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真实历史似乎不是这样, 作者能不能附上参考文献。
送交者: 翻墙不容易[举人] 于 2016-12-30 20:19 已读 616 次  

翻墙不容易的个人频道

回答: 红朝的那些事情(五零五) 由 红朝笑笑生 于 2016-12-30 1:34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第二节 平绥路东段作战
郭汝瑰 黄玉章 [中国]
[出自《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2001
一、南口地区争夺战
二、天镇、阳高战斗与大同失陷
三、作战简析
附表

一、南口地区争夺战
   平绥铁路自北平经察南的张家口、晋北的大同,至绥远西部的包头,是联系华北与蒙疆的大动脉。平绥路东段的重镇南口,是北平通往西北地区的门户。那一带地形复杂,多高山峻岭,关隘重叠,是中国北方著名的天险之一。从南口经居庸关后,从宣化到张家口,是一个东西狭长的盆地,平绥铁路纵贯其中,并有公路相平行,形成连通西北、华北及东北的干线,而平绥路南口两侧为筑在高山上的内外长城。山上只有羊肠小道,所以南口有“绥察之前门,平津之后户,华北之咽喉,冀西之心腹”的说法。日军要进犯张家口、占领察哈尔省,然后分兵晋、绥,南口当然是它的必争之地。而中国军队要保卫察、晋、绥三省,就必须固守南口。所以南口的得失关系重大,南口作战成为保卫察、晋、绥的关键性战役。
   为巩固平绥线,蒋介石于7月30日就电令位于绥东地区的汤恩伯所部第13军从速集中,准备向张家口挺进。31日,蒋介石致电第29军第143师师长兼察哈尔省主席刘汝明,令炸毁青龙桥及八达岭一带铁路,勿为敌人利用,并星夜赶筑国防工事;当日,又致电第35军军长兼绥远省主席傅作义和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令第84师高桂滋所部迅速向张家口集中,协助刘汝明固守察省。8月2日,蒋令第21师与第84师合编为第17军,高桂滋兼军长,归汤恩伯指挥。当日拂晓,汤恩伯从集宁乘专车,于14时抵达张家口,在郭磊庄车站与刘汝明、高桂滋举行军事会议,商定了南口、张家口及独石口一带的防务配置。决定部署如下:
   1.西自洗马林,沿蠢恳台、神威台、常峪口,东迄关底止,副总指挥由第143师兼师长刘汝明担任,其主力控制于宣化、张家口。
   2.自龙虎关起,沿赤城至宁疆堡,由第84师师长高桂滋担任,其主力控制于雕鹗堡、赤城等地。
   独石口由副总指挥刘汝明派骑兵部队警戒。
   3.自清安堡起,沿永宁、延庆至南口止,由第13军之第89师担任;第4师位置于沙城以北地区,为总预备队,策应各方。
   以上各项决定,约定8月5日完成。 [ 注:苟吉堂:《中国陆军第三方面军抗战纪实》,第9页。原件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
   8月3日,汤恩伯根据郭磊庄决议,在他的集宁总部下达第一道防御配备令。其要点为:
   1.第13军以下花园、沙城为根据,前线在南口沿长城线以北,左亘宁疆堡,对河北、热河方向构成防御线。
   2.主决战方向保持于怀来—南口线,及怀来—延庆—永宁线。
   3.决战日期,伺敌向我进攻,发现其弱点时即行转移攻势。
   4.第89师为第一线部队,由右自南口沿长城线,左亘宁疆堡构筑坚固之防御阵地而固守之,师部驻康庄、怀来间。该师对石凤山、马黄峪、龙门口一带酌为警戒,并严密搜索敌情,随时注意该方面之变化;对居庸关、南口、永宁城、延庆、怀来、青龙桥一带,更须扼要坚固设防。
   5.第4师为总预备队,位置于沙城及下花园,并于夹河亘侯家堡、杨家山、黄羊山、清宁堡、黑岱山之线构成对东北之阵地。
   6.炮兵第27团开到怀来待命。
   7.各部队铁路运输,先行运兵,续运行李辎重,必要的弹药装具随部队行进。 [ 注:《中国陆军第三方面军抗战纪实》,第11-12页。 ]
