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谁在统治着日本》2
送交者: 北冥巨鲲[☆★★士大夫你快滚★★☆] 于 2017-10-31 19:19 已读 1058 次  

北冥巨鲲的个人频道

回答: 《谁在统治着日本》作者:俞天任 由 北冥巨鲲 于 2017-10-31 19:18

三.官僚不能世袭

但是首先怎么说旧幕臣也曾经是敌人,所以不能让他们进入新政权的中枢担任高级职务,起码不能大批进入。其次这些看起来能干的旧幕臣也仅仅是能吏罢了,而且所表现的“能”仅仅体现在会抄告示上。而明治政府的口号是全盘欧化,这是那些豪杰之士或者旧幕臣所无法担负的。况且随着各项建设的上马和陆续完成,近代社会的“官”不但已经不是那种会劝架,会拍惊堂木,会打板子的人能够胜任的了,就光会盖房子修铁路造工厂也当不了这个“官”。这才产生了要有自己新一代的“官僚”的需求。这些官僚不再是只会拨拨算盘,背背四书,写写汉诗,出出告示,而是要能够理解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的构造和功能,能够理解日本在世界上所处地位,理解日本需要走向的方向并且带领日本往那个方向走的人。

欧美列强的大炮威胁下打开国门之后的日本已经睁开眼睛看到了世界,知道再不走富国强兵的道路势必定沦为列强殖民地无疑。要富国强兵首先就要人才,而当时的日本当然没有什么人才,不是说“远来的和尚会念经”,而是只有远方才有和尚,人才只有欧美才有,先从欧美各国聘请人才吧。

当时这些从欧美请来的外国专家大多是来指导明治政府造房子,修铁路,建工厂,建学校,建军队的建筑师,工程师,农艺师,教师和军官们。外来的和尚虽然会念经,但一来收费太贵,二来日本人也有那种“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想法,所谓人才一定要是日本人才能使人放心。所以明治政府的各省都开办了培养自己要用的工程师,建筑师,农艺师,律师,陆军军官和海军军官的专门学府,像工部省有工部大学校,司法省有法学校,陆军省有陆军士官学校,而海军省则有海军兵学校。但是唯独没有培养行政管理人才的学校,这一来是因为原来农业社会的“官最好当”的观念还继续在作怪,二来所谓“行政管理”不是哪一个衙门就能够统括的,而是要整个政府来负责的东西。

这时出现的是留学生们。明治政府自从成立之后就开始向欧美各国派遣大量留学生,比如明治5年(1872年)日本在英国和美国的留学生就分别为125和122人,这些人再加上原来幕府政权派出的留学生就构成了明治政府的第一代新型行政管理人才。

但这批人的构成中潜伏着很大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来自明治天皇本人。

十四岁即位的明治天皇可能是日本历史上最积极的一个天皇,虽然从现代政治学的观点来看日本在明治天皇的时代成为了立宪君主国,但实际上明治天皇在年轻时是曾经很希望改变天皇在日本那种有名无实的地位而成为真正的君主的。明治天皇对于华族第二代,也就是那些藩主和大名的子弟们曾经寄予极大的希望,比如明治5年(1872年)日本送往欧美各国的356名留学生中华族子弟就有46人,占13%。但实际上那些被派到海外的华族子弟中没一个成才的,有趣的是伺候那些华族子弟的随行人员中倒有不少人跟着沾光学了不少东西回来成了才。

后来明治天皇对新政府成员的子弟也实行了同样的政策,但也没有受到什么更好的结果,1940年的时候有人对18家公爵家的第二代和第三代进行了统计,发现这些人最多的是在宫内厅里混,第二代有11人,第三代有8人。军人倒有四人,但中将以上军衔的一个都没有,混出名的只有三位:驻加拿大公使德川家正,首相近卫文麿和遞信大臣山县伊三郎,其中山县伊三郎还只是山县有朋的养子。

