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东北抗联简介:九一八之后抗战十四年的抗日队伍
送交者: 胡长苏[♂★☆孤舟蓑笠翁☆★♂] 于 2016-10-09 11:02 已读 523 次 3 赞  

胡长苏的个人频道

     东北抗日联军,简称东北抗联,是中国东北人民抗日武装。其前身是1933年5月成立的东北人民革命军,1936年2月改称东北抗日联军,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改称东北人民自卫军。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和东北军队部分爱国官兵纷纷组成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抗日武装,统称抗日义勇军,约50余万人,在东北各地抵抗日军进攻。但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大部分伤亡散落。

  从1932年初开始,中共满洲省委先后创建了巴彦、磐石、海龙等反日游击队。主要领导人有杨靖宇、赵尚志、李红光、童长荣、夏云杰、崔石泉等。同时,中共满洲省委还派周保中、李延禄等共产党员到抗日义勇军中进行改造工作,建成绥宁反日同盟军、抗日救国游击军。游击队不断壮大,游击活动遍及三十余县。

  1933年5月,中共满洲省委决定以游击队为基础,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从1933年下半年至1936年春,成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二、三、六、八军和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

  1936年2月20日,中共东北党组织和人民革命军领导人于发表了《抗日联军统一建制宣言》,决定将东北人民革命军等抗日武装统一改称为东北抗日联军。原人民革命军、抗日同盟军和反日联合军加上1936年5月之后编入抗联队伍的其他抗日武装,形成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至第十一军。东北抗联的11个军,鼎盛时期达四万五千余人,经一年多协同作战,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撤销,中共南满、吉东、北满省委先后成立。东北抗联随之编成第一、二、三路军,分别归三省省委领导。

  1938年下半年,日军增加兵力,对抗联加紧军事“讨伐”、政治诱降和经济封锁,并隔离抗联与群众的联系,竭力破坏抗联的生存条件。抗联在处境十分艰难的情况下坚持斗争。第一路军转向长白山密林,实行分区作战。第二路军从宝清、牡丹江地区,向五常、舒兰地区西征。第三路军主力从汤原、萝北、绥滨地区向黑嫩平原远征。

  1939年秋冬,日伪军继续进行疯狂“讨伐”。由于斗争形势恶化,各军减员较多。1940年1月,中共吉东、北满省委决定将各军缩编为支队,继续在极端困难情况下进行游击战。

  1940年秋冬,日军对抗联进行更残酷的“讨伐”,形势愈加严重。此时,第一、二路军大部已转移至苏联境内,成立南、北野营进行整训,一部分在辽宁、吉林东部边境和完达山区坚持斗争。第三路军继续在黑嫩平原和大小兴安岭地区开展游击活动。

  1942年秋,南北野营合编为国际旅(番号为苏联远东方面军步兵第八十八旅,又称东北抗联教导旅)。野营和教导旅时期进行了系统的军事训练和政治学习,同时还派遣十几个小分队返回东北战场,在北满、吉东、东满和辽吉边区进行游击活动。

  1945年8月,抗联教导旅协同苏联红军向中国东北进军,参加对日作战。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抗联部队利用与苏军配合作战的有利条件,迅速占领了战略要地。随后,回到东北和在东北坚持斗争的抗联部队与挺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合编为东北人民自卫军。

  东北抗联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独立奋战十四年,作战数万次,伤亡三万余人,共歼日伪军二十二万余人,其中日军十七万多人,牵制了数十万日军,不仅在战略上配合了全国抗战,也支援了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东北抗联著名将领:杨靖宇等多半将领壮烈牺牲

  杨靖宇(1905-1940)

