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第一章:黑船来航3
送交者: 北冥巨鲲[☆★★士大夫你快滚★★☆] 于 2017-11-08 10:19 已读 1091 次  

北冥巨鲲的个人频道

回答: 《走向癫疯——大日本帝国的崛起与崩溃》作者: 迟玉德 由 北冥巨鲲 于 2017-11-08 10:14

9.孔子与马克思的历史观

  “黑船来航”是日本开国的标志,“明治维新”则是日本由古代国家转为近代国家的过程。过程意味着变化,从一个状态变到另一个状态。明治维新是从政变开始的,以内战为推动力,经过“版籍奉还”和“废藩置县”,先将国家重组为秦始皇式政府,再通过《帝国宪法》的颁布将其改组为军队监视下的议会内阁制。我们发现,在这个转轨过程中,天皇始终被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不仅立为象征,而且拥有实权。这种制度安排历经明治、大正、昭和三代天皇,与“大日本帝国”相始终。显然,这种顶层设计不是突发奇想,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必然性。

  前述的历史给我们这样的印象,日本幕末发生的事情和中国清末发生的事情几乎雷同,但两国接下来的走向截然不同。我们不禁要问,日本为什么没有如中国一样在推翻幕府后建立一个由强人(袁世凯)独裁的“共和国”(中华民国)呢?日本何以能在短暂内战后快速统一,而没有出现中华民国式的军阀割据?再者,天皇原本只是个牌位,如果非要扶立一位实权天皇,那倒幕派为什么不选正值壮年的孝明天皇呢?

  历史如果重复进入一条轨道,那一定有推动它进入这条轨道的幕后推手。我们不妨拿中国的统一来举例。笔者以为,不是“秦始皇统一了中国”,而是“秦始皇完成了中国统一”。秦始皇纵然雄才大略,但若无地缘、气候和时代的风云际会,他是不可能统一中国的,他连“统一中国”的想法都不会有。在历史大变动之际,英雄伟人的禀赋喜好于人事确有影响,但于时代无关宏旨。诸君试想,中国若无统一之内在机理,其何以一而再再而三地走向统一?说到底,秦始皇只不过是一个在历史前台唱戏的演员,一个被大历史选中的代理人。我们读史不应仅仅关注舞台上的人物,还应关注舞台本身,因为那才是历史真正的主宰。

  当下,我国的历史观大体有两种——儒家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观。
  儒家的史书不过是一堆故事,好看,但肤浅!儒学门生喜好道德评判而不重宏观分析,他们的宏观乃是人事之宏观、情怀之宏观,而非历史纵深之宏观、社会剖面之宏观。在儒生们看来,所有问题的症结不过是君王昏庸、官僚腐败、百姓颓堕……一言以蔽之——道德沦丧!然而,真要让他做起当国者来,他们也黔驴技穷,“王莽改制”就是最好的例子。
  马克思则创造出一种“阶级决定人性”的类儒家史观。笔者可不是说两家的道德观相似,而是说马克思和孔子一样在写史前先预定了道德立场。在马克思主义者笔下,故事的主角不再是嬴政、李斯和二狗,而是“封建君主”、“官僚集团”和“农民阶级”,其之所以易被国人接受源于它的讨巧和简单。

  与希特勒一样,马克思把底层民众最隐秘的心里话喊了出来,然后赋予其“至善”的正义性。马克思对暴力的宣扬绝不亚于希特勒,其思想的煽动性也超过了纳粹主义。马克思以“底层代言人”的姿态出现,这让老百姓觉得他是个“亲人”;他又以简化历史的方式推销他的“建国路线”,这让知识青年觉得他不但是个“启蒙导师”而且是个“引路菩萨”。
  如果说儒家学说是劝人为善的话,那马克思主义则纵人作恶。在历史上,儒学是稳定社会的基石,而马克思主义是破坏秩序的利器。
  儒学是一种圣人哲学,其内容充斥着泛道德主义。儒学建构的基础是性善论,遇有解释不通的地方便统统以“道德堕落”搪塞。儒学宣扬仁政,但其仁政的本质是居高临下的施舍,是君主对臣民的恩赐。儒家认为,为了实现仁政,君主和臣民都要依礼言行。儒家的理想是打造仁君,塑造乖民,上下守礼,一团和气。多美好的理想啊!

