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大家都官僚,谁也别说谁-漫评明帝国的灭亡(一、四)
送交者: 红朝笑笑生[♂☆★★★先天下忧而忧★★★☆♂] 于 2015-08-13 11:30 已读 557 次 3 赞  

红朝笑笑生的个人频道

回答: 大家都官僚,谁也别说谁-漫评明帝国的灭亡(一、三) 由 红朝笑笑生 于 2015-08-13 11:29

在自耕农为主体的社会中,老百姓偷税漏税的动力不是够的。因为,一个老百姓家里,不过几十亩地,全部按章纳税,也不过一二百斤米。从普遍意义而言,为了逃避这样一笔税,老百姓实在不值得收买官员。而官员也不值得为这样一笔钱,就去承担违法的风险。

明初是一个以自耕农为主的社会,社会两级分化也不明显。所以,既得利益集团自然没有多么强大,以他们的力量,自然也支撑不起一个,可以把皇帝忽悠的一愣一愣的官场。

更主要的是,在自耕农为主体的社会中,因为大家的阶级性类似,所以利害关系就比较类似,他们在维护自己利益时,自然容易达成共识,在这种背景下,如果皇帝代表他们的利益打击贪污腐败时,自然容易得到普遍性的支持;甚至皇帝不去打击贪污腐败,相关的行为,也会受到社会普遍性的抵制。
当两级分化到一定阶段时,官员在贪污腐败时,就会有强大的利益群体支持;关键是,这意味着老百姓已完全分化了,因为强势的老百姓,常常就是贪污腐败的直接获利者,他们自然会通过各种方法,支持官员贪污腐败。

在现实的博弈中,老百姓并不是都希望官员廉洁的。如果老百姓都希望官员廉洁,官员就会丧失贪污腐败的空间。

但是,为什么强势百姓会支持官员贪污腐败呢?从老百姓的角度去看,自然是因为许多老百姓希望通过绕过明规则获利;从官员的角度上,自然是因为贪污腐败代表了他们的利益。但是,从客观去看,却显然是官员与强势老百姓联手,可以把相关的工作都在暗箱中操作。

社会的潜规则,总的来说,都是强势利益群体伙同官员,瓜分社会利益的行为。他们会在围在一起,把相关的行为,捂得严严实实,不要说普通老百姓想看一下,那是非常困难了,就是皇帝想走近看一下,也是难以做到的。所谓一个乡全裸后,如何如之何,就如同说,我朝实行民主后,潜规则就会消失一样。因为,全裸只是一个词,就如民主、阳光,都也只是一个词,把这个词摆在桌面上,非常简单。问题是,你想让他变成现实,那就有些难了。

在朱元璋、朱棣时代,政府容易严格执法,是因为官员还没有与强势老百姓的利益完全溶合在一起。在明帝国后期,官员已与强势的老百姓的利益,完全溶合在了一起,皇帝想打击他们时,难道自然会越来越大。更主要的是,官员其实也成了相关链条上无可奈何的棋子,因为一个想在这种官场中生存、上升,贪污腐败几乎是必须的。

刘瑾、魏忠贤并不是成功的案例。因为,他们都是以身败名裂为结束的。其实,他们的结果本身就证明,给皇帝当狗,是一点前途也没有的。

想严惩官员,你必须得有足够的人证、物证,证明某个官员贪污腐败了。否则,你凭什么处理相关的官员呢?

既然如此,皇帝就必须得派人去检查官员的工作。问题是,皇帝派谁去呢?所谓的东林党员,在相关问题上,从来都是装死人,其它人,就更不用说了。

最后,皇帝只能派太监出马了。总而言之,派出一些亲信太监,让他们去监察政府官员,让他们去掌握官员们贪污腐败的具体证据。因为,只有掌握了官员们贪污腐败的具体证据,才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官员的贪污腐败进行打击。

问题是,这样一来,问题可大的去了。皇帝不信任官员,关键是皇帝连伟大的东林党都不信任,就信任一些太监,这叫什么事?

皇帝您也看过历史书吧,历史上信任太监的皇帝,都是什么皇帝?

所以,当官员们听到,皇帝想让太监监察他们的工作时。马上就炸了窝,总而言之,皇帝,我们都以为您是明白人,您怎么也这样糊涂啊?