  抗联一军军长、抗联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字骥生,化名张贯一,1905年2月13日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家湾村。1926年秋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毕业于河南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1927年春被选为确山县农民协会委员长,同年5月初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秋到开封、洛阳等地做白区工作。1929年春到东北地区工作,担任抚顺特支书记,后被捕入狱。“九·一八”事变后出狱,任满洲反日会党团书记、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1932年初中共哈尔滨市委重新建立,杨靖宇任市委书记,同年4月代理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1933年1月将磐石游击队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时任政治委员,同年5月当选中共满洲省委委员。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成立时任师长兼政委。1934年11月任南满特委常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1936年2月部队宣布改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7月成立东北抗联第一路军,任总司令兼政委,7月任中共南满省委委员。1940年2月23日被日伪军封锁围剿在吉林省蒙江县(现靖宇县)保安村西南三道崴子激战中壮烈牺牲。

  李红光(1910-1935)

  抗联一军一师师长

  李红光,原名李弘海,别名李义山,朝鲜族,1910年生于朝鲜京畿道龙岩郡丹洞。1925年随父母到吉林省磐石县。1926年到伊通县流沙嘴子屯定居。幼年时读过几年书。193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了20余人的赤卫队,任队长。1931年春任伊通特支组织委员,同年4月任磐石中心县委委员。1932年初成立磐石义勇军,任队长。1933年1月磐石义勇军整编为工农红军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时任教导队政委,同年春粉碎敌人四次“讨伐”,6月率队攻打大兴川、营城子等地,7月任抗日军联合军参谋部参谋长,同年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参谋长,是杨靖宇的亲密战友和最得力的助手。1934年11月7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成立时任一师师长兼政委。1935年4月下旬率队进入桓兴游击区,同年5月8日在老岭沟与200多人的日本守备队相遇,苦战到天黑,李红光在观察敌人火力点时不幸中弹,第二天在桓仁县黑瞎子旺密营中牺牲。

  王德泰(1907-1936)

  抗联二军军长、抗联一路军副总司令

  王德泰,1907年5月23日生于辽宁省盖县第四区詹家村后王家庄。10岁放牛,12岁读书,三年后辍学出外学徒。1926年到延吉县靠种地、当店员等谋生。“九·一八”事变后参加反日活动,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初,到老头沟煤矿开展工人运动,任该矿反帝同盟书记,同年底组织二十余人加入延吉抗日游击队,先后任小队长、中队长、大队参谋长等职。1933年9月任东满特委军事部长。1934年3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政委。1935年3月任师长,同年5月30日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1936年3月部队改编为东北抗联第二军时任军长,同年7月成立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时任副总司令、中共南满省委委员。11月7日在抚松县与蒙江县交界处的小汤河村遭到伪骑兵七团袭击,在追击敌人时牺牲。

  魏拯民(1909-1941)

  抗联二军政治委员、抗联一路军总政治部主任

  魏拯民,原名关有维,字伯张,别名魏民生、魏锄耕、李新良、张达、冯昆、冯康等。1909年2月3日生于山西省屯留县王村。9岁念书,16岁考入太原一中。1926年加入共青团,192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2月考入私立宏达学院。1932年春任中共哈尔滨市委组织部长、道外区委书记、市委书记。1934年末被派到东满地区工作。1935年2月任东满特委书记,同年5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成立时任政委,7月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1936年初从苏联回国,任抗联二军政委和军党委书记,同年5月任中共南满省委书记兼第一路军总政治部主任,二军军长王德泰牺牲后,指挥二军转战抚松、蒙江、磐石等地开展抗日斗争。1938年6月任第一路军副司令和总政治部主任。1940年秋因病不能带兵,不得不离开部队到密营养病。1941年1月20日病故。




东北抗联大事记:牵制了在东北的数十万日军

  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它的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革命史上有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在日本侵略者的大后方,他们14年的艰苦斗争牵制了数十万日伪正规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他们可歌可泣、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是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宁死不屈精神的集中体现。

  东北抗日联军共有11个军,人数最多时有4万多人,其中,第一、二、三、六、七等军是在反日游击队(共产党领导)的基础上建立的;第四、五两军是在王德林的救国军、李杜的抗日自卫军余部的基础上建立的;第八、九、十、十一军是在义勇军余部和抗日山林队的基础上建立的。

  1936年7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改编成立,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宋铁岩任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师1个教导团。

  1936年3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改编成立,王德泰任军长,魏拯民任政治委员,李学忠任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师1个教导团。

