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鲜卑皇室和贵族汉族血统探究(组图)
送交者: TANGLEE[★品衔R5★] 于 2016-06-09 12:16 已读 5114 次 3 赞  

TANGLEE的个人频道

本文看点:

鲜卑族的始祖是黄帝;

西周诸侯会盟时楚国和鲜卑的首领在一起干什么?

鲜卑人的部分祖先是秦代逃亡塞外的汉人;

鲜卑拓跋氏是汉将李陵的后裔?

统一北方的北魏世祖拓跋焘是半个汉人;

北魏皇室中的汉族母亲们;   

北魏皇帝的鲜卑和汉血统的比例究竟是多少?

令人瞠目结舌的汉化改革;

战神陈庆之的肺腑之言;

关于民族;

猫论



《山海经·大荒西经》曰:“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

此说法为《晋书》及《北史》所用,二书都说:“始均为鲜卑族始祖”。就是说黄帝的子孙始均是鲜卑族的始祖。






《北史》书影 明汲古阁刊本




唐朝著名史学家李延寿所撰《北史·魏本纪第一》开篇第一句就讲:

“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黄帝子曰昌意,昌意之少子受封北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 ”

“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托,谓后为跋,故以为氏。 ”

《北史》明确指出魏的先祖出自黄帝轩辕氏,黄帝之子昌意的儿子“受封北国”,以鲜卑为号,还明确指出“拓跋”氏就是黄帝的后人。

《北史·魏本纪第一》有关鲜卑的记载还有:“其后世为君长,统幽都之北广莫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结绳而已。时事远近,人相传授,如史官之纪录焉。”

北魏·崔鸿著《十六国春秋·前燕录》记载:“慕容廆,字奕落瑰,昌黎棘城人。昔高辛氏游于海滨,留少子厌越以君北夷,世居辽左,号曰东胡。秦汉之际,为匈奴所败,分保鲜卑山,因复以为号。”高辛氏是帝喾,黄帝的曾孙。厌越是契。

《晋书·载记第八》记载:“慕容廆,字弈洛瑰,昌黎棘城鲜卑人也。其先有熊氏之苗裔,世居北夷,邑于紫蒙之野,号曰东胡。其后与匈奴并盛,控弦之士二十馀万,风俗官号与匈奴略同。秦汉之际为匈奴所败,分保鲜卑山,因以为号。”

有熊氏,指黄帝。“有熊氏之苗裔”,是黄帝子孙后人的意思。

宋代郑樵所作《通志·氏族略》中也记载鲜卑慕容氏是黄帝后人。

明代杨慎的《升庵诗话·紫漾》篇中讲:“慕容氏自云轩辕之后,从于紫蒙之野。”轩辕,是指黄帝。

"鲜卑"作为部落或诸侯称呼最早出现在《国语·晋语八》:

“昔成王盟诸侯于岐阳,楚为荆蛮,置茅蕝,设望表,与鲜卑守燎,故不与盟。”

约公元前1000年周成王在岐山的南面与诸侯会盟,楚国(国君熊绎)被认为是荆蛮,只负责放置茅草束,设立望表,与鲜卑(首领)一起看守点燃的火堆,还不能正式参与盟会。

在西周诸侯会盟的时候,楚国和鲜卑是一个待遇,鲜卑也不把自己当外人,干着看火堆的粗活。T以为讲究礼乐的西周认为鲜卑是华夏系的一员,否则连看火堆的资格都没有。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鲜卑人的祖先是秦代逃亡塞外的汉人。

《史记索隐》引东汉应奉上奏汉桓帝书云:“秦筑长城,徒役之士亡出塞外,依鲜卑山,引以为号。”

《翰苑集》引《汉名臣奏》曰:“鲜卑者,秦始皇遣蒙恬筑长城,徒亡塞外。鲜者,少也。卑者,陋也。言其种众少陋也。”


