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岳麓书院山长,九溪先生王文清
送交者: 王文清6[☆品衔R3☆] 于 2015-11-26 11:26 已读 577 次  

王文清6的个人频道

       王文清(1687-1779),字廷鉴,号九溪、徵君(其家曾获乾隆御笔“五召徵君”匾牌,故号)。清代宁乡人,今宁乡县金洲镇新建村人。系庐陵王氏该公后裔,清代岳州府教授。乾隆二年(1737),王文清任职内阁中书科中书舍人,奉直大夫,考录御史。乾隆十一年、乾隆二十九年前后两次出任岳麓書院山長。十三年,湖南巡抚钟保等荐举王文清为博学鸿词科,历充三礼馆纂修官。乾隆二年(1737),参与修撰《三礼》、《律吕正义》,校勘《五代史》。王文清任职内阁中书科[中书舍人],奉直大夫,考录[御史]。乾隆十三年,太守吕肃高修复岳麓书院,聘王文清为山长,后来因为父亲年老而告职还乡。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王文清病逝,终年92岁。

王文清生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雍正二年(1724)进士,授九溪卫学正,历任九溪卫学正、中书舍人、宗人府主事等职,官至岳州府教授。因为母亲亡故而回归家乡。十三年,湖南巡抚钟保等荐举应博学鸿词科。历充三礼馆、律馆、吕馆等纂修官。乾隆二年(1737),参与修撰《三礼》、《律吕正义》,校勘《五代史》。乾隆十一年、乾隆二十九年前後两次出任岳麓书院山长,手定《岳麓书院学规》,多所建树,《长沙府志》称“文章德行,望重乡国者,咸为足下首屈一指”。学术界称其“独治朴学,淹贯群籍,卓然一代鸿儒”,与衡阳王夫之、湘潭王闿运、长沙王先谦并称康乾盛世大学者,清代湖南“王氏四大家”“湖南四王”。

授内阁中书科中书舍人,奉直大夫,考录御史。后以父老乞归。世人称之“九溪先生”。时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陈宏谋表其乡曰‘经学之乡’。 历任九溪卫学正、中书舍人、宗人府主事等职,官至兵州府教授。以丁忧归。

公 元1746年,王九溪以父老乞请终养,在御史任上退休回乡。他回湘后潜心著述,以传播学术、振兴湘学为己任。自乾隆十三年(1748年)起,他就被聘为著 名的长沙岳麓书院山长,主讲书院达十四年之久。王九溪主持岳麓书院期间,培养了大批门人弟子,为湖南文化及湘学的振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而,他被尊为 湘学承先启后的泰斗。。正是由于王九溪在学术和文化上的杰出成就,使他名闻全国传见《清史列传》。

乾 隆十三年,太守吕肃高修复岳麓书院,聘为山长。王手订《岳麓书院学规》18条,又作《岳麓书院学箴》9首,于院规、学风多有裨益。勤于课士,尤注重读书方 法,著《读经六法》、《读史六法》,提出正义、通义、馀义、疑义、异义、辨义及记事实、玩书法、原治乱、考时势、证心术、取义论等法,用以勉训后学。参加 修纂乾隆《湖南通志》、《长沙府志》,主纂乾隆《宁乡县志》,编撰《玉山书院志》等。四十四年(1779)病逝,终年92岁。附祀岳麓屈子祠。

王 文清一生专治朴学,著述凡五十余种,约千余卷,所著有《考古原始》六卷、《宋儒礼学考》一卷、《读史纪略》四卷、《九溪家训》一卷、《典制大义考》一百四 十卷、《历代诗汇》五十卷、《周礼会要》六卷、《周易中旨》八卷、《乐制考》十卷、《锄经文略》六卷、《锄经馀草》十六卷、《锄经续草》及《仪礼分节句 读》四卷等。其中《锄经馀草》和《锄经续草》经其六世孙赓猷兄弟校刊为《九溪遗书》行世。此外《湖南文征》收有《天文全图说》、《学校论》等文24篇。文 清一生专治朴学,著述大部分毁于兵火。

王文清著作[编辑]