关键是,太监出去,能起到具体监察的职能吗?显然是不能的。因为,太监也是人,太监出去负责监察官员,官员把红包递给他们,让他们多担待点,他们会怎样做呢?就是伟大的东林党员,面对这种游戏规则,都跟死人一个样,你指望几个太监,会拒腐蚀永不沾,你也把太监想得太伟大了。如果太监有这样伟大,那太监就不会成为邪恶势力的代名词。
更主要的是,太监们侦察出来的情报就可靠吗?显然是不可靠的。

因为,太监随时会滥用相关的权力。比如,官员给太监拿够红包,乖乖的听太监的话,太监就说他清廉;官员不给太监拿够红包,并敢不听太监的话,太监就说他贪污。这样一来,就更乱套了。事实上,天启时代太监非常牛逼,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形成的。

一切是显然的,如果皇帝真的相信太监们侦察出来的情报,到最后就意味着太监系统可以凌驾于官员系统之上了。换而言之,太监系统想打击哪个官员,只要一句话就可以了。这样折腾下去,最后太监就成了帝国的主宰。

更主要的是,太监与官员两个系统,一旦为了争夺相关的利益分配而开始争斗。通常出现的结果就是,只要太监敢说某个官员贪污腐败,官员们就大举进行营救。

同时呢?官员们也会集体搜集相关太监贪污腐败的证据;并极力证明这个太监其实才是贪污腐败分子。更会用众多事例证明,太监没好人,因为小鸡鸡让割了的人,心理都变态。

这样一来,大家狗咬狗,最后咬得一地毛。最后,官员们就可以用大道理威胁皇帝了,总而言之,您是信任太监呢?还是信任官员呢?

面对此情此景,皇帝哪敢说,我信任太监呢。因为,翻开历史书,敢说这种话的皇帝,都是什么货色?

我们总认为太监是邪恶势力的代表,仅仅是因为官员们控制着话语权,所以才会产生这种误会。事实上,官员与太监相争,主要就是权力、利益之争。而且,官员也永远和什么正义不沾边。

崇祯皇帝不派太监出去监察官员,官员们贪污腐败起来那就是肆无忌惮。这只是意味着,贪污腐败的相关利益,就在官员系统内分配。在这种背景下,太监系统就成了清水衙门,无法参与相关利益的分配了。

但是,就算崇祯皇帝派太监出去监察官员,官员们贪污腐败起来还是肆无忌惮。仅仅是相关的利益分配,他们必须得拿出一大部分,给太监系统留下来。一切是显然的,如果不给太监系统拿出一大部分,太监系统就会协助皇帝打击他们的贪污腐败。

就好像官员们一块吃一锅肉,突然闯过一群太监,要和他们分着吃,还要分享多一半,官员们能干吗?但是,争来争去,最后大家觉得,这一锅肉必须分匀分好,否则,官场起了内哄(不论内廷外廷),结果只会好过皇帝。

以前,崇祯皇帝只是一个缺乏政治经验的少年,所以才会相信东林党那套充满蛊惑的说法。等他在政治舞台上混过几个月后,就会发现,一切并没有那样简单;等他在政治舞台上混过一两年后,就会发现东林党那套说法,都是在扯淡罢了。
于是,崇祯皇帝终于发现,大明帝国的种种腐败,绝不是简单的因为他爷爷、哥哥昏庸造成的;更不是因为他们信任太监造成的。事实上,他的爷爷、哥哥对政治的领悟,比他深刻多了。在这种背景下,崇祯终于试着捡起自己爷爷、哥哥丢下来的东西。

但是呢,这样折腾来折腾去,崇祯皇帝依然奈何不了官员,更无法危及官场的贪污腐败。但是呢,却让自己承担了重用太监的恶名。

朱元璋可以大杀贪腐官员,是因为开国之初,帝国的权力架构除了官僚,还有军界、功臣等势力,在这种背景下,皇帝可以大刀阔斧的处理官僚集团,就比较好理解了。因为,军界也好、帝国顶层也好,通常都是功臣集团的天下。而普遍的官僚集团成员呢?通常都是功臣集团之外的成员。

在这种背景下,皇帝大刀阔斧击杀官僚集团成员时,自然会有许多人高声喝彩。至少,集中在军界、或顶层的功臣大佬(以及他们代表的功臣集团),都会对这种事感到高兴。因为,简单的去看,这是皇帝对功臣集团之外的人彻底失望了;而简单的推论,自然是皇帝可能大举重用功臣集团的开始。但是,皇帝显然会很巧妙的玩弄这种平衡。

不论怎样说,皇帝在打击人时,总会避免把大家逼入同一战线之中;换而言之,他无论打击谁,也会让众多人支持他。但是,不论怎么说,皇帝可以利用官场内部矛盾打击官员,却无法真正改变官场的运行。比如,如果崇祯皇帝愿意利用党争,那他打击贪官,自然也是一扫一大片;问题是,在无官不贪的背景下,这样打击贪官,打击的再多也是没有意义的。在这种背景下,皇帝只是有意无的意的充当了官员的打手。

