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有哪些几乎凭借一己之力扭转战局的经典事迹?
送交者: 狂心中[♂★★★★如狂★★★★♂] 于 2016-09-09 5:02 已读 2051 次 6 赞  

狂心中的个人频道

转载

1984 年至 1988 年,第 1 届到第 3 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中国队的聂卫平九段,连续三次在中国已经被逼入绝境的情况下,凭借一己之力帮助中国队实现绝地大翻盘。

中国队也由此取得了中日围棋擂台赛开始举办后,头三届的三连胜。

这是聂卫平九段在职业生涯中的最高成就,他也因此在 1988 年被授予“棋圣”称号,是当代中国唯一的棋圣。

之所以要说这一项,也因为中日擂台赛的胜利,在当时,一定程度上具有政治意义。

聂卫平也因此成为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同时全国上下掀起“围棋热”。

80 年代的中国,在社会上造成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运动本身的竞技体育项目,除了女排,就是围棋。其中聂卫平的三次绝地大翻盘,是主要原因。

(上图为第一届中日擂台赛中,正在比赛的聂卫平)

(上图为第一届中日擂台赛最终局结束后,中方主将聂卫平,与日本主将,终身名誉棋圣藤泽秀行握手)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下当时的背景与其中的过程。

由于历史原因,在新中国刚建国时,中国作为围棋的发源国,围棋水平却远远不如日本。

二战之后中日之间互相谋求打开双边关系,各自默契的利用围棋代表团的“民间互访”作为改善关系的途径。因此从 60 年代初期开始,中日轮流派团互访,举办“中日围棋友谊赛”。

由于双方实力上的巨大差距,1960 年的第一届比赛以中方2 胜 1 和 26 负1 封盘结束。

因为是外交意义的友谊赛,这种胜负非常不好看,于是第二年,日本派出了二流职业棋手和业余棋手的混合阵容,降低自身水平以屈就中国。

1961 年的第二届比赛,以中方5 胜 1 和 34 负结束。5 胜里有 4 盘为中国顶尖棋手对日本业余棋手的胜利,而负局里,有日本女棋手,老太太伊藤友惠对中国所有顶尖棋手的 8 连胜串烧。

62 年到 66 年,中国继续在日本特意相让的情况下遭到压制。

66 年因为特殊原因,这种互访活动暂时中止,直到 1973 年重新恢复。

1973 年中国队14 胜 2 和 40 负继续遭到压制,但年轻棋手聂卫平渐渐成长了起来。

1974 年中国队30 胜 2 和 24 负首次获胜,聂卫平战胜日本宫本直毅九段。

1975 到 1976 年,双方战况焦灼。日方看到中国实力渐渐崛起,遂加强了自身阵容。聂卫平先后战胜了高川秀格,藤泽秀行,石田芳夫等日本超一流九段。

此时中日已经恢复邦交正常化,围棋交流的政治外交意义稍有减弱,双方开始加强对抗。

此后直到 1982 年,中国队连续取胜,聂卫平开始成长为中国的旗帜型棋手,实力渐渐增长为足以和任何日本超一流九段一较长短,令日本人刮目相看。

1983 年到 1984 年,日本队郑重的派出了最强阵容,开始严肃的和中国人一争长短。而中国队先后以25:31,22:33落败。

到 1984 年,日本虽然实现了反扑,却正式开始将中国作为堪与自身匹敌的对手来对待。

有着 25 年历史的“中日围棋友谊赛”正式变成“中日围棋擂台赛”。

赛制也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从多人多轮的混战计总分,变成了每方出八名棋手,一对一进行单淘汰的擂台赛制。

1984 年第一届擂台赛,从第七局开始,日本超一流九段小林光一,连胜中国江铸久,邵震中,钱宇平,曹大元,刘小光,马晓春等六名顶尖棋手,直逼中国队主将聂卫平城下。

此时,日本队犹有小林光一,加藤正夫,藤泽秀行等三名超一流九段。其中主将藤泽秀行是日本终身名誉棋圣。

1 对 3。

聂卫平三连胜终结比赛。

1986 年第二届擂台赛,从第六局开始,日本九段小林觉,连胜中国队钱宇平,邵震中,曹大元,江铸久,刘小光等五人,直逼中国队副将马晓春帐下。

此时日本队尚有 6 人,2 对 6。

渐渐成长起来的年轻棋手马晓春,不负众望地挡住了小林觉,遏制了日本队的连胜势头。

但他转眼间又输给了片冈聪。

此时的形势,中国队只剩下主将聂卫平。而日本队还有片冈聪,山城宏,酒井猛等三位一流九段,以及作为主副将的大竹英雄,武宫正树等两位超一流九段。

1 对 5。

聂卫平五连胜终结比赛。

1987 年第三届比赛,中国队其他棋手,尤其是马晓春发挥的作用逐渐增大,日本这次没能将中国逼入聂卫平以一对多的绝境。

最终第十七局时,擂台上只剩下主将聂卫平和加藤正夫的一对一。

聂卫平获胜终结比赛。

九连胜,如果算上 1988 年第四届比赛的二连胜,聂卫平在中日擂台赛头四届中合计 11 连胜。但第四届的比赛中,聂卫平最终又陷入了一对五的绝境。

这次只串烧了两个。

日本首次获胜。

由此一直到 1996 年,中日擂台赛一共举办了 11 届。

日本在第 8 届时 4:4 追平了中国。

但中国围棋越来越强,而日本围棋在诸多超一流九段渐渐老去后后继乏人,双方实力消长明显。

中国从第 9 届到第 11 届再次三连胜。

同时,1988 年以后围棋界进入世界棋战时代,韩国围棋也开始崛起。1995 年以后,韩国李昌镐九段开始统治世界棋坛。

中日擂台赛的政治外交意义已经几乎完全褪色,竞技上也不再能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从围棋发展史的角度来说,中日友谊赛到中日擂台赛的历史,也是中国围棋从远远落后于日本,到迎头赶上,再到最终反超的历史过程。