左:汉族服饰佣;右:鲜卑服饰佣  两者差异不是很大。这些逃亡塞外的汉人选择了鲜卑地区而不是强大的匈奴,可能是与鲜卑更有认同感,当时的鲜卑人更像汉人。
T认为不止秦代有逃亡塞外的汉人,之前春秋战国时期和楚汉相争时期都会有为躲避战乱逃到鲜卑地区的汉人。
尽管鲜卑的始祖是黄帝,但其血统不能判定为汉。游牧民族居无定所,前天遇见一个放羊的部落,昨天遇见一个放马的部落,今天遇见一个放骆驼的部落,你懂的。

拓跋氏是汉代李陵的后人

南北朝第一流军事谋略家崔浩辅佐北魏三代帝王。因为《国记》事件冤死。

太武帝命崔浩等人收集资料编写魏国的国史。《国记》详述拓跋氏的早期历史没有避讳。太武帝于是诛杀了崔浩等多人,史称“国史之狱”。

魏《国记》中说拓跋氏乃汉李陵之后。《史通外篇杂说中》“后魏书条”说:“又崔浩谄事狄君,曲为邪说,称拓跋之祖本李陵之胄。”

《宋书》《索虏传》称“索头虏姓托跋(拓跋)氏,其先汉将李陵之后也。陵降匈奴,有数百千种,各立名号,索头变其一也。”

《南齐书》《魏虏传》称“魏虏,匈奴种也,姓托跋氏。初,匈奴女名托跋,妻李陵,胡俗以母名为姓,故虏为李陵之后。”

汉将李陵投降匈奴,名字叫拓跋的匈奴女嫁给了他。“胡俗以母名为姓”,匈奴的风俗是用母亲的名字作为姓氏,李陵妻子名拓跋,所以李陵的后裔姓了拓跋,最后逐渐形成了拓跋鲜卑部。




    宋朝人的《古今姓氏书辩正》记载,唐朝时期的与拓跋氏同源的贺兰氏,也自称是李陵后裔。









统一北方的北魏世祖拓跋焘是半个汉人

北魏世祖拓跋焘(423年—452年)在位期间统一中国北方,他生于平城(今山西大同)重用汉族大臣崔浩、高允等人,先后攻灭胡夏、北燕、北凉,伐柔然,征山胡,降鄯善,逐吐谷浑,最终统一中国北方。

  公元436年拓跋焘征北燕(汉人政权),燕主冯弘在高句丽军的掩护下,將国都人民全部迁入高句丽,北燕虽亡,但魏军只得空城。(高句丽得大批汉人,不知后来的唐将高仙芝有无汉族血脉?)

  世祖拓跋焘的母亲明元密皇后杜氏是汉族人。

《魏书卷十三 列传第一 皇后列传》记载:

“明元密皇后杜氏,魏郡邺人,阳平王超之妹也。初以良家子选入太子宫,有宠,生世祖。及太宗即位,拜贵嫔。泰常五年薨,谥曰密贵嫔,葬云中金陵。世祖即位,追尊号谥,配飨太庙。又立后庙于邺,刺史四时荐祀。”

  北魏世祖拓跋焘的生母是杜氏,她被选入太子宫后得宠,生下北魏世祖拓跋焘。杜氏,名不详,魏郡邺人,是汉族人,这样统一中国北方的大名鼎鼎的拓跋焘在血缘上就是半个汉人。





图1




北魏景穆帝拓跋晃(428年-451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长子,文成皇帝拓跋濬的父亲,母贺氏。

《魏书卷十三 列传第一 皇后列传》记载:

太武敬哀皇后贺氏,代人也。初为夫人,生恭宗。神元年薨,追赠贵嫔,葬云中金陵。后追加号谥,配飨太庙。

贺氏是代人,代人是鲜卑人,《魏书》中的代人有部分指代郡人,汉人。敬哀皇后贺氏有可能是鲜卑人,也有可能是汉人。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454年-476年),父亲是文成皇帝拓跋濬,母文成元皇后李氏,汉人。

《魏书卷十三 列传第一 皇后列传》记载:

