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为曹操翻案者,其心可诛。
送交者: chaching[☆品衔R3☆] 于 2015-08-21 9:08 已读 91 次  

chaching的个人频道

回答: 从《述志令》看真实的曹操:不是圣人却有圣人的追求 由 笑今生 于 2015-08-20 21:21

我中华历史,亮点很多,值得肯定的正义人物与事迹,也是比比皆是。比如诸葛亮对国家的忠诚、比如岳飞对国家的忠诚、比如文天祥对国家的忠诚等等。

  但正义与邪恶本是一体之两面,既然有上述正义人物与事迹的存在,也就必然有与之相对的邪恶人物与事迹的存在,这是无奈之事实。

  与诸葛亮相对立的,就是曹操这个中国历史上充满非议的人物。曹操是中国历史上邪恶能量的代表人物,他的邪恶不仅仅表现在其私人道德的禽兽化,更多的表现在他利用公权力谋取私利以及进行人口灭绝式大屠杀的罪行方面。

  曹操父子威逼汉帝的龌龊史实不必多说,仅就其屠杀无辜百姓和屠杀战俘的卑劣史实,也足以把他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要给曹操翻案?除非你公开主张希特勒的种族灭绝政策是正确的,但问题是你敢吗?所以曹操是永世不得翻案的邪恶人物。

  曹操被中国历史定格为‘邪恶代表’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他自己。因为无论多讨厌刘备和蜀汉政权的人都举不出多少“大耳贼”屠杀百姓的证据,而曹操屠城的记载即便是在奉曹魏为正统的魏国和西晋史书中也俯拾皆是。

  与刘备在史书中多以善待百姓的形象出现不同,曹操“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的诗句显然是在作秀。因为这一幕幕悲惨景象有不少就是其亲手造成的。从东汉宗室到孔融、杨修等一代文豪和华陀这样的名医,光史书记载的被曹操屠杀的有名有姓人士就不在少数。更别提“建安三年屠彭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建安五年坑官渡八万人”《后汉书·袁绍传》、“建安九年屠邺城”《后汉书·孔融传》等几十条屠城和杀俘的记录了。《后汉书·陶谦列传》记载:曹操以为父报仇名义攻陷徐州时,“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

  曹操的邪恶屠城记录,光有历史记载的,就至少有五次。下面转载‘铁血网’的一个帖子,来具体论述。

  曹操第一次屠城:《三国志陶谦传》记载:“初平四年,太祖征谦,攻拔十余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此处 “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仅指陶谦军被杀万人,而不是民众,随后的 屠杀彭城,死的就不是这个数了,而南北朝史学家说死男女数万一点都不奇怪,士兵在战场上死多少那都不叫屠城,屠城是专指屠杀平民,苏联在二战死了上千万的军人,却没有人说希特勒屠城,中国的抗日战争死了几百万军人,但是大家都记住了日军南京大屠杀。这是曹操第一次屠城,动机是报陶谦乱兵杀父之仇,这次屠城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记载的却不止是彭城一地屠城,“兴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还,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雠东伐。夏,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复征陶谦,拔五城,遂略地至东海。还过郯,谦将曹豹与刘备屯郯东,要太祖。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

  曹操第二次屠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建安三年,吕布复为袁术使高顺攻刘备,公遣夏侯惇救之,不利。备为顺所败。九月,公东征布。冬十月,屠彭城,获其相侯谐。”这次的屠城动机就相当的无耻,这时候陶谦已经死去,而且刘备已经被吕布打跑,刘备跑到曹操这边来了,曹操带着刘备东征徐州,就是想打垮吕布,而这次虽然艰难了一点,但最终剿灭吕布,而屠城就是东征吕布的第一仗,第二仗是在下邳城外和吕布骑兵野战,活捉吕布部将成廉,吕布死守下邳,最后水灌下邳,吕布覆灭。那么这次屠城并没有吓倒吕布,吕布不是陶谦。但是从这个过程来看,曹军的战斗力空前强大,骑兵能野战打败吕布的骑兵,偶个人揣度,屠城起到激发兽性的作用了,曹阿瞒,你真行!!!

