲲 于 2017-11-08 10:14

  6.葵花宝典
  葵花宝典是东方不败的武功秘籍,它有两个显著特点:一、功力超强;二、牺牲巨大。明治宪法恰恰也有这两个特点,它既加速了日本帝国的崛起,也加速了日本帝国的崩溃。立宪政治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明治宪法是资本主义扩张的产物,是在民权运动的催促下慌忙诞生的。与欧美宪法相比,明治宪法孕育的时间过短,这就导致了它的营养不良与先天畸形。
  不过,在明治宪法诞生之初,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它的重大缺陷,恰恰相反,帝国臣民以兴高采烈的心情迎接宪法的诞生,就连一些民党人士也大赞宪法,称其远远高于期望,似有感恩戴德之意。思想泰斗福泽渝吉也发表了看法,他对宪法并没有什么不满,他所失望的乃是民智未开,称时人无自由之人格与独立之思想。真正唱反调的是中江兆民,这个曾随岩仓使团外访的左翼思想家一针见血地指出:“送到我们手中的这部宪法究竟为何物,是良玉,还是土瓦?大家还未看到其实质,就沉醉于其名称。国民之愚,竟至于此!”

  近代日本人之总目标乃赶英超美,伊藤博文设计明治宪法亦着眼于此。可是,跨越式发展是要付出重大代价的,你不可能平白省略人家上百年的奋斗,欲练神功必先自宫!为了皇国快速崛起,伊藤博文巧妙地阉割了反对派。
  在伊藤的宪政框架中,反对派只有三条出路:会考试的考公务员,会拉选票的当众议员,啥都不会的老实呆着。公务员考试旨在吸收政治温和且有技术才能的人,众议员选举旨在吸收立场灵活且能忽悠选民的人,有了这两部分人的合作,当局就可无视极左激进派了。
  民权领袖板垣退助曾经抛出“上流民权说”,明治选举法即为此说产物,它将选举权与纳税额挂钩了起来。在这样的安排下,穷人被彻底排挤出了政治领域,他们成了帝国崛起的工具,纯而又纯的被统治者。因为穷人不是选民,所以众议员不把穷人当回事,而贵族议员又不是由选举产生,与穷人更是没有瓜葛。我们悲哀地发现,穷人没有政治发言的合法渠道,他们若想政治发声只能走极端,要么走上街头,要么活动于地下,要么参军搞政变。

  伊藤博文是一个吝啬的改革者,他没有大刀阔斧进而开天辟地,他纵有此宏愿也无此机会,他的权力来自寡头集团之信托,日本社会也尚未走出中世纪,更何况前面还有大隈之殷鉴(十四年政变)。于是,伊藤只能既让反对派讲话又不让他们“胡闹”,以“权力合作”为立宪宗旨,但同时塑造“三权分立”之宪政模样。
  “行政优先”是明治宪法暗含之原则,所有设计都绕此而展开。行政权并非全由内阁掌握,内阁更多的是执行机构,贵族院、陆海军和枢密院都能影响内阁决策。明治宪法设有五大机构,即内阁、陆海军、帝国议会、裁判所和枢密院。裁判所为司法机关,相当于美国法院,不过与美国法院不同,裁判所并无违宪审查权。裁判所固然可以不受内阁干涉,但也无权干涉内阁,行政诉讼不属裁判所管辖,那是行政机关自家的事。如此以来,能制约行政权力的就只剩帝国议会了。

  帝国议会由上下两院组成,两院的权力平等,彼此互相制衡。上院曰“贵族院”,由天皇敕任之议员组成,成员几全部来自华族;下院曰“众议院”,由上流民选议员组成,成员也多为社会名流。贵族院与内阁好似兄弟连,它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立场,它会帮着内阁对付众议院,而不是相反,除非内阁太不像话了。在整个宪政架构中,众议院是一个孤独的存在,它体质羸弱又被强邻压迫,如何能管得住傲慢的内阁。

  伊藤博文给帝国议会设定了诸多条框,使其近乎成了一种摆设。帝国议会握有两张王牌,一曰“立法权”、一曰“预算案审议权”。明治宪法虽规定“凡法律须经帝国议会之协赞”,但却只允许国会一年开会三个月,天皇可于休会期以“敕令”暂时颁行法律,也就是说,一年之中有九个月仍为有司专制!预算案审议权更是华丽的笑话,宪法的确要求内阁每年详列预算,也赋予了众议院优先审议权(即下院通不过就绝对通不过),但却规定预算通不过时内阁仍可执行上年度预算。换句话说,众议院可以不让内阁多花钱,但无权要求人家少花钱。另外,有一些名目堂皇的开销,国会是既不能废亦不能减,甚至连过问都不行。读者试想,这样一个帝国议会能对行政权力产生多大制衡呢?