文成元皇后李氏,梁国蒙县人,顿丘王峻之妹也。后之生也,有异于常,父方叔恒言此女当大贵。及长,姿质美丽。世祖南征,永昌王仁出寿春,军至后宅,因得后。及仁镇长安,遇事诛,后与其家人送平城宫。高宗登白楼望见,美之,谓左右曰:"此妇人佳乎?"左右咸曰"然"。乃下台,后得幸于斋库中,遂有娠。常太后后问后,后云:"为帝所幸,仍有娠。"时守库者亦私书壁记之,别加验问,皆相符同。及生显祖,拜贵人。太安二年,太后令依故事,令后具条记在南兄弟及引所结宗兄洪之,悉以付托。临诀,每一称兄弟,辄拊胸恸泣,遂薨。后谥曰元皇后,葬金陵,配飨太庙。

文成元皇后(?―456年)李氏,梁国蒙县人 ,南朝宋济阴太守李方叔之女 ,太宰、顿丘王李峻之妹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妃子,献文帝拓跋弘的生母。父亲李方叔讲李氏将大贵,李氏长大后容貌美丽,世祖拓跋焘的侄子永昌王拓跋仁随军南征时得到李氏。后来拓跋仁被杀,李氏和家人被押送平城宫中。文成帝登上白楼时看见李氏,因她长得漂亮,在斋库临幸了她,后怀孕。

可能是由于事出“计划外”的缘故,常太后竟然还搞了个“亲子鉴定”,判断是不是龙种。

兴光元年(454年),李氏生下儿子拓跋弘,受封贵人。太安二年(456年),文成帝立拓跋弘为太子,北魏“子贵母死”制度,来自汉武帝的真传,常太后依制赐死李氏。拓跋弘继位后,追谥她为元皇后,葬于金陵,配祭太庙。





图2

北魏孝文帝元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生于北魏首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本姓“拓跋”,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后改姓“元”,在位28年。

孝文帝元宏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母亲是献文思皇后李氏,汉人。

《魏书卷十三 列传第一 皇后列传》记载:

献文思皇后李氏,中山安喜人,南郡王惠之女也。姿德婉淑,年十八,以选入东宫。显祖即位,为夫人,生高祖。皇兴三年薨,上下莫不悼惜。葬金陵。承明元年追崇号谥,配飨太庙。

《北史·卷十三·列传第一·后妃上》记载:

献文思皇后李氏,中山安喜人,南郡王惠之女也。姿德婉淑,年十八。以选入东宫。献文即位,为夫人,生孝文帝。皇兴三年,薨,葬金陵。承明元年,追崇号谥,配飨太庙。

献文思皇后李氏(5世纪?-469年),中山安喜人,父亲名李惠。李氏18岁选入东宫。天安元年(466年),拓跋弘即位李氏受封为夫人,生拓跋宏。皇兴三年(469年),她被按照“子贵母死”的制度杀死,上下莫不悼惜。

李氏死后葬在金陵,承明元年(476年)追谥思皇后,配飨太庙。




北魏宣武帝元恪(483年-515年),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的次子,母孝文昭皇后高氏,汉人。

1946年2月在北邙山被盗出土“魏文昭皇太后山陵志铭并序”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魏文昭皇太后山陵志铭》记载:“皇太后高氏,讳照容,冀州勃海条人,高祖孝文皇帝之贵人,世宗宣武皇帝之母也。”

《北史·卷十三·列传第一·后妃上》记载:

孝文文昭皇后高氏,司徒公肇之妹也。父扬,母盖氏,凡四男三女,皆生于东裔。孝文初,乃举室西归。近龙城镇,镇表后德色婉艳。及至,文明太后亲幸北部曹见后,奇之,入掖庭,时年十三。初,后幼曾梦在堂内立,而日光自窗中照之,灼灼而热,后东西避之,光犹斜照不已。如是数夕,怪之,以白其父飏。飏以问辽东人闵宗。宗曰:"此奇征也。昔有梦月入怀,犹生天子,况日照之征!此女将被帝命,诞育人君之象也。"后生宣武及广平王怀、长乐公主。冯昭仪宠盛,密有母养帝心。后自代如洛阳,暴薨于汲郡之共县,或云昭仪所贼也。宣武之为皇太子,二日一朝幽后,后拊念慈爱有加。孝文出征,宣武入朝,必久留后宫,亲视栉沐,母道隆备。

