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有实才有史--说一下文革一二事和自己的史观
送交者: 闲云入画[♂★☆土豆炖牛肉☆★♂] 于 2015-06-29 8:43 已读 2794 次 8 赞  

闲云入画的个人频道

文革对于我和我们这一代人来讲,是比较陌生和遥远的事情了,所得到的信息,既不全面,也不见得真实。所以作为后来人来讨论文革,不是说不该讨论,而是说容易跌入历史虚无主义的陷阱里去,更容易夹杂着个人的喜恶和偏见,使得讨论本身变成毫无意义的口水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版主说不许讨论文革,我看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然而,又看到楼下一篇“究竟有多少人应文革而死”的帖子,想必是史版在文革方面的禁令又放开了,我也想就事论事,说两句。

文革本身,无论就官方而言,还是在百姓心中,基本已经有了一个实际的定论:一场浩劫。“浩劫”这个词用的很准确。无论某些人如何强调发动文革的合理性也罢,当时工业化进程客观上的进步也罢,所有人都无法否认文革使得国家,人民遭受了无可估量的损失。这场浩劫,即使在客观上对共和国之后的很多发展,起到了一定积极的作用(萧冬连,“改革初期的邓小平和陈云”),对于同时代的人民生命和生活,后期的文化教育,都产生了极大的负面作用。所以,我个人认为文革的属性已经很明确,不存在是否应该为文革翻案的问题。既然事情本身已经定性,顺理成章的,如今对文革的研究和讨论,都主要是集中在对文革中间具体事件的发掘,探寻和记录。

既然要讨论历史的细节,那么这种讨论的价值所在,就是在于事实的清楚与否。比如楼下那篇“究竟有多少人应文革而死”,在我看来,便没有把事实讲清楚,从而使文章本身的价值和可信度大大降低。首先,引用的邓小平所谓对意大利记者的谈话我便没有找到任何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去佐证,邓的确接受过那次采访,但即使在BBC的官网上的一篇报道,也没有提及邓关于“死人很多,无法统计”的评价。唯一的几处网站,都是台湾一些论坛上类似帖子登出这样的发言,而且每次引用都不是同一个句子,那么,这样的引用,是否真实客观,还是网友因为自己的政治倾向而杜撰,就不得而知了。再往下读,通篇文章充满了对各种事件笼统的标题性的概括,然后就是看似细节化但充满想象的描写,这里可以举一两个例子:说到文革初期自杀人数达20余万人的那段时,没有任何靠谱的文献去佐证这个数字,全段只是很情感化的说到人们有自杀现象,提到一些人的言语,当然也是没有引用出处的,最后来一句,“据文革学者统计,自杀者约20万人”,恕我直言,这样的言语和描写很难让我信服,也无法归结到严肃讨论的范畴中去,因为完全让读者无法知道这20万人是怎么统计出来的,何况之前还引用过“文革死人无法统计”这种模棱两可的话。既然“无法统计”,那么这约20万是怎么来的呢?之后很多事件又能把死亡人数具体到个位,又是怎么来的呢?既然写史,就要有事实依据,而不应该是这种逻辑上就自相矛盾的语言游戏。

文中另外一个例子就更明显一些,我随便找了一个事件查了一下,文章提到"云南军队围剿名为滇西挺进队的群众组织,用机枪扫射,二十分钟后将该组织数千人屠杀殆尽。" 我很是诧异,因为家父过去就是军队的,所以我也稍微了解过一些情况,至少在家父所在的部队,虽然在文革中参加过读语录,搞文革小组这样的活动,但没有直接参加过群众武斗,而且虽然部队训练已经跟不上,但对武器弹药还是管的比较严的。都梁在小说[亮剑]中也提过在文革期间,部队会受到武斗群众对武器库的冲击和抢掠,但未曾听说直接卷入武斗的。因此,我专门查了一下这个滇西挺进队的事情,才发现实际情况是一支工兵团无意间卷入了地方武斗中,被当地政府用武力围剿了。滇西挺进队不是什么群众组织,是另外一支部队,而且围剿当时的死亡人数是工兵团成员成员184人,家属59人,不知道“用机枪扫射,二十分钟后。。。数千人屠杀。。。”之言从何而来?我这里有一个链接,想了解具体情况的朋友可以点进去看,当然也是网上信息,但貌似比这里这篇文章的毫不负责任的描写还是显的靠谱些。(http://bbs.******.com/memory/548621.html)

