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我所知道的李光耀的故事3,37年时候的新加坡(新加坡华人简史)
送交者: luckxb[举人] 于 2015-03-26 5:55 已读 4473 次 5 赞  

luckxb的个人频道

今天晚上准备去排队祭拜一下李光耀先生的灵柩,可能要排队3-4小时吧。所以写好了早点发出来!

我所知道的李光耀的故事3: 37年时候的新加坡(新加坡华人奋斗简史)

为什么要写新加坡华人的奋斗史了?很想大约的回顾一下新加坡开铺以来到日本人入侵前的新加坡的事情。这样大家才能知道为什么很多人批评李光耀说他是忘祖背宗,而我却不这么认同。 凡事都是有因果的,你不知道新加坡的历史这个因哪里会懂现在这个果了?! 英国人来到新加坡是1819年,就是那位莱佛士先生,他的塑像还放在新加坡供人瞻仰。 莱佛士的塑像

英国人是来殖民的,新加坡一个弹丸的小地方,什么特产都没有。唯一有的就是他的地理位置。正好在马六甲海峡转弯的好地方。于是新加坡一开始就被英国人作为一个航运和贸易的枢纽在对待。

19世纪的航运和现在非常的不同,那是没有集装箱的货轮,都是散货装船。新加坡正好有一条不长的内河,通向大海,称作新加坡河。他的作用和上海的黄浦江类似,但是绝对没有那么宽大啊。于是这些货船就可以开进新加坡河来装卸货物,在河的两边陆续繁荣起来。 19世纪的新加坡河,是不是很繁荣啊 现在新加坡河,不过照片拍的很美,我觉得现在的河水是黄色的。

现在的新加坡已经没有货船了,紧紧作为观光用途,我觉得河水不清澈。只能远观不能近玩。现在河的两边都是餐馆和酒吧。克拉码头,红灯码头。晚上很热闹。 英国来到新加坡带来了2个种族,一个就是我们华人,一个是印度人。还有本地的马来西亚于是都生活在一个屋檐下。

我们华人来这里的都是从福建,海南,广东出来的。本地的马来人的传统就是慢悠悠的生活,印度人是属于算盘珠子,需要他们的主人英国人来拨的。只有我们华人才是把吃苦,耐劳,智慧,文化真正的发挥出来。

虽然很多来的时候是苦力,但是总是有出色的人物。好像李光耀先生的祖父那样,成为了有钱的商人。还有其他许多有名的人物。现在的新加坡有很多路名和地区的名字就是这些华商的名字,比如新加坡有一个义顺区,据说以前有一个大地主叫做林义顺把那一区的土地都买了下来。还有比如陈笃生医院等等。 我提到的林义顺,那时的超级富豪 他和孙中山的合影,里面都是新加坡的华商。你能看的出林义顺坐在哪里吗?

那么英国人是如何管理新加坡的了?当然是依靠这些有钱华人来管理了。于是在新加坡出现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同乡会馆,比如福建人的福建会馆,潮汕人的潮州会馆。还有许多小的县乡命名的会馆等等。另一个就是宗教,佛教总会,道家总会各个下面的各个寺庙。当然有英国人带来的基督教会。

我们提到的那些林义顺, 陈笃生等等就成为这些会馆的头。我说的他们的名字大家或许陌生,说一个大家都知道的,陈嘉庚,大家都知道吧。他在新加坡卖药油,办报纸《南洋商报》。据说办报纸的目的是因为她卖药油需要每天在报纸上打广告,返现广告费太高了,不是自己办一个报纸。这样更合算啊! 陈嘉庚的南洋商报,大家看看上面时间的写法 可惜啊,现在新加坡已经没有《南洋商报》了,因为被我们李光耀先生给“消灭”了,嘿嘿。这是他强势风格之一后面在为什么。 其实正确的说法是《南洋商报》搬去了马来西亚,当地最大的华文报纸。我每次进大马都会带一份回来。
现在马拉西亚的南洋商报南洋商报》到现在在新加坡是不可以公开销售的,不过很特别的是,有一份名字叫做《中国报》马来西亚报纸却可以啊,不过《中国报》我看了都是些比较八卦的内容。很少涉及政治东东! 给大家看看可以在新加坡卖的的马来西亚《中国报》是什么样子

我记得以前大陆的历史课本上面还有一个照片说陈嘉庚抗战的时候捐献救护车等等,只是他后来回了大陆更了共产党。新加坡也就不在特别提他的名字了

有势力的会馆通常的作用有,旅店客房,同乡从中国来了有个住的地方啊,然后可以帮人疏通关系,比如谁谁被警察抓了,会馆可以出门担保和疏通。 在有更有势力的是开学校,解决同乡的子弟要读书的问题啊。最后一点就是弄坟场,同乡往生了可以大家葬在一起做伴。

新加坡的购物中心乌节路有一个最大购物中心叫做义安城。为什么啊,因为他的那块地是潮州八异会馆的。他们原来控制的公司名称叫做义安公司。那块地就是潮州会馆买来做潮汕人士的墓地。只要是潮州人,往生后就可以埋在这里。是不是很难想象啊,现在的购物中心就是建立在坟场上面的啊。 义安城现在非常的热闹,每天都是息息冉冉一派生机安然! 现在义安城的照片,想想以前可是坟地啊!

所以现在的义安公司是新加坡最有钱的势力,下面学校,基金,奖学金。嘿嘿,以为他每年有一大笔分红!不过潮州会馆前几年内部闹矛盾,又分出一个潮州总会。福建还是福州会馆好像也是如此,唉,很复杂的关系,懒得去说。

殖民地政府如果有任何的事情都是让这些基层的组织来帮忙。会馆成员都是中国来的,于是新加坡当时的华文媒体都是中华国多少年.大家都人为自己还是中国人,用中国字,为中国做事。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新加坡或者说整个马来西亚的华人都全新的投入支持中国抗战的运动中。筹款演戏等等等。英国人并不压制,你们自己喜欢就好,按时纳税,维持市面繁荣就好了。但是认同感的危机也就在这里出现了。 那些第二代出生的华人,从生下来就没有见过中国是什么样子,在他们的影响里面,中国好像是一个遥远的符号。只是一个词,完全没有具体的内容。李光耀现在就是这样一个第二代的新加坡华人。 你可以想象一下吗,美国也是一个移民国家,许多德国的移民来到美国的土地开垦土地,努力打拼。他们的下一代出生了,许多只会英语了,德语都忘记了。他们对德国的影响就是遥远的符号。美国二战时最能打仗的将军们许多是德裔,比如我们知道的艾森豪威尔将军。他们在和德国打仗时有负罪感吗?!他们认为自己的祖国是哪里啊?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10 银元!

喜欢luckxb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luckxb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