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诸葛亮的“八阵图”到底有多厉害?可挡十万精兵
送交者: 草原之歌[♂首辅宰相★★★★★♂] 于 2017-07-17 23:29 已读 2132 次 3 赞  

草原之歌的个人频道


     八阵图传说是由三国诸葛亮创设的一种阵法。相传诸葛亮御敌时以乱石堆成石阵,按遁甲分成生、伤、休、杜、景、死、惊、开八门,变化万端,可挡十万精兵,算得上是无敌阵法了。诸葛亮八阵图垒据传就在永安宫南江滩上,就坐落在金坛儒林镇东南的大鲁墅和小鲁墅村,因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巨变,八阵图村落早已面目全非

  诸葛亮的八阵图虽然名气很大,但到现在人们已经搞不清那是怎么一回事。《三国志》中的记载很简略,后世的大军事家们虽也有继承和发挥,但也难说有多少真实性。《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有陈寿编辑的《诸葛亮集目录》,也不见有八阵图一章。晋朝时,皇帝曾命一个人专门学过诸葛亮的兵法,但学会了没有也很难说。

  看《三国演义》,发现八阵图有太多的神秘性,除了像迷宫一样让敌人找不到生门死门之外,好像还有六丁六甲的神力。《杨家将》等评书中,也有许多阵法,但好像是事先找一个地方布好了阵,等敌人来破,敌人要不来破,那阵也没法动。《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药师和黄蓉,好像也会点八阵图的本事,可让金庸写出来仍是无说服力的迷宫,几个土堆虽有效力,但踢烂了就算破了。

  笔者在网络上看有人讨论这个八阵图,大家的普遍认识是战斗队形。夜来无事,我再做一番胡乱猜想,就正于诸君。

  首先,八阵图既然叫了这个名字,那肯定是八阵,就是八种战斗队形。而不能理解为是一个大方阵,里头有八种变化。因为在战斗中,让敌人进包围圈来打阵的情形,虽然也有,但毕竟不多。而且要布一座八面埋伏式的大阵,所费兵力也太多,操作起来不方便。

  第二,八阵图可以理解为一个战斗编制的八种队形。这八种队形应该分别适用于进攻、包抄、撤退、行军、驻扎、休整……等任务,到什么时候就摆什么队形。而在大的战斗中,各小队可以根据战斗需要,摆出不同的或相同的队形进行相互配合,并且随时根据需要变换队形,以达到最佳效果。

  第三,队形的编排方法应该是充分考虑各种兵器的运用和人员的协调。比如每队中安排几个长枪手,几个弓箭手,几个牌刀手,几个步兵,几个骑兵等等,在不同的队形中大家分别在什么位置,完成什么任务等等。

  第四,使用这种八阵图,必须依赖于娴熟的训练,严明的纪律,高效率的通讯,和灵活正确的指挥,缺一不可

  第五,这种八阵图的基本原则,是让一个兵顶几个兵用,一支箭顶几支箭射,同时让士兵做到劳逸结合,在最大程度上节省人力物力,发挥效率。

  第六,这种阵法,设计上的难度应该不是太高,有一个智商高学问好的人就足以设计成功。难度应该在训练和使用上,使几万乃至十万人熟练掌握这些队形变化技巧,在战斗中能够认真执行使用,并且听从命令,应该是比较难的,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所以一般的将军,手里即使有这套阵图,也得费一番功夫才行。

  第七,看诸葛亮本人的实践,在他用兵的后期,八阵图的威力似乎发挥到了极致,魏兵根本不敢出来交战,战则必败。但八阵图的威力似乎局限在正面交战和防守中,对于严阵以待,拒不出战的敌人,缺乏有效的进攻手段。诸葛亮当时改用了激将等手段,但司马懿不出战,他仍然没有办法。

  第八,八阵图说白了并不神秘,是一种极佳的资源配置和调度手段,在兵法中它只能占一个小部分,适合于陆战交锋。诸葛亮的用兵手段也不仅限于八阵图,他在其他方面应该还是有独特研究的,比如攻城,打郝昭的陈仓时,孔明的手段就非常丰富,这里不多说了。

  诸葛亮的八阵图是被后人神化的?

