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中国饭局】
送交者: pchome[♂☆★★★岛徒★★★☆♂] 于 2015-04-15 9:27 已读 2096 次 6 赞  

pchome的个人频道

中国饭局_高清图集_新浪网 (23 图)

毛泽东与蒋介石:1945,争吵与握手

  1945年8月28日,这个机会似乎即将来临,下午3时25分,在一大群官员和记者期待的目光下,一架银白色的飞机穿过雾都重庆的云层,降落在机场上。舱门打开,出现的是一个高个子的中年男子,“身着蓝布中山装,脚穿黑色牛皮鞋”,一边挥舞着他的太阳盔,一边走下舷梯,他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

  这是他52年以来第一次乘坐飞机,这是他自1924年以来,第一次不以匪首的身份与中国的最高领袖,同时也是刚刚结束的抗日战争的指挥者蒋介石见面。

  毛泽东与蒋介石在重庆会晤的43天,不是由一场饭局,而是由许多场饭局组成的。在毛泽东参加的一连串饭局中,最具象征意义的,应当是9月4日下午5时在军事委员会大礼堂举行的那场饭局,更确切的说是庆祝世界胜利日酒会。两天前,日本在停泊在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签署投降书,正式宣告投降;而在9月4日下午,蒋介石与毛泽东等人进行会谈的交换意见阶段完毕,蒋表示对结果“尚感满意”,而毛也表示认可,这一点默契使那天下午的饭局显得格外轻松。

  蒋介石的摄影师胡崇贤特意拍下了极具象征意义的一刻,蒋介石微笑着与其昔日的对手毛泽东亲切握手。自1924年以来,这是这两位势不两立的敌人第一次将手握在一起,当然,出于意识形态的考虑,毛露出的是他的后脑勺,这意味着后人并不清楚他当时究竟是何表情。就连对这场饭局的记录,都有很多不同的证词,有的人证明毛只是与蒋介石碰了杯,点到为止,酒都是周恩来为其喝掉的;而蒋介石方面的见证者则称是毛泽东一饮而尽,而蒋介石向来滴酒不沾,所以只是点到为止。

  但这也只是蒋介石与毛泽东这两位老对手之间的昙花一现而已,10月8日晚上由重庆知名人士共同参加的饭局险些成为一场灾难,共产党第18集团军的秘书李少石在重庆街头遭到国民党士兵枪杀,官方的解释是李秘书的汽车闯入了禁区,冲撞守卫士兵,在不得已的情势下才被迫开枪,尽管共产党表示一切秉公办理,但阴霾却难以化解。毛泽东的一些随员证明毛在整个谈判过程中就已经洞悉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虚伪面目,一步步戳穿了其欺骗手段,“使蒋介石陷入十分被动的境地,政治骗局的破产,军事进攻的失败,暴露了蒋介石外强中干的本质”;而蒋介石则在自己的日记中一而再、再而三地记录下自己对毛泽东和共产党的观感,历数中共历年罪行,并且编成从甲到癸共计十条重罪,指责中共不仅“盗抗战之名义,而行破坏抗战之事实;借民主之美名,而施阶级独裁之阴谋”,更“勾结敌军,通同汉奸,倾害国本,颠覆政府,以组织联合政府为过渡手段,而达到其多数控制,成立其第四国际专政之目的”。

  10月9日,就在那场险些成为灾难性的饭局之后的早晨,毛泽东来向蒋介石辞行,蒋介石与其交谈一个小时,当问及国共合作办法及其意见的问题,毛泽东却不作正面回答。蒋介石告诉毛泽东“余为共党今日计,对国内政策应改变方针,即放弃军队与底盘观念,而在政治与经济上竞争,此为共党今后唯一之出路”。在这天日记的最后,蒋写道:

  “但余之诚意,或为彼所知乎?”