  一切都为行政,一切都是行政,这就是明治宪法。行政失控除表现为内阁傲慢外,还表现为军队膨胀。在明治宪政下,军队与内阁地位平行,这就使内阁无法管控军队,而更要命的是军队可以挟制内阁!读者能够想象,有一天,解放军要挟国务院总理吗?那么,帝国陆海军是怎么做到挟持内阁总理大臣的呢?
  我们知道,内阁设有陆军省和海军省,两省大臣为内阁不可或缺之要员。那么问题来了,究竟什么人有资格担任陆海军大臣呢,是现役武官呢还是退役武官呢?对此,明治宪法没有做任何规定。一般来说,一国政治现状与其人文传统有关。在美国,国防部长由退役武官担任,现役武官要想担任此职必须先退役,以示与军队划清界线,从此只代表国家民族。美国有文官治国的传统,明治日本可就不同了,它的文官都基本出身于武士。在宪法实施之后,明治政府几乎连想都没想就实行了现役武官制,此惯例到明治三十三年(1900)成为成文法案。

  1900年,“皇军之父”山县有朋担任内阁总理大臣,他之所以一定要将“陆海军大臣现役武官制”落实为成文法案,据说是因为害怕黑帮和政党玷污军队。山县内阁的前任为大隈内阁,相传,大隈重信组阁时曾考虑启用头山满为陆军大臣,平冈浩太郎为海军大臣,这两个人可是极右团体玄洋社的头子。(此传言虽被史家记录在案,但颇难以令人置信,大隈重信怎么能够原谅头山满,难道他忘了他的右脚是怎么没的了?)山县首相讨厌黑帮,但更讨厌政党,他绝不容民党染指军务,因此规定现役武官不得参与政党。山县这是在保持军队的“纯洁性”,让邪恶势力和危险思想远离正派军人,以使军队成为皇国最后的监护人。

  了解日本近代史的人都会批判现役武官制,认为是这个制度导致了“军队暴走”,进而毁灭了东亚和平与日本帝国。历史给人的观感似乎也是如此。在这一体制下,陆海军大臣是军队打入内阁的楔子,内阁必须无条件满足军队要求。军队推翻内阁是很容易的,只要让陆海军大臣辞职并拒绝提供继任者即可,因为内阁已不完整也无法完整,只有集体总辞一途。
  帝国陆海军——尤其是陆军——凭借力量及制度不断压迫内阁,毫无节制地吞噬全国最优质的资源。在这一过程中,军队越来越傲慢无礼,甚至逐渐无法无天,它最终成了暴走于亚太的东方恶魔。

  7.民族主义与宪政死结
  甲午战争让中国人记住了伊藤博文,不过,没有多少国人真正了解这位对手。对我们而言,伊藤博文是指摘满清政权和批评军国主义的工具,它是标签而非内容。伊藤的奋斗和他的艳史不需要告诉公众,复杂的故事容易让人迷惑,若不小心把伊藤博文塑造成了励志偶像,那我们还怎么单纯而热烈地恨他呢?
  伊藤博文曾师从吉田松阴,曾火烧英国使馆,曾领导岩仓使团,曾制定明治宪法,曾发动甲午战争,曾出任韩国统监,他是一个坚定的民族主义者。民族主义是一种政治身份,伊藤博文一生有两大身份,一为底层精英(穷小子),一为民族主义者(日本人),而后者是他最重要的身份,终生未易。
  新中国脱胎于乡野,喜欢吹捧草莽英雄与寒门将相,似乎遭罪、挨饿是当领导的先决条件。但现实不是这样的,历史并不偏爱草莽与寒士,王侯将相往往是有种的。自有国家以来,社会就分三六九等,能进阶高处的是中层而非寒门。从最底层爬到最高层,那得多才华横溢、多聪慧机敏、多坚忍不拔才行啊!中华惶惶两千年帝王史,不也就出了一个朱元璋嘛!日本倒是出了两个,一是战国的丰臣秀吉,一是近代的伊藤博文,赶巧二人都因朝鲜而与中国作战,只不过前者败了后者胜了。