   第13军部署于河北边境,其兵力、火力远不如日军,但全军将士决心力抗强敌。8月1日,第13军约2.8万人自绥东开拔。出发前,大家把自己所有的东西全部抛掉了,“除了在战场所需要的武器之外,别的什么也不带,以示决心”。 [ 注:小方:《血战居庸关》。载1937年9月29日天津《大公报》。 ] 8月2日,日本飞机开始轰炸南口、张家口一带及其间的交通要点。白天火车不能行驶,中国军队的运输只能改在夜间。8月5日,王仲廉的第89师全部到达前线,旋即接替第29军刘汝明部在南口、延庆等地的防务。
   第89师接防后立即侦察地形、构筑工事,决定利用南口一带多崇山峻岭、关隘重叠的复杂地形,配置纵深阵地,缩小南口正面防御阵地,固守两翼高山,将南口车站、龙虎台、大红门等地改为前进阵地,而将主阵地移至南口两翼山麓、山腹。 [ 注:仲廉:《兵法与实战印证论略》。台湾新文化彩色印书馆1987年版,第12页。 ] 其具体设防地点是:第265旅第529团附工兵1个连,进驻南口至居庸关及右翼苏村口、唐峪口,左翼关公岭等地;第530团(欠1个营)担任得胜口防务;第265旅控制第530团的1个营,位置于青龙桥;第267旅(欠第533团)附骑兵连,守延庆、永宁城、靖宁堡等地;第533团控制在康庄附近,为总预备队。另派工兵1个连在右翼陈家堡子南之山口,对白羊城警戒,师部进驻康庄南之榆林堡;责成通信营营长骆东藩星夜完成通信联络。 [ 注:《血战居庸关》第13页。 ] 王万龄的第4师在右翼布防,师部设在横岭城;汤恩伯前敌总指挥部设在怀来。部队一开进防地,马上着手修筑工事。但由于布防于高山深隘之中,山石坚硬,时间又紧,只能挖一些简单的壕沟掩体,或仅“堆石为垒,聊作遮蔽而已”。
   高桂滋的第84师原定先期到达,在龙关、赤城、宁疆堡一带布防。但由于在张家口过境时遭日机轰炸,并遇种种自然障碍,8月7日才全部到达南口战场其应布防地区。
   阎锡山7月31日电令炮兵第27团调归汤恩伯指挥。自陕北赶到的第17军李仙洲第21师原定8月12日由汾阳上车,经同蒲、平绥路运往南口,由于敌机的轰炸,平绥线运输力减弱,其先头部队于14日到达怀来,后续部队于8月19日才到达。这时战况紧急,战场人员伤亡严重,第21师部队陆续到达后不得不逐次投入战斗。
   自晋南驰援的朱怀冰第94师,预定8月10日开到南口战场,但直到13日部队才运到柴沟堡。幸亏其先头团14日晚赶到延庆,增强了得胜口的守备力量。朱怀冰师的作战地区是永宁、延庆、三道关、宁疆堡之间,兵力仅五六千人。
   8月6日,蒋介石致电汤恩伯:“最近敌必向我南口猛攻,此时兄部只有一心对当面之敌作战,不可再顾虑多伦、张北之敌。”8日,蒋又致电汤:“察南布置应注重固守据点,对于长城各要口,应配备相当兵力防御,如遇敌主力来犯,则退守据点为最重要。此时除南口应死守不失外,其他如怀来、宣化、延庆、龙关、涿鹿、桑园堡尤为重要。” [ 注: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台北1981年版,第二编第100、102页。 ]
   第13军于8月7日晨全部到达南口地区后,按照预定计划进入阵地,军指挥所设在怀来。8月8日,中日两军即展开了前哨战。
   日本“中国驻屯军”命令独立混成第11旅团8月11日攻击南口。在攻击之前,独立混成第11旅团从8月4日便开始派出小分队对南口镇实施战役侦察;8日拂晓对得胜口、9日对虎峪村实施武力搜索;从10日起,以兵力一部攻击南口车站及其东侧的龙虎台高地。由于龙虎台是南口的屏障,所以中日两军从8月11日开始,在这里进行了反复争夺。
   8月11日,日军独立混成第11旅团主力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支援下猛攻南口守军阵地,另以1个大队(坂田支队)向南口镇西侧地区的长城线助攻,并以一部在得胜口佯攻。南口中国守军第89师第529团坚守南口车站和龙虎台高地,虽伤亡惨重,但仍顽强抵抗。战至13日,日军攻占南口镇。接着,日军沿关沟向居庸关攻击前进。中国守军利用山地有利地形坚强阻击,日军受挫。在南口镇西侧向长城线实施助攻的日军坂田支队也在守军的顽强抵抗下顿兵于阵地之前。至8月16日,日军的进攻仍然毫无进展。