文昭皇后高照容的五世祖高顾在西晋永嘉年间因避中原战乱,迁居高句丽。那段时期迁入高句丽的汉人非常多,如前面讲到的北燕都城全城人口迁入高句丽。高句丽本就有许多汉人,加上后来迁入的,估计全国汉人比例非常大。高照容的父亲名叫高扬,母亲盖氏,盖氏与高扬生有四子三女,都生于高句丽。 孝文帝初年高扬举家回归北魏,孝文帝的祖母文明太后冯太后亲见高照容后很惊奇,高氏于是进入宫廷,时年十三岁。后来高照容给孝文帝生下儿子宣武帝元恪,又生下广平文穆王元怀和长乐公主元瑛。孝文帝有一个宠妃冯昭仪,有收养元恪的心思。高照容从代地到洛阳途中在汲郡的共县突然逝世,有人说是冯昭仪害的。




魏孝明帝元诩(510年-528年),魏宣武帝元恪的三子,母亲胡充华,汉人。

《北史·卷十三·列传第一·后妃上》记载:

宣武灵皇后胡氏,安定临泾人,司徒国珍女也。母皇甫氏,产后之日,赤光四照。京兆山北县有赵胡者,善于卜相,国珍问之,胡云:"贤女有大贵之表,方为天地母,生天地主,勿过三人知也。"后姑为尼,颇能讲道。宣武初,入讲禁中。积岁,讽左右称后有姿行。帝闻之,乃召入掖庭,为充华世妇。而椒庭之中,以国旧制,相与祈祝,皆愿生诸王、公主,不愿生太子。唯后每称:"夫人等言,何缘畏一身之死而令皇家不育冢嫡也?"明帝在孕,同列犹以故事相恐,劝为诸计。后固意确然,幽夜独誓,但使所怀是男,次第当长子,子生,身死不辞。既诞明帝,进为充华嫔。先是,宣武频丧皇子,自以年长,深加慎护,为择乳保,皆取良家宜子者,养于别宫,皇后及充华皆莫得而抚视焉。

宣武灵皇后胡氏,安定临泾人,父亲是司徒胡国珍,母亲是皇甫氏。

安定胡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世族,乃西周胡公满的后裔,西汉时居于安定郡,西晋时期成为望族。

“子贵母死”制度导致多位皇后死亡,到了元恪时期,竟然出现了祈祷生普通王子公主,不愿生太子的局面。魏宣武帝元恪元恪废除了“子贵母死”制度,从胡氏开始太子的母亲就不用死啦。
《资治通鉴·梁纪》也记载了北魏废除“子贵母死”制度:“魏立皇子诩为太子,始不杀其母”。





《表1》
主干讲完了(参见图1),下面的介绍简单一些:

北魏孝庄帝元子攸(507年-531年)字彦达、讳子攸,彭城王元勰(追尊文穆皇帝)的嫡子,母亲为王妃李媛华,汉人,北魏名臣李冲的女儿。

孝文帝元宏汉化改革的时候,要求弟弟们和汉族通婚,元勰尊旨意娶了李媛华,生下三子两女。

北魏节闵帝元恭(498年-532年),字修业,广陵王元羽之子,母王氏,汉人。

北魏后废帝元朗(?-532年),字仲哲,章武王元融的儿子,母程氏,汉人。

北魏孝武帝元修,一说元脩(510年-535年),字孝则,是北魏最后一位皇帝,广平武穆王元怀第三子,母亲李氏,汉人。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524年-551年),北魏孝文帝曾孙,清河文宣王元亶嫡子,母清河王妃胡智(灵太后的堂侄女),汉人。