  寒门将相都是人中之龙,崇尚精英主义,相信个人奋斗。伊藤博文推行文官考试,试图吸纳各个阶层的精英,进而引领一股正统的奋斗风气。
  来自底层的人最了解底层,底层人都是现实主义者,因为不现实就没法生存。伊藤博文没有“天下大同”的理想,那些伪君子和野心家的鬼话是骗不了他的。伊藤博文是个国家级人精,中江兆民称其为“才子小人之绝顶”,而聪明人是不会试图改变社会结构的。干嘛要改变呢,在现有结构下当人上人不好么?
  日本只是一个狭小的岛国,大和民族的前途不在本土而在海外。日本精英的政治使命是缓解朝野对立,引导国民关注对外贸易及支持对外作战。若不能将蛋糕做大,怎么分都是没意思的。
  那么,要如何将蛋糕做大呢?基本国策有三点:一要做强大企业,二要扩充军备实力,三要加强皇国主义教育。立宪应该服务于这一总体战略,而不是使国家陷入混乱与内耗。盎格鲁撒克逊人是怎么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大英帝国之崛起靠的难道是窝里斗?
  一个人要想出人头地总得付出点代价,正所谓“要想人前显贵必先人后受罪”。一个人如此,一个民族亦如此。日本现在远远落后于列强,靠什么雄立于天地之间,和和谐谐、轻轻松松、嘻嘻哈哈?做梦呢!
  民党张口“自由”闭口“民权”,把自己打扮成“公众代言人”,天天以英美风尚否定皇国传统,他们难道不清楚英美宪政的本质?英国《权利法案》是中上阶层与国王达成的协议,根本没下层人什么事;美国立宪先贤就更绝了,他们千方百计地防止“人民当家作主”,要知道,多数人暴政是美利坚永远的心腹大患!
  资本主义是一种组织,“组织”是什么,不就是等级嘛!以公司为例,老板就是藩主,经理就是武士,员工就是农奴。资本主义从一开始就是等级制度,只不过它架构等级的工具不是身份而是货币。宪法政治是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资本主义为什么一定要立宪,难道是为了“自由”和“民权”?

  历史的真相其实很容易想明白,可悲的是公众早已放弃了思考,他们被各种荒谬的理论所催眠,每日人云亦云,而且乐在其中。立宪的本质是铲除交易障碍,进而确立货币统治,宪法本身即为契约!因此,宪政只能为少数人所主导,成为有产者的游戏。
  泰戈尔说,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反说他欺骗我们。自由派一定没有通读过资本主义历史,否则他们怎么会相信资本主义的本质是民主和人权呢。资本主义产生及扩张的动机是更有力的征服,而非更彻底的解放。下层人永远不会得到解放,他们中只有少数有机会跻身中层,其他人终生只是工作、繁衍与歌颂。
  旧世界是贵族的世界,新世界是精英的世界,精英主义就是民族主义,只有民族主义才能保卫精英统治。美国人冲入了江户湾,打开了日本国。美国为什么要实行“三权分立”,还不是为了阻止多数人借单一机构成事嘛;美国为什么要推广“爱国主义”,还不是为了诱导多数人支持对外扩张嘛。美国是一个精英统治的国家,它因此而走向富有与强大。
  凝聚美利坚的不是那一系列的立宪法案,怎么可能是呢,许多美国人连《独立宣言》都没好好读过,怎么可能被其所凝聚呢。真正凝聚美利坚的是新教伦理,是圣经与教堂,是扩张带来的繁荣,当这一切走衰时,美利坚也就完了。
伊藤博文是一个当国者,凝聚国人是他的政治使命,而神化天皇是政治凝聚的工具。在近代日本,天皇是唯一有资格总揽统治权的政治存在。不尊天皇尊什么,自由民权吗?民党似乎相信弱化中央权威可以富国强兵,难道他们忘了德川幕府就是因此而倒掉的?
  民族主义者既有精英也有庶众,他们可以容忍暴政,但绝不能容忍分裂。因为他们相信,分裂乃万恶之源,分裂之后无善政!
  神化天皇会加强民族认同感,并给政府带来权威,但它自身存在致命缺陷。天皇之所以是权力的源泉,是因为他至高无上,而天皇之所以至高无上,是因为他圣明无私。那要如何保持天皇永远圣明无私呢?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天皇深居简出并不事凡务,因为不做事的人永远不会犯错误。此种制度带来了三大恶果:其一、军队唯我独尊;其二、内阁频繁倒台;其三、国会羸弱无力。
  关于军队独尊与国会羸弱,笔者在前文已经阐明,不再赘言,此处仅点明内阁缘何频繁倒台。
  在明治宪法框架下,内阁总理辅弼天皇处理国务,帝国议会通过的法律、天皇发布的敕令必须经过内阁副署方才生效,总理大臣也因之对行政机构负全责。按道理讲,责任与权力是统一的,总理大臣对行政负全责的前提是他拥有行政全权。但在现实中,内阁总理没有任免各省大臣的权力,该权力为天皇所有,原因是各省大臣是天皇的大臣,而非总理的大臣。
  有读者可能会问,如果各省大臣与总理大臣意见相左,又或者各省大臣之间政见分歧怎么办?
  答案是凉办!
  我们须看清,近代日本内阁不是一个组织,而只是一个卖场,各集团在这里讨价还价,总理大臣也不是一个领袖,而只是一个主持人,他要想保住内阁,就必须笼络诸臣不离场,使各大集团尽可能达成妥协。这完全不像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倒更像是多国交涉的谈判体制,总理大臣也完全不像美国总统,而更类似联合国秘书长。联合国秘书长有能力推动全球变革,进而拯救第三世界吗?读者看到这个问题时可能已经笑喷了。这问题不能不令人发笑,因为联合国秘书长是一个华丽的笑话,他敢得罪哪个大国呀。同样的,总理大臣也几乎动不了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他纵有赴汤蹈火的决心,也没有改变现状的工具。各省大臣并非总理大臣之幕僚,而是各集团之代理,他们并非亲如一家,而是各为其主,与他们而言,本届内阁是死是活完全不重要。在这样一种体制下,总理大臣没有约束阁僚的工具,他只能听任内阁分裂乃至倒台。