  诸葛亮作八阵图见于史书记载,在流传过程中,八阵图被人为神化,并与阴阳五行、八卦、道教符箓化的遁甲术相联,愈加扑朔迷离。八阵图本身所具有时效性、复杂性,老百姓对作八阵图的诸葛亮的推崇及三国故事流传过程中,孔明被道士化,是造成八阵图脱离本来面目,走向神秘化的原因。

  诸葛亮作八阵图见于史书记载,《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曰: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云。这个八阵图作出来后,在当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诸葛亮就曾说:八阵既成,至今行师,庶不覆败矣。《晋书·马隆传》:隆依八阵图作偏箱车,地广则鹿角车营,路狭则为木屋施于车上,且战且前,弓矢所及,应弦而倒。

  据文献记载,诸葛亮八阵图遗址有三处,一在今重庆奉节西南七里的江滩上,一在陕西汉中定军山附近,一在四川新都北弥牟镇附近。这些八阵图遗迹都是用石头堆砌而成,都是棋布整齐、排列有序的石堆。

  东晋干宝《晋纪》载:

  诸葛孔明于汉中积石为垒,方可数百步,四郭,又聚石为八行,相去三丈许,谓之八阵图。于今俨然,常有鼓甲之声,天阴弥响。

  干宝,东晋初史学家,所著《晋纪》,今已亡佚,上面这段故事出自张澍《诸葛忠武侯故事》,它为八阵图注入了神奇的力量,普普通通的石头堆里常有战场中才有的鼓甲之声响起,而且越是阴天越响,这应该是八阵图最早神化的开始。

 《太平寰宇记》一百九十三卷, ()乐史撰,里面也记载了八阵图。

  县西南七里,《荆州图记》云:

  永安宫南一里,渚下平碛上,周回四百十八丈,中有诸葛孔明八阵图,聚细石为之,各高五尺,广十围,历然棋布,纵横相当,中间相去九尺,正中开南北巷,广悉五尺,凡六十四聚。或为人散乱。及为夏水所没,冬水退,复依然如故。

  东晋干宝《晋纪》所载八阵图,常有鼓甲声响起。到了乐史所撰《太平寰宇记》引《荆州图记》,八阵图就有了自动复原的功效,无论它是被人为地散乱,还是夏天的时候,涨水,将它淹没,看似消失在人的视野外,一旦到了冬天,它又依然如故。任乃强先生曾对这种说法表示怀疑,他认为:世人妄传诸葛神奇如此。夫江水力能转运巨石,安得武侯阵图细石堆遂不可移乎?”他认为阵图之所以能恢复原样,是因为鱼腹江南,峡口外有洲,人称盐碛,从古产盐。鱼族依之建国。江水夏秋没碛,惟冬春可煎。盐工侯江落碛出时,于泉上搬去石碛为堆,乃得盐水。岁岁为之,泉位与碛堆不变。

  夔州西市,俯临江岸,沙石下有诸葛亮八阵图,箕张翼舒,鹅形鹳势,象石分布,宛然尚存。峡水大时,三蜀雪消之际,倾涌混漾,可胜道哉!大树十围,枯槎百丈,破硙巨石,随波塞川而下,水与岸齐,人奔山上,则聚石为堆者,断可知也。及乎水落川平,万物皆失故态,唯诸葛阵图小石之堆,标聚行列,依然如是者,仅已六七百年,年年淘洒推激,迨今不动。

  上段引文出自《太平广记》,引文中八阵图神奇功效主要还是在于具有自动修复功效。张澍编《诸葛忠武侯故事》,曾引此文。

  《全相平话三国志》是一部关于三国故事的平话,元代至治年间(公元1321——1323)刊行的《全相平话五种》之一,此书初具《三国演义》主要轮廓,罗贯中在写作《三国志通俗演义》时,或多或少受其影响,它里面对八阵图是这样记载的:

  章武三年,刘禅立,改建兴元年。却说军师压住帝星,差一万军民去白帝城东离二十里下寨,搬八堆石头;每一堆石上有八八六十四面旗。有人告吕蒙,吕蒙引军来看号。元帅陆逊大惊!众官问,吕蒙曰:摆木为阵,火也;草阵,水也;石阵,为迷也。众官不见每堆石上有六十四面旗,按周公八卦看,诸葛会周天法,八百万垓星官,皆在八堆石上。吕蒙又言:非太公、孙武管仲张良不能化也。

  与前面八阵图有关神奇功效记载不同的是,《全相平话三国志》将八阵图与八卦、阴阳五行相联系,还说八百万垓星官,皆在八堆石上,星官是中国古代对天上几个恒星组合的称呼。()司马贞《史记·天官书》题解:天文有五官。官者,星官也。星体的存在和运行,给古人生活带来很大的帮助,如划分节气,但也让古人产生了强烈的神秘感,当古人无法解释某种现象时,就认为是神灵在主宰星辰的运行、变化,他们认为每个星辰都有相应的神灵对应。()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论妇人形相》中说:历观古名士画金童玉女及神仙星官中有妇人形相者,貌虽端严,神必清古。这里的星官明显是指星宿这一类神仙即星辰对应的神灵,而不是就实实在在存在的星辰而说。不仅如此,星官这类神仙还有男女性别之分。星官和人类社会一样,也有阶级等级划分,《史记·天官书》就说:星座有尊卑,若人之官曹列位,故曰天官。八百万星官在八堆石上,就是说八百万星官对应的神灵在八堆石上,这里的孔明显然具有驱使鬼神的本领。