 马克思主义则是一种斗争哲学,其内容也充斥着泛道德主义。马克思主义建构的基础是阶级人性论。马克思认为,社会一团糟的根源是当官的和有钱的都是王八蛋,他们被权力和金钱腐蚀了良知,脏了心、黑了肺、没了人性,因此他鼓吹共-产-国。但共-产-国的本质是“老大哥”统治下的傻子国。为了进入这样一个傻子国,老百姓还得时刻不忘阶-级|斗争。马克思的理想是人人无私奉献,财富按需分配,上下真诚无欺,社会和谐稳定。多美好的理想啊!

  马克思是一个犹太书生,他一辈子就没干过实业,既没经营过生意,也没管理过国政。所谓的马克思主义,不过是一个犹太书生的逻辑狂想。马克思的信徒大都来自底层,他们没受过良好教育,在他们眼中,马克思主义“系统”而“深刻”。这也很正常,以精密逻辑构建的学说怎么能不“系统”而“深刻”呢?在马克思主义者眼中,儒家子弟是一群伪君子;而在儒家子弟眼中,马克思主义信徒是一群破坏狂。

  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荒谬可笑,在此基础上构建的乌托邦理想也毫无创意。马克思原教旨主义者鼓吹绝对唯物论,对宗教采取灭绝政策。在极端的共-产|主-义国家,上帝没有存在的必要,马克思就是上帝,马克思主义就是灵魂!然而,明眼人一看便知,马克思主义者口头上喊“无神论”,背地里不是祭祖祀孔就是求神拜佛,要么皈依了上帝。历史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解决不了现实中的问题,它也给不了信众精神上的寄托,它虚无、狂热、残酷、无情,它从产生的那一刻起就没有带给这个世界什么福祉,它所带来的是骇人听闻的暴政和无穷无尽的苦难。

  要解答日本何以走向近代天皇制,笔者要选定一种理论工具,而这工具绝不是儒学,更非马克思主义。那它是什么呢?它就是由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倡导的“大历史观”,即用技术手段配以人性解读分析历史,以宏深的视界和中正的立场写史,从而跳出泛道德主义的泥潭。

10.大历史观下的“资本主义”

  世界近代史就是一部资本主义扩张史,明治维新是日本人在开国后寻找出路的过程。至于这个过程为什么一定要由一位实权天皇来领导,则必须首先了解“资本主义”是怎么回事。
  “资本主义”是一个被用滥了的词,人们在引用它时充斥着情感,或无限向往,或咬牙切齿,尽管他们所指的内涵千差万别。
  有这样一则笑话,说美国总统老布什访华,邓公带着老布什参观改革成果,老布什说:“你们的资本主义搞得不错嘛!”邓公急忙辩白道:“我们这是‘中国style社会~主义’!”老布什莞尔一笑,回道:“没关系,咱俩说的是一回事。”两人随即哈哈大笑。
  这则笑话所揭示的真意乃是“实”比“名”重要,治国要务求实不务虚。曹孟德教导我们说,勿因慕虚名而处实祸。至于上述笑话的真伪,笔者以为无关宏旨。要对资本主义做深入的研究,我们就必须抛开道德及政治的束缚,用技术手段解剖资本主义,并观察其成长历程。
  大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指出,资本主义为一种组织与运动,其发端于水城威尼斯,由一种有别于欧亚大陆的商业体制发展而来,其绵延了好几个世纪,至今尚未中断。做为一种运动,资本主义是古代社会现代化的过程;做为一种组织,资本主义有三大“技术性格”:
  一、资金广泛的流通(wide extension of credit),剩余资本透过私人借贷方式此来彼往;
  二、经理人不顾人身关系的雇佣(impersonal management),因而企业扩大超过所有者本人及其家人耳目能监视之程度;
  三、技术上能支持服务及设施的通盘使用(pooling of service facilities),如交通通信、律师事务及保险业务等,因此企业活动范围超过了本身力之能及。
  而以上三个条件全靠信用,而信用必赖法治维持。所以资本主义要能被立起来,在一国之内必须受政治体系保护,行之于国界之外则有赖治外法权,而资本家必须在这样的政治体系中占有特殊比重。
  以上三个条件的开展必赖于社会下层组织内各类经济因素的配合,也就是所有东西都必须能公平而自由地交换,这样所有权和雇佣关系才能重重相因,构成一个大罗网。因为生产和分配都以契约为主,当中若有一个自由选择的机缘,相对地也就鼓励了自由竞争。每个人的私利观成为构筑和扩张这“大罗网”的源泉,因之利润成为一切事业的试金石。在这种大前提下,资本主义也有将一切道德标准纳入体制之中的趋势。资本主义在初期存积资本时常带有侵略和剥削的性格。这种被称为“资本主义”的体制一经展开,不可逆转,只有越做越大。在做大过程中,它能逐步纠正本身错误,并对所卷入土地的人民逐步公平,从而树立其在历史上长期合理性的可能。