  曹操第三次屠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建安十九年春正月,始耕籍田。南安赵衢、汉阳尹奉等讨超,枭其妻子,超奔汉中。韩遂徙金城,入氐王千万部,率羌、胡万余骑与夏侯渊战,击,大破之,遂走西平。渊与诸将攻兴国,屠之。省安东、永阳郡。”这次的屠城者是夏侯渊,夏侯渊是曹操时代的西线军团的总司令,又是曹操的族弟,和曹仁并称左膀右臂,这最后一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夏侯渊与众将进攻兴国,攻克后实施了屠城。撤销了安东、永阳二郡的建制。为什么要撤销两个郡的建制?因为没有人了。有的人说了,夏侯渊干的事情为什么要记到曹操的头上?我们再翻《三国志诸夏侯曹传之夏侯渊传》就没有提屠城这个事情了,没有提并不等于就没有这个事,我们知道《三国志》的叙述方法,是纪传体而不是编年体,一件事散落在好几个人的传记中,比如赤壁大战,要看完魏书蜀书吴书才能明白全过程,各人起的什么作用就记载在自己的传记里,其他的一略而过,这里夏侯渊指挥的战役,屠城却记在曹操的头上,我们只能有两个理解:一是要么曹操事先就有这个命令,二是要么打下兴国后,经请示曹操同意,然后再实施的屠城。

  曹操第四次屠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初,陇西宋建自称河首平汉王,聚众枹罕,改元,置百官,三十余年。遣夏侯渊自兴国讨之。冬十月,屠枹罕,斩建,凉州平。”最后一句翻译过来就是“冬十月,曹军屠城枹罕,斩杀宋建,凉州平定。”这次屠城事件发生于上一次的同一年,建安十九年,仍然是夏侯渊指挥的,也就是说夏侯渊再兴国屠杀完以后,马不停蹄拿下枹罕,接着屠城,在夏侯渊传记里这一战仍然没有提屠城,这笔账陈寿指明是曹操派遣夏侯渊,很明确的是记在曹操头上。

  曹操第五次屠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建安二十三年冬十月,宛守将侯音等反,执南阳太守,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讨关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围宛。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斩音。”翻译过来就是:“冬天,宛城守将侯音等人反叛,劫持南阳太守,抢劫官吏和百姓,据守宛城。当初,曹仁因讨伐关羽驻扎樊城,当月曹操就派曹仁兵围宛城,第二年正月,曹仁屠城,斩杀侯音”,那么《曹仁传》是怎么记载的呢?“仁率诸军攻破音,斩其首,还屯樊,即拜征南将军。”根本就没有提屠城这回事,从夏侯渊的事情上,我们已经知道了,这笔账仍然是记在曹操头上。

  《三国志诸夏侯曹传之曹仁传》记载:“河北既定,从围壶关。太祖令曰:“城拔,皆坑之。”连月不下。仁言於太祖曰:“围城必示之活门,所以开其生路也。今公告之必死,将人自为守。且城固而粮多,攻之则士卒伤,守之则引日久;今顿兵坚城之下,以攻必死之虏,非良计也。”太祖从之,城降。於是录仁前后功,封都亭侯。”讲的就是,曹操打败袁绍后兵围壶关,曹操下令:城破后,把城里人全部活埋了。结果连续数月没能攻下,曹仁说,围攻城池必须给城里的人一条逃生的出路,这样才能让对方有活下去的选择余地,而您登出告示说要将城里的人全部活埋,他们当然会人人全力守城……曹操采纳了曹仁的意见,取消了埋人的命令,壶关守军就投降了,马上封曹仁为都亭侯。从曹仁传的记载中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陈寿作传的时候要把屠城的暴行归于曹操的头上,实在是冤有头债有主。

  而类似的劝说,谋士们就更多了,在这仅举《荀彧传》一例:“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将军攻之不拔,略之无获,不出十日,则十万之众未战而自困耳。㈠前讨徐州,威罚实行,其子弟念父兄之耻,必人自为守,无降心,就能破之,尚不可有也。”我就不翻译了,讲的是曹操二打徐州前,荀彧为他分析形势,劝曹操先不要去打,因为你前面杀戮太重,徐州人必定死守。

  于夷人三族的事情,曹操干的就更多了,父族、母族、妻族,一把随便就是好几百口子人,我们知道第一个被曹操夷三族的倒霉人是张邈。

  曹操在正史上和民间都是标准的奸臣,但是近些年来,随着颠覆历史的狂风大作,随意颠倒黑白之风刮遍各大论坛,诸葛,刘备都成了奸诈小人,反而曹操这样的铁板奸臣成了英雄。

  历史是需要重新认识,特别是需要我们广大网友热心参与,但是过度翻案就失去了历史研究的意义,前人的著作都成了狗屎,历史变成了婊子,任谁都可以作践,就不是那什么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了。(以上部分转自铁血网)
喜欢chaching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chaching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