   南口战斗展开以后,中国统帅部得悉日军主力即将发动向平汉路和津浦路的两线进攻,于是命令第一战区部队迅速完成此两线的防御准备,并命卫立煌率第14集团军北上增援南口地区的防御作战;同时令第1军团派一部兵力进至房山西北地区,掩护第14集团军前进。8月14日,蒋介石致电傅作义:“迅发所部,收复察北,以固绥围,一面援助汤军,以全公私,勿使其孤军受危、南口失陷。国家民族,实利赖之。” [ 注:《血战居庸关》第104页。 ]
   8月16日,日本“中国驻屯军”令刚从日本进入华北、在昌平以南集结的第5师团加入战斗,并指挥独立混成第11旅团作战。首先以步兵第42联队第1大队在坂田支队左侧展开,增强向长城线上中国守军的攻击力量。在此之前,汤恩伯已令第4师一部在长城线上的横岭城占领阵地;16日,又令新到达前线的第94师第564团与第21师第122团合编为吴绍周支队,在石峡附近沿长城线占领阵地。17日,日军步兵第42联队第1大队夺取了长城线上的最高峰1390高地 [ 注:此按日方资料记述,与当时中国军用地图的标高有出入。 ] 。随之,日军第5师团主力逐次展开于长城线上1390高地至镇边城之间,向守军发动攻击,并将1050高地附近作为攻击的主要突击方向,企图以翼侧迂回战术突破长城线夺取怀来,以切断居庸关方面中国军队的退路。在此情况下,汤恩伯又令第4师第12旅加入横岭城附近地区的战斗。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为策应平绥路东段的作战,曾命令刘汝明第68军和赵承绶骑兵军分向崇礼、张北、尚义、商都和化德一带伪蒙军攻击。但“察军对张北之攻击(令)仍迟迟未下。且其攻击部署,系临时收编之夏子明各部担任前线”,而刘汝明军的“基本之143师,仍分驻张垣、宣化、涿鹿一带,多未使用”。 [ 注:见1937年《第7集团军傅作义部南口会战迄太原守城历次战斗详报》。原件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 到8月18日,因日军逐渐增加,察军退取守势;加之张家口地势北高南低,平绥路在此拐弯,向北突出,形成不利因素。只有另派或增加有力部队夺取张北,驱除日军,才可确保张家口、掩护平绥路。鉴于以上情况,18日傅作义召集幕僚研究,决定“先以全力歼灭张北之敌,并将骑兵推进至多伦,保持张垣安全。然后再转移兵力,增援南口”,并将此意电告阎锡山。但阎锡山复电:“即率大军增援南口。”傅作义经一再考虑,仍拟维持原计划,以应事机。阎锡山又派王靖国军长传达命令:“先解南口之危。”傅作义迫不得已,表示服从上命,遂停止了向张北方向的进攻,将全部兵力运往南口前线。 [ 注:此按日方资料记述。 ]
   日军第5师团加入作战,使中国守军第13军防线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18日,傅作义率第72师及第100旅、第211旅和独立第7旅由柴沟堡增援南口地区作战。蒋介石急令卫立煌部迅速向周口店一带集中,并增援南口、怀来地区作战;另令位于平汉、津浦路的一部向平、津之间出击,以配合卫立煌军北进;令汤恩伯:“如万不得已,我军务要固守怀来等据点,勿使失陷。”接着又致电汤:“固守现有阵地,最后必须死守怀来,待援出击。” [ 注:《血战居庸关》第106页。 ]
   19日是南口作战最激烈的一天,双方在黄楼院、禾子涧、沙锅铺、850高地一带反复争夺。一日之间,中国军队伤亡1200余人。这天,在居庸关方面,日军也倾全力攻击,并突入居庸关南门,后被守军击退。
   20日,傅作义到怀来前敌指挥部与汤恩伯等举行会议,讨论了战场形势与作战计划,商定:“以第72师及独立第7旅担任出击已经突入黄楼院方面之敌,行有限攻击,于克服了锅顶山及南北西岭地区后,即仍固守该地,并即将增援之两部抽回,转用于张垣,以恢复张北” [ 注:《中国陆军第三方面军抗战纪实》第19页 ] 。汤恩伯于19日接到卫立煌电报,说他的第10师、第83师及第85师已分头从涿县、周口店、涞水等地兼程北上,预计21日可到达马刨泉、镇边城、东斋堂和高窝铺一带,进击西路日军侧背。汤于是决定利用援军到达这一有利时机,发动一次大规模的进攻,将日军赶出迂回线。决定第72师20日先期集结于横岭城附近,21日黄昏前推进到西北岭,21时进攻十道岭之敌,并占领十道岭;独立第7旅于20日先期集结于陈家堡附近,于21日黄昏前进进入东大岭出击位置,在当天19时向十道岭东北方向进攻,泻足第72师占领十道岭高地。第4、第21、第89、第84、第94各师及吴绍周支队除固守原阵地,再抽出一部分兵力打击各自当面日军,以达到牵制日军,恢复原阵地的目的。但18、19日张家口形势发生变化,由张北反攻的日本关东军察哈尔兵团攻陷外长城的神威台和汉诺堡。为解除张家口之危,傅作义率两个旅回援张家口。