  (以上四大段摘自黄仁宇先生的《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第34~35页,其中第一段为笔者根据黄仁宇先生意思所做总结,第三四段增加了个别字词及标点,以方便读者理解。)

  资本主义最大的一个特点端在于它与国家一体,通俗地讲,就是“公司即国家,国家即公司”。关于这一点,观察一下今日美国就能明了。
  在资本主义体制下,整个经济体极具创造财富的能力,各种组织高效配合,对应服务渐次兴起,其既能服务社会,又能服务国家。由于创造财富的能力超过了经济体自身的消耗,经济体必须向外扩张,一方面输出剩余财富(商品、服务及技术)和人口(多余财富促进了人口增长),另一方面换回原料和资本,然后用更多的原料和资本创造比之前更多的财富,这更加强了它对外扩张的愿望和能力,如此循环往复,其总规模和冲击力越来越大。

  世界近代史之所以成为资本主义的扩张史,端在于资本主义的军事能力世无匹敌,这不仅表现在武器装备层面,而且表现在军事组织层面。在清末对外战争中,手持大刀长矛的清军自然干不过操纵洋枪洋炮的英兵,而坐拥“亚洲第一舰队”的北洋水师同样惨败于同等装备的日本海军。
  资本主义凭借武力为后盾,一方面玩命创造财富,一方面疯狂对外扩张。由于体量越做越大,对未卷入区域,在两者遭遇时,其冲击力有如山崩海啸,令后者难以抵挡。开国后的日本就遭遇了这样的冲击。

11.幕府最后的强人
  德川幕府建立于1603年,覆灭于1868年,在“黑船来航”前的250年内,幕府统治虽不断遭受挑战,但无覆灭迹象。然而,就是这个政权,在“安政五国条约”签署仅十年后土崩瓦解,资本主义之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主持签订“安政五国条约”的是井伊直弼,井伊是德川幕府末期的大老。所谓大老,就是幕府的当家人,大老替将军打理朝政。这就有意思了,将军从天皇那获得治权,将军又将治权信托给大老。有读者可能会问,何必搞这么麻烦呢,将军本人为什么不理朝政呢?
原来是这样,德川家康基于稳定幕府的考虑,“立宪”严格执行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会带来两个问题:一、如果嫡长子即位时未成年怎么办?二、如果嫡长子懦弱或呆傻没有执政能力怎么办?在德川时代,这两种情况都频繁出现。为保证国家政务正常运行,幕府高层必须调整实际领导人,他们想到的方案就是——信托,即让将军将政务委托重臣打理,将军本人则退居幕后,受托重臣以“将军”的名义执政。