  1936年7月末,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成立,由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一、二军编成。杨靖宇任总司令兼政委,王德泰任副总司令,魏拯民任政治部主任。

  1936年3月,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由原东北抗日同盟第四军改编成立,李延禄任军长,黄玉清任政治部主任。下辖4个师3个游击团。

  1936年2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由原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改编成立,周保中任军长,柴世荣任副军长,胡仁任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师。

  1936年11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四团改编成立,陈荣久任军长,崔石泉任参谋长。下辖3个师。

  1936年9月,东北抗日联军第八军由原东北民众救国军改编成立,谢文东(后叛变)任军长,滕松柏(后叛变)任副军长,刘曙华任政治部主任。下辖6个师。

  1936年冬,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八军改编成立,汪雅臣任军长,张忠喜任副军长,王维宇任政治部主任。下辖10个团。

  1937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成立,由东北抗日联军第四、第五、第七、第八、第十路军编成。周保中任总指挥,赵尚志任副总指挥(1940年2月任),崔石泉任参谋长。

  1936年1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改编成立,赵尚志任军长,张寿篯任政治部主任。下辖10个师。

  1936年9月,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改编成立,夏云杰任军长,张寿篯任政治部主任(代)。下辖4个师。

  1937年1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九军由原自卫军吉林混成旅第二支队改编成立,李华堂(后叛变)任军长。下辖3个师。

  1937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十一军由原东北山林义勇军改编成立,祁致中任军长,金正国任政治部主任。下辖1个师。

  1939年5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成立,由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三、第六、第九、第十一路军编成。张寿篯任总指挥,冯仲云(1940年4月任)任政治委员,许亨植任总参谋长。

  1942年8月,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由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第二路、第三路军组成。周保中任旅长,张寿篯任政治副旅长,崔石泉任副参谋长。下辖4个教导营。

  1936年2月至1937年12月是东北抗日联军组成,东北游击战争的新高潮期。

  1938年1月至1939年1月是东北抗日联军配合全国抗战,坚持艰苦的抗日游击战争时期。

  1939年1月至1940年是东北抗日联军陷入敌人重重包围的极端苦斗时期。

  1941年至1945年是东北抗日联军开展小型游击战和转入苏联整训时期。




东北抗联光辉战绩:曾先后打死三名日军中将

  看了抗联的资料才发现,相对于抗联的实力和敌人的强大,抗联的战果可谓辉煌。要是按照某些人的习惯,以伤亡比来计算的话,那抗联就不仅仅是大胜了。

  比如栽在抗联手里的日本中将就有三个,其中只有一个是追授的:日本陆航的森玉德光。另外两个是正儿八经的师团长:一个是第一师团长服部晓太郎,一个是第十一师团长渡久雄。少将若干,不超过十个,比如谢文东就曾经干掉一个(追授的,饭塚朝吾,当时祁致中还算他的帮手)。而日本关东军的军力,最高70万,最少可能是30万。

  相比较之下,抗联的队伍呢? 赵尚志这个师长最少的时候只有70多人,军长呢最多6000多人。冷云的妇女团最多30多人,最少8个。几十人一个团,数百人一个师,很多。

  (多插一句,对于抗联力量损失最大的是逃兵,其次是叛徒,再次才是战斗损失,这一点估计很多人没想到。这也是我尊敬朝鲜族战士的原因,人家一半多牺牲的,算上负伤和坚持下来的,就几乎没有逃兵)

  这几个人(或者不能算人)中森玉德光是属于抗联搂草打兔子顺便干下来的。大家都是越过边境执行任务,抗联这边是回国执行侦察任务,森玉德光是开飞机到苏联那边侦查回来。森玉德光飞机开得又低又慢,大概觉得没事了,顺便侦查一下大兴安岭森林里抗联的情况。前面咱们说过,冬天鬼子的飞机几乎是抗联的天敌,无遮挡的雪地里,敌人很容易发现抗联的痕迹。抗联正在回撤途中看到了,反正有自动武器,不把子弹打完背着还挺沉。于是,就给他干下来了,其实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打下来个大官,当时是少将,后来追了个中将。