  民党是反体制的先锋,由两部分人组成,一为中上层失势者,二为底层极困者。中上层失势者不反对精英主义,他们反对的是地方主义(萨长藩阀),伊藤博文用公务员考试和众议员选举招安了这些人,他们成为了体制的一部分。如此以来,底层极困者陷入了政治孤立,他们彻底没了政治盟友。在一个高压社会,人最害怕的就是势单力孤,一个人是对抗不了一个体制的。反对需要力量,而力量来自组织,底层极困者开始各谋出路了,年轻人中的保守派投军吃皇粮去了,激进派则投党搞革命去了。换句话说,一部分穷小子为体制卖命去了,另一部分则用命反体制去了,而这都将给内阁带来巨大压力。

  近代日本走向军国主义乃逻辑之必然,无从避免,除非存在外部强权。伊藤博文不明白,民怨不是你想堵想堵就能堵的,你堵的了嘴堵不了腿,你不引导穷人文斗(如美国),就只能逼他们武斗,而一旦穷人发起狠来,那是没有人可以安生的。
  这就是民族主义者伊藤博文带给近代日本的宪政死结,其在诞生之初尚不显眼,当时的维新元老尚能以大局为重,但是到了昭和年间,这些宪政死结越缠越乱,各个集团在经济危机时又越来越自私,日本帝国也就只能像东方不败那样走火入魔了。
  8.最后的赢家
  帝国宪法是明治时代的最高政治成就,它当然是有极端缺陷的,但只要你考虑到四十年前这个国家还在闭关锁国,你就无法把它说得一无是处,而只能接受那是难以突破的历史局限。一个人不能脱离他所处的时代,今人离不开手机,而古人看不了电视,伊藤博文不是上帝,他改变不了时代,他能做的只是让自己和日本成为赢家。
  伊藤博文是新官僚的代表,那么,除官僚集团外,还有哪些群体成为新体制下的赢家呢?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便是贵族。新朝的贵族由皇族和华族组成,华族则由原公卿、原藩主和新达人组成,伊藤博文、板垣退助和大隈重信都是新达人。华族共分为五个等级,依次为公、侯、伯、子、男,由男性继承人承袭爵位。华族通过秩禄处分获得了大量公债,他们开始投身商业大潮,甚至进军银行业。宪法颁布后,皇族和华族的优势政治地位开始制度化,他们可以通过枢密院和贵族院影响行政决策。皇族与华族是一种身份,但他们并不靠身份来统治日本,身份只是他们获得货币的工具。近代贵族并未随德川幕府倒台而消亡,他们通过明治政府为自己创造了新的生命。

  军队之崛起先于明治宪法,它在打垮士族后确立了优势地位,明治宪法更强化了军队的权力。军队由具有传统思想的武士及农民组成,到宪法颁布前后,它已成为捍卫利益及传统的象征。山县有朋是帝国陆军的缔造者,他不但把控了军队,而且主导了政坛,形成了影响明治、大正两朝的政治大派阀。明治二十三年(1890),帝国议会召开,山县有朋接任内阁总理,他在施政演说中抛出了“利益线”理论。利益线理论与今日某国的“利益疆界”理论颇为相似,意思是光保卫国家主权还不行,还必须保卫国家利益,要突破国境控制远方,利益延伸到哪里军力就应延伸到哪里。又十年后(1900),山县再次组阁,他在这次任期内将“现役武官制”制度化。利益线也好,现役武官制也罢,都是山县有朋推动军队膨胀的工具,他成功了。

  财阀是明治维新的产物,它在宪法颁布后地位更加稳固。财阀是旧时代的两替商和新时代投机者,他们为政府充当马仔,取得了各种事业的经营权,从而大发利市。政府也乐得扶植这些听话的大商人,因为扶植他们就是扶植自己。明治十四年后(1881),大隈重信下野,松方正义上台,陷入困境的政府开始大量出售国有资产,财阀则趁机大发横财。在开国会的同一年(1890),日本爆发了第一次经济危机,许多企业因深陷铁路项目而破产,实力雄厚的财阀则借机壮大。财阀的壮大稳固了政府地位,政府财政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财阀的税收贡献率大幅提高,政府也就因之更重视财阀了。财阀需要海外市场,军队需要对外扩张,政府也需要转移内部矛盾,于是有了甲午战争与日俄战争。

