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濮阳西水坡四十六号墓真是所谓的伏羲墓吗
送交者: Basileus[♂巡抚★★♂] 于 2015-09-05 1:05 已读 9389 次 5 赞  

Basileus的个人频道

前段时间对于早期文明的讨论里看到有人说一部分人不喜欢使用中国自己的文献资料,对于考古资料也不甚认可~这次就举例一个,告诉大家我国田野考古的重要问题之一(先说清楚,这不是最重要的那个)
先随手转一篇网文的一部分,全文太长

濮阳西水坡M45号墓图说明
  
   经过本章第二节的校正后,可对本博客相册中的〈M45自绘图167KB画片〉作如下注解:
  
  
  
   该墓建于伏羲时代,故称此图为「伏羲星图」,又因历史悠久,其中蚌塑北斗魁的形象已达万年以上,故曰「万岁星象」。墓主的左坐骨处 P 点为天北极,P 点也称为墓心。
  
   据冯时先生解释,墓图为一盖图,以天北极 P 为中心的圆ECFC' 为中衡,即春秋分日道。圆内的天区即为太极,或曰北极天区。在此圆周上,A 为晨光始点,C 为东方日出点,亦即秋分日躔点; A'为昏影终点, C'为西方日落点, 亦为春分日躔点。日出後, 太阳沿CFC'自东向西运行(从地面看,太阳的运行是反时针的)。人们把这段时间称为白昼, 为阳。太阳运行到正北方 F为正午;太阳在C'EC间运行为黑夜, 为阴, 太阳运行到正南方 E时为子夜。由此图可见, CPC'将太极天区分而为二, 阴阳各半, 是为太极生两仪也。
  
   CPC' 为东西向的墓轴,它穿过蚌塑白虎的胃部,说明古天球的春分点在西宫白虎之胃宿,也说明星图所表示的是133300年前春分日落时的星象,这时东方天空正出现苍龙星象,故东宫苍龙主春。依传统的五行配五方和伏羲八卦、文王八卦及《说卦传》的方位可推得:C 为正东方,为木,东宫苍龙之象,主春,震卦,为长男,为龙,为少阳。C'为正西方,为金,西宫白虎之象,主秋,兑卦,为少女,为少阴。又以CPC'的垂线EPF 将此圆再分一次,则在中衡上又得两点:E 为星空的正南方,为火,南宫朱雀之象,主夏,乾卦,为太阳。F 为星空的正北方,为水,北宫玄武之象,主冬,坤卦,为太阴,这是依伏羲八卦的说法;若按文王八卦的说法,北方为坎卦,为中男,亦为少阳;是为两仪生四象也。如在这四点之间再等分一次,则变成了八点,这就是四象生八卦。从历法说,这就是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和立春、立夏(启)立秋、立冬(闭)八点,古称为分、至、启、闭八点。这既是八个节气的日躔点,也是八卦方位。
  
   伏羲脚下的蚌塑三角形是133300年前的北斗魁, 其中 S、X、J、Q、K、G 分别表示当时北斗七星中的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开阳、摇光六星, 其中Q天权星、S天枢星、X天璇星、J天玑星所包围的蚌塑三角形北斗魁在两根胫骨的西面,而Q天权星正在两根胫骨的西端点。
  
   由「伏羲星图」和标有133300年前古北斗七星的现代北天星图都可以看到, 古天玑星和天权星的连线正指向北极, 这可能是133300年前的天球刻制者大荔人寻找北极的一种方法。图中还可看出 E、P、F、Q、J、P'六点在一条直线上, 正指地理南北方向, 称为伏羲墓的地轴, 又因其与正午时圭表上的日影(《周髀》称为正晷)方向一致, 故也称日轴。
  
   墓图下面是三幅分别是距今107300年前、133300年前、159300年前的北斗七星图, 供读者与墓中的蚌塑三角形北斗魁比较。比较的方法是在半透明的描图纸上, 依样画出这三幅北斗图, 然後逐幅将其蒙盖在蚌塑斗魁上比较, 经此反复比较後, 读者自然就会得出结论, 墓中蚌塑斗魁最接近133300年前的北斗。
  
    右下方是采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卷「北斗」条目称此为十万年前的北斗形状图,读者如将此与作者用微电脑按恒星自行数据算得并画出的十万零七千年前的北斗相比较,会发现二者十分相象,这样也可得到结论,本项研究所用的计算方法和数据的的误差并没有使本项结论严重失真。将这两幅北斗七星摆在一起,一方面是便于比较;另一方面也证实了上述结论。
  
  
  