  受托重臣的头衔有两种,一种叫“大老”,一种叫“老中”。大老是最高职级,只设一人,且为非常设职位;老中是次高职级,定员四至五人,各管一摊,轮流坐庄。由于大老和老中是将军的受托人,所以他们必须是将军能信得过的人。只有谱代大名能让将军信得过,因为他们呢是德川家康重臣或功臣的子嗣。亲藩大名和外样大名都不能当大老和老中,亲藩大名是德川氏的子嗣宗亲,外样大名是德川家康的手下败将,一个太近,一个太远,同样危险。这样一种制度安排逐渐成为政治传统。

  井伊直弼是近江彦根藩的藩主,他于1858年4月23日即大老位。此时,第十三代将军德川家定将死,各派对继承人各有主张,政局比较混乱。在对外方面,截止此时,日本已对美、英、法、俄、荷五国开放四年有余。井伊在这四年里经历了开国带来的震荡,也认识到了日本的贫弱。当时日本贫弱到什么程度,我们以火炮为例,洋人的大炮是钢做的,日本的则是铜做的,炮弹根本打不远,够不着洋人的军舰。我们知道日本资源极端匮乏,清廷抓捕人贩时用的是镣铐,日本幕府用的则是绳子;大清官兵的武器是红缨枪,日本捕快的则是长木棒。井伊心想,咱是一个连铁矿都没有的国家,还敢向船坚炮利的洋人开战?诸位浪人同学,不知你们拿什么打呢?亲,不要告诉我是绳子和长木棒哟。

  在井伊直弼上台前,西洋五国已经提出“修约”要求。洋人的要求很多,包括增开通商口岸,互换货币、互派公使,治外法权,定居、游历、置产权……当然,做为交换,幕府可以禁止洋人进行鸦片贸易。
  井伊直弼了解国内舆情,他知道国人对“修约”一事悲愤难忍。不过,井伊觉得当下只能忍辱修约,因为悲愤不能当饭吃,更不能当枪使。至于“尊王攘夷”,在井伊看来,那不过是浪人们的歇斯底里。井伊是个强硬的开国改革派,他极力反对尊王攘夷,认为其既不利于日本,也不会获得成功,图耗民众激情而已。日本可不缺激情,日本缺的是实力!
  就在此时,大清帝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惨败的消息传到了日本!井伊对此十分震惊,他以为大清遭此劫难全因个别将领好战,正所谓“愤青误国,冲动败家”!瞧你们把家败的,又是割地,又是赔款,又是增商埠,首都都让人家占了,圆明园都让人家烧了!自取其辱,何苦来哉?
  井伊直弼观英法联军其势甚隆,大有携势东征日本之架势。井伊苦笑道,在这种局势下,你不求和还敢言战,小祖宗们,咱能按当下条件把约签了就阿弥陀佛了!况且,开国真的有错吗?既然洋人是通过对外通商发达起来的,那日本为什么不可以开国自强呢?清国的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不也说“师夷长技以制夷”嘛!有了这样的心境,井伊便不待天皇“敕许”就擅自与五国修约了。

  在井伊直弼看来,孝明天皇不过是一枚橡皮图章,有他“敕许”没他“敕许”一个样。不过,井伊的反对派可不这么想,他们觉得井伊这是“大不敬”,犯了天条!井伊不在乎反对派的攻讦,他觉得名声已无足轻重,不论对他个人还是对全日本。当下,最重要的是万众一心,先改善武器装备,从军事上着手师夷自强。要想不挨打,就得拳头硬;要想成大事,首先立权威;要想立权威,首先灭对手。井伊自认他是为全日本计才忍辱签了“安政五国条约”,可那帮因此而安享太平的家伙居然骂他“卖国贼”,还闹哄着要跟洋夷拼命,可送死能救国吗?既然你们那么想死,老夫就成全你们!