  服部晓太郎也是被抗联小分队干掉的。除掉他的时候只知道是个指挥官,不知道是个大官。服部晓太郎1944年8月从关东军第四军第一师团长被调任为日本陆军省教育总监部部附,离任前进行告别视察。 8月12日,在黑龙江孙吴被抗联第4支队(就一个连,70多人)伏击,服部和他的警卫小队被全歼。

  (四个月之后,关东军司令部高级参谋铃木真雄被伏击,这回是目标明确,效果良好,不过还是关内的八路牛一些,20几天后居然抓了个活少将)

  服部晓太郎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4期工兵科学员(同级生有一个是天津的特务机关长,估计萨苏比较了解),后又在日本陆军大学深造,是陆军大学第35期学员。这家伙从关东军干起,到华北,升了中将后再去太平洋,然后再回关东军,在升迁回国前夕打算探望一下自己的老部下,于是就没能活着回去。他的第一师团,则在中国人民身上有累累血债,比如旅顺。

  此人御下有方,被称为 “仁慈的上帝”“慈祥的父亲”。对中国人来说此人则危害极大。估计是因为中日双方对他的评价差异太大,帝哥决定把他招上去亲自PK一把。因为他的完蛋,几乎完全是自找的。

  军司令官西原贯治(他的同学有最后一任侵华日军北支那方面军司令官根本博,1949年被老蒋请去台湾帮忙,何应钦则是高他一级的师兄)觉得他去转这么一圈不合适,于是请示后宫淳大将(这厮在苏军打到城下的时候还设法遣散了一部分日本兵,想最后搏一搏,貌似还担任过航空总监,主持开展神风工作),大将不知怎么,脑子一热,就让它去了,给了他一个警卫排。

  他出洞后,抗联已经有了情报,要来一个日本官,随行部队不多。这是个好机会,那当然要打。1944年8月12日,大雨从凌晨二点一直到上午六点。大雨过后,抗联战士就在南阳岗设好埋伏圈。十时许,当服部晓太郎带领的两辆汽车进入埋伏圈后,连长李树骅下令开火。十几分钟就全歼了。当时只知道打了一个官,打扫战场知道打了一个将官,抗战完了才知道打的是谁。(不能现场查证么,因为车都给炸烂了。)后宫淳和西原贯治感到不能按真实情况上报,于是,他们向关东军司令官山田乙三大将(细菌战战犯)报告:服部晓太郎于8月12日上午猝死,原因不明(的确是不明白谁打死他的,反正送回去的不是尸体)。而关东军,陆军省乃至大本营正忙得焦头烂额,就给糊弄过去了,战后才真相大白。

  (这有点像是刺杀,不过不喜欢刺杀的共党倒是真刺杀过日军华北5省特务机关长吉川贞佐少将。)

  这时候的东北抗联游击战有点类似欧洲战场上的游击战。有强大到敌人惹不起的后方,有充足的粮弹供应,根据地只要可以落脚休息隐蔽就可以了。和欧洲不一样的是中国人干这个比他们拿手。当然也很危险,柴世荣就是因为这种回来执行任务才牺牲的。赵尚志回来时候领的任务也差不多(想到手下抗联半壁乃至多半壁江山的堂堂副总指挥,最后竟然领了个班长级别的任务,然后还牺牲在这上面,鼻子就发酸。)

  渡久雄是1938年1月晋升中将,第二年一月被陈荣久、周保中、崔庸建联手算计,在密山地区被伏击,当时他才调进黑龙江四个月。(要看算计他的人,他死的不算冤,崔庸建还带着警卫连和少年队干掉过一个少将)。周保中没来得及写回忆录,陈荣久牺牲早,崔庸建似乎也没写回忆录,所以详情不可考。只能知道,当时是利用天时和地形把日军分散、拖垮、冻惨,正好他靠前指挥,直接突击他的指挥部,一战成功(这简直是典型的中国式做法)。可惜当时作战部队没意识到自己打了个大官。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20 银元!

喜欢胡长苏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胡长苏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