就是把观察的对象扩大到侯爵,结果也还是一样。侯爵的第二代和第三代混出来了的也就只有大阪府知事大久保利武(大久保利通之子),驻英大使井上胜之助(井上馨之子),拓务次官小村欣一(小村寿太郎之子)和内大臣木户幸一(木户孝允之孙)这么几个人。

如果明治天皇的期望实现了的话,日本社会就应该是由皇族,旧藩主,旧大名和维新元勋们第二代第三代的血缘关系来统治的一个世袭社会,但实际上不是这样,当然这与皇族,藩主,大名和维新元勋们第二代第三代的资质有关,但更加起了决定性作用的是那些维新元勋们本身根本就没有想过要用血缘来维持他们的家族统治,反过来他们制定了各种规则甚至法令来阻止血缘社会的形成。

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首先他们对明治天皇尝试插手行政管理官员的企图就持反对态度。明治维新之后,这些元勋虽然在日本应该有一个怎样的天皇制,天皇是应该像英国式的立宪君主还是应该像普鲁士式的绝对君主上举棋不定,但在不让天皇掌握过多过大的权力这点上从不含糊。这倒不是因为对君主不忠。而恰恰是因为忠于君主才不能让君主掌握权力以免万一君主出现失误从而不好收场的局面出现。

所以不能让明治天皇的周围出现一批由皇族,旧藩主,旧大名的后代组成的权力集团,这样的权力集团能够使天皇成为有实权的绝对君主,太危险。

那么他们自己的后代是不是就能放心呢?不要说自己的后代,这些元勋们甚至把同乡关系都认为是一个问题。虽然不像发生在其他国家的政权交替那么血腥,但明治维新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一次武装革命,其革命的主要力量是长州藩和萨摩藩,维新成功之后长州藩和萨摩藩掌权,政府和军队的要职均为长州萨摩出身的人所占据,这是革命,尤其是武装革命之后所不可避免的现象。

但明治的元勋们并不认为这种现象应该长期存在。



四.办学校培养人当官

无论是战前还是战后,无论是被称作“帝国高等文官”还是“国家高级公务员”,除了战败之后那无法无天的两年之外,日本的这批人都是没有罢工权的。战后没有罢工权是向美国人学的,战前没有罢工权就更加正常了:你要向谁罢工?你可是所谓“天皇的官吏”啊!但实际上战前的那帮人经常在起哄架秧子,特别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昭和初期。人都一样,只要牵涉到了自己的最切身的利益,谁都会造反,高等文官也不例外。

1939年阿部信行内阁的时候政府想增设一个“贸易省”,内阁会议都决定了,但外务省不干。当时外务省的活计之一就是“外贸地干活”,这贸易省一成立大家都得喝西北风,于是就要抵制这个决定。这帮外务官僚还真有能耐,在危机面前立即团结了起来,再也不内讧了。从次官开始133名高等官一起提出了辞呈——外务省全省动员,倒炒内阁的鱿鱼。

怎么办?法官出身的内务大臣小园直认为,不管外务官僚怎么团结也不能开这个先例,内阁会议定下来了的东西,几个人一摔乌纱帽就推倒重来那还了得。丘八出身的首相阿部更是怒不可遏:老爷杀过的人还少了?这几个小文官也来造反?公开发话说:“除了严厉镇压没有别的选择”。

听到这个消息的元老西园寺公望苦笑着说了一句:“这些官吏的培养方法有问题”。这位西园寺公望就是上世纪6,70年代成天在北京参加“5.1”,“10.1”游园会的“日本友人西园寺公一”的爷爷,列位侯爵,当过首相的。

可是别人能发这种牢骚,西园寺公望却不能,因为这帮官吏就是按照他弄出来的框框培养出来的。就是西园寺公望提出了从根本上防止官僚制度受到血缘制或者同乡制的影响的可行方法。