   根据墓图实测,中衡的半径即PA、PC、PE、PF均为1.13米。此可表示为公式:
  M45墓中衡的半径=PA=PA'=PE……=PC=PC'=1.13米。
  
   从太子头颅右侧的B 到墓心P 的距离与小公主头顶上的B'到墓心P 的距离都是1.79米。
  
   大圆弧 BALA'B' 是青、黄图画的分界线,L 点正在墓主的胸部,也是大圆弧BALA'B' 的中点。大圆弧以南为青图画,表示白昼;以北为黄图画,表示夜晚。P'为大圆弧的圆心,也叫「地中」即置圭立表的测天点,P'位于北墓壁以北约 1.5米处。《周髀算经》称以P'为圆心的青图画范围内为『日照四旁』,意思是太阳光所能照到的地方。根据M45墓图实测,其日照四旁半径 P'A、P'B、P'L、P'B' 均为4.40米。此可表示为公式:M45墓的日照四旁半径=P'A=P'B=P'L=4.40米。
  
   而天北极 P 到地中的距离 PP'=4.02米。而PB和PB' 为4.40米。根据这些数据不难用反三角函数算得∠BP'P和∠B'P'P都等于24°00',这与公元前4510年的黄赤交角即24°17' 十分接近。因此可以认为这就是墓主伏羲所测的黄赤交角。因此在本图最下一行注有:黄赤交角∠BP'P=∠B'P'P=24°.00' 。
  
   这一结果也非常接近根据《周髀》数据计算的结果。钱宝琮先生根据《周髀》之『周髀长八尺』和『冬至日晷丈三尺五寸,夏至日晷尺六寸』的记载,算得当地纬度是35°20'42",当时黄赤交角是24°01'54"。这与周都王城即今洛阳县城西北十里的实际纬度34°45' 及东周初年的黄赤交角23°48' 相差较远。而濮阳的纬度为 35°42'。因此《周髀》的这组数据很可能是6500年前伏羲在濮阳西水坡遗址的P'点所测的数据。
  
   近来,我在卫星地图上测得,濮阳西水坡第45号墓的大约位置是:东经114度59分42.72秒;北纬35度42分08.90秒。
  
   而更重要的是,根据墓图实测的中衡半径、日照四旁半径和天北极到地中的距离所画出的盖图,比《周髀》盖图要优越得多,合理得多,科学得多。墓中盖图不仅完全克服了《周髀》盖图的缺点,而且以准确的数据和科学的方法,表示出天文观测的晨昏蒙影时间。
  
   由M45号墓平面图可看到:墓主的左坐骨处 P点为天北极,在以 P为中心的中衡圆周 ECFC'上,A 为古人所使用的晨光始点,C 为东方日出点,亦即秋分日躔点;A'为昏影终点,C'为西方日落点,亦为春分日躔点。C 和C'分别为东西方的地平线。由于∠APC=∠A'PC'≈12°,不难计算,由日落地平线到天空全黑以便于古人观测天象所经历的时间大约是48分钟。这个古人所定的太阳在地平线下的角度和时间正在现用的民用晨昏蒙影及天文晨昏蒙影的中间。
  
   这说明早在六千五百年前的盖天学说中,青、黄图画的分界线是以能否较清晰地观测星空为准,而不是以日出或日落为准。这与现代天文观测的规定非常相近。现代的规定是太阳在地平线以下 6°,纬度在黄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区,春分时这大约是在日落後26分钟为民用昏影终;太阳在地平线以下18°,这相当于日落後88分钟为天文昏影终。
  
   M45墓中盖图远优于《周髀》盖图,这只能解释为墓主就是最初盖图的创造者。根据《晋书·天文志》等古史资料,盖天说的创立者为伏羲,因而墓主就是伏羲。而墓中盖图则是伏羲所创盖图的原形。有关墓图的具体测算请详本章有关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M45号墓的形制和摆塑所表示的是天上的星象图,要将我们仰望天空星宿的位置画在俯视的地面上,必然导致星图的南北方向与地理南北方向相反,其原理与现代绘制的星图或现代天球仪完全相同。所以,正午当太阳运行到天空的正南方时,而在俯视地面的星图上太阳是在正北方F 点。因此「伏羲星图」中各星象间的相对方位,都与现代天球仪和现代星图完全一致。这也说明了墓中星图的科学性。这种与地面方向东西相同,南北相反的现象,在河图、洛书及伏羲八卦、文王八卦和伏羲六十四卦的方位图中也同样存在。
  
   依北宋科学家沈括(1033~1097)所著之《梦溪补笔谈》卷二『象数第八』总第550 条载其方位是:『所谓河图之数者,河图北方一,南方九,东方三,西方七,东北八,西北六,东南四,西南二,中央五』【载上海古籍版胡道静校正本下册第 945页】。这里沈括所谓之河图就是後来朱熹、蔡元定所谓之九数洛书,今亦称为洛书或九宫。伏羲八卦也是如此,据《周易本义》引邵雍曰:『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兑东南,巽西南,艮西北』。将这些引文与《周易本义》前之洛书图和伏羲八卦方位图比较可一目了然地看到,其相对方位关系与『伏羲星图』相同,都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而与现代地图的方位成上述对称关系。
  