  地主也在明治维新后快速崛起,地租改正使小自耕农不堪重负,农民为保住地契大都向富裕地主借债,经济不景气时只能以地偿债,秩父困民党事件即起因于此。在宪法颁布(1889)前的十年内,全国有十分之一的土地被地主兼并,当时日本总人口约为4000万,读者可以想象有多少农民沦为了流民,这是导致甲午战争的重要动因。地主在土地兼并中壮大,农村两极分化开始严重,中间阶层逐渐消失。由于农业税在政府财政中占有过半数的比例,地主尤其是大地主(日本称“豪农”)在政治决策中占有重要角色,其子女则通过文官考试成为帝国官僚的一部分。

  明治政府以“五条誓文”为纲领起兵,最终却成了贵族、官僚、军队、财阀和地主的总代表。明治时期的官僚执政手段高超,在社会剧烈变革的情况下,他们居然能稳住社会秩序。随着现代工商业的发展,雇工阶层不断壮大,尤其是基层产业工人。日本工人本无法与欧美工人竞争,但他们人数众多且工资低廉,这就为日本企业的发展打开了出路。到宪法颁布时,日本已经成为亚洲经济的火车头,以纺织业为例,日本不但控制了本国市场,而且开始与英国公司在中国及印度竞争。在宪法颁布后的二十年内,日本更是实现了经济起飞,其工业产量(类GDP概念)以年均5%的速度增长,领先全球一点五个百分点,甚至比美国还要好。

  不过,由于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差且职业病频发,一线工人的跳槽率居高不下,许多地方竟高达百分之百!罢工及骚乱偶有发生,左翼思潮开始传播,到1900年后,幸德秋水等激进派甚至开始组建社会主义政党,公然宣称要“消灭阶级、土地国有和平分财富”,结果当天就被政府取缔了。也有一些左派以稳健方针为策略,提出“在国法范围内主张社会主义”,他们领导了反对电费上涨等群众运动。

  对内阁而言,左翼运动有如孩童之胡闹,非真正之威胁,真正之对手乃众议院。伊藤博文为防止众议院干涉行政,在明治宪法中规定,即便众议院阻止通过新的预算案,政府也可以执行上一年度预算案。但在宪法实施后,政府及军队的开支不断扩大,众议院否决预算案的权力就变得相对重要了,预算案问题也就成了内阁与民党斗争的焦点。为获得斗争主动权,伊藤博文甚至于明治三十三年(1900)亲自上阵组织政党,号曰“立宪政友会”。政友会以三井财阀为金主,由民党和官僚组成,与山县有朋的偏军事派阀并立。到这个时候,萨长藩阀垄断政坛的时代落下帷幕,藩阀与民党合流的时代开始了,他们互相提携,共享荣华。

  读到此处,读者可能觉得民党彻底堕落了,已经开始与利益集团沆瀣一气了。其实,民党投靠藩阀并不意味着他们背叛了民众,他们本来也没代表多大比例的民众。民党与藩阀合流的深层背景是日本赢得了甲午战争,从而获得了大量战争赔款,大众舆论已经开始转向,利益线理论取代了自由民权理论,大和民族要向东亚大陆开拓生存空间了。
 9.走向神坛
  明治是一个年号,它代表一个时代,同时也指称一个人。明治年间所发生的事情,不管是改革还是战争,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都是在天皇睦仁的旗号下展开的。那么,睦仁究竟是一个什么人呢,他在帝国中到底扮演何种角色?
  中国人喜欢将睦仁描写成一代大帝,这一风习始从康有为一直沿袭到今天。康有为在《日本变政考》中将睦仁描写成了清帝康熙,是一个冲龄践祚、任贤用能且刚毅果敢的不世出圣主。康有为神化了明治天皇,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要利用光绪皇帝。为了神化明治天皇,康有为甚至不惜大量篡改史实,例如,他说《五条誓文》发布于明治元年正月元日(1868年1月1日),是明治维新的总开端,事实上那是庆应四年三月十四日(1867年3月14日)的事情,当时甚至还没有改元“明治”!在前文中,笔者已点破《五条誓文》之出台与道德无关,而是出于战争筹款的需要。诸君试想,一家申请上市的公司,若不向股民山盟海誓,人家怎么肯掏钱入股!