  两天后,毛泽东回到延安,次年六月,国共内战爆发。两年后,1949年10月1日,中共在北京成立新政权。新政权的第一场国宴是在北京大饭店举行的,来宾不乏3年前曾参加重庆那场饭局的人物,宴会的菜单包括四小碟、淮扬八味冷碟、大菜和点心。从扬州小乳瓜、镇江肴肉,桂花盐水鸭到蟹粉狮子头、全家福和炸年糕,全都是最传统的中式菜肴。

  毛泽东与赫鲁晓夫:第三块海参找时间再说

  “看看,这块海参已经到了我的手里。我高兴地将它放入口中,你们也知道,嘴的出口只有一个呦!于是,海参成了我的口中之物。它非我莫属了。”

  坐在席间的苏联代表团长赫鲁晓夫看着毛泽东将这个黑色半透明的海参放进嘴里,仔细倾听毛对他刚才提出的问题“请您谈谈您在异常艰难的条件下进行战略战术的精髓”的回答,但他没有想到的是,主人竟然以海参作为譬喻。然而接下来的譬喻更让在座的苏联人感到迷惑:

  “我把海参嚼烂咽下肚去,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现在我又看着摆在盘子里的诱人的第二块海参眼馋了,于是我就用筷子把它夹起。但我并不急于把它放入口中吃掉,为了确信这一点,我情愿用筷子夹着它,与此同时,我又把注意力集中在摆在盘子里同样诱人的第三块海参上。”

  坐在一旁的米高扬脱口而出:“结果怎么样了呢?”

  “关于这第三块海参嘛,我们得找时间再说了。”毛泽东就这样为他的故事划上了句号,让一群苏联人靠互相举杯敬酒来掩饰自己的困惑。

  这是赫鲁晓夫第一次来到中国并见识中国式饭局,但这只是中国式饭局极其微小的一面,用恰当的比喻来传达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义,有时,这种令人如堕五里雾中的比喻也会被用来故布迷阵,来掩饰不可明言的真相。但对赫鲁晓夫和他的苏联同志来说,要理解这种中国式饭局的机关秘钥,仍然需要时日。1954年9月的这场饭局只是个开始而已。

  赫鲁晓夫尽管在此之前并未来过中国,但并不意味着他对中国一无所知。在他的回忆录中,他特意提到食物对中国人的重要意义:“给面包,我吃了面包,机器就开动了;不给面包,机器就开不动”。在苏联与毛泽东的会面时,他也从毛泽东拒绝吃死鱼这件事上感到这位共产党的中国同道绝非等闲之辈。但他只有在接触到了中国式饭局后,才能够理解在中国,食物背后可以隐藏如此多的秘密。海参这个譬喻,只不过是其中之一,可以将它理解为一种欲擒故纵之法,但也可以理解为永不餍足对欲望的追求,才是其成功的真正原因。

  这只是赫鲁晓夫一行在中国参加的饭局之一,他们同样也喝了一碗又一碗西湖鱼汤(碗很小),也被广州的特色菜“龙虎斗”和“龙凤斗”中的蛇肉所惊骇(两位苏联女宾客还被吓哭了),还兴致勃勃的品尝了来自毛泽东家乡的腊肉,并且表达了自己的感想:“ 味道真好, 好东西,大家快吃! ”

  正是在这一连串的饭局之后,赫鲁晓夫与毛泽东开始了漫长的交往,或者说是缠斗。双方的矛盾最终在1959年彻底计划,苏联撤走了他的专家,而中国则指责苏联走上了修正主义道路。双方势同水火,中国人抱怨苏联是“死亡掮客”,最终导致中苏公开决裂的是赫鲁晓夫拒绝与中国分享核武器的秘密,这也是1954年那场饭局讨论的一个话题。这使毛泽东大为光火,在1957年莫斯科召开的国际共产主义会议上,毛曾发表演讲,告诉列座的同志,核战争会加速世界通向共产主义的进程。1964年,中国成功试爆了第一枚原子弹,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舞蹈表演中赋诗表达喜悦之情:

  “原子弹,说爆就爆,其乐无穷。”