   由于连日激战,守军伤亡过重,汤恩伯被迫下令缩短战线,将得胜口、居庸关、镇边城一线阵地区分为3个固守区:得胜口、居庸关、青龙桥一带为第1固守区,由89师及新到达的第21师的第121、第124团防守;东、西大岭及黄楼院一带为第2固守区,由第21师一部及第4师第10旅防守;北石岭、东台、横岭城、镇边城一带为第3固守区,由第4师(欠第10旅)和第72师的一个旅防守。第94师和第84师仍担任永宁、延庆、龙关、赤城方面的防御任务。
   日本“中国驻屯军”发现卫立煌率第14集团军北进增援南口后,即派第6师团第36旅团编成牛岛支队,进入门头沟以西地区堵击;令第20师团进入良乡西北山岳地带,向平汉路及其西侧的中国守军第26路军攻击。中国第14集团军的2个师于19日到达涿县一带,尔后兼程北进。第83师北进中于22日在千军台同日军牛岛支队遭遇,当即展开战斗。战至24日,第83师除留4个营兵力在千军台继续同日军作战外,主力继续北进。但进至沿河城时被永定河洪水所阻,便改道青白石向大村西侧前进。第10师于24日将日军牛岛支队另一部击溃于大村。
   居庸关、横岭城、镇边城一带正面的情况:21日拂晓,日军向横岭城方面发动攻击,其主力一部向黄土洼及其以东高地猛攻。守军奋勇抵抗。战至中午,第4师伤亡很大,其中第19团第1营官兵伤亡殆尽。第72师第415团增援,固守灰岭子、长峪城一线阵地。22日,日军一部突入长峪城北沿守军阵地。第72师第416团增援反击,将所失阵地夺回。尔后日军向灰岭子第72师阵地正面攻击,并以一部向镇边城迂回,一部突入横岭城南方高地。23日,向镇边城迂回的日军与第72师第416团展开激战。日军将该团击溃后占领镇边城,并占领横岭城守军阵地后方的水头村。
   23日夜间,汤恩伯下令再次调整部署、紧缩战线、固守据点:居庸关为第1固守点,归第21师及第89师守备;横岭城为第2固守点,归第72师及第4师守备;延庆为第3固守点,归第94师守备;怀来为第4固守点,归独立第7旅守备。汤严令:非有命令不得移动或放弃。蒋介石得到汤恩伯的退守各据点的报告后,于25日上午电告汤恩伯:“我军既退守各据点,务令各级主官激励所部死守勿退。” [ 注:《血战居庸关》第108页。 ]
   25日,日军猛攻横岭城和居庸关。中日两军在这两点上展开激烈战斗。当日下午3时,日军坦克冲入居庸关。守军虽伤亡很大,但仍占据山岭有利地形与日军作战。当日占领水头村的日军攻击怀来城南之十八家。在该地防守的独立第7旅一部退守怀来。日军随即在飞机、炮兵支援下攻击怀来。这样,长城线上各点守军已处在日军前后夹击的态势下。
图3-2-1、平绥铁路东段沿线作战经过要图
图3-2-1、平绥铁路东段沿线作战经过要图
   25日晚间,汤恩伯将战况紧急电告蒋介石。蒋于26日上午复电汤:“我军必须死守现地,切勿再退,否则,到处皆是死地,与其退而死,不如固守而死,况固守以待卫军联络,即是生路。此时惟一生机,惟力图与卫联络之一途而已。” [ 注:《血战居庸关》。 ] 可是,卫立煌军一部虽已经到达大村,汤恩伯仍未与其取得联络,而居庸关、横岭城告急。于是,汤恩伯于26日下午1时30分下令全军突围。日军当即发起追击。其第5师团一部当天占怀来。独立混成第11旅团一部于27日占延庆。
   当卫立煌所部第10师于26日进至镇边城时,这里的战斗已经结束。27日,汤恩伯所属部队奉令退蔚县、广灵、涞源。
   当居庸关、横岭城、镇边城地区展开激烈争夺战、日军第5师团陷于苦战之际,日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令刚从天津回到张北的混成第2旅团(附堤不夹贵等2个大队及伪蒙军一部)于8月20日向张家口发动进攻,当夜即突破刘汝明第68军防守的长城防线,占领了神威台。保安第1旅旅长马玉田阵亡。22日,日军继续向万全方向进攻,击退守军第143师后,于24日进至张家口西南高地,并占领了孔家庄车站,切断了平绥路。此时,傅作义率领增援南口方面的2个旅返回张家口,立即向占领高地的日军组织反击。他们曾给予日军以相当杀伤,但反击未能奏效。刘汝明所部向天镇、蔚县撤退。傅作义退守柴沟堡。8月27日,张家口失陷。日军混成第2旅团向下花园方向追击,与西进的第5师团会合,张家口以东平绥铁路及其以北地区完全为日军控制。