事实上,皇帝应该都相信,因为从最简单的情理去判断,下面坐的全是贪官,把他们全关进监狱也不会冤枉一个的。问题是,作为一个皇帝,是不能这样思考问题的。至少这样思考问题是无意义的。

在崇祯刚当皇帝时,皇帝逼着东林党抓阉党,东林党一直都是推三阻四,就是不想多抓阉党。而后来呢?只要谁敢与东林党争权,东林党上去就翻他们的老底,总而言之,对方当年是怎样与阉党合作;换而言之,对方其实就是漏网的阉党。

在崇祯皇帝恼羞成怒,逼着韩一良实指几个贪官时,东林党都在下面装死人、装好人;绝不是帮着韩一良指几个贪官出来。
而后来呢?只要谁敢与东林党争权,东林党就翻出他们依法的事实,总而言之,这个家伙是个大贪官;换而言之,应该把这个家伙撤职、或充军。

总而言之,不涉及东林党的权力地位,东林党总是在下面装死人、装好人;他们绝不会破坏官场约定俗成的潜规则。可是,一旦涉及东林党的权力地位,东林党马上上窜下跳;总而言之,不把对手搞死搞臭,他们是绝不会罢手的。

其实,经过一两年的博弈后,崇祯就明白了,以自己能力,根本无法打破官员的攻守同盟。因为官员装死人、装好人这一招,那就是无敌的。

因为,你想处理贪官,你需要人证、物证,而所有的官员面对贪污腐败的问题,都是一言不发,就算发言也是泛泛而谈,绝不是实指某人。在这种背景下,皇帝只能知道,现在官场的贪污现象非常严重,却永远也无法找到具体人头。

最后,皇帝只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没有具体后果,我就认为你们干好了工作;有了具体后果,我就严厉惩罚你们。

于是,满清打到北京城下,兵部尚书王洽下狱(死于狱中)、工部尚书张凤翔下狱(后来被遣戍边卫)、刑部尚书乔允升下狱(后来被遣戍边卫),蓟辽总督刘策下狱(后来被杀)、蓟辽督师袁崇焕下狱(后来被杀)。当然了,与此相伴随的其它官员,也被杀、被处罚了一大片。

如果当时的大明帝国有网络,看到皇帝这样重拳出击,广大网民肯定会齐声大赞。因为,这才叫只打老虎不打苍蝇。换而言之,追责时,直接就追到最高主管头上。

问题是,当时的大明帝国没有网络,看到皇帝这样重拳出击,当时就怨声四起了。因为,才多大点事,不就是敌人打到北京城下吗?至于因此就把兵部尚书、蓟辽督师、蓟辽总督都下狱论死吗?至于把工部尚书、刑部尚书都抓进监狱吗?因为,找几个临时工处理一下,不就得了吗?

孤立的看崇祯皇帝这种管理手段,实在让人不敢恭维。问题是,在崇祯与官员博弈几轮下来后,如果崇祯连这条底线也丢了,那官员的行为,岂非就完全失控了。因为,贪污腐败几乎合法了;失职再不用追究;那这个帝国还有没有人管了?

许多人在非议崇祯残暴、刻薄时,常常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提之上,那就是官员们都是尽心尽力的工作着,一切就如他们装逼的言论中所说。在这种背景下,崇祯皇帝遇事就严厉处罚官员,是一种没有人性的表现。问题是,官员们真有这样清白吗?显然是没有的。

说得毫不夸张点,一切就如民谣所言,根本不用审判,把帝国县级、及其以上官员全抓起来崩了,也不会冤枉几个的!在这种背景下,皇帝只是牢牢守住一条底线,那就是只要有了后果,绝不轻饶相关官员。

有人喜欢说,蓟辽督师袁崇焕被杀,是因为满清反间计的结果。其实,说这种话的人,肯定忘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因为这次事件,明帝国被处理的高级官员多的去了。蓟辽督师袁崇焕死于反间计,蓟辽总督刘策死于什么呢?兵部尚书王洽死于什么呢?在皇帝这种只打老虎不打苍蝇的政策下,袁崇焕不被杀,才叫奇怪了。

如果说兵部尚书、蓟辽总督都失职,所以才被皇帝杀掉;那蓟辽督师就不失职?如果皇帝给一个将领十五万大军、八万匹战马,就是为了让了守住长城防线的一个关口(山海关),蓟辽督师袁崇焕自然没有失职。问题是,皇帝给你十五万大军,就交给你这样一项简单的任务?因为,敌人一共还不到十万军队。