西魏文帝元宝炬(507年-551年),西魏的开国君主。他的祖父是北魏孝文帝,父亲是京兆王元愉,母杨氏,汉人。

从简列出北魏王朝皇帝鲜卑血统比例

北魏的前身是代国,代国最后一代王拓跋什翼犍的母亲王皇后是汉人。北魏开国道武帝就有汉族血统,暂时忽略不计,算纯鲜卑人。

吕思勉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编著《两晋南北朝史》他认为孝文帝元宏是冯太后与某汉族近臣的私生子是100%汉人,许多专家认同这一看法,下面暂时以正史为准。

  1、道武帝拓跋珪(鲜卑人)     ====== 刘贵人|宣穆皇后(匈奴独孤部[注1])

  2. 明元帝拓拔嗣(1/2 鲜卑血统)  ====== 杜贵妃|密皇后(汉)

  3. 太武帝拓拔焘(1/4 鲜卑血统)  ====== 贺夫人|敬哀皇后(鲜卑或汉,暂算作鲜卑)

  4. 景穆帝拓拔晃(5/8 鲜卑血统)  ====== 郁久闾氏|恭皇后(柔然人)

  5. 文成帝拓拔濬(5/16 鲜卑血统) ====== 李贵人|文成元皇后(汉)

  6. 献文帝拓拔弘(5/32 鲜卑血统)  ====== 李夫人|献文思皇后(汉)

  7. 孝文帝元宏(5/64 鲜卑血统)   ====== 高夫人|文昭皇后(汉)

  8. 宣武帝元恪(5/128 鲜卑血统)  ====== 胡氏|宣武灵皇后(汉)

  9. 孝明帝元诩(5/256 约1.95%鲜卑血统) 

  

怪不得有些民族不鼓励与外族通婚,3-4代人后本民族血统就可能所剩无几了。

由此可见汉族保持人口的增长是十分必要的。 





综上所述,北魏末年其皇族只剩下百分之几的鲜卑血统。


北魏帝王的汉血统的比例

北魏的前身是代国,代国最后一代王拓跋什翼犍的母亲王皇后是汉人。北魏开国道武帝就有汉族血统,暂时忽略不计,算纯鲜卑人。

吕思勉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编著《两晋南北朝史》他认为孝文帝元宏是冯太后与某汉族近臣的私生子是100%汉人,许多专家认同这一看法,下面暂时以正史为准。

 1.道武帝拓跋珪0%汉血统         ======刘贵人(匈奴独孤部)

 2.明元帝拓拔嗣0%汉血统         ======杜贵妃(汉族)

 3.太武帝拓拔焘50% (1/2)汉血统    ======贺夫人(鲜卑或汉,暂算作鲜卑)

 4.景穆帝拓拔晃25% (1/4)汉血统    ======郁久闾氏(柔然人)

 5.文成帝拓拔濬12.5% (1/8)汉血统  ======李贵人(汉族)

 6.献文帝拓拔弘56.25% (9/16)汉血统 ======李夫人(汉族) //潘氏(汉族)生彭城王元勰 //孟氏(汉族)生广陵王元羽

 7.孝文帝元宏78.125% (25/32)汉血统 ======高夫人(汉族)又生广平王元怀 //袁氏(汉族)生京兆王元愉

 8.宣武帝元恪89.0625% (57/64)汉血统======胡皇后(汉族)

 9.孝明帝元诩94.53125% (121/128)汉血统


彭城王元勰78.125%(25/32)     ======李氏(汉)--->生孝庄帝元子攸89.0625% (57/64)

广陵王元羽78.125% (25/32)    ======王氏(汉)--->生节闵帝元恭89.0625% (57/64)

广平王元怀89.0625% (57/64)   ======李氏(汉)--->生孝武帝元修94.53125%(121/128)

京兆王元愉89.0625% (57/64)   ======杨氏(汉)--->生西魏文帝元宝炬94.53125%(121/128)

清河王元亶94.53125%(121/128) ======胡氏(汉)--->生东魏孝静帝元善見97.265625%(249/256)