  到了《三国演义》,作者将八阵图的神奇功能更是描绘到极致,《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写道:

  却说陆逊大获全功,引得胜之兵,往西追袭。前离夔关不远,逊在马上看见前面临山傍江,一阵杀气冲天而起。遂勒马回顾众将曰:前面必有埋伏,三军不可轻进。即倒退十余里,于地势空阔去处排成阵势,以御敌军。即差哨马前去探视,回报并无军屯在此。逊不,下马登高望之,杀气复起。逊再令人仔细探视,哨马回报,前面并无一人一骑。逊见日将西沉,杀气越加,心中犹豫,令心腹人再往探看。回报江边只有乱石八九十堆,并无人马。逊大疑,令寻土人问之。须臾,有数人到。逊问曰:何人将乱石作堆?如何乱石堆中有杀气冲起?”土人曰:此处地名鱼腹浦。诸葛亮入川之时,驱兵到此,取石排成阵势于沙滩之上。自此常常有气如云,从内而起。陆逊听罢,上马引数十骑来看石阵,立马于山坡之上,但见四面八方,皆有门有户。逊笑曰:此乃惑人之术耳,有何益焉!”遂引数骑下山坡来,直入石阵观看。部将曰:日暮矣,请都督早回。逊方欲出阵,忽然狂风大作,一霎时,飞沙走石,遮天盖地。但见怪石嵯峨,槎枒似剑;横沙立土,重叠如山;江声浪涌,有如剑鼓之声。逊大惊曰:吾中诸葛亮之计也!”急欲回时,无路可出。正惊疑间,忽见一老人立于马前,笑曰:将军欲出此阵乎?”逊曰:愿长者引出。老人策杖徐徐而行,径出石阵,并无所碍,送至山坡之上。逊问曰:长者何人?”老人答曰:老夫乃诸葛孔明之岳父黄承彦也。昔小婿入川之时,于此布下石阵,名八阵图。反复八门,按遁甲休、生、伤、杜、景、死、惊、开,每日每时,变化无端,可比十万精兵。临去之时,曾吩咐老夫道:后有东吴大将迷于阵中,莫要引他出来。老夫适于山岩之上,见将军从死门而入,料想不识此阵,必为所迷。老夫平生好善,不忍将军陷没于此,故特自生门引出也。逊曰:公曾学此阵法否?”黄承彦曰:变化无穷,不能学也。逊慌忙下马,拜谢而回。后杜工部有诗曰: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三国演义》里的八阵图是按遁甲八门布下的,用遁甲八门布下的八阵图最主要特点是每日每时,变化无端,这种变化的特征使得人走进去,迷失于其中。并且这种变化是不需借助人的任何外力,石头自身就可以完成,从而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可比十万精兵。遁甲是中国古代术数的一种,它是在周易八卦的基础上,又结合了星象历法、天文地理、干支四柱、阴阳五行等,利用时空因素来趋吉避凶。它实际上是一门预测学,当然这门预测学中预测方法是否具有科学依据尚难定论,但古时人们常将它运用于军事,为兵家常修之课, ()著名兵书《太白阴经》就有专门的遁甲篇。()章潢撰《图书编》在介绍奇门遁甲时说道:是遁甲法,不过乘天之日时,择地之方向,使人皆知趋吉避凶云耳,岂行军避敌伏匿逃形之怪术哉。这显然否认了《三国演义》描写的用遁甲八门之术布下的八阵图神奇功效,它只是一种趋吉避凶之术,并非什么神乎其神的的怪术。

  《四库全书·遁甲演义提要》中说:

  考汉志所列,惟风鼓六甲风后孤虚而已,于奇遁尚无明文。至梁简文帝,乐府始有三门应遁甲语,《陈书·武帝纪》遁甲之名遂见于史,则其学殆盛于南北朝。《隋志》载有伍子胥《遁甲文》,信都芳《遁甲经》,葛秘《三元遁甲图》等十三家,其遗文,世不槩见,唐李靖有《遁甲万一诀》,胡干有《遁甲经》,俱见于史志,至宋而传其说者愈多,仁宗时尝命修《景佑乐髓新经》,述七宗二变,合古今之乐,参以六壬遁甲,又令司天正杨维徳撰《遁甲玉函符应经》,亲为制序,故当时壬遁之学最盛,谈数者至今多援引之,自好奇者援以谈兵,遂有靖康时,郭京之辈以妖妄误国,后人又搀杂以道家符箓之法,益怪诞不可究诘,于是六壬盛行而遁甲之学几废。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草原之歌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