  于是乎,井伊直弼在签完“安政五国条约”后马不停蹄的兴起了“安政大狱”。幕藩上下,有头有脸有能量的人是让他关的关、杀的杀、流放的流放、逼死的逼死,其它没受刑的也被勒令闭门思过。井伊之独裁堪比慈禧,可惜他不是慈禧,慈禧是太后——满清女主;而他只是个大老——幕府一任管家而已!
  井伊直弼的独断专行激起了朝野的愤怒,他的性命也就因之危在旦夕。1860年3月3日,江户下起了大雪,这一天驻江户的藩主要进城谒拜将军,井伊要出席这个仪式。上午9时许,十八名由尊王攘夷派雇佣的浪人(失去藩籍的武士)在井伊出家门口经樱田门时偷袭其护卫轿队。双方的武士总计七十余人,这些武士们混战一团,刺客之一趁乱开枪射击官轿,子弹穿透了井伊的腰部和大腿。井伊是一名武功高强的武士,但此时已动弹不得,再好的身手也无法施展。只见此时,双方武士拼死搏杀,大约死伤过半后,萨摩刺客逼近官轿,他把井伊从官轿里一把拽了出来,然后高举武士刀挥刃猛砍,霎时间血柱冲天,幕府最后的强人——一代大老井伊直弼——身首异处。

  据说,井伊直弼临死前还在叫骂:“一帮蠢蛋!日本可怎么办啊?”。井伊42岁上台44岁被刺,执政尚不足两年,他的生命如当天飘落的雪花短暂而永恒。这就是著名的“樱田门外之变”。

12.宿命
  井伊直弼被刺,很多人叫好,不管是时人还是后人!他们将这次暗杀事件称为“壮举”,将十八浪人尊为“义士”,称井伊“死有余辜”。那就让我们看看这位“死有余辜”的日本“国贼”吧。
  井伊直弼是个政治强人,他杀伐决断雷厉风行。不过,井伊并非只会粗野,他也有馨雅的另一面,他对茶道很有研究,是个茶道名人。井伊爱品茶,爱写茶,爱办茶会,一个没有品位的人是不可能有此雅好的。井伊是一个谱代大名——德川氏的近臣,他对幕府负有责任,他对百姓负有责任,他对未来负有责任。做为一名高级武士,井伊很早就参透了生死:人生不但短暂而且只有一回,也不是先生者就先死。世事变幻无常,人生犹如樱花凋零,在飘落中完成它永恒的存在。他——井伊直弼——要完成他的使命,要证明他在寂灭前的真实存在。

  世人都说井伊“嗜权如命”。不错,他是嗜权,可于这乱世之中,在民族危难之际,难道要让他任浪人逞勇亡国而袖手旁观?井伊并非小人得志式政客,他原本就是近江彦根藩的藩主,他不当这个大老照样荣华富贵。只要井伊愿意,他完全可以作壁上观,然后择机谋动坐收渔利。这并不难,但井伊做不来。日本已处存亡之秋,大丈夫岂能钻营苟且!
  世人都说井伊“杀人如麻”。不错,他是把反对派都肃清了,连吉田松阴这样的狂生都杀了。可诸君也要想想,井伊的反对派想干嘛,这帮小子想跟洋人拼命,把英美五国统统赶跑。那洋人是浪人能赶得走的?大清的义和团比日本的尊攘派声势大吧,结果又怎么样呢,没把洋人赶跑,反尔把八国联军招来了。我们完全可以预见,井伊若不打压攘夷派而任其胡闹,英美等国必定搞一场日本版的“庚子国乱”。真到那时,难道这些浪人会出来负责任?就算他们愿意负责任,那又怎么负呢,剖腹吗?

井伊直弼瞧不起尊攘派,这也是他不与之对话的原因。这事很正常,诸君试想,李鸿章能瞧得起义和团吗,袁世凯会跟“拳匪”协商吗?
  井伊直弼是日本的当国者,于他而言攘外必先安内。全日本只有众志成城,才能自存图强。至于个人的生死荣辱,在所不论了。
  事实上,在遇刺前,井伊直弼的近卫家臣已有不祥预感,井伊的友人矢田藩的藩主松平信和也跑到江户来拜谒井伊。松平向井伊报告了刺杀策源地——水户藩——的严俊形势,他力劝井伊赶紧辞职:老哥,咱别当官不要命啊!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要是连命都丢了,咱还拿什么开国自强啊?井伊对松平微微一笑,回道:“人各有天命,刺客果要杀我,纵然如何戒心也有隙可乘。”这句话说得在理,但松平的劝也在理。松平不死心,于是改谏道:不辞职也行,务必增加护卫,六十人真不够!井伊还是没听松平的劝。井伊固执也有他固执的道理:幕府对大老的护卫人数有明文规定。江户日本是一个森严的等级社会,臣民对等级的绝度服从是幕府统治的根基。如果幕府的首席执行官都都带头破坏国法,那国法的尊严何在,德川氏的统治又如何继续?