  不过,即便我们揭穿了康有为的谎言,国人也还是不由自主地把天皇想象成清帝。没办法,铺天盖地的清宫戏已固化了皇帝印象,明主的形象永远是康雍乾。事实上,在明朝及以前,行政是由宰相主导的,皇帝不怎么插手具体政务,其角色更接近近代日本天皇。可惜,这些历史太过久远,它就像先秦时代一样被我们遗忘了。
  明治维新之所以取得成功,绝不是因为日本人有一个好皇帝。诸君试想,睦仁即天皇位时还不到十五岁,一个十四岁的孩子,就算是天赋异禀,又能“英明神武”到哪去。更何况,在他即位时,他的父皇刚不明不白地死去,幕府这只纸老虎也还没有被戳破,全国政局已是一片混乱,京都里还有幕府专设的监视机构,公卿武士虽摩拳擦掌但无必胜信心,国家前途未卜,个人生死难测。笔者很难相信,少年睦仁竟于此种境况下产生了拯救苍生的宏愿。难道他像圣女贞德那样看到了上帝的神迹,又或者像乔治·W·布什那样听到了天神的召唤?

  在近代日本,天皇一直以“现人神”的身份出现,关于他的一切都是神圣的。伊藤博文等试图塑造的天皇形象比康有为试图做的还要过分,我们必须应用常识与逻辑才能看清关于天皇的真相。
  睦仁不是康熙那样的大帝,从一开始就不是,他甚至比不了咸丰,他的角色更接近于光绪,只不过摆布他的不是一个女人,而是一群男人。1867年,孝明天皇可疑的死去,这件事本身就是新旧更替的征象。此时,佐幕派与倒幕派已不共戴天,双方需要一场公开对决,睦仁在则此等局面下被挟持即位。
  萨特说,我们都是历史的人质。对当天皇这件事,睦仁是没有选择的,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这是他无法摆脱的命运。
  在幕府时代,天皇是一个政治工具,今天被这个幕府用,明天被那个幕府用,他不但无法御极宇内,有时连生活费都成问题。天皇是耶稣与教皇的结合体,他和他的儿子被圈禁于京都,对世俗世界并没有多少深刻了解。事实上,倒幕派也不需要天皇多么了解国政,反正他们也不想让他亲政。倒幕派造反的动机是从将军手里夺权,他们怎么可能把辛辛苦苦夺来的权力拱手全让给天皇呢?但是,他们又需要一个天皇,而且是一个看上去拥有实权的天皇,否则他们无法将自身统治合法化。

  在江户时代,天皇是一个不起眼的角色,新政府必须大力神化天皇才能分享其权威。其实,造神运动早在明治初期就开始了。1867年,新政府颁布《神佛分离令》,要求将神道教从佛教中分离出来。神道教乃日本本土宗教,崇奉天照大神,宣扬天皇为天照大神后裔,乃现人神,对人间有绝对支配权。在倒幕派取得政权后,全国开展了“废佛毁释”的群众运动,人们大量捣毁佛像与寺庙,抛售佛具与经卷,还强令僧侣还俗,佛教地位一落千丈。与此同时,政府大力资助神道教,政府专门设置了神祇事务局,全国神社被分为官社与诸社,统一接受政府的管控。除此之外,政府还复兴及新修了一批神社,靖国神社就是其中之一。经过上述整顿,神道教成为了准国教,天皇与政府的权威同时提升了。

  德川时期的天皇居于京都,不参与行政事务,行政中心在江户。倒幕派攻占江户后,新政府开始迁都江户并改名东京,天皇也出现于重要的行政会议。《最后的武士》中就有明治天皇参加行政会议的情节,在电影中,天皇几乎一言不发,有如一尊静默的神像。这应该接近历史真实。天皇在场而又不表态,做如此安排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其实还是为了增强天皇权威,所谓“天威难测”,苍天不就目睹一切但又不发一言嘛,基督徒不也常说“上帝与你同在”嘛。

  事实上,天皇也不是完全不干政,当政争陷入僵局时,他就会发布敕令表达态度。明治六年,天皇终结了征韩论争,明治十四年,天皇裁决了政体论争。天皇总是在关键时刻出手,他也只能在关键时刻出手,因为他是朝野各派最后的寄托、定纷止争最后的仲裁。天皇敕令更像是强势派压制弱势派的政治工具,开设国会后也仍如此。在宪法颁布后,日本加紧备战对华战争,军队、内阁与国会为增加军费预算吵成了一锅粥,军队说建海军是百年大计,国会则说要休养民力。此时,伊藤博文任总理大臣,他急需通过对外战争摆脱国内困境。伊藤见无法通过正常途径获得军费就动了歪脑筋,你国会不是不批钱嘛,那我就号召全国募捐。伊藤策划天皇发布“求募诏书”,大体意思是:兴办海军关乎帝国命运,不能一拖再拖,朕今后六年每年捐三十万并省吃俭用,至于诸位,自个儿都掂量着办吧!