二、天镇、阳高战斗与大同失陷
   日本“中国驻屯军”在南口、居庸关地区遭到中国军队的坚强阻击,进展极为困难之际,为了华北会战进行顺利,日本参谋本部于8月21日决定再增派第16、第108和第109师团到中国;24日,又将原来预定开赴东北的第14师团也开赴华北(这4个师团均为两旅团制,其中第14、第16师团为常备师团,第108和第109师团为特设师团)。同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增兵动员令。日本陆军大臣杉山元说明增兵的原因是:迅速、彻底地给中国以沉重打击,以便早日使国民政府屈服、早日结束战争。8月31日,日军“华北方面军”正式组成(日“华北方面军”战斗序列见附表3-2-1)。寺内寿一大将任司令官,下辖第1、第2两个军及直属部队,总计8个师团。连同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的4个混成旅团及航空兵、炮兵等特种部队,侵入华北的日军共约37万人。“华北方面军”司令部组成后,于9月4日开始统帅日军作战,并作了方面军的作战部署:“方面军的目的在于以主力消灭保定、沧县的敌人,迅速进入易县、定兴、霸县、马厂附近准备攻击,同时以第5师团迅速进入蔚县附近,准备对保定平原的作战。” [ 注: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朝云新闻社1983年版,(1)第312页。 ]
   中国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判断日军占领南口、张家口一线后的作战行动有两种可能:第一,以一部兵力从蔚县向广灵佯攻,主力沿平绥路西进,夺取大同,切断我军晋、绥联络线;第二,以一部兵力向天镇实施牵制攻击,主力向广灵进攻,截断我军雁门后路。日军的主攻方向究竟是指向大同还是广灵?难于决断,因此中国军队采取了一个机动的作战方针:“本军以利用山地歼灭敌人之目的,以主力配置于天镇、阳高、广灵、灵丘、平型关各地区,以一部控制于大同、浑源、应县附近、以策应各方之战斗,相机转移攻势。” [ 注:转引自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现代政治史资料汇编》第三辑第四册。 ] 如敌以主力进攻广灵时,在广灵地区的守军应固守待援,以总预备队主力应援该方面作战,位于东井集的部队向广灵敌侧背威胁,以使战斗成功;如敌以主力指向大同、进攻天镇时,天镇守军拼死待援,以大同附近之总预备队向天镇推进,位于浑源附近的兵力渡桑干河,向天镇右翼实施侧面攻击,牵制敌人,俟敌顿挫后,从天镇两翼夹击之。
   根据上述作战方针,第二战区部队部署如下:
   第13军汤恩伯所部第4、第89两师由于损失惨重,到安阳整补;其第94师开马黄峪,归卫立煌指挥。第68军刘汝明部在蔚县一带依山作战。第17军高桂滋部位于广灵布防,该军仍归汤恩伯指挥。
   晋绥军各部:
   1.第6集团军第33军之独立第3旅布防灵丘,第73师布防广灵,第85师控制大营,第34军之第203旅布防东井集与浑源,第196旅控置 [ 注:“控制”与“控置”是两个不同意义的军事术语。控制于某地的部队高度集中,不任当地兵备,随时按命令出动;控置的部队则在该地有防守等任务。 ] 应县,第71师控置岱岳,新编第2师控置砂河。
   2.第7集团军第61军之第101师固守天镇,第200旅布防阳高,独立第7旅控制大同以东地区;第35军新编第6旅固守兴和,新编第5旅控制隆盛庄,第218旅固守集宁,第211旅控制归绥,独立第2旅和205旅控制大同、丰镇。
   3.预备军第72师拟控制应县,第209旅控制怀仁以北地区,第215旅控制雁门一带,独立第1旅控制平型关一带,第66师控制太原附近;骑兵军主力在商都、尚义、化德等处布防,一部守大庙、百灵庙。