1882年伊藤博文带了一个考察团去欧洲考察,西园寺公望也在这个考察团里。这个考察团是去欧洲考察君主立宪制的。在明治初年的时候,日本的政治制度到底是学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还是学普鲁士的君主立宪制并没有一定,1881年主张学英国的大隈重信失势,政府权力落到了伊藤博文手里。当时实际上伊藤博文还并没有完全倾向于普鲁士式的君主立宪制,决定亲自去欧洲考察一次,因为英国和法国被人讲得太多太滥,所以伊藤就挑了一个当时还不太有人说起的德国去看看。伊藤博文在这次考察时遇到了一个怪教授劳伦斯·冯·斯坦因(Lorenz von Stein),这位斯坦因教授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颇有研究,据说卡尔·马克思就是在1842年读了他的《现在法国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Der Socialismus und Communismus des heutigen Frankreiches)才开始接近共产主义的。这位斯坦因教授本人是批判普鲁士法的反体制主义者,但在伊藤博文向他问起日本应该采取何种立宪方式时,斯坦因教授因为他对日本的研究和了解,毫不犹豫地推荐了普鲁士法,而伊藤博文也深以为然,于是伊藤博文从德国就带回来了普鲁士式的君主有很大权力的立宪制。

除了德国的君主立宪制之外,伊藤博文还带回来了别的东西。

在德国考察的时候,伊藤博文向西园寺讲了今后不能光从萨摩和长州选拔官吏,而要在全国范围内挑选人才的想法。从法国留学回来的西园寺对伊藤博文说,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也操心过普鲁士人在德意志独大的问题,他采用的方法是在采用国立大学法科毕业生在经过考试的方法来挑选官吏,这样就使得全国各地的人才都能被公平地选拔出来,日本应该试一试这种方法。

西园寺公望毕业于巴黎索邦大学,在大学时和一个叫乔治·克莱蒙梭的人是室友。后来那个绰号叫“老虎”的克莱蒙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当上了法国总理,出席一战之后的巴黎媾和会议的日本全权代表就是西园寺公望。所以日本的所有要求都得到了法国的全力支持,这也就是五四运动的起因。

扯远了点,言归正传,法国通西园寺对伊藤博文开始痛说起法国的苦难家史了。按照西园寺的看法,拿破仑就不是兵败于滑铁卢的战场上,而是败于伊顿公学的运动场上——并不是法国在军事上失败了,而是英国人在精英教育上成功了。法国人的失败还不仅于此,1815年叔叔拿破仑·波拿巴在滑铁卢输给了有伊顿公学的英国人,55年后的1870年,侄子路易·波拿巴又在普法战争中输给了有洪堡柏林大学的普鲁士人。

照西园寺的说法,法国人在普法战争失败之后才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1872年模仿英国人和普鲁士人开办了一个叫?cole Libre des Sciences Politiques(Private School of Political Studies,私立自由政治学校)的学校,教授政治学,经济学,财政学,行政法和国际法,专门培养高级行政管理人才。虽然欧洲很有几个学校无论是历史还是成绩都远胜这个一般简称为Sciences Po的学校,但是专门培养行政官员就只此一家。如果日本要实行官僚制度的现代化就应该向法国那样用专门的学校来培养精英行政管理人才。

伊藤博文觉得这主意不错,回国之后就干脆让西园寺专门去搞一份法国官僚制度的调查报告来,正好当时明治政府请来的法国人顾问波瓦索纳德(Gustave Emile Boissonade de Fontarabie)明确地对伊藤博文说无论是靠法科学校或者医学院都是无法培养政治家和行政官吏的,只有按照巴黎自由政治学校的方法设立专门的行政管理学校才行。这就使得伊藤博文产生了一个让“官吏应该从‘大学卒业士’中任命”的想法。

日语“卒业”的意思就是“毕业”,“大学卒业士”就是大学毕业生,但伊藤博文所说的这个“大学”当时还不存在呢,伊藤博文想弄的是一个全新的大学,也就是所谓“帝国大学”。
喜欢北冥巨鲲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北冥巨鲲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