《湖南通志》《长沙府志》《宁乡县志》《考古源流》《典制大文考》《历代诗汇》《周礼会要》《周易中肯》《乐制考》《锄经馀草》《锄经续草》《仪礼分节句读》

宁乡铜瓦桥王氏属太原一宗,为太原王氏后裔江西吉安庐陵王氏的直接分支,它因产生了康乾之世的大学者九溪先生王文清而名声太振,成为清代湖南王氏四大家之一

据 王氏族谱记载,该族奉王子晋(太子晋、又名王子乔)为肇姓始祖,自错七传至翦,为秦将军,翦生贲,贲生离,俱为武陵侯,始分琅琊、太原两郡,在临沂者,离 长子元之后也。又以王离次子王威(字子重)为太原开基祖,王威传至第三十九代孙王该,字元仁,号长者,因其父王吉曾官江西吉安府刺史,乃于唐僖宗中和年间 (881-884年)由太原避乱之蜀再徙居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初居庐陵吉水东岸,后定居城西河山之金地,是为庐陵王氏肇基始祖。据说庐陵始祖王该经营有 方,(口传该公是一位勤劳之人,家里以种植和商買为生,种植业上特别爱种萝卜菜,萝卜菜收获后用坛子加工后,晒干再担出家卖,由于江西痢疾病多,萝卜干菜 便成了一道好药,吃一个就好一个。有的人缺钱买不起,从此,该公就担着萝卜干菜不收钱,且沿家送,直到家里无货了。最后一次肩挑空箩筐回家的路上,一处因 大雨过后,一坛金子展现在眼前。这时,该公没有把捡起来,他想,一旦用箩筐挑金子,被人发现后可能性命难保,仍然肩挑空箩筐回家了,回家后这坛金子出现在 家里,从此买田地一万五千亩。)在江西发了大财,拥有一万五千亩土地,成为当地巨富。伪吴顺德初岁,朱梁末帝龙德元年有异僧诣所居曰:是将为佛寺,公宜北 去百里,遇三白即止,子孙当蕃衍,且出文士,月余龙见所居前田间,公异之,如僧言北去安城之连岭,遇白马一问其地曰大白茅岗,稍前曰小白茅岗,乃家焉。南 唐保大中石晋少帝开运元年,故居有钟鸣溪之滨,紫气出田间,竞天龙复见,先是河山有寺曰西峰在大塘坑之源,公俾寺僧宗会即故居迁焉,因号龙田寺,且以寺近 田五百亩,若山林施于寺,并以河塘之二百亩施金城观,以陂江源之三百亩施城下之中洲寺,皆有契约刻石,寺各塑公像奉祀,事载庐陵志周益公胡澹庵文集。

   王该生有二子:长子王余,字善庆;次子王肱,字冀民,统军讨寇有功。王余辅佐其父招集流亡,发粮救济,百姓才得以生活。王余第四代孙王邵,五代十国时为南唐相,尽忠王室,以恢复为己任,拜不章军国事。王余配官塘下刘氏  生没未详。子一,顷,字君畴。王顷字君畴。行一  生没未详。配许氏,生没未详。生四子:璘、剪、当、裳。王当,字可时,行三,生没未详。王当配东江刘氏,生没未详。生四子:邦、郗、即、邵。王 郗的后裔传到元明之际有王礼安,为王该第二十代亦即王赞第十四代孙。王礼安之子王贵,明洪武时(1368-1398年)任北直隶辽东都指挥使。永乐二年 (1401年),王贵与其子辅征云南,屯田长沙卫。王辅,字冀卿,号弼公,永乐时袭职职长沙卫指挥使,征云南有功,授怀远将军。永乐四年(1403年), 明成祖下诏屯田,王辅奉旨屯长沙卫中舍,即今宁乡铜瓦桥。王辅的子孙后代,遂留居于此,再也没有迁回庐陵故乡。这个王氏家族,后来便繁衍成著名的宁乡铜瓦 桥王氏,他们奉王贵为本支开基始祖,王辅为二世祖。

文 清公世系与上述疑点:《江西庐陵王氏族谱垂丝图》63页记载:王士珍,南房东团祖。又名珍,号梅所行官五,生没葬未详  葬上宅岭亥山巳向。配山前陈氏, 生没葬未详。生四子:琦、齐、宛、明——宛公生志敏、志肃、志仁、志敬、志勤 ——志敏生礼训、礼安——王礼安生原忠、原孝、贵——王贵生王辅—王辅— ???

   文清公正常派系是: 1该—2余—3项—4当—5郗—6边—7檀—8勋—9霸—10佶—11齐岳—12宗泳—13诏—14有功—15武—16穆—17保珍—18居仁—19士珍—20宛 —21志敏—22礼安—23贵—24辅……

