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转贴:关于农业生产
送交者: 傻二黑子[★品衔R5★] 于 2015-09-19 20:55 已读 781 次  

傻二黑子的个人频道

一个地区能够生产出多少(主要指粮食和肉类)就决定着这个地区能供养多少人口,而人口规模则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实力,在那个人口即生产力的时代也就决定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与外交策略。 
对于农业的生产与发展来讲,需要考虑的地理因素有四个:⑴、地形;⑵、气候;⑶、原有植被情况;⑷、土质与肥力。其中前两项是决定性因素。 
论
到在气候条件上中国的优势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光凭气候条件,中原地区与古代希腊地区的农业就己经不在一等级上了(中原雨热同期,全年积温远高于西欧)。
而从古至今中国与西欧的农业有着一个很明显的区别就是,中原地区几乎是纯农业,而欧洲则是农业与畜牧业并存,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并种。要知道畜牧业所承载
的人口远低于农业 
中原地区的生产季可以达到两百五十多天,春秋时期开始大规模推广小麦之后则把冬天也有效地利用起来了,而西欧的生产季一年只有
两百天,由于雨水平均分配(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种植作物时雨水数量显得不足,冬天种植小麦时雨水又显得过多。欧洲的地理气候因素大大限制了全欧的种植
业发展,最终在欧洲形成的是种植业与畜牧业并存的农业格局;在地中海上的几个半岛区,地中海气候使得各个半岛上的平原谷地一年只能种一次粮食作物,而冬季
则只能种植葡萄橄榄之类的经济作物,并用葡萄酒橄榄油去北非或西亚地区换取粮食。 
至于第⑶个和第⑷个农业地理因素(原有植被情况和土质肥力),中原依旧比欧南欧优越的多。中原地区在远古时候植被中草原占近一半,而且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
的土质属于疏松而肥沃土质,与西欧南欧完全不同,西欧与南欧的土质都属于高度粘土质。这对于远古华夏人来讲,中原地区的土质只要用原始石器和木棒就可以开
垦种地了,而欧洲人要大规模进行土地开垦非等到青铜器出现不可。从土壤的肥力来看,中原土壤的肥力也高于欧洲,再加上中国人较早采用了施肥技术,所以中国
古代很早就实行了连种制和复种制,而欧洲直到近代还一直在采用休闲制。 
董恺忱在《从世界看我国传统农业的历史成就》一文中指出:一、中国是世界
上栽培作物起源中心之一;二、中国框形犁是世界上最发达的传统犁之一。它的特点是具有曲面壁和摆动性。西方近代犁吸收了中国犁的特点,成为近代农业革命的
契机;三、我国是世界上有较高土地利用率的国家之一,和南欧中世纪长期实行休闲制不同,中国很早就实行连种制和复种制;四、在世界农业发展较早的国家中,
我国是没有出现地力衰竭的几个仅有的国家之一,这主要得力于中国农民善于利用生产、生活上的废弃物给土地施肥;五、我国传统农业一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主
要表现在精耕细作农艺和较高的单产上。 
我国传统农业土地利用率很高,土地生产率也是相当高的。据日本学者熊代幸雄对古代农业播种量与收获量比值
的研究,西欧“在以小麦为主食的英格兰,这一比值在中世纪略少于4倍,到了近代则提高到6至11倍之间”。在六世纪前期的华北(《齐民要术》所反映的时
代),粟的比率倍数为20—40倍。“与欧洲相比高出10倍左右”。学者宁可也指出:“如果从播种量看,欧洲中世纪农业的粗放程度就更惊人了。当时一般收
获量最低是播种量的一倍半两倍、一般是三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六倍。至于我国,从云梦秦简的材料看,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到十几倍,而据《氾胜之
书》、《齐民要术》记载则已达到几十倍至上百倍。”(当然这同欧洲人的主食小麦产量本来就不如中国人的主食水稻产量有关)直到近世,我国农业单位面积的产
量仍居世界前列。如一些农业科学家曾利用《沈氏农书》和其它一些资料,估计明末清初嘉兴地区稻米产量最高为每公顷6700—8400公斤,而今天美国加州