对历史和政治的讨论,由此可见,至少在今天,在网上,充满了太多不真实和不严谨的声音。你或许会说,既然文革已经定性,那么何必对于那么多细节过于苛刻的研究和探寻?是的,大多数人,包括我在内,都不是搞历史研究的人,但是一个人的史观和对历史的态度,和这整个社会对历史的态度,决定了这个社会的质量和前景。将对历史的讨论,对文革的讨论,流连忘返于情绪的宣泄,对骂的快感,从小来讲是浪费时间,从大来讲,就是用情绪代替理性,这恰恰正是文革的真正原因,也是今天这个社会的最大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大家谈文革,骂文革,有多少中国人自己真正走出过文革思维?真正意识到自己恰恰是文革最根本的缔造者?

所以说,读史,应该使人明智,而非彷徨。如今的中国人,越读史,越彷徨。这是有问题的。

最后再回到文革,我始终认为无论任何历史事件,好与坏,都不是某个人或某一些人能够独立造就的,历史的进程是每一个人的参与和责任。单单把文革推到毛泽东或共产党身上,在我看来,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逃避态度,或是一种政治上的投机考量。谈论历史应该讲事实,最好最清晰的事实,莫过于自己身边,家庭的历史。外婆曾经说过,在老家那边的坟曾经被人挖过,为什么呢?说是镇上有人传,因为外婆过去是国民党,家里原来也是卖药材的,所以坟里必定埋着黄金,于是村支书打喊着各种革命口号,就去挖坟,结果什么也没找到。这个事情在我看来说明什么呢?文革或许是自上而下的运动,但运动的本质到最后其实和政治,毛泽东,共产党都没有什么直接联系了,整个运动成了公报私仇的最大舞台,无论是批斗也好,武斗也罢,学生打老师,群众打干部,很多时候已经不是真正的革命原因,而是利用革命的借口,将自我的私怨,利益来做了断。文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披着革命政治外衣的民粹主义,极端自私的人性的大爆发。很可惜的是,今天,所有人谈文革,都聚焦在毛泽东,共产党,好像和人民没有什么关系似的,人民只是一个单纯的受害者,但真是这样吗?

所以我说,对历史讨论的情绪化和符合化,是一种毫不负责的历史态度,对社会的发展是不利的。都去讨论毛泽东,共产党,就没有人去思考人民出了什么问题,去反思中国人性格中的自私和暴戾,这种自私和暴戾,没有公德,只看私怨,难道不是文革中暴露出的最大问题吗?这种问题,难道在当今社会没有反映吗?从各种医闹,公共交通上的纠纷,社会上的暴力事件,甚至中国游客在外边的一些作为,我都能看到文革的影子,可惜的是,没有人认为这是文革的问题。文革似乎成了毛泽东个人的问题,然而,他为我们所有人顶了罪。

谈历史要谈事实,谈历史要对今天的进步有帮助才对。对文革乃至整个共和国现代史的讨论和思考应该回归理性,更应该反思中国社会缺乏的这种理性科学的态度。新文化运动就提出过“德先生”和“赛先生”,记得历史课本一直将“德先生”放在前面。今天的中国亦是不断的叫喊要“德先生”,以为跟了美国,有了投票,便是有了“德先生”,然而,民主的基础恰恰应该是科学,理性,法制的文化,须知“赛先生”一定是先于“德先生”之前到来的。而赛先生的到来,需要每一个公民的一齐努力,一齐理性,特别是识字的,喜欢读史的朋友们。

史版第一帖,望版主和各位看官砖头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30 银元!

喜欢闲云入画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闲云入画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闲云入画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