   4.司令长官部行营进驻雁门关南之岭口。
   按照这一部署,在华北战线的左翼可以形成一个由商都、兴和、天镇、蔚县到涿县的半圆形防线。可是,正当由南口、张家口一线撤退下来的部队调整部署之际,日军第5师团不惜战斗减员,不顾军需补充困难,按照方面军“迅速进入蔚县附近,准备对保定平原的作战”的命令,于9月6日即向蔚县方面发起进攻。
   蔚县地区是第一、第二两战区部队作战的分界线和枢纽。原定在此防御的第68军刘汝明所部已奉命到津浦线方面,归于第1集团军,这里便形成了一个无兵防守的空隙地区,而预想已经从陕西关中地区出动东渡黄河的第8路军进入这一地区参战还为时尚早。于是,阎锡山以急电请求蒋介石派兵固守涞源,并要求第68军待第8路军到达接防以后再行转移归建。
   日军第5师团于9月6日,从宣化、新保安、怀来附近分3个纵队开始向花稍营(今化稍营)、西合营一线进攻。其左纵队步兵第11联队前进途中在桑园附近为河水、烂泥所阻,师团长即令其以一部留于该地掩护师团主力左侧,其余并入中央纵队前进。中央纵队第9旅团和右纵队第21旅团于9月9日进抵花稍营与西合营一线。尔后,第5师团长即令中央纵队第9旅团攻击广灵附近的中国守军阵地。右纵队第21旅团从阳原附近向广灵之西实施迂回。此时,在蔚县担任防御的第68军部未与进攻的日军接触,即于9月10日擅自撤退。汤恩伯立即令第17军高桂滋部从广灵派一个团跑步前往蔚县填防。该团于11日跑步到达距蔚县七八里时,日军骑兵第5联队已进入蔚县县城。同日,日军第9旅团第41联队进占涞源以北的伊家堡和同沟。至此,日军第5师团已完成了方面军所赋予的“迅速进入蔚县附近”的任务。
   保定行营主任徐永昌得知上述情况后,即令正在后撤的第68军暂留有力一部在水宿亘小四庄之线占领阵地,对桃花堡、西合营警戒;并令第3军曾万钟部派1个团自易县出发,赶往涞源布防。在广灵方面,汤恩伯将第84师配置于六棱山、火烧岭一带;第21师主力配置于豹峪、洗马庄一带,阻止日军进攻。
   日本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在占领张家口以后即向天镇方面进攻。阎锡山判断日本关东军主力将分3路从兴和、天镇、东井集进攻大同,他决定诱敌进入大同东面的聚乐堡“国防阵地”地区,集结强大兵团于南翼的浑源、东井集间和北翼的绥东丰镇、兴和间,发动南北钳击,并以骑兵集团向张家口挺进,实施“大同会战”,于是命令第61军在西湾堡、天镇、阳高地区阻止敌人前进。第61军军长李服膺接到在天镇、阳高方面固守的任务后,立即在该地布防。
   9月3日,集结在永嘉堡的日军独立混成第15旅团一部,向位于砖窑村的第61军警戒阵地发动攻击,战至黄昏退去。4日,该旅团在30余架飞机和炮兵的支援下又向天镇城东的李家山、罗家山发动攻击。激战1日,形成对峙。6日,日本关东军向天镇守军发动全线攻击,攻占城东南的盘山。7日拂晓,守军除天镇城内第299团坚守城垣阻击敌人外,其余全被日军冲垮,向后撤退。
   8日晨7时,6架日机轰炸阳高。同时,日军分南、北两路向镇宏堡、聚乐堡一线追击。此日,日军除混成第15旅团占领镇宏堡外,其余主力向聚乐堡攻击,并令军预备队第11联队也加入战斗。10日,日军围攻阳高城。守城部队第414团受到严重伤亡,城被日军攻陷。第61军军长李服膺即率部(除仍在坚守天镇的第299团外)撤退至聚乐堡以南的瓜园村休整。
   防守天镇城的第299团曾在10日打退日军的两次进攻。11日,日军以飞机、大炮将天镇东北城角击毁。其步兵乘势猛冲,仍被守军击退。但是守军已连续苦战数日,城内粮弹均缺,遂突围。天镇城终被日军占领。在此情况下,阎锡山的“大同会战”计划已成泡影,便下令各部队向大同以南、桑干河南岸的山地转移。
   阎锡山在下令部队转移时,曾留1个旅在大同城附近依城野战,2个旅占领大同以西山地阻敌西进。这实际上是一个放弃大同的部署,所以日军独立混成第1旅团于9月13日未经战斗便进入晋北重镇大同。
   日军占领大同后,关东军的作战告一段落,接着部署攻占大同附近的地区。独立步兵第11联队于17日占丰镇,于24日占集宁。独立混成第1旅团于17日占领大同西南的尚希庄,于18日交防给混成第15旅团,尔后向绥远方面进攻。占领南壕堑的日军河村支队于9月19日占领兴和,接着向凉城方面进攻。24日,该支队在从右玉方面进攻的松井支队的协同下进占凉城。至此,察南、绥东和大同周围的晋北地区全部沦于敌手。