   因此我认为无论伏羲八卦、文王八卦和伏羲六十四卦都是由「伏羲星图」演化而来;由本文所论不难看到「伏羲星图」又是由十三万年前的「古天球」演变而来,具体地说,M45号墓的盖图和《周髀》的七衡六间都是由6500年前的伏羲根据他所获得的「古天球」创造了浑仪和浑天说,进而由浑天说发展成盖天说,即盖天说则是由浑天说演变而来。墓中盖图则是由天球或浑仪平面化而成。因此天球及河图、洛书等都是更远古人类的天文观测记录。这也就解决了长期争论不休的河图、洛书及八卦、六十四卦的方位之迷。这类问题我将在下文论及。
  
   墓图除可视为盖图外,也可将圆 ECFC' 内中心的部分天区视为太极天区。太阳在 C点日出後,沿CFC'自东向西运行为白昼,为阳。太阳运行到天空的正南方 F为正午,古亦称此时为「日南中」;在C'点日落後,太阳在C'EC间运行为夜晚,为阴,太阳运行到天空的正北方 E为子夜。可见CPC'将中衡内的太极天区分而为二,阴阳各半,是为太极生两仪也。
  
   但要注意的是,此处东西南北四象所主之季节实与其日躔赤经相反,这是由於不能直接观测日躔之宫宿,而是观测相反方向的星象,正如『伏羲星图』所示,观测该季节日落时东方的星象。
  
   可见,太极八卦图和盖图同时出现在M45号墓中,墓主只能是既画卦作《易》者,又盖天图的创造者,因而墓主只能是伏羲氏太昊帝。
  
   墓主脚下的蚌塑三角形是133300年前的北斗魁,其中 S、X、J、Q、K、G 分别表示当时北斗七星中的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开阳、摇光六星,其中天权星 Q 在两胫骨间的西端点。由『伏羲星图』或「万岁星相」与本文附图中都可以看到,古天玑星和天权星的连线正指向北极,这很可能是133000年前刻制古天球的大荔人(Homo Spinens Daliensis)寻找北极的一种方法。大荔县今属陕西省,在洛河、渭河与黄河的交汇处。
  
   图中还可看出 E、L、P、F、Q、J、P' 七点在一条直线上,正指地理南北方向,为此墓的中轴线,又因其与正午时表竿的日影(《周髀》称为正晷)重合,故可称此为日轴。此轴上的 L点,正在墓主的胸部,也是大圆弧BALB'A' 的中点。
  
   墓图下面的是三幅分别距今 107300年前、133300年前、159300年前的北斗七星图,供读者与墓中的蚌塑三角形北斗魁比较。比较的方法是在半透明的描图纸上,依样画出这三幅北斗图,然後将其逐幅蒙盖在蚌塑斗魁上比较,经此反复比较後,读者自然就会得出结论:墓中蚌塑斗魁最接近133300年前的北斗。
  
   右下方是采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卷『北斗』条的十万年前的北斗形状图,读者如将此与作者用微电脑按恒星自行数据算得并画出的十万零七千年前的北斗相比较,会发现二者十分接近,这样也可得到结论,本计算方法及其所得数据的误差并没有使本项结论严重失真,即M45号墓的星象年代不会晚于距今十万年前。
  
   请参阅本博客相册中的〈bd7xbj北斗23〉及其说明:
  [《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北斗》所载十万年前的北斗七星形状图(上)和现在的北斗七星形状图(下)。据该书『北斗』条所载:『由于恒星自行的缘故,北斗七星的形状随时间发生缓慢的变化』。现将其所附『北斗七星由于自行引起的形状变化』图描摹于此。在这五幅图像中,前面数字表示距今年代,n表示春分点在黄道上已绕过的整周数。读者可将《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北斗》所载十万年前的北斗七星形状图与其中相近年代的北斗七星形状图比较,一望而知,用本文所述方法所绘制的十万零七千年前的北斗七星形状与附图中的十万年前的北斗形状非常接近。可见,用上述北斗七星视位置的计算方法所引起的误差,不会导致本文基本结论的严重失真,就是说第45号墓的星象年代不会晚于距今十万年前,这是本文所推定的年代下限。]
  
  
  