  读者可以看出,这不是一个法令,而只是一个表态。事实上,天皇并不以法令影响社会,他的影响力来源于他的形象:他既是旧日本的传承者,又是新日本的开拓者,他缓解了人们对未来的恐惧,增强了人们彼此间的包容,他独一无二,是一个全面的寄托。
  睦仁是一个识时务的人,冲龄践祚的他的确富有朝气与野心,他很早就看清了自己的历史角色。维新派无非想塑造一个“威严、慈爱、刚毅的男子汉”,他干嘛不遂他们的愿呢,毕竟这帮人大大改善了皇族的待遇。往长远了想,整个政权都在以他的名义运作,帝国的未来关系到皇族的前途,他和维新派坐在同一条船上。
  寡头集团与明治天皇有某种政治默契,休戚与共的命运将他们紧紧连接在一切。政府以以各种礼仪尊崇天皇,他们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国人就会慢慢信仰天皇,会发自肺腑地奉他、爱他、畏他,甚至为他去死。
  明治十五年(1882),天皇发布了《军人敕谕》。明治二十三年(1890),天皇又发布了《教育敕谕》。这两份敕谕的核心精神是奉献牺牲与忠君爱国,军队和学校已成为政府造神的工具。可悲啊!
  最终,寡头们实现了天皇崇拜,他们把一个人变成了一尊神,全国人民匍匐在这尊神的脚下,就连寡头们也要向这尊神低头鞠躬并高呼万岁了。

  10.有日本特色的资本主义
  明治维新改变了日本,它使日本从亚洲的边缘走到了中心。在几十年前,这片列岛还在闭关锁国,而几十年后,它却要求别国开放门户了。明治时代持续了四十五年,皇国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发展出了有日本特色的资本主义。
  到明治后期,大规模民乱已不见了踪影,不过,帝国仍不是和谐的一体,它在各方面都呈现着两极化。

  在政治上,帝国已经具备了君主立宪的形貌,政党、选举、游行及司法独立已成为政治的一部分,但日本仍不是一个真正的代议制(即通常所谓的“民主”)国家,它缺乏实现代议制的经济及社会基础。在现实中,帝国的重大政策仍由寡头集团主导,从而体现出鲜明的“日本特色”。
  在江户时代,日本是一个由将军、藩主、武士和农工商组成的等级社会,天皇、公卿和僧侣处于政治的外围,各阶层固化,社会流动性极小,不过竞争的压力也不大。到了明治时代,日本名义上实现了“四民平等”,但实际上仍旧等级森严,新的等级为天皇、贵族、官僚、议员、有产者和无产者,农民仍占人口之绝大多数。在新日本,阶层流动性相对增大,不过仍有固化倾向,各层竞争压力越来越加大。

  在人文领域,两极化倾向更为明显,日本人一方面高喊脱亚入欧,一方面又鼓吹复兴国学,两种声音几乎一样强烈。在新日本,男人们穿起了西装,女人们却仍着和服;女人们虽留着高鬓长发,但已采用西式化妆法,传统的剃眉墨齿已被视为封建糟粕。西式礼仪与艺术因鹿鸣馆外交而兴起,传统艺术如相扑与能剧也在全面复活,能剧甚至成为了一种新国粹,有如京剧之于当下中国。明治十二年(1879),美国卸任总统格兰特斡旋中日琉球争端,日本政府即以能剧招待这位远道而来的上宾。

  在明治时代,社会逐渐分裂为不相衔接的两端,它创造不出中产阶层,也就缺乏保持中间状态的力量。明治时代是在动荡不安中度过的,一场内战(西南战争)、两场外战(甲午战争及日俄战争)皆发生于此一时期,这三场战争都引内部矛盾而起,政治各派似乎都喜欢走极端。《马关条约》挽救了明治日本,使它可以不经政治改革而仍向前发展,或者可以这样说,中国的轻易战败推迟了日本各种矛盾的总爆发。

  日本通过《马关条约》从中国获得了两亿三千万两白银,相当于其战前年度预算的四点五倍,这给军工、运输、造船等行业带来了战争景气。不过,当时的产业形态及经济规模不足以产生中产阶层,日本也就无法依靠内部需求而发展,而只能向海外市场进军。
  海外市场为西方列强所建立及主导,若无相当之军事力量以为后盾,日本断难打入这一市场并扩大其份额。而若想获得强大军力,就必须取得国人的支持,也就必须发展黩武好战的思想。在日俄战争前夕,内阁为获得民间支持甚至大量批准“爱国游行”,似乎谁激进、谁好战谁就是爱国者。
  后起的日本不但给老牌的列强带来了竞争压力,也给中朝两国带来了社会混乱。中朝受限于自身的体制难以转型为现代国家,日本则利用这种发展的不平衡向中朝发难,它最终降服了中国并吞并了朝鲜,俨然成了新兴的侵略者。日本在战胜中国后国际地位大大提升,它甚至在明治三十五年(1902)与“光荣孤立”的大英帝国结成了盟友。在日俄战争后,日本更是成了举世瞩目的焦点,一个黄种人国家战胜了一个白人国家,这让地球人大跌眼镜。经过半个世纪的奋斗,日本已经由一个东洋弱国发展成为世界强权,它兑现了“富国强兵”的诺言。