《表2》

粗略统计汉族妻子生出的宗室王有30多人

最后我们可以看到鲜卑皇室和贵族汉血统比例达到90%左右,再加上文化上的全盘汉化,北魏已经是汉家王朝了。

这种局面与北魏孝文帝元宏的汉化改革俗称孝文汉化有极大的关系,下面T按照时间先后谈一谈。

在政治及经济方面

孝文帝于太和八年(484年),仿效汉人的班禄制,官员定时发薪。以前北魏的官吏都没有俸禄,竟然可以掠夺民间财物,贪污腐败盛行,且被朝廷认为合法,老百姓苦不堪言。

孝文帝于太和九年(485年),制定“均田制”,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士地分配给农民耕种。按人口授田,平均土地和牲畜,推行“均田制”使北魏政权由游牧政权逐渐转为农业政权。

孝文帝于太和十年(486年),制定“三长制”,以三长制取代宗主督护制,以五家一邻,五邻一里,五里一党。“三长制”健全了地方基层政权,方便收税,抑制地方豪强隐藏户口。



公元493年(太和十七年)到公元495年,孝文帝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改善经济条件,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把国都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到汉文化积淀深厚的河南洛阳。




实行汉文化与移风易俗

尊孔子

《北史· 魏本纪第三》记载:“十三年……立孔子庙于京师。

"十九年……幸鲁城。亲祠孔子庙……又诏选诸孔宗子一人封崇圣侯"

孝文帝太和十三年(公元489年)孝文帝下令修建孔庙祭孔。

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到曲阜亲自祭祀孔子,封孔子后裔崇圣侯。

易胡服

《魏书卷七下 帝纪第七下 高祖纪下》云:“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

孝文帝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下诏,禁止人民穿胡服,规定鲜卑人和北方其他少数族人一律改穿汉人服装。孝文帝以身作则穿戴汉族冠服,并在会见群臣时“班赐冠服”。

T觉得这服装在古代可是家庭重要资产之一,当时置办一身普通汉服和如今买名牌衣服的银子压力是相同的,裘皮和丝绸则更是价格高昂,裁缝们可发财了。



讲汉语

《魏书卷七下 帝纪第七下 高祖纪下》云:“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咸阳王禧传》记载孝文帝言:“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下诏,以汉语为“正音”,称鲜卑语为“北俗之语”。令官员上朝时要讲汉话,30岁以上的官员习惯讲鲜卑话较久,允许暂时讲鲜卑话,30岁以下朝廷官员明知故犯不讲汉语的要降职。

T觉得讲汉话学汉语且放弃鲜卑话是孝文帝汉化改革中最重要的一环。

改籍贯

《魏书卷七下 帝纪第七下 高祖纪下》云:“十有九年……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

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下诏,迁居洛阳的鲜卑人,死后葬于河南,不得回到北方,于是南迁的鲜卑人都成了“河南洛阳人”。这样可断绝鲜卑人故土之恋,使鲜卑人中原化。

改汉姓

《魏书卷七下 帝纪第七下 高祖纪下》云:“二十年春正月丁卯,诏改姓为元氏。

孝文帝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拓跋宏将鲜卑族的姓氏(通常是复姓)改为单姓。自己改名元宏。

自代郡来到洛阳的诸功臣旧族,姓或重复,都要更改.(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资治通鉴》)

通婚姻

《魏书·卷二十一上·列传第九上》:

诏曰:“夫婚姻之义,曩叶攸崇,求贤择偶,绵代斯慎,故刚柔著于易经,鹊巢载于诗典,所以重夫妇之道,美尸鸠之德,作配君子,流芳后昆者也。然则婚者,合二姓之好,结他族之亲,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必敬慎重正而后亲之。夫妇即亲,然后父子君臣、礼义忠孝,于斯备矣。太祖龙飞九五,始稽远则,而拨乱创业,日昃不暇。至于诸王聘合之仪,宗室婚姻之戒,或得贤淑,或乖好逑。自兹以后,其风渐缺,皆人乏窈窕,族非百两,拟匹卑滥,舅氏轻微,违典滞俗,深用为叹。以皇子茂年,宜简令正,前者所纳,可为妾媵。将以此年为六弟聘室。长弟咸阳王禧可聘故颍川太守陇西李辅女,次弟河南王幹可聘故中散代郡穆明乐女,次弟广陵王羽可聘骠骑谘议参军荥阳郑平城女,次弟颍川王雍可聘故中书博士范阳卢神宝女,次弟始平王勰可聘廷尉卿陇西李冲女,季弟北海王详可聘吏部郎中荥阳郑懿女。”