   请参阅本博客相册中的〈BD7X北斗的自行72〉及其说明:
  [从距今八万一千年前到距今十八万五千年前北斗七星形状的变化过程,n表示春分点在黄道上已绕过的整周数。这五幅星图是根据北斗七星的自行(Proper Motion)推算出其过去的视位置而绘得的。原始数据取自中国科学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编的《一九八二年中国天文年历·恒星视位置表》。其计算原理和具体计算步骤请阅拙文《濮阳西水坡第45号墓星象年代考》。]
  
  
  
   星图的春分点在西宫白虎之胃宿的证据是《华夏考古》1988年一期的图版一的大幅照片上,蚌虎胃部或上腹部的由贝壳组成的没有花蕊或空心的梅花形,在本书提供的第45号墓的彩照中也可以看到。这个白虎胃部的空心梅花在其他的现场照片甚至其复印件上都可以明显看到。
  
   请参阅本博客相册中的〈3T三图33〉及其说明:
  [这是濮阳西水坡遗址的三组蚌图之一:蚌虎胃部有一圈由白色贝壳组成的没有花蕊空心的梅花形,它表示祭祀时太阳在胃宿。本图用红色圆框将此“梅花形”框住。这朵梅花的位置正在东西向墓轴 PC'上。据拙文《M45星相年代考》,这就是春分日躔胃属的证据。墓主脚下的蚌塑斗魁三角形清晰可辨。蚌龙颈部鬃毛高耸,说明鼍龙(扬子鳄)与马已综合为龙马。]
  
   在本书的濮阳西水坡M45号墓平面图上,这朵梅花的位置正在东西向墓轴上。但无论在1988年《文物》第三期或《中原文物》第一期的M45平面图上都看不出蚌虎胃部的梅花,这可能是当时只注意到蚌塑龙虎的外形而忽略了其中蚌壳摆塑深层的天文学含义。
  
  
  
   根据对星图的全面分析,这蚌虎胃部的梅花不太可能是胃宿的一颗亮星,而最可能是表示太阳之所在。从而也说明这是春分日落时的星象。
  
   综合以上说明及本文的论述,已可得出结论:6500年前设计建造的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中的M45号墓所依据的不是当时的星象,而是133300年前的人类在球形石头上刻画的春分日落时的星象。有的读者怀疑过于久远,而且只是根据墓中的蚌塑的三角形北斗魁,按伊世同先生说法,那只是一种斧头之类的工具或武器。
  
   又据《中国科学报》载,在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盆地小长梁遗址发现的一批一百六十万年前的细石器和骨器。(载1994年四月六日《中国科学报》头版『我发现一百六十万年前的细石器』)
  
   看来,十三万年前并不算太久远,尚不及一百六十万年的十分之一,姑且把它当成一家之说吧。下划线
  
   至于墓主为六千五百年前的伏羲氏太昊帝还有别的证据吗?他又何以得知十三万三千年前的北斗魁是三角形呢?又何以得知墓中的三位殉人是他仅有的三个亲生子女即太子或大公子、庶子或二公子和帝子或公主而当时的确实行的『天下为公』的『禅让』制的呢?对这些重大的古史问题将在下文详论之。 下面开始探讨一下这个墓的情况有多假 根据1988年文物第三期上刊登的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发掘简报,在第四十六号墓(即所谓的伏羲墓)中出土了所谓的蚌龙蚌虎,同时带有殉葬。 但是仔细看看,真的是如此吗 仔细看一下4具尸体的高度情况。。。根本就不在同一平面。。。简报里并没有描述发掘者们如何认定这四具尸体是一个墓葬的~更重要的是该简报把MA,也就是东侧的尸体,处理成了殉葬者的小龛~看照片里给出的情况,土质的颜色好像不同~简报里也提到了灰土成分较多、土质较松、有碎蚌壳~ 那么按照这个情况,把MA处理成一座单独的东周墓葬会好一些,就像同样是在濮阳西水坡的M90、M197一样~换言之,MA其实是一座东周墓葬,只不过不小心挖到了M45上方。。。坟叠坟的情况在中国并不少见,据我爸说他小时候就看到过挖到不知所属的棺材的情况~ 那么接下来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出现了,蚌虎的情况先不考虑,反正中国是有虎的,但是蚌龙怎么解释,这个造型实在是太前卫了~如此清晰的爪子和角,以及相对接近鱼尾的尾部,这明显是宋代及之后才被一步步完善的蟠龙的造型~ 先想一下当时的龙是啥样,玉猪龙这种就不说了~汉瓦当上的龙也没这么前卫~尾巴还没有进化成鱼尾,角并不清晰,爪也相对偏短~ 仔细想了想,我突然发现这龙是出自哪里的了 这不就是不丹国旗吗???^_^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用的

评分完成:已经给 Basileus 加上 50 银元!

喜欢Basileus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Basileus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Basileus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