   宁乡铜瓦桥王氏传到王辅第十代孙有王元槿,字敷荣,号继山。王元槿有子文忠,字宾吾,被老虎咬伤致死。王文忠之子国林,字翰卿,号特夫,因父死于虎,遂产 志杀虎以报父仇,赠承德郎,事详《宁乡县志王孝子传》。王国林之子礼准,字有章,号赤舄,敕封承德郎,晋封奉政大夫。王礼准娶妻彭氏,生六子:文清、文 沼、文洁、文鸿、文灏、文澜,其中,长子王文清,就是宁乡铜桥王氏的杰出代表,著名学者王九溪先生。    王文清(1689-1779年)字廷鉴。生于清代康乾盛世,十岁时便能作文,雍正二年(1724年)中进士,初任湖南九溪卫(今湖南岳阳市)教授。乾隆元 年(1736年),试博学鸿词科,随即充任三礼馆纂修官、内阁中书舍人,升宗人府主事兼律吕正义馆纂修官,累官御史。    公元1746年,王九溪以父老乞请终养,于是在御史任上退休,回到宁乡。他回湘后,潜心著述,以传播学术、振兴湘学为己任。自乾隆十三年(1748年) 起,他就被聘为著名的长沙岳麓书院山长,主讲书院达十四年之久。王九溪主持岳麓书院期间,培养了大批门人弟子,为湖南文化及湘学的振兴,作出了巨大的贡 献,因而,他被尊为湘学承先启后的泰斗。王九溪学贯经史百家,著述极丰,几近千卷,主要有《考古源流》、《仪礼分节句读》、《周礼会要》、《锄经余草》、 《典制大文考》等。正是由于王九溪在学术和文化上的杰出成就,使他名闻全国传见《清史列传》。    王文清生八子:长子王运,字素履,号亮工,赠文林郎;次子王枢生,字区木,号石冈,贡生,候选训导,著有《石冈诗剩》等书;传见《湖南省志》;三子运桂, 字丹五,监生,著有《三聘堂诗草》;四子王运,早卒;五子王运本;六子王运懋,又名懋,字德润,号林木,一号茂园,乾隆四十八年举人,历任郴州县教谕,永 顺教授、宁乡玉潭书院山长;七子王运槐,字三植,号右亭,本郡禀生;八子王运琳,字玉木,监生。王运琳之子王开珏。

位 于湖南宁乡县城。原名玉山书院。明嘉靖二年(1523)知县胡明善建于玉山。“朔望进诸生讲明经义,课生童诵习”。聘周子采为山长。嗣后知县王纲、汪大壮 等相继捐膏火田,兴学不断,“沚莪菁菁,蜚声前后”。清顺治四年(1647)毁于兵火。乾隆十九年(1754)邑绅邓竹林等捐资重建于东门沩水边。有讲 堂、定性堂、文昌阁、崇道祠、奎星楼、仓廒及正谊、明道、主敬、存诚、进德、居业6斋。辟凤翮流丹、藓花淳玉、化龙跃浪、天乌昂霄、绝顶擎云、灵峰铺翠六 景。清复放田229.5亩,以供经费。山长周增瑞“日与诸生讲明性大要”。乾隆二十二年山长刘绍濂首刊《玉山书院志》,二十五年山长王文清辑补之。王还定 学规、读书、读经、读史诸法及勉学立等劝诸生。乾隆三十二年改名“玉潭”,并新修《玉潭书院志》10卷。额定每年招生50-60名,每月课文3次,每月晨 起、早读、讲书、晚读皆以击梆为节。周曾作《条约》,以倡经古之学。 道光二十九年(1849)设推广正课20名。咸、同间毁于兵、水之灾,旋皆兴复。同治六年(1867)拔推广正课10名给云山书院,始定生监正附课各5 名,童生正附课各30名。本县王恩、王忻、杨业万、黄道恩、刘开诚、童翚、周瑞松、王运懋(王文清六子)、胡端经、马维藩、边维藩、梅鉴源等曾为山长。

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为高等小学堂。1912年改为县立第一高等小学。1913年7月,刘少奇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宁乡县城玉潭高等小学堂。 玉潭书院曾搬迁至龙凤山童家大屋今龙凤山中学。 王文清不仅为国家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王氏家风的继承和发扬也作出了努力!

宁乡大西门内合建王氏总祠   为了纪念江西始祖该公和先祖,清同治5年(1866),宁乡、益阳、长沙(含老湘乡)等地的太原王氏裔孙共三十四房于宁乡大西门内合建总祠,奉该公为始祖,诸别子为支祖,分为郗、邵两房,郗、邵为该公元孙。  郗公传至保忠,分居正、居仁两大支,共二十六房。  该公二十七派传至兴、忠、荣、庆、用、贵、爱、显、昂九祖,明初先后迁宁乡。昌公字兴国,国忠公字良佐,荣公字景棱,庆善公字最乐。荣公房居观音石、迎江山,兴国公房居长田冲、流沙河,庆善公房居峡山、压田坝,国忠公房居牛头岭、唐公庙。

庆守公房居湘乡安乐、庆蛩居湘乡太平、沆居宁乡坝子桥(宁乡五都十七区,今东湖塘镇西冲山)以及其他下湾、罗塘冲、洗马、路亭、库钱、崟塘、兰田、火煽、椒冲、横塘、荆薮等十四小支房,这十四小支房按迁湘始祖居住地命名(称房)合修谱。派语统一是:大成庭明德,性道定邦国。承先必修学业,继祖远振家声;惟其孝友和顺,因之瑞积增荣

   邵公曾孙著、宰两大支,共八房。

其中宁邑二十三支,益邑九支,长邑二支。清康熙50年(1710)王文清主修宁邑王氏九房合谱,嘉庆11年(1806)、道光23年(1843)、光绪4年(1878)兴、忠、荣、庆四房三次续修。派语:礼乐修明定,湘南世泽长,家邦惟克造,忠孝自堪扬,郅治躬逢盛,中兴运际昌,诗书经济备,励志迪前光。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20 银元!

喜欢王文清6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王文清6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