  井伊直弼为自己的固执付出了代价,一代政治强人身首异处,死后仍遭人唾骂。显然,井伊不是一个儒家式的君子,可谦谦君子能挽狂澜于既倒吗?井伊也不是一个袁世凯式的枭雄,他不会左右逢源,人缘也不好,谋略更不行,更要命的是不知进退。井伊太过急躁,他恨不能立即收拾河山,谁挡他他灭谁!有意思的是,井伊的性格和他政敌的性格极为相似。换言之,井伊不是一个武士的异类,而是一个武士的典型。井伊以一种决绝的、不可妥协的姿态立于幕末岁月,为德川幕府擎起了最后的权威。

  “樱田门外之变”震惊了朝野,街巷茶肆、乡村田野都在议论。幕府先是宣布井伊直弼没有死,只是受了重伤,然后在稳定了内部局势后展开大搜捕。除此之外,幕府还对暗杀策源地水户藩、关西的京都以及“尊攘派”老巢——西南雄藩——施加政治高压。
  幕府的高压政策未必专为井伊直弼复仇,井伊的死对继任者没什么坏处,幕府之所以这么做着眼于两点:
  一、幕府是一个依靠权威运转的中央联盟,一个地方小藩就敢策划暗杀中央首脑,如果默认了这样的事情,那今后幕府权威何在,谁还敢当这个大老,将军又如何号令天下?
  二、樱田门事件是一个更大政变的开场,尊攘派的整个计划是,先于樱田门斩杀井伊直弼,再于横滨火烧洋人商馆,后于京都屯驻三千萨摩武士,在三件事做完后,关东关西遥相呼应,一举而推翻德川幕府。
  这还了得,想灭我基业,我灭你肉身!德川幕府已经被尊王攘夷派逼到了死角,他们已退无可退,大家只能你死我活。再者,尊攘派把“尊王”和“攘夷”搅在了一起,这就把幕府和洋人逼到了同一个战壕。幕府所没想到的是,它的战友那么快就叛变了。老兄,我对你不薄啊,你咋把我给卖了?
  在诸藩看来,你幕府先是引“洋夷”入室,祸乱国家;接着兴“安政大狱”,荼毒同僚;这又搜捕“刺贼壮士”,枉杀忠义,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我诸藩与你幕府不共戴天!
  唐太宗教导我们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幕府是舟,民心是水,聚民心不易,失民心可快了。仇恨幕府的人越聚越众,不满幕府的藩越来越多,而日本天生就存在二元政治中心,即关东的江户和关西的京都。将军失道等于天皇得道,江户沉沦等于京都崛起。失势的武士们群聚京都,天皇成了“聚义”的大旗,新仇旧恨到了算总账的时候。历史与现实都推动着日本走向天皇制,日本将在这种天皇制下脱胎换骨,彻底走向资本主义。

  (第一章「黑船来航」结束)

第一章年表
  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
  1830年:天保元年——京都地震——淀川洪水——全国饥荒
  1853年:佩里叩关
  1854年:《神奈川条约》签订
  1858年:井伊直弼即大老位——《安政五国条约》签署——安政大狱
  1860年:樱田门外之变
  1862年:生麦事件
  1863年:萨英战争
  1864年:第二次长州征讨
  1867年:孝明天皇崩御——睦仁即位
  1868年:王政复古——伏见·鸟羽战役——《五条誓文》发布——戊辰战争推开——江户改名“东京”——改元“明治”——虾夷共和国成立
  1869年:明治天皇迁都东京——虾夷共和国覆灭——版籍奉还
  1871年:废藩置县
喜欢北冥巨鲲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北冥巨鲲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