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云梦睡虎地竹简
送交者: phenom[☆专治赵狗傻毛☆] 于 2016-06-09 21:07 已读 173 次  

phenom的个人频道

回答: 图说中国书法史观:晋韵-唐法-宋意-明态 由 phenom 于 2016-06-09 20:56



为了书写便捷,文字不断简省笔画,并使笔画由断到连、由曲到直,于是自秦以小篆统一文字后,又出现了各种字体──隶、草、真、行五种,这是文字结体多样的又一原因。况且每种字体又有多体,因为从旧体沿革为新体是渐变的,而不是一步到位。例如隶书,早期的秦《云梦睡虎地竹简》、西汉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墨迹等,无论是字体或书体,都带有几分篆意。

东汉墨迹建武三年简



结体和用笔的变化,有出于有意,有出于无意。无意所出现的变化,不仅因为书写情绪的放松,也因作者书写能力有所不及,所以民间书迹也有一定天趣,例如东汉墨迹《建武三年简》。当然,这种天趣并不一定不包涵着作者有意追求的成分,否则书法不可能逐渐进步。但是,非书家所作,其美感的成因,无意应多于有意,而书家所书,其美感则来自有意追求,当然也并不排斥无意。正如米芾所说:“振迅天真,出于意外,所以古人书各各不同。”

这种“无意于佳乃佳”也应归功于自然,而不能说明作者的书法能力,因为情绪放松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万一醒时做不到,醉时一定行。

东汉永寿二年陶雍瓮墨书



书法艺术的历史进步,就是因为无数书写实践者努力于“有意于佳”,即米芾所说的“三字三画异,故作异”──“故”,就是有意。如果不是有意接受前人的技法,又有意不断丰富前人的技法,而只寄希望于“无意于佳乃佳”,书法艺术就不可能出现晋、唐、宋的辉煌灿烂。书家必先有意探讨技法,并有意反复练习,成为一种书写习惯,才能使“无意于佳乃佳”出现艺术境界。无意变化加上有意变化才能更有效、更神奇地变化,所以,书家所书与一般书迹虽然都出于无意,却有书法与非书法的天壤之别。例如出自民间书手的东汉《永寿二年二月陶雍瓮墨书》,尚缺乏书法艺术价值,而只有文字价值、书法发展史的价值。
喜欢phenom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phenom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