三、作战简析
   平绥路东段的作战中,绝大多数的中国军队表现出英勇顽强的抗战精神,尤其是南口地区的争夺战更为突出。但经过半个多月的激烈战斗,南口、张家口等战略要地终于被日军攻占。中国军队的失利,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就作战指导而言,则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指挥不统一,难以协同作战;二是刘汝明指挥严重失当,贻误了战机。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统帅部对敌情的判断从总体上来说是比较准确的。早在7月中下旬,即以开始全国性的抗战部署。对平绥路东段的作战部署,从7月下旬也已开始。蒋介石在南京还召见了汤恩伯,令其率部至南口地区布防。但平绥路东段地跨第一、第二两个战区和河北、察哈尔两省,参战部队又极为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有一个权力高度集中的领导来实施统一的指挥,才能关照全局,掌握关节,正确、及时地指挥作战,使参战部队协调一致地行动。充分发挥整体力量,夺取战斗的胜利。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蒋介石不是从作战的需要出发来建立部队的指挥系统的,而是更多的考虑派系和人事关系。
   7月31日,蒋介石致电傅作义,询问:“将来向冀察出击时,汤军所部可否由兄统率指挥,请兄密计之。” [ 注:《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96页。 ] 可8月1日蒋介石任命汤恩伯为第7集团军前敌总指挥,而汤所辖部队并不明确。因此8月2日在张家口决定南口、张家口防御计划时,是汤和刘汝明及第84师师长高桂滋以协商方式解决的,并由汤请刘任副总指挥。8月3日蒋介石致程潜关于修正战斗序列的手令中说:“抽晋绥军3师至4师向冀、察两省进击。该路以傅作义为集团军总司令。一切以阎副委员长妥商决定。” [ 注:《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40页。 ] 可见这时傅作义的指挥权还在商讨之中。南口作战展开之后,蒋介石才要求傅作义“迅发所部,以复察北,以固张圉,一面援助汤军……勿使其孤军受危、南口失陷。” [ 注:《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104页。 ] 此后方明确傅作义为第7集团军总司令,刘汝明为副总司令。由此可见,第7集团军虽然名义上以傅作义为总司令,由他负责平绥路东段的作战,但实际上是3个指挥官各自指挥各自的部队、各自独当一面:汤恩伯负责河北南口地区的作战、刘汝明负责察哈尔张家口地区的作战,而傅作义则统率预备队。这样的指挥关系怎能保持密切的协同?如南口危急时,汤恩伯曾致电刘汝明,请将其驻在涿鹿、怀来的1个团向南口方向稍作移动,必要时请其增援,但刘汝明连电报也不回复。再如8月23日,第二战区派1个旅增援南口,汤恩伯令其派1个团接十八家防务,该团长竟托词拒绝,见南口危急,于25日返回山西。而且当平绥路东段激战之际,第一战区也并未按照大本营颁发的《国防作战指导计划》中规定的“为限制敌军之自由转移,兵力于平绥路及使我第二战区在平绥路方面作战之便利起见,应即派有力之一部近迫当面之敌,实行柔性之攻击,同时抽调在平汉路北端部队约三师归第二战区长官指挥,向怀来、万全之线以北转进”等任务执行。8月18日蒋介石曾电告刘峙:“南口危急……先使李默庵军星夜向南口西南方急进,夹击敌背,以解南口之危。” [ 注:《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105页。 ] 但刘部在由涿县北进途中遇到日军阻击和永定河水阻拦,即未能前进, [ 注:此据《战斗详报》。但李默庵《世纪之履—李默庵回忆录》则并未记载与日军作战,说:“第14集团军抵琢州后,即奉命向平绥怀来方向开进,支援第二战区作战,据守内长城。我即命令部队徒步急行军……直奔怀来。然而,当我军赶至京西门头沟的斋堂时,南口已经失陷。增援平绥作战计划落空。”(中国文史出版社1995年版,第119页) ] 致日军得以由镇边城迂回至第13军防御正面的后方。