孝文帝鼓励甚至强迫鲜卑贵族与汉族通婚,自已取卢崔郑王及陇西李氏女入宫。

孝文帝的六个皇弟王爷本来都有妻室,孝文帝要他们把前娶妻室降为侧室,重新再娉娶汉世家大族女儿为妃。并指定咸阳王元禧聘陇西李辅女、河南王元干聘代郡穆明安女、广陵王元羽聘荥阳郑平城女、颍川王元雍聘范阳卢神宝女、始平王元勰聘陇西李冲女、北海王元详聘荥阳郑懿女。

这种对宗室诸王正妃选娶汉家女的指定,影响着以后诸位皇帝和王公侯子[注3]这些贵族们的血统。纵观古今,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令人瞠目结舌。T认同吕思勉先生和中外许多专家的看法,孝文帝元宏是冯太后(汉)与某汉族近臣的私生子,是100%汉人。孝文帝本人也大概自认为是汉人吧,不然事情怎么做得这么绝。满清虽然强迫汉人剃发易服,但也没有强迫汉人改满姓讲满语。

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T以为这是一场大规模运动,一场深刻的变革,对鲜卑保守旧势力来讲是一场不流血的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

北魏孝文帝在武功方面虽不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但在文治上,在保护和发扬中华文化传统,加强各民族团结上有着巨大的贡献,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是一位值得歌颂的大帝。




北魏从里子到面子都彻底汉化了。

列宁说:“ 民族差别就是在无产阶级专政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以后,还要保持很久很久。”[注3]

有那么困难?其实我们中国人早在1500年前就解决了汉与鲜卑的民族差别问题。

解决差别用了多久?顶多35年。

至于孝文帝汉化改革的效果,咱们还是来看看当时北魏的敌人南朝战神陈庆之怎么说。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五十三 梁纪九 记载:

庆之自魏还,特重北人,朱异怪而问之,庆之曰:“吾始以为大江以北皆戎狄之乡,比至洛阳,乃知衣冠人物尽在中原,非江东所及也,奈何轻之?” 

北魏永安二年(公元529年)曾攻取洛阳的南朝战神陈庆之从洛阳回来后特别尊重北方人,说:“我开始认为大江以北都是戎狄的故乡面貌,到了洛阳才知道衣冠人物尽在中原,江东也比不上,怎么能轻视北人?”

从公元494年开始易胡服到公元529年,仅35年后,陈庆之发出了肺腑之言,十分感叹洛阳全是中原汉家面貌。陈庆之有如此惊人的战绩,原因之一可能是北军战意不足不想汉人打汉人吧。当时北魏已是全面汉化王朝了。

北齐和北周T再简要说明一下:

北齐(550年—577年)鲜卑化汉人建立的王朝,历时20多年。

北周(557年—581年)鲜卑宇文部建立的王朝,历时20多年。

北周最后一个皇帝静帝宇文闡(原名宇文衍),父亲宣帝宇文贇,祖父武帝宇文邕。母亲朱满月(汉族),祖母李娥姿(汉族),有81.25%(13/16)汉族血统,这是假设前面皇帝的鲜卑母亲是100%鲜卑血统来计算的,由于北魏后期鲜卑血统汉化,宇文衍实际可能有九成以上汉族血统。

北齐幼主髙恒,父亲后主髙纬,祖父武成帝髙湛。母亲穆黄花(父宋钦道,汉族),祖母胡皇后(父安定郡人胡延之,汉族),有八成以上汉族血统,这是假设前面皇帝的鲜卑母亲是100%鲜卑血统来计算的,由于北魏后期鲜卑血统汉化,幼主髙恒实际可能有九成以上汉族血统。

《隋书·食货志》云:“六坊之众,从武帝而西者,不能万人。
喜欢TANGLEE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TANGLEE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TANGLEE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