其中头三届中日擂台赛上聂卫平的神勇表现,虽然从今天来看,还不能称为中国真正超越日本的标志,但的确是重要的历史事件,称为中国围棋真正崛起的标志,应不为过。

同时,聂卫平在中日擂台赛上的表现,掀起了全民的“围棋热潮”。

首届擂台赛中国获胜后,大量群众在 tian‘an 门广场彻夜狂欢,清华北大学生上街散(you)步(xing)庆祝。

正是这种影响力,造就了一大批围棋棋迷。他们中的佼佼者,二十年后成为了政商文化等各界精英,大力推动了中国围棋的继续发展。

他们很多人限于历史条件,并没有成为围棋高手,但却让自己的子女从幼年时代开始接触围棋。

包括答主。

这一批子女长大后,他们中的佼佼者成为了中国围棋真正执世界棋坛牛耳的一代。

就在当下。

从聂卫平个人来说,第一届到第三届的九连胜,有六局是战胜的日本超一流九段。而当时以聂卫平的实力来说,还做不到对日本超一流九段的压制。也就是说,聂卫平面对任何一位日本超一流九段,都是五五开的好胜负。而以一敌多,境况之恶劣,可想而知。

聂卫平的连续获胜,一方面是由于大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出于自身超强的求胜欲望,“不能输”的决心。

这种胜利和吴清源十番棋的将天下高手降格有所不同。

吴清源在十番棋时,其实力是明显高过当时所有的日本超一流棋手的,所以能完成对所有对手的碾压。

而聂卫平则是在面对和自己实力相当的棋手时,连续获胜。

前者的胜利,是战神的胜利。

后者的胜利,是胜负师的胜利。

回答者2:李银龙

2001 年,第 46 届世乒赛,男团半决赛,中国 VS 韩国。

日本大阪举行,五局三胜制。

刘国正首开纪录先拿下一局,马琳紧随其后又破一局。中国队形势一片大好,然而作为当时中国队的绝对主力,孔令辉,在接下来的比赛中竟然连输金泽洙与吴尚垠,大比分上意外丢掉两分。

当时中国是乒坛霸主,对阵韩国,中国当然希望 3 比 0 轻取韩国,当然也考虑过 3 比 1,但中国绝没想到比赛会战成 2 比 2。

中国可能都没想到,这场比赛竟然能比到决胜局。

打个比方,就好比一名学霸,高考后填报志愿时装逼,第一志愿就填了一个清华,剩下的第二志愿、第三志愿都是随便瞎填的职业技术学院之类的。

结果发挥失常,清华没去上,剩下的...

没错,中国队如此自信的做法,直接导致在排兵布阵上出现了严重问题——关键的决胜局中,自己的中下等马对上了别人的上等马。

也就是之前出场过的 21 岁小将——刘国正,将要对阵“世界第一直板”,老奸巨猾的金泽洙。

中国男团的命运栓在了刘国正的手里。

可是两者差距究竟有多大,下面我们从中韩双方阵容,来深切的体会一下...

中国:孔令辉、马琳、刘国正(排名分先后)

韩国:金泽洙、柳承敏(04 年雅典男单抢走王皓冠军那小子)、吴尚垠。

中国第三对阵韩国第一,而且金泽洙比刘国正大 10 岁,经验老道,可以说,这比赛悬了。

是的,中国队当时就是面临这样一个情况。

就连当时直播的解说员都在不断的强调,“刘国正作为一名 21 岁的小将,无论输与赢,都....”

可是,无论解说员怎么说,怎么安慰,赛场上的刘国正,他是听不到的。

乒乓球不像篮球、排球这种集体项目,某个人状态不好可以先缓一缓,让队友分担。

乒乓球赛场上,只有孤零零的自己一个人,面对着对手。

观众越大的呼喊,却更想让自己的内心冷静。

没有把球抛起来,一切都未定。

一旦把球抛起来,就会有输赢。

无法逃避,无法隐藏。

况且,这是男团比赛,一旦自己输了就代表整个中国男乒输了,刘国正压力巨大。

这个时候,谁都没用,只能靠自己了。

刘国正 VS 金泽洙(46 届男团)

讲到这里,我已无力再叙述比赛的经过,就好比湘北耗尽所有元气击败了强大的山王,最后惨败给爱和学院。

但不同的是,中国男团在这届比赛跻身决赛并最后赢得了冠军。

但关于这场 VS 韩国的半决赛,我只想说刘国正赢的:不容易

略懂乒乓球的朋友知道,比赛当中一旦对手拿到赛点,再强大的内心,这比赛也不好打了。

而刘国正在决胜局中,竟然从对手手中硬是神奇的抢回了 7 个赛点。

如果把乒乓球比赛中每一球的间隙比作篮球场上的一次暂停,那刘国正就是连续投中了 7 个绝杀,将比赛拖入 7 次加时。

从比赛的过程来看,刘国正与金泽洙的每一球几乎都包含了:侧身、抢拉、远台、多拍、高吊等高难技术。

每一球都是极极高难度的对抗。

每一球都是在用身体的极限来完成。

看到评论中很多朋友都说,当时看直播时都激动的哭了。

我想那一刻,可能真的老天都感动的哭了。

看这场比赛直播那年我 11 岁,在家里和父母一起看的。

当年看这场比赛的时候压根没有意识到,这将会是中国乒坛史上最为经典的力挽狂澜的一场比赛,没有之一。

喜欢狂心中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狂心中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