  日本闪电般的崛起震动了世界,以前,白人在提及日本时态度极为轻蔑:日本,世界上还有这么一个国家?而现在,白人不但知道了日本,而且开始神化它,说这个新兴国家“令我们的行政能力汗颜,令我们的发明能力汗颜,令我们的领导能力汗颜”,“对日本而言,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日本在日清及日俄战争中的表现增加了它在改约谈判中的筹码,到明治四十四年(1911年),日本完全收回了领事裁判权和关税自主权。此时,日本不但摆脱了准殖民地地位,而且拥有了两块海外殖民地(台湾与朝鲜),多年的媳妇终于熬成了婆。
  随着国力的提升,日本人的民族自豪感愈发膨胀,他们称中国为不可理喻之“恶邻”,其态度有如今日中国人之于北朝鲜。与此同时,一部分日本人也开始反思“文明开化”国策,他们指责盲目崇拜西方导致了文化灾难,说西化“使我日本失去民族性格,日本本土因子悉被打破”。随着维新的深入,对基督教的禁令渐渐解除,基督徒队伍迅速扩大。为应对“国害”基督教的挑战,日本政府不得不改变“废佛毁释”的宗教政策,给佛教以出路并对其实施改造。事实上,日本各阶层都产生了文化焦虑,年轻人更是感觉漂泊无根、无所适从。明治二十一年(1888),一群年轻人发起创立了政教社,他们发行了社刊《日本人》,严厉地批评“鹿鸣馆外交”。年轻的汉学者棚桥一郎是政教社发起人之一,他曾经这样写道:“呜呼!今日之日本是何种之日本?旧日本已亡,新日本今仍末兴。余辈应奉何种宗教?应持何种道德主义?将来又承受何种主义之教化?一想至此,茫茫然如彷徨于五里雾中,仍未知归着之所,宁不无感也。”

  我们发现,明治后期的日本人既极度膨胀又极度空虚,这让笔者想起了易中天评价国人的一句话——身体强壮,东张西望,钱包鼓鼓,六神无主!
  为弥补这种身份缺失感,在明治政府的主导下,国粹主义者们加紧赶制“日本传统”,包括能剧、相扑、和服、茶道、贤妻良母、忠君爱国,等等等等。
  古往今来,当人们强烈呼唤某种主义时,恰恰说明社会现实已经背离了此种主义。例如,理学大师朱熹之所以高喊“存天理灭人欲”,是因为南宋社会已“灭天理而穷人欲”了。明治日本也一样,天皇敕谕永远讲忠君爱国、奉献牺牲,但世俗社会个个尔虞我诈、损公肥私。实业之父涩泽荣一在大正初年曾有过这样一段话:“如今,很多企业家,比起国家和社会来,更看重自身的利益,把它放在第一位,和明治初年的企业家相比,两者内心相去甚远。维新五十年来,日本文化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滋生了弊端,好像只要自己好就好,对他人事莫不关心,不仅学习西洋好的地方,连坏的地方也加以模仿,这种种的日积月累,便成了我国的现状。”

  1912年7月19日,宫内省宣布明治天皇身患尿毒症,病情报告显示此病源于1904年之糖尿病,那一年正在打日俄战争。龙体欠安让许多人悬心,越是保守的人就越是不安,他们为天皇虔诚地祈福。不过,也有人对天皇病危满不在乎,这些人不但照旧纵情声色,而且对那些虔诚的祈祷民众万般不屑。你们都瞧见了吧,天皇也是个凡人,也要吃喝拉撒,也会生老病死。果然,7月30日,明治天皇闭上了眼睛,永久地离开了人世。

  也是在这一年,满清帝国走完了268年的统治历程,一个宣扬“五族共和”的中华民国诞生了,这是亚洲的第一个共和国。还是在这一年,亚利桑(Arizona)那和新墨西哥((New mexico)以“州”的身份加入了美利坚合众国(the United States),至此,除飞地阿拉斯(北美西北角,位于加拿大与俄罗斯之间)加与夏威夷外(太平洋中部群岛),美国本土归于一体。仍是在这一年,号称“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在驶往纽约途中因撞击冰山而永远沉没。就在这艘英籍巨轮沉没半年后(1912年10月),南斯拉夫人在沙俄的怂恿下联合向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发起了进攻,这片名为“巴尔干”的东南欧土地两年后将整个欧洲拖入了战争泥潭。

  这是一个彷徨的年代,这是一个转折的关口,躁动的人们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前茫然无措。日本近代作家夏目漱石感慨地说:“明治时代精神随着天皇而开始,今天他去世,亦跟着结束了”。在天皇崩御一个半月后,“陆军军神”乃木希典携妻子殉主自杀,明治时代结束了。
  (第六章「宪政帝国」结束)
喜欢北冥巨鲲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北冥巨鲲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