稻米产量仅为每公顷6500公斤。从总体上来估计,西欧中世纪收获量只有播种量的三四倍,而中国达到十几倍、几十倍。 
在土地利用方式上,欧洲国
家为了利于农牧结合和恢复地力,实行休闲、轮作,其中包括放牧地的二圃制和三圃制;西欧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典型的三圃制,即将全部耕地划分为3个耕区,依次
轮流种植冬小麦、春小麦和进行休闲。三圃制最初在德国南部、法国北部等一些属于王室和寺院所有的组织得较好的庄园内实行,后逐步推广;到11~13世纪,
除原来的耕地外,还在新垦土地上推行,从而促使西欧一些国家的耕地面积得以成倍地、个别地方竟是3~4倍地增加。在这以前,即使农业较发达的英国,其耕地
也不超过全部土地的二成;德国和法国北部在一成五以下;人口稠密的法国南部和西班牙也只达到二成至二成半之间。但在一些地力瘠薄的地方,如英格兰的西南部
直到16世纪时也还是二圃制占优势;法国南特地方的农村,直到18世纪时仍是二圃制、三圃制并存。在中国则是在废除撂荒制以后走上了土地连种制的道路,实
行精耕细作,种植业和畜牧业也进一步分离。 
另外在对水利工程----这种对农业有关键促进作用的工程技术上----西欧更显然落后于中国,在古
代希腊与同时代的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兴修了许多大型水利工程,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而古代希腊则很少有大型水利工程,有的只是一些相当于我国农村的
小沟渠之类(参看色诺芬《长征记》),能够产生多大的效果呢?(希腊人的建筑天份用在修神庙上去了,还不如多修些水利工程,还可以多多改变生活水准,中国
人重实际并且从来实行世俗态度,这在世界历史上独一无二,我想这也是中华文明长存不衰的原因之一,中国人不会被宗教信仰束缚住手脚和思想) 
对于
中国与欧洲的农业产量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除了地理气候以及生产技术方面的差异外。中欧的古代农业还有一个社会因素上的重大差异,那就是中国在古代的奴隶
制在周代就基本废除,取而代之的是贵族与平民合作的井田制,到战国时期则连井田制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地主与小农经济。农民对于农作物的占有权支配权进
一步增强,这大大提高了中国农民的农业生产热情。而欧洲直到公元500年罗马帝国消失了还有许多地方实行奴隶制,奴隶与农奴的生产热情极低。“精耕细作”
在中国己经开始实行了将近一千年,而在那时的欧洲还只能是庄园主头脑里的梦想,以至于欧洲的土地始终处于粗放型经营的状态,只到十八世纪才有部分西欧部分
地区才有所改观。这也导致了中国古代的农业产量远远超过欧洲。 
中原地区与西欧的农业亩产量对比 
中国种植业的产量 
具体到每个劳动力的农业生产情况,则数据如下: 
——战国时期:粮食亩产:216斤 
——西汉时期:粮食亩产:264斤 
——唐代: 粮食亩产:334斤 
——宋代: 粮食亩产:309斤 
——明代: 粮食亩产:346斤 
——清代: 粮食亩产:367斤 我以为在战国时期水稻田很多的情况下,单产至少要参照唐代的水平
欧洲数据暂缺,因为欧洲人几乎没有留下有效数据,我参考了很多资料,几乎都没有看到关于古代希腊亩产量的记载,但综合一些当代农业史学家的研究成果,推测欧洲农业的全年亩产最多只能达到中原地区的1/5(一般情况下是1/10)。 
另据一些古代数据显示:《管子•治国》“一夫为粟二百石”推算,战国时期一个全劳力已能年产粮2700公斤/每人,高于12—13世纪英国全份地农奴的劳动生产率(2300公斤/每人)。 
(注:上面的很多数据是用战国时中国的数据对比中世纪的欧洲,己经相隔一千五百年) 
对比以上资料与数据可以看出:从全年亩产总量来看,欧洲最多只有中原的1/10—1/5;从劳动力的个人劳动生产率来看,同时代的欧洲也落后于中国1/3左右。中原地区与西欧南欧的农业差距非常显著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20 银元!

喜欢傻二黑子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傻二黑子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