   刘汝明拥兵自重,不顾大局,为保持其既得的察哈尔省地盘,曾数次阻止赴南口抗战的部队通过张家口。7月25日,第13军参谋长吴绍周至张家口洽谈南口防务问题,刘汝明说南口仅有日军骑兵骚扰,已被击退,日军没有大规模行动,并以未接中央命令为借口,不同意第13军过境去南口布防。7月31日,第13军副参谋长苟吉堂再去张家口联系过境问题,刘汝明又以“恐大军过境,日方借以启衅”为由,阻止第13军通过张家口。第13军被迫在西湾堡、永嘉堡下车等候。 [ 注:《中国陆军第三方面军抗战纪实》第1页 ] 直至蒋介石派鹿钟麟做说服调解工作,刘汝明才答应第13军过境去南口抗战,但要求部队不得在张家口停留,不能在宣化设军部。 [ 注:见吴绍周《第13军南口抗战纪实》。载《七七事变》,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148页;见秋江《南口迂回线上》,载1937年10月《国闻周报》第14卷第39期《战事特写》。 ] 当第13军被允许通过时,日军已开始轰炸平绥路,运输困难。至8月3日,第13军方有约3个团的兵力到达南口,耽误了近3天的防御准备时间。以后在南口告急时,刘汝明又拒绝由陕北米脂驰援的第86师过境,致使第86师不能参战。
   热河失陷,平津沦丧,察北落入日军之手,南口已三面受敌。守住张家口、解除后顾之忧,就成为坚守南口的必要条件。而守住张家口又必须占有张北、商都、尚义等外围屏障。中国统帅部和第一战区曾命令傅作义部和刘汝明部攻占各该地。预定8月13日夜同时发动袭击。当时日军在察北的兵力极为薄弱,主要是伪蒙军防守。傅作义部于14日占领了商都、尚义,全部完成了任务,而刘汝明则延迟一日方开始行动。当准备进攻张北时,刘汝明又中了伪蒙军李守信的缓兵之计,相信并同意他暂缓攻一日即反正的要求。而在此两天内,日军已调来大批援军,转取攻势。此时刘汝明仍不将其分驻于张家口以南的主力调至前线抗战,反而向傅作义请兵,以致傅不得不自率主力返援张家口。由于时机已误,南口方面既削弱了防御力量,张家口方面的反击又未能奏效,张家口终于在8月27日失陷。
   平绥路东段的作战虽然失败了,但也有其一定的积极意义。当时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解放》周刊发表短评说:“不管南口阵地事实上的失却,然而这一页光荣的战史,将永远与长城各口抗战、淞沪两次战役鼎足而三,长久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又说:“我们不否认南口的失守,对整个抗战战局是增加了一个困难,也不否认察绥咽喉的放弃,是增加了黄河下游各省的危险。然而,南口抗战的英勇,全国民众对南口抗战的后援与拥护的热烈气象,给了我们证明,不管多大的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中华民族绝不会灭亡!” [ 注:原载《解放周刊》第1卷第15期,转引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第五册(上)第89-90页。 ]

附表
附表3-2-1 日本华北方面军战斗序列表(1937年8月31日)
附表3-2-1 日本华北方面军战斗序列表(1937年8月31日)
附表3-2-2 参加平绥路东段作战的中国军队战斗序列表(1937年8月)
附表3-2-2 参加平绥路东段作战的中国军队战斗序列表(1937年8月)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Franc [录入] 2006
阿修比 [校对制作] 2007
喜欢翻墙不容易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翻墙不容易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