  周恩来与尼克松:酒,真的可以点着火

  1972年7月2日,尼克松总统来到中国。这位红色中国眼中的美帝国主义头目的到访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中国政府以罕见的热情举行了欢迎仪式,而这场仪式的顶点自然也是一场典型的中国式饭局,或者说是一场盛大的宴会。全体到访的美国人,上至尼克松总统夫妇,下至“空军一号”的机组人员,都被请进人民大会堂里一间装饰着中美两国国旗的大礼堂里。圆桌上铺着洁白的桌布,放置着中英文烫金字的席次牌,这些牌子都是用珍贵的象牙制成的,使用的筷子也是由大师精心镂雕的象牙箸,如此贵重的餐具,以至于尼克松走后,中国民间开始流传尼克松和他的顾问基辛格偷走筷子的谣言。

  与苏联赫鲁晓夫式的粗俗客人不同,美国来宾都是彬彬有礼之辈。尼克松夫妇及其随员在访问前特意花费了大量时间学习用筷子来夹取食物以及其它中国式饭局的礼仪,白宫提供的备忘录甚至提供了一些细节:“中国人以他们的食物为荣,建议也可大大恭维各道菜肴”。

  尼克松访华的这次饭局成为了另一个神话,远比赫鲁晓夫版本更加令人欣喜,总统先生的筷子用得尚可,反而是自诩外交大师和中国通的基辛格用得最糟。美国客人甚至学会了中国式的划拳,在几杯酒下肚后,几位美国外交人员已经开始和他们的同道指手画脚起来。

  酒,正是这场宴会的关键,就像白宫备忘录中说的:“酒和茅台是用来敬酒的,除非向你的中国朋友敬酒,否则不要拿起酒杯。”但这仅仅是酒的其中一个用途,美国人永远无法理解的是中国式饭局上的另一层隐喻的含义,它可以将任何餐桌上的物品作为信手拈来的喻体。在这次饭局上,周恩来像他的美国客人展现了一个只有中国才有的奇迹,他斟满了一杯茅台,然后在杯子上点火:“尼克松先生,请看,酒,真的可以点着火。”

  这个比喻究竟是什么意思?它是否证明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是可以发生的,就像现在美帝国主义的头目和共产主义忠实的成员坐在一起,商讨两个敌对了33年的国家可以走在一起?

  作为一个有趣的脚注,也许也带有某些隐喻意味,当尼克松回到白宫时,他打算重现周恩来的那个奇迹。但他犯了一个错误:用的不是一只小杯子,而是一只大碗——酒面上突然窜起的蓝色火焰差点引燃了白宫。

【 1 】 中国饭局 6park.com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饭局可能就是鸿门宴了吧,假如项庄舞剑杀了沛公,也便没有了后面的大汉王朝。另外几大著名饭局里还包括曹操与刘备的煮酒论英雄、杨玉环的贵妃醉酒、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等等,可惜当年没有摄影术,后人只能想象当年的场景了。有影像记录的饭局从清末开始。

【 2 】
晚清,男人们围坐在桌子周围吃饭。这是一张在照相馆里摆拍的“饭局”,看穿着不像是寻常百姓,至少也是自己做生意的小商人或者比较富裕家庭的子弟。

【 3 】
清代满族女子的聚餐,按照满族的规矩,女人是不能同男人同桌吃饭的。这张图,从发饰上看,中间右边这位女性的身份地位较高,她梳着满族上层妇女最经典的“二把头”。供图:FOTOE

【 4 】
上世纪30年代,张学良(面对读者正中)参加的一场饭局,吃客身后有“未成功”字样,可能是孙中山遗训:革命尚未成功。由此判断,参加饭局的其他人应是国民党人士。供图:FOTOE

【 5 】
1941年,蒋介石、宋美龄、戴季陶、孙科等人在庆祝“新生活运动”7周年的宴会上,吃得挺素。“新生活运动”以“全民军事化训练”为最重要的目的,蒋介石说当时一般国人“吃饭坐的坐,站的站,蹲的蹲!餐具零乱,吃饭以后弄得菜汤饭屑狼藉满地……”,简直“和野蛮民族一个样”