皇帝这样绝不宽恕相关官员,意思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作为部门主管,只要你们不怕死,就给我继续混日子。因为,平常没后果,你们可以和我扯淡;我也承认自己扯不过你们。但是,只要有了后果,你就什么也不用和我说,说了也没有用。我绝不会宽恕你们。

对于皇帝这种行事风格,官员们实在是说不出什么来的。因为,一切是显然的,官员平常联合起来,想尽办法与皇帝玩哩个啷。现在有了具体的后果,皇帝如果都不严惩他们,那岂不是证明这个帝国没有人管了。

皇帝这条底线可怕,被杀头也可怕,问题是,官场规则更可怕。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各部门的主管,通常都是报着撞大运的念头混日子。换而言之,继续官场规则干事;有了事,咱们再说事。

最后,有的部门主管(梁庭栋、张凤翼),在关键时候(知道肯定有后果时),宁愿自杀,也不敢放开手工作。因为自杀了,会得到官员们的同情认可;如果你想用出卖官场的利益的方式,保全自己的性命,肯定会让大家把你先搞死再搞臭的。

整个帝国都靠潜规则混日子,最后的结果,就是大部分财富都集中在权贵手里,可是它们赖以生存的帝国政府却破产了。

“(大顺军)其所得金,大约侯门十之三,宦寺十之三,百官十之二,商贾十之二,共七千万两。宫中久已如洗,怀宗减膳、布衣,酒扈器具之金银者尽充军饷,内帑无数万之藏。贼淫刑所得,扬言获之大内,识者恨之。”

彭孙贻《平寇志》。

谈迁《国榷》说:“所掠输共七千万。大约勋戚、宦寺十之三,百官、商贾十之二。先帝减膳撤悬,布衣蔬食,铜锡器具尽归军输,城破之日,内帑无数万金。贼淫掠既富,扬言皆得之大内,识者恨之。

毛奇龄在《后鉴录》中也说:“(大顺军)进拷索银七千万两,侯家什三,阉人什四,官什二,估商什一,余宫中内帑金银器具以及鼎耳门环钿丝装嵌,剔剥殆遍,不及十万。贼声言得自内帑,恶拷索名也。

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李自成确实从北京城内掠得7千多万两的白银,但这些白银大部是出于拷掠富商、勋戚、官僚、宦官而来,大概比例是侯门贵族30%,宦官太监30%,所有的官员大臣20%,商人20%,加起来正好是百分之百,没有一点是出于皇宫内帑的,或者至少可以说,内帑在其中占据的比例少到可以忽略不计。

李清《三垣笔记》中记载:“上忧国用不足,发万历中所储辽参出外贸易,予时市其中者,上有征也,色坚而味永,与他参迥异。……闻此番贸参,获可数万金”。

连皇宫里过去收藏的人参都拿出来,变卖供给国家使用了,算是卖得了几万两的银子。当皇帝或者国家首脑能穷到这样的地步,把日常生活用品拿出来变卖补贴国用,皇帝显然是真没钱了。

但是在士大夫写的历史里,永远也不会探讨事情根源的,于是明末历史就多出了两个,可以装一切罪恶的垃圾桶,叫做万历皇帝、魏九千岁。总而言之,帝国政府千疮百孔的现状,完全是这两位高人给给折腾出来的。这种幼稚的政治童话、这种官僚的政治宣传,成为后期官僚推卸责任的避难所,成为后世历史学者解释当时历史的法宝。

万历天天不早朝,于是明帝国无可救药;但万历天天早朝,就能阻止帝国贪污、受贿半公开的局面;就能阻止帝国土地兼并、垄断性地租发展的趋势;就能阻止军事系统的腐朽、辽东局势的恶化?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后来崇祯皇帝天天早朝,结局大家也是看到的。


我们固然还可以把这一切归于崇祯的无能。问题是:那些自命本事比天大的东林党人,他们在面对帝国财政、军事、社会危机之时,真做出过什么有意义、有影响的事吗?显然是一件也没有!他们除了成天指点江山外、说完这个说那个外,实在没有干过一件真的有意义、有影响的事。

魏忠贤掌握权力之前,明帝国经济、军事、社会危机已愈演愈烈了;魏忠贤被碎尸成段之后,明帝国经济、军事、社会危机依然愈演愈烈;大明帝国的灭亡,跟着这样一个政治暴发户真有莫大的关联吗?

社会的变迁,是众多追求利益的个人、追求利益的群体相互竞争、合作、冲突、汇合形成的合力结果;这种发展方向,绝不是某个人可以改变与决定的;个人力量再大,但在这种合力面前也是渺小的。(第一章完)
喜欢红朝笑笑生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红朝笑笑生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