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清末口号“以民制夷”的反思
送交者: 胡长苏[♂★☆孤舟蓑笠翁☆★♂] 于 2016-09-21 19:37 已读 488 次  

胡长苏的个人频道

“历史”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它之所以沉重,因为中国历史曾经一直是一段数千年“周期律”的循环历史。循环意味着古往中国统治者循着一条不断“成功”但最终都归于失败的规律之路,它诱使着中国一代又一代的先民们同样走着这条失败的不归之路,吃着N遍的回头苦。

    我们知道,人的认知是人的行为的前提,我们无法责备中国的先辈们,因为他们的认知只能那样——环境小,认知少;环境大,认知多。历史常识告诉我们,后辈总会比前辈聪明。那么,作为中国历史的后辈,我们应该如何洞穿那种不断失败的规律呢?

    封建王朝的末季清朝历史记载,在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面对欧美强大而先进国家的入侵,清皇室政府采纳了士大夫和官绅提出的“以民制夷”、“以夷制夷”、“以商制夷”的对外策略。清史记载,“民族英雄”林则徐便是“以民制夷”这一策略的“第一”实践者。这些口号或策略,自那时开始,一直被中国所有人当作有效而“爱国”的行为方式。但是,仔细反思这个策略,它真的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吗?

    首先,“以民制夷”实际是古往传统中国封建统治者“以民制民”、(清朝则“以汉制汉”)即“羁縻”策略的翻版(现称这种现象为“群众斗群众”),并不是什么新货,它只能平衡矛盾而非解决矛盾。其次,清朝统治阶级在使用这一策略的时候,其实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英国等列强国家早已使用这一策略来“制华”了。历史课本上叙述的专营鸦片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它是垄断经销鸦片的,只是到了鸦片战争爆发前数年,英国政府才摸到了“制华”的方法,取消了东印度公司经营鸦片的垄断权,放开鸦片的生产、经营、销售权,让每一个外国商人人自为战,都可以在贸易中获取利益。换句话说,正是为了对付清朝政府的锁国政策,英国从原本一贯实施的垄断贸易政策,发展出了符合人类固有行为规律的自由贸易,也即“以夷(商)制华”的策略。清政府“以夷制夷”只是欧美列强“以华制华”的翻版,“以商制夷”更是步了欧美列强国家数百年来一贯重视商业贸易强项的后尘(传统农耕中国则一贯蔑视商业流通)。我不知,这样的对外策略,如何能制得了“夷”?换句话说,这种策略的使用,从一开始便注定了它必败的命运。

    往深层次里讲,清朝统治阶级既然企图凭借三者,即民、夷、商的力量,那么只能说明,他们的本质和认知水准,也只在与这三者相同的程度上(社会一体性)。什么“君子言义不言利”、“君子晓之以义,小人晓之以利”,只能是古代统治者的驭民术而已。两千多年前“太史公”司马迁就总结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往来”者都只是为了生存的一个“利”字,封建统治阶级也不例外。那些中国历史上曾经的反人类本质的高调,骗得了中国的先民们,但再也骗不了那些中国先民的后辈们了。在清末义和团排外战争爆发之际,当时的英国驻华公使曾这样说:清政府企图采用“以民制夷”的羁縻策略,正是我们从自己的历史中走过来并吸取教训的强项,它的这种手段还嫩着点呢!——欧洲国家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相对开放,它们经历的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历史,比中国历史上的内部战争历史,更多也更残酷,因此教训更多。确实,不断被清皇朝政府撩拨起来的带有失控恐怖性的民气和民愤,倒过来首先葬送了清室皇权政府。历史地看,它怪不了任何反对者。

    台湾著名历史学者王尔敏在“庚子拳变官员利用民粹排外招来亡国横祸”一节中说:“研究本国史,不但能看出中国之永恒优点,亦当能发现中国之长期弱点。拿晚清庚子拳变成专题研究讲解,那时本可避免一场劫难,想不到偏偏遇到一些庸劣颟顸官员,一意要用民制夷,而不幸导出八国联军侵华之浩劫。读史至此,弥觉扼腕浩叹”(引自王尔敏著《近代论域探索》)。

    或许,在中国周期律循环史中,在独尊专制、缺乏个人自主力的社会大环境下,“庸劣颟顸官员”已经成为了认知和行为上的一种历史常态。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20 银元!

喜欢胡长苏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胡长苏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