【 6 】
1944年,林彪在延安欢迎美军观察组的招待会上。当年7月和8月,美军观察组18人分两批乘飞机到达延安。那时,美军官兵的早餐很简单,每人两只油煎鸡蛋、煮红萝卜、油炸土豆片。延安的师傅们也为美军烤制“延安鸡”和肉饼、面包。摄影:Harrison Forman

【 7 】
1945年,重庆和谈期间,蒋介石和毛泽东在一次宴会上互相敬酒。毛泽东到达重庆的当天,蒋介石设宴款待,他特意准备了几盘掺有辣椒的菜。由于担心毛的安全,周恩来跟重庆方面强调:不许给毛泽东吃独食,搞特殊。别人敬毛的酒,周恩来统统代喝完。摄影:Jack Wilkes

【 8 】
1948年4月22日,宋美龄邀请到重庆参加国民大会的全体女性国民大会代表喝下午茶。蒋介石和宋美龄请客吃饭是常有的事,但往往有些人出来后说吃不饱。宋美龄的厨房里的酒肉都是按少量、吃新鲜配置的,她喜欢吃烤鸡和猪排。供图:FOTOE

【 9 】
1951年3月,为庆祝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张澜八十寿辰,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特设宴会欢庆纪念。刘少奇在宴会上致辞。

【 10 】
1958年10月,宋庆龄视察上海国17棉厂时,在食堂和工人一起进餐。供图:FOTOE

【 11 】
1958年11月,金日成访问中国,由陈毅陪同在上海、武汉、北京等地参观。图为12月5日,宋庆龄在上海举行宴会欢迎金日成。宋庆龄晚年住在北京醇亲王府花园,主楼一层是小会客厅和小餐厅,李宗仁夫妇、埃德加·斯诺等故人返华,都是在这里与宋庆龄叙旧。

【 12 】
1959年,赫鲁晓夫访华参加中国建国十周年庆祝活动期间,与毛泽东一起吃饭。就是在这一次访华期间,中苏领导人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正是这一次争吵,由于赫鲁晓夫的感情冲动,作出了全面撤退在华专家的决定。供图:CFP

【 13 】
政协全国委员会于1963年1月1日举行宴会,招待70岁以上的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以及各民主党派人士。周恩来在宴会上讲话。

【 14 】
上世纪60年代,“末代皇帝”溥仪和夫人李淑贤出席了中共组织的一次茶话会,在茶话会上的还有跟溥仪一同被特赦的国民党高官杜聿明和宋希濂。

【 15 】
1972年2月21日,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盛大的晚宴,欢迎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一行。宴会中军乐团演奏了周恩来钦点、同时也是尼克松最喜爱并在就职仪式中选择的曲目——《美丽的亚美利加》。晚宴上的鲍鱼来自辽宁獐子岛。供图:CFP

【 16 】
1986年6月,万里出席欢迎荣氏海外亲属回国观光团的宴会。这是观光团成员向万里及荣毅仁夫妇等敬酒。

【 17 】
上世纪80年代的一次宴会上,来自香港和澳门的人大代表何贤(左三)、霍英东(左四)、费彝民(左二)在宴会上向来自广东省的人大代表义美厚(左一)、梁湘(右一)敬酒。

【 18 】
除了领导人、官员和著名人士出席的宴会,中国民间饭局的样式也有千千万。五六十年代的人民公社大食堂、机关单位的食堂、各种庆典的聚餐,都可谓是中国特色的饭局。图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路易·艾黎九十大寿晚宴上。

【 19 】
清华大学36周年校庆期间,来宾、校友在“宴会厅”(体育馆)午餐。 摄影:张祖道/CFP

【 20 】
民国年间,一家名为明月电子公司的职员在户外吃饭。摄影:Carl Mydans

【 21 】
上世纪50年代,人民公社食堂。

【 22 】
1975年,吉林,“五七”干校的食堂。摄影:朱宪民/CFP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30 银元